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叙州区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精品解析Word版

上传人:刚** 文档编号:88200850 上传时间:2019-04-20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1.3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叙州区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精品解析Word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四川省叙州区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精品解析Word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四川省叙州区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精品解析Word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四川省叙州区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精品解析Word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四川省叙州区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精品解析Word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川省叙州区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精品解析Word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叙州区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精品解析Word版(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四川省叙州区第一中学高一年级开学考试历史试题注意事项:考试时间为历史政治地理150分钟,总分每科100分,共300分第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6小题48分。每个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目的要求。)1.依据夏商周断代工程的成果,夏朝的始年为公元前2070年。那么夏朝开始于A. 公元前20世纪初期B. 公元前20世纪末期C. 公元前21世纪初期D. 公元前21世纪末期【答案】C【解析】【详解】公元换算成世纪:一百年为一个世纪,所以应该百位数上加一,本题是公元前2070年,所以换算成世纪应该是公元前21世纪;早期(初期)是世纪头三十年,而公元前是倒着数的,所以

2、公元前2070年换算成世纪应该是公元前21世纪初期,故C正确。故排除A、B、D项,故选C项。2.周代的用鼎制度为“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但考古人员在河北省平山县挖掘战国时期中山国遗址时,却有两套九鼎出土。这从本质上反映了A. 考古存在造假嫌疑B. 郡县制的消亡C. 中山国的地位较高D. 分封制的瓦解【答案】D【解析】“考古人员在河北省平山县挖掘战国时期中山国遗址时,却有两套九鼎出土”反映了中山国破坏了等级森严的分封制,表明分封制的瓦解,故D正确;考古出土文物是可信的一手史料,A错误;B与材料无关,排除;中山国是诸侯国,材料反映的是中山国破坏了等级森严的分封制,并非中山国的地位较高,排

3、除C。【名师点睛】本题考查西周的分封制,解题关键是对材料“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的准确理解。 3.习近平强调:“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在下列中国古代官职中最早体现“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的是A. 治粟内史B. 参知政事C. 御史大夫D. 枢密院【答案】C【解析】【详解】御史大夫设立于秦朝时期,负责监察百官,是最早“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的官职,故C正确;治粟内史是秦和西汉初期管理国家财政的官吏,参知政事设立于北宋,分割丞相的行政权,枢密院是五代至元的最高军事机构,ABD均与“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无关,排除。【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对权力运

4、行的制约和监督”,联系所学我国古代监察制度发展的史实分析解答。4.阅读下列根据中国古代职官编制的表格,这一表格反映了科举制度A. 实质是地主阶级的选官制度B. 完全实现了官员选拔的公平、公正C. 扭转了传统等级和门第的观念D. 促使部分社会阶层的变动【答案】D【解析】【详解】由表格可以看出,出身“平民”“贫寒家庭”的进士比例较高,说明两宋、明清科举制度使一般的平民百姓有了参政的机会,促进了部分社会阶层的变动,扩大了官吏来源,故D正确;依据材料中表格数据可得出进士中只有不到一半出身于平民或贫寒家庭,A错误;“完全”“公平、公正”,夸大了科举制的作用,排除B;材料的隐含信息说明部分官员仍来自社会上

5、层,“扭转了传统等级和门第的观念”与题意不符,排除C。5.中国古代某大臣上书皇帝言:“宰相制国用,从古然也。今中书主民,枢密院主兵,三司主财,各不相知”这位大臣最有可能生活在A. 西周B. 秦朝C. 宋朝D. 清朝【答案】C【解析】试题解析:本题考查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依据材料中的“中书主民,枢密院主兵,三司主财”,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朝实行“二府三司制”,其中“二府”是枢密院、中书省;“三司”是度支、户部、盐铁司。只有C项符合题意,正确,ABD三项均排除。故选C。6.明代内阁和清代军机处的共之处是A. 参与政务,但没有决策权B. 参与决策,负责朝廷事务C. 负责行政,安排地方事务D. 统领军

6、队,处理各种军务【答案】A【解析】内阁和军机处都是皇帝的助理机构,都参与决策,没有决策权,故A正确;朝廷事务和地方事务均有六部负责管理,故B错误;D属于兵部管理。7.下图所示的中国古代监察制度最先出现于A. 秦代B. 汉代C. 唐代D. 明代【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的监察制度。依据所学可知,图示中的刺史一职源于西汉时期。汉武帝元封五年始置,刺史巡行郡县,分全国为十三部(州),各置部刺史一人,后通称刺史,主要职责是监察地方官吏。故应选B。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从汉到元的政治制度汉的制度8.史料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是直接的史料;二是间接的史料。凡是未经中间人手修改或转写的

7、,是直接的史料;凡是已经中间人修改或转写的是间接史料。下列属于直接史料的是A. 史记记载B. 封神演义神话C. 商朝甲骨卜辞D. 孟氏哭长城传说【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商朝甲骨卜辞属于出土的实物,属于直接史料,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史记记载属于二手史料,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封神演义神话属于二手史料,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孟氏哭长城传说也属于二手史料,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考点:史学研究史料直接史料【名师点睛】第一手史料是指接近或直接在历史发生当时所产生,可较直接作为透视历史问题的史料;第二手史料是指经过后人运用一手史料所作的研究及诠释。1

8、、第一手史料包括原始文件、档案、信函、日记、回忆录、照片、文物古迹和其它实物等。2、有时第一手史料和第二手史料是相对而言的,比如,在发现甲骨文以前,关于殷商的历史一直以史记的记载为第一手史料,但甲骨文发现后,甲骨文就是第一手史料,史记变为第二手史料了。9.下图反映的时期,我国实行的地方行政管理制度是A. 郡国并行制B. 分封制C. 郡县制D. 行省制【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体现的是行省,反映的是行省制度,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未体现郡国并行制,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体现的是行省而非分封制,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不涉及郡县,选项C不符合题意

