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磨沟齐家文化墓葬多人多次合葬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8200404 上传时间:2019-04-20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919.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略论磨沟齐家文化墓葬多人多次合葬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略论磨沟齐家文化墓葬多人多次合葬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略论磨沟齐家文化墓葬多人多次合葬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略论磨沟齐家文化墓葬多人多次合葬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略论磨沟齐家文化墓葬多人多次合葬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略论磨沟齐家文化墓葬多人多次合葬》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略论磨沟齐家文化墓葬多人多次合葬(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6 2 略论磨沟齐家文化墓地的 多人多次合 葬 钱耀鹏( 西 北 大 学 朱芸芸( 西 北 大 学 毛瑞林 ( 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谢焱( 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磨 沟 遗址 位 于甘 肃省 甘南 藏族 自治州 临 潭 县陈旗 ( 今 王旗 ) 乡磨沟 村 , 2 0 0 8 年 7 l 1 月 由甘肃 省文 物考 古研 究所 和西 北大 学文 化遗 产 与 考古学 研究 中心 联合 发掘 了该 遗址 东北 部 的齐家文 化墓地 , 清理 了 3 4 6座齐家 文化 时 期 的墓葬 ( 见 文物 本期 ) 。 该墓 地 的竖 穴偏室 墓 较 多 ,且 多为合 葬墓 ,墓 葬结 构 、埋 葬过

2、 程 和埋 葬方式也较 复杂 , 使我们 对齐家文 化合 葬墓 的形成过程 与特点有 了更加 深刻 的认 识 。 本 文对该 墓地 的多人 多 次合 葬现 象作 以 下简 要讨论 。 一 合 葬墓类型 与埋 葬特点 磨沟 遗址 齐家 文 化墓 葬 的合 葬现 象见 于 竖穴土坑墓 和竖穴偏室墓 。 竖穴土坑 墓 的合 葬 现象较少 , 且多为双人合 葬 , 极少 为多人合 葬 ; 既有 左右并 列 者 , 也 有上 下叠 置者 , 大 多属 一 次 葬 , 个别 为 二 次 葬或 一 次 葬 与二 次 葬 合 葬 者 。 在 发掘 过程 中 , 对 于 竖穴土 坑墓 通 常采用 整体下挖清理

3、的方式 , 因而不易观察 和揭示合 教 授 ) 硕士研 究生) 副 研 究 员) 馆 员) 葬现 象形 成 的过 程 , 暂置不 议 。 竖穴偏 室墓 则 多 为合 葬 , 见 于单偏 室 、 双偏室 和多偏 室等 偏 室墓 。 不计 墓道 部分 , 偏 室 内合 葬 的总人数 为 2 9 人 , 男女老幼 皆有 。 M 1 6 4 是一座单偏室墓 , 偏 室位于竖 穴墓道 左侧 , 有头龛 。 偏室 内侧埋葬 2 人 , 皆仰身直肢 , 头 向西 北 。 内侧 的 号人骨为儿童 , 头骨破裂 , 躯 干 骨稍 凌 乱 。 偏 外 侧 的 工号 人骨 为 成 年女 性 , 两臂 弯 曲, 左手

4、放 于右胸上部 , 右手及 于颈 部 ; 左侧骨架叠压于 号人 骨之上 。 在 2 具人骨 的颈部有滑石珠 , 在儿童的肩部有 1 件石球 , 腹 部有 1 件 陶球 。 另外 , 在头龛和偏室头端外侧分 别随葬 5 件 陶器和 2 件陶器。 值得注意 的是 , 在 M1 6 4 偏 室之 内、 I号人 骨右侧有 宽约 0 5米的空 间 , 而 内侧 的 2具人 骨却局部叠置。 这种现象令人费解 , 即为什么 偏室还有 闲置 空间 , 所 葬二人 仍采取局 部叠压 的方式紧凑放置呢? 首先可以肯定 的是, 闲置 的空间还可再放置 1 人。 如此 , 我们则无法排除 为再 次合葬而预 留空问 的

5、可能性 , 而且这种 可 能性在偏室堆积特点及其所揭示 的墓 道填埋 原因等方面得到了证实。 除M164之外,M351等墓葬的偏室中也有 一 定的未用空间。 M260虽被M239打破 ,但墓葬结构依然清 楚。该墓为竖穴单偏室墓,偏室位于墓道 左侧, 有头龛。较特殊的是,墓道填土可分 为两个部 分,且长度和方位也略有区别,发掘情况证实 属于同 一 墓葬的墓道填土。偏室内埋葬2人,头 向西北。I号人骨位于内侧,骨架保存较好,为 成年女性,仰身直肢,放置较 整齐,属 一 次葬。 号人骨位于外侧,仰身直肢,为成年男性;头 骨和躯干骨较凌乱,似经局部扰动而非顶部塌 陷所致;盆骨以下部分放置较整齐,未经扰

