河南省镇平县第一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练习(二)历史---精品解析Word版

上传人:刚** 文档编号:88200891 上传时间:2019-04-20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17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镇平县第一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练习(二)历史---精品解析Word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河南省镇平县第一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练习(二)历史---精品解析Word版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河南省镇平县第一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练习(二)历史---精品解析Word版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河南省镇平县第一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练习(二)历史---精品解析Word版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河南省镇平县第一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练习(二)历史---精品解析Word版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南省镇平县第一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练习(二)历史---精品解析Word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镇平县第一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练习(二)历史---精品解析Word版(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82019镇平一高高一练习题二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1.5分)1.据礼记礼运记载,在“天下为公,选贤与能”的“大同”社会之后,社会进入“小康”之世,其基本特点是“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大人世及以为礼”。这表明“小康”之世A. 阶级矛盾变尖锐B. 是历史倒退的体现C. 开始出现分封制D. 具有浓厚血缘色彩【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题中“进入小康之世,其基本特点有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大人世及以为礼”等信息可以看出小康之世以血缘关系为基础,实行世袭制,具有浓厚血缘色彩,故D正确;材料信息无法体现“阶级矛盾变尖锐”,排除A;题中从“天下为公,选贤任能”到“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反映的是从公

2、天下发展为家天下,世袭制代替禅让制,符合历史发展的潮流,并未违背历史潮流,B错误;材料信息没有涉及分封制,排除C。【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进入小康之世,其基本特点有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大人世及以为礼”结合所学宗法制的特点分析解答。2.说文解字中说:“宗,尊祖庙也。”这说明维系宗法制的纽带是A. 宗教信仰B. 财产制度C. 血缘关系D. 地域联系【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宗法制的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题目中的解释是“尊祖庙也”可见注重的是血缘亲情关系,而不是宗教信仰、财产和地域,故排除ABD,选C。考点: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中国早期的政治制度宗法制3.某古

3、书记载,“君王自命天子,龙种高贵,君王驾崩,君统不辍,由其嫡长子自然承袭,如是者不绝。父家长在家庭内是一把手,君王是国家一把手,是全国子民之严父,且各级地方政权之首脑亦被视为父母官。”该材料所表达的主旨是A. 君权神授,皇位世袭B. 强干弱枝,中央集权C. 君父同伦,家国同构D. 男女平等,均可做官【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君统不辍,由其嫡长子自然承袭”反映的是宗法制,“父家长在家庭内是一把手,君王是国家的一把手,是全国子民的严父”反映出父为“家君”,君王为“国父”,体现君父同伦,家国同构,故C正确;A项仅从君王角度上表述,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中央与地方关系及强干弱枝在材料中未体现,排

4、除B;“男女平等,均可做官”在材料中未体现,排除D。4.电视剧芈月传中有这样一个情节:“芈月的儿子赢稷在位时期,周赦王号令六国诸侯临时组建了一支6000人的队伍,等到了约定出兵的日子,韩、赵、魏自顾不暇,齐国不予理睬,最终勤王不成。”这一情节充分表明A. 天子权力开始削弱B. 贵族政治彻底瓦解C. 分封制受到冲击D. 宗法制度遭到破坏【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信息是诸侯不在勤王,这表明了王室衰微,分封制受到冲击,故C项正确;西周后期周天子的权力就已衰落,周赧王属于东周,故A项错误;贵族政治彻底瓦解是在北宋,故B项错误;宗法制是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的,材料没有体现出宗法制,故D项错误。点睛:

5、本题解题的思维逻辑是“现象本质”。本题的现象是“勤王不成”,这反映的实质是王室衰微,分封制受到严重冲击。5.秦始皇认为:“周制微弱,终为诸侯所丧”,于是采纳李斯建议,“不立尺土之封,分天下为郡县”,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这是郡县制在中国确立的标志,也是中国和世界行政区划史上一个划时代的事件。下列关于郡县制度的说法,正确的是:中央集权取代了地方分权,直接管理取代了间接管理精英政治取代了大众政治,是对分封制的否定创新郡县制代替分封制是历史的进步,是对分封制的继承和创新郡县制的进步性主要表现在官僚政治取代了贵族政治A. B. C. D. 【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郡县制的实行是官僚政