9、,排除;故本题选D。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地方行政管理制度【名师点睛】行省制是13世纪以来中国的主要行政模式,源于元朝,明清两朝得到发展,最终影响了现代中国的行政体制。蒙古族在大蒙古国时期,燕京、别失八里、阿母河三断事官及归降的金朝官吏、军阀等,也称为行尚书省或行省。不过,这些都算不上严格意义上的行省。忽必烈建元朝后,正式在朝廷设置中书省总领全国政务,时称“都省”。元朝在全国共设10个行省,即岭北、辽阳、河南江北、陕西、四川、甘肃、云南、江浙省、江西、湖广。而山东、山西、河北和内蒙古等地则称为“腹里”,由中书省直辖。10.“铁壁合围难突破,暮色苍茫别红都。强渡湘江血如注,

10、三军今日奔何处舵手一易齐桨橹,革命从此上新途。”其中“舵手一易齐桨橹”是指A. 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的开辟B. 毛泽东思想被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C. 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D. 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答案】C【解析】由题干“红都”、“湘江”等可知,反映的是红军长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舵手一易齐桨稽,革命从此上新途”指的是长征期间的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从此中国革命转危为安,故C项正确;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的开辟是在1927年10月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时,与题意不符,故A项错误;毛泽东思想被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是在1945年中共七大上,与题干时间和题意不符,故B项错误;红军第五次反围剿

11、的失败是红军长征的直接原因,与题意不符,故D项错误。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提取材料的关键信息,然后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判断。本题的关键信息是“暮色苍茫别红都”“ 舵手一易齐桨稽”,由此判断这是红军长征期间的遵义会议。11.1954年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有以下部分条款:“三、协助国家机关,推动社会力量,实现国家关于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的建设计划。四、密切联系群众,向有关国家机关反映群众的意见和提出建议”由此可以看出A. 政协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B. 政治协商制度初步建立C. 政协成为各党派的联合执政机构D. 政协的职能发生了转变【答案】D【解析】略12.以下三幅历史图片与新中国成立

12、以来的历史发展相关,如果根据图片文字说明,要给这三幅图片确立一个恰当的主题,那么,这个主题应该是A. 民主政治的成就B. 民族团结的力量C. 改革开放产生的巨变D. 党的集中统一领导的作用【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三图反映了新中国民主建设的三大制度,这是新中国民主政治的成就的体现,这也是三者的共性所在,A项正确;BCD项并是三大政治制度的共性,排除。考点: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成果。点评:本题通过三大基本政治制度来考查新中国民主政治的建设成果,其还可以考查三者的内容与意义等。13.2009年1月20日,美国当选总统奥巴马手按圣经宣誓就职,根据美国宪法第2条第1款规定,总统宣誓就职的誓词如下:“

13、我谨庄严宣誓,我必忠实执行合众国总统职务,竭尽全力,恪守、维护和捍卫合众国宪法。”根据美国民主制度的精神,总统A. 对圣经负责B. 对宪法负责C. 对各州负责D. 对国会负责【答案】B【解析】美国总统由选民间接选出、在宪法范围下行驶总统职权,故美国总统对选民和宪法负责。由题干材料“恪守、维护和捍卫合众国宪法”可知本题答案是B。A项明显错误;C项错误,材料明确说明捍卫合众国宪法;D项错误,美国实行的是三权分立的体制,三者之间是相互制衡的关系。14.讽刺19世纪上半期中国社会现象的一副对联写道:“竹枪一支,打得妻离子散,未闻炮声震地,铜灯半盏,烧尽田地房廊,不见烟火冲天。”这反映了A. 外敌武力入

14、侵的灾难B. 中国人惧怕洋枪洋炮C. 科学技术产生巨大威力D. 吸食鸦片危害无穷【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材料提到,19世纪上半期“竹枪一支,打得妻离子散,未闻炮声震地,铜灯半盏,烧尽田地房廊,不见烟火冲天。”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吸食鸦片危害无穷。因此选D。ABC都不符合所学知识及材料信息,排除。考点: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鸦片战争背景15.1840年英国用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此场战争是A. 鸦片战争B. 中法战争C. 甲午战争D. 八国联军侵华【答案】A【解析】1840年英国以中国的虎门销烟为借口,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史称“鸦片战争”。故答案为A项。中法战争是1883

15、年法国对中国的侵略战争,甲午战争是1894年日本对中国发动的,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是1900年八个国家联合对中国发动的侵略战争,排除B、C、D项。16.有人曾对中国近代史上一场战争后签订的条约发出这样的感慨:“这真是空前未有的亡国条约!从前我国还只是被西方大国打败过,现在竟被东方的小国打败了,而且失败得那样惨,条约又订得那样苛刻,这是多么大的耻辱啊!”这一条约是A. 南京条约B. 北京条约C. 马关条约D. 辛丑条约【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分析题干,从“从前我国还只是被西方大国打败过,现在竟被东方的小国打败了”说明这次战争对手不是西方国家,南京条约、北京条约都是在与英国、法国等西方国家战争失败后被迫签订,辛丑条约是在与德、奥、美、法、英、意、日、俄八国战争中失败后签订的,不仅仅是东方小国日本,只有马关条约是在与日本甲午战争失败后签订的,答案为C。考点: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点评:此题很简单,实际是考查学生对选项所列条约的认识和掌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