6、动。 在偏室头端靠近口部随葬1件陶器,I号人骨 左手腕处有l件骨质臂钏。号人骨右侧肱骨 附近有2件骨臂钏,皆残破。I、号人骨相叠 处有弧形骨饰和石斧各1件。 另外,头龛内有l件陶罐,旁边散落几块火 岩石块。在墓道中部 (M 239底面以下) 头端偏右 处的不同填土范围内分别发现1件陶双耳罐和 陶侈口罐,位置略有高低之别;在墓 道底部不 同位置发现2组随葬陶器,分别为2件和5件。 头龛内的随葬陶器是该墓最 初使用时放置的, 而墓 道 中部及 墓道 底部 的随葬陶器则应 是两 次而非 一 次葬入的。 M206为 一 座左、右双偏室墓,在 墓道下 部两端竖置扁平 长条状石块并以黄土填缝 形 成二层台

7、结构。除墓道底部 浅穴 内埋有 一 成 年女性且可能为殉人外,其余人骨皆发现于 偏室内,包括9个个体及难以判定个体归属的 零散人骨。 右偏室内有三层人 骨及 随葬器物:上层为 零散人骨、牛角、鹿角、石磨盘等,位于偏 室上部黄灰色花土顶面;中层为1具摆放凌乱 且骨架不 全的成年女性人骨(工号),位于偏室 下部灰褐色花土顶面;下层 为零散且难以确定 个体的成人 及儿童骨架,并随葬3件陶器和装 饰品等。 黼略论磨沟齐家文化墓地 的多人多次合葬 左偏室内有8具 人骨,其中2人为成人、6 人为儿童。除偏室口部西北侧的号人骨可能 为 一 次葬外,其余7人为二次葬,头向西北,摆 放整齐,大体可分为南、北两排

8、。号人骨为儿 童,人骨保存较 差,仰身直肢,头微偏左,盆骨 及右侧上、下肢已不存。号人骨向内依 次为 、号人骨,号人骨为成年男性,号人骨 为成年女性,两具人 骨是从头至脚依次错位叠 置。号头骨位于西北侧,少量肋骨及上肢骨 叠压在头骨之上,盆骨叠压在肋骨之上,下肢 骨摆放于盆骨东南侧。号人骨 的摆放情况与 号人 骨相似。V 号人骨为儿童,保存较 差,头 骨摆放于西北侧,躯干骨堆放于头骨东 南。V号人骨位于墓室中部、号人骨脚端,在 偏室东南侧由外向内依次为 号人骨,其 中内侧的、号人骨紧贴。在偏室头端随葬 2 件陶器,还 发 现1件砺石。 另外,在墓 道填土中发现骨 针等遗物 ,但 不能确定是否为

9、随葬品。 M303为 一 座上、下双偏室墓,偏室 皆位于 竖穴墓道左侧,有头龛和脚龛。除墓 道底部埋 有 一 人(I号人骨,成年女性) 一 羊外,其余4具 人骨发现于上下偏室 内。 上偏室 内有1具人骨,编号为号人骨,头 骨稍残,为成年男性,仰身直肢,头 向西北。盆 骨稍移位并下陷,胫骨 、腓骨稍错位。人骨为横 向平 行错位 放 置,系有 意 向偏室内侧 推挤所 致。人骨下肢右侧有2件陶双耳罐,但位置低于 人骨,应系局部下陷所致。另外,在下偏室塌陷 灰土堆积中发现 的I件 陶双耳罐,也应是上偏 室的随葬器物。 在下偏室底部i J外及内发现3具人骨,编 为 V号,头向西北。号人骨位于墓室口 ,

10、保存较差,为 儿童,性别特征不明显,仰 身直 肢,头骨破损严重。号人骨位于号 人骨左 侧,为成年女性,仰身直肢,仰面偏左;左臂弯 曲,左手置 于胸部;右 臂微曲,右 手置 于盆 骨 上;左小腿外侧压有 一 尺骨,头骨顶端的随葬 器物下压1根桡骨。V号人骨位于偏室内侧,为 友 j 勿I 2 0 0 9 年 第l O 期 成年男性 , 仰身 直肢 , 仰 面偏左 ; 头骨 与躯 干骨 分离 , 右臂 缺尺骨 、 桡 骨 , 趾骨 凌乱 。 V号人 骨 所缺 失的 尺骨 、 桡骨 , 可 能被 移动且 分 置于 I 1 号人骨 的头顶及 左小腿部位 。 在 号 头骨右侧 发现 2 件贝壳 , 腹部

11、有 2 件骨管 , 其 中 l 件骨管 内装 2 件 骨针 。 在 号人骨颈 部发现 大量 的穿 孑 L 滑石珠和 1 件穿孔 绿松石 , 在右腿股 骨右侧 发现骨签和石刃各 l 件 。 在 、 号头骨顶端发 现 3 件 陶器 和散 乱放置 的 5 件 石制 品( 当为一 组工具 ) 。 在 V号人 骨颈部发 现 1 件铜 饰 , 右臂 下 压骨管 、 骨锥 、 骨针 各 1 件 , 在盆 骨上发 现 1 件穿孑 L 绿松石 , 股 骨之 间有 l 件局部残 损 的穿 孔砺石 。 另外 , 在墓道头龛 内随葬 l 2 件 陶器 和 2 件 装饰品 , 脚龛 内随葬 1 件 陶器 。 M 3 4