6、治取代贵族政治的标志,郡县制的实行,中央集权取代了地方分权,直接管理取代了间接管理,故正确;结合所学,郡县制的实行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标志,分封制不是大众政治,错误;郡县制不是对分封制的继承,错误;故选D。【点睛】抓住关键信息“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结合所学郡县制的特点和作用分析解答。6.汉书记载:“秦郡守掌治其郡,有丞、尉掌佐守典武职甲卒;监御史掌郡监。”这表明A. 秦朝仿中央官制,设立地方政体B. 秦朝三权分立、相互制衡的治国理念C. 秦朝地方官制有分封制遗风D. 秦朝军政大权操纵于皇帝手中【答案】A【解析】【详解】秦统一后,在地方实行郡县制,从题干中可以看出,秦朝仿照中央官制,在

7、地方设置了行政机构,A符合题意;秦朝创立的中央集权制度的特点是权力的高度集中,B项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排除;秦朝在地方实行郡县制,彻底打破了传统的贵族分封制,奠定了中国古代大一统王朝制度的基础,“有分封遗风”表述错误;排除C;“秦军政大权操纵于皇帝手中”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D。【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秦郡守掌治其郡,有丞、尉,掌佐守典武职甲卒;监御史掌监郡”,联系所学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内容和特点分析解答。7.唐律疏议斗讼规定,对于“挟私弹事不实者”,“挟私饰诈,妄作纠弹者”,处以与“诬告之罪”相等的“反坐”。清代制定了非常完整的互监法,规定“凡定差不公,考核不当,巡按贤者不荐,不

8、肖者不纠,诸御史亦得论劾。”上述古代监察制度的基本特点是:A. 立法加强对监察官吏的监督与惩处B. 监察机关与监察权逐步独立C. 监察组织体制不断完善和系统化D. 监察权限和范围不断扩大【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题干材料,最大限度获取有效信息,归纳、概括,并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根据题干材料相关信息,本题实际上考查古代中国监察制度相关内容。据此,分析、判断选项,可知:BCD三项的表述,题干材料内容意思无从涉及,属于无关项,排除BCD。进一步分析可知,A项的表述比较客观、符合题意,正确。综上,故,本题正确答案选A。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监察制度的完善与加强对监察官吏的监督与

9、惩处8.使职,就是代表朝廷衔命出使四方完成特定任务的官员。从唐睿宗起,三省长官相权旁落,不专机务,六部职能废弛,各种使职大量产生,为数众多。这种现象产生的根源是A. 君主专制的强化B. 宦官专权的出现C. 三省六部的职能被打破D. 君主专制的削弱【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提到,从唐睿宗起,三省长官相权旁落,不专机务,六部职能废弛,各种使职大量产生,为数众多,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削弱相权,加强皇权的现象,故A正确。材料未涉及宦官专权的出现,故B排除。三省六部的职能被打破,不是根源,故C排除。材料反映君主专制加强,而不是削弱,故D排除。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使

10、职制度9.王彦超及诸藩镇人,帝(宋太祖)宴于后苑,酒酣,从容谓之曰:“卿等皆国家宿旧,久临剧镇,王室仰仗,非朕所以优贤之意也。”彦超喻意,即前奏曰:“乞骸骨,归丘园,臣之愿也。”(引自宋史纪事本末卷二)太祖之“意”是A. 准备赏赐开国宿旧B. 鼓励诸藩为国操劳C. 表白歉意抚慰群臣D. 暗示他们自解兵权【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小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杯酒释兵权”的理解与掌握情况。北宋初期,宋太祖赵匡胤为了防止出现分裂割据的局面,加强中央集权统治,以高官厚禄为条件,解除将领们的兵权。因为是在酒席上做出了决策,所以史称“杯酒释兵权”。杯酒释兵权只是宋太祖为加强皇权,巩固统治所采取的一系列政治军事

11、改革措施的开始,其后还在军事制度方面进行了多项改革。“杯酒释兵权”作为一个成语,逐步引申为泛指轻而易举地解除将领的兵权。答案选D。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北宋中央集权制的加强10.学者王亚南在中国官僚政治研究中指出:科举制使得做官第一主义得到充分发挥,它“像从外部为中国的官僚社会做了支撑的强大杠杆,虽然它同时又作为一种配合物,是中国整个官僚体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下列有关科举制的评述不正确的是A. 贯穿科举制的“学而优则仕”有助于提升社会的整体文化水平、B. 读书考试做官的模式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古代科技的发展C. 科举制不断地为封建官僚社会输入新鲜“血液”,有助于巩固封

12、建统治D. 科举制形成后,科举入仕成为封建社会官员的唯一来源【答案】D【解析】【详解】科举制是封建社会选拔官吏的重要途径,但D项中“唯一来源”表述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ABC都是对科举制的正确评述,不符合题意,排除。 11.元朝“河南江北行省则合淮水南北为一;中书省直辖地区却跨太行山东西两侧,兼有山西高原、华北平原和山东丘陵三种不同的地理区域;至于江浙行省,乃从江南平原逶迤直到福建山地”。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A. 使地方享有更充分的行政管理权B. 体现了元朝统治者实行省界犬牙交错,以北制南的治国理念C. 体现了地理搭配的划界原则D. 借鉴了秦汉时期的地方管理方法【答案】B【解析】【详解】

13、从材料信息中分析,元朝行省界限打破了地理标志范围,按照不同的地理区域进行划分,说明省界犬牙交错;材料中中书省是都城所在地,面积较为广阔,体现了中书省的地理位置重要,“河南江北行省则合淮水南北为一”体现了以北制南的治国理念,故B项正确;AC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材料信息无法体现行省制“借鉴了秦汉时期的地方管理方法”,故D项错误。12. 史学家邓嗣禹说:“历代名臣贤相,十之八九,盖从此孔(科举)穿过,不能谓未得人才也。然以盖世奇才,有不尽出身科场者。”这说明科举制( )A. 推动社会阶层的流动 B. 禁锢了人们的思想C. 难以全面地选拔人才 D. 促进文化教育的发展【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

14、根据“历代名臣贤相,十之八九,盖从此孔(科举)穿过,不能谓末得人才也,然以盖世奇才,有不尽出身科场者。”,大意是说历代名臣贤相多半是通过科举考试,但是人才也并非都出自科场,说明认为科举制有利于选拔人才,但是难以全面地选拔人才,故选C。ABD也是对科举制的正确评价,但不符合题意。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科举制13.有学者认为:“科举考试的终结并不意味着其中合理因素与之俱亡。它所体现的许多价值的观念具有永久的生命力成为人类共同的基本理念。”“科举制度具有永久的生命力”的理念是A. 公平竞争B. 分科考试C. 以文治国D. 学而优则仕【答案】A【解析】【详解】科举考试制度在相当程

15、度上体现了公平竞争、择优录用的原则,所以科技制度虽然在清末被废除,但这些原则仍然被贯彻下来,故A项正确;分科考试是科举考试的形式,不是理念,故B项错误;现今世界注重人才的多元化,不是单纯以文治国,故C项错误; D是一种官本位思想,与材料中“具有永久的生命力”不符,故D项错误。14.明朝嘉靖万历时,内阁权压六卿对于军国大事无所不掌,刑名钱谷无所不问,内阁无疑是操有宰相之权。可见,当时的内阁A. 已成法定机构B. 开始统领六部C. 握有军政大权D. 严重威胁皇权【答案】C【解析】从材料中的“内阁权压六卿对军国大事无所不掌,刑名钱谷无所不问”来看,当时的内阁握有军政大权,故答案为C项。明朝内阁始终不是法定的中央机构,排除A项;“内阁权压六卿”只能说明内阁权力较大,不能说明开始统领六部,排除B项;内阁不能制约皇权,更不可能威胁皇权,排除D项。点睛:明朝内阁始终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只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阁臣的升降由皇帝决定,职权的大小依皇帝旨意而定,票拟是否被采纳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