12、 4为一座 多偏室 墓 , 偏室位 于墓 道左右 两侧 , 左侧 有 上 、 下 两 个 偏率 , 右 侧有 一 个 偏 室 , 有头龛 。 左 上偏 窜 大 部 分 已塌 陷 , 底 部 整 体 下 陷 0 2 6 米 , 但 人骨保 存 完好 。 靠 近偏 室 内壁 有 l 具人骨 ( I号) , 为少年 , 性 别特征不 明显 , 头向 西北 , 仰身 直肢 , 左臂 伸直 , 右臂弯 曲 , 右手 置 于腹部。 在人骨头端 发现 2 件陶器 , 人骨 因下陷 已明显低 于陶器 。 左下偏室有 5 具人骨 , 分别编为 号 。 号人骨 紧靠 偏室 内擘 。 为男性 , 头 向西北 , 人

13、 骨被 整体推 挤 , 骨架错 位 现象 明显 。 号人 骨 位于 U 1 号人骨 右侧 , 为成 年女性 , 头 向西北 , 侧 身直肢 , 部分 骨架似经推挤 , 但整体不 凌乱 。 V 号人骨 位 于偏室 口部 头端 一侧 , 为儿 童 , 仰 身 直肢 , 头 向西北 , 双臂微 曲平 放 , 小腿 骨下还压 有 其他 个体 的 些肢 骨 , 当为一 次 葬 。 号人 骨位 于 号 人骨 的股 骨之 上 , 为少 年 , 性 别特 征不 明显 , 头骨 保存 较完 整 , 躯干 及 四肢骨较 凌乱 , 似经 整体 移位 。 号人 骨位 于偏 室 口部 脚 端一 侧 、 号 人骨 的小

14、腿骨右 侧 , 骨架 保存 较 差 , 为儿 童 , 性 别特 征不 明显 , 头 向西北 , 仰 身直肢 , 应为一次葬 。 在偏室 头端靠 近 口部有 2 什 陶器 , 在经推挤 卺置 的骨架 中还 发现 1 件铜 环和 2 件绿松石饰品 。 右偏 室内有 l 具人骨 , 编为 号 , 为成年 女 性 , 头 向西北 , 仰身直肢 , 面向右 , 双臂 弯曲 , 双 手置 于腹部 , 唯 趾骨 有所 缺失 。 在 头骨两侧 发 现 陶深腹罐 和陶豆各 1 件。 另 外 ,在 墓 道 头 龛 中 还 发 现 随 葬 陶 器 1 2 件 。 仅从上 述 5 座墓 葬就可看 出 , 磨沟遗址 齐

15、 家文化合葬墓不仅 形制多样 , 而且埋葬特 点也 不 完全 相 同 , 没 有规律 可 寻 。 墓 葬形 制和埋 葬 方式 的多变性 , 是磨 沟遗址齐家 文化合葬墓 的 突出特点之一 。 二 葬式与人 骨推挤现象 根据发 掘情况看 , 这批 墓葬 的埋葬方式 既 有一 次 葬 , 也 有二 次葬 和扰乱 葬 。 葬式一 般是 指按 照一 定的方式处 理尸体或尸骨 , 同一葬式 导致 的结果基本一致 , 在形成原 因方面往往包 含 明显 的宗教观念或 意识形态 因素 , 尤其二 葬 和扰乱 葬包 含 的宗 教 观念或 意识 形态 因 更加 复杂 。 据 此分析 , 磨 沟遗 址齐 家文化 合

16、 葬 墓 中还有 一种 与上述 葬式 明显 有别 的埋 葬现 象 , 这就是 合葬墓 中有 大量 人骨经不 同程度扰 动 , 但又不 同于通常所谓 的二次葬 和扰乱 葬 的 现象 , 明显系推挤 所致 。 通常所谓 的二 次葬 , 在磨 沟遗址 齐家文化 墓 地 中 也 发 现 了这 样 的实 例 , 但 数 量 甚 少 , M 2 0 6 左偏 室即是实例之一 。 该墓 的左偏室 内葬 8 人 , 其 中有 2 名成人 和 6 名儿 童 , 除外侧靠近 墓 道 的一名 儿 童 似 为一 次 葬外 , 其余 为 二 次 葬 , 人骨摆放 整齐。 尤其 2 具成 人骨架 , 明显是 先 摆放 头骨 , 再 摆放上 肢 和躯干 骨 , 最后摆 放 下 肢 骨 , 而且 基 本按 照 人 体 结构 进 行错 位 堆 放 , 头 向西 北 , 规律性很 强。 这种二 次葬现象也 存 在于 M8 4等少数 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