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子(参考资料)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8198917 上传时间:2019-04-20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9.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智子(参考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智子(参考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智子(参考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智子(参考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智子(参考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智子(参考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智子(参考资料)(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导入:相信我们同学都是极其聪明的,今天就请同学来当侦探,破一宗很久前发生的案子。当然,我们首先得先明确一下破案需要了解哪些情况?(同学发言),明确需了解:失窃原因 案发时间 所失物品 犯罪嫌疑人现在让我们来到遥远的战国时期,这里有户人家失窃,请你帮助破案,找出失窃原因、案发时间、所失物品和犯罪嫌疑人。(环节设置教学情境,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二、学习智子疑邻1、朗读寓言,分析故事情节。(1)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朗读,提出翻译有困难之处,大家一起解决。而后老师指出重点要落实的关键词:父f:老人 雨:下雨 暮:晚上大亡其财:丢失大量财物(疏通文意的环节一定要落实,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学习,可克服学生初学

2、文言时的胆怯心理。同时不可忽视教师的指导,在学生遇到困难时,或直接告知,或将问题抛给其他同学,总之有疑处,教师要及时点拨。对文中重点要落实的词语,尤其是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现象,不需要给学生分类,但一定要学生结合上下文把意思讲对,这也是为了学生积累文言词语,为以后学习文言文打下基础。)(2)在读懂的基础上,请几位学生复述故事,加深理解。(3)请同学说说自己找到的“失窃原因、案发时间、所失物品和犯罪嫌疑人”,并说明理由。失窃原因:天下雨,墙坍塌。(理由:“天雨墙坏”)案发时间:暮:晚上所失物品:丢失大量财物。(理由:“大亡其财”)犯罪嫌疑人 ? (无法确定)2、深入探究,理解寓意。以我们同学的聪

3、明才智,都找不到犯罪嫌疑人,但那个富人却怀疑上了自己的邻人。他的依据是什么?依据:邻人知道他家墙坏,且邻人叫他筑墙。进一步追问:文中好像没写到他邻人知道他家墙坏,且邻人叫他筑墙啊?理解“亦”的意思 。富人的儿子也知道他家墙坏,且也叫他筑墙,为什么就不怀疑自己家的儿子呢?请大家用儿子和邻人的语气将“不筑,必将有盗。”这句话告诉富人。可以添上必要的动作或者称呼。(通过这一环节的设计,充分让学生体会儿子、邻人与富人的亲疏关系不同,导致了富人为什么智子而疑邻。)两人的意见都一样且都正确,但富人却对这两人有截然不同的态度,调查了解了整个事情经过后,你会对这个富人说些什么?参考:对人不能有偏见;听意见应该

4、听正确的,而不要看这意见是什么人提出。不能胡乱怀疑别人,因为这样可能冤苦了好人,让坏人逍遥法外)3、请学生归纳这则故事的寓意,说说自己从中获得的收获。参考:积极方面:听意见只应听正确的,而不要看这意见是什么人提出,对人不能持偏见。消极方面:要注意自己与听话者的关系,如果关系疏远,即便说的意见正确,效果也不见得好。4、老师小结:请大家仔细,看课题,题眼是哪个字“疑”。不知道大家以前怎么理解“疑”这个字,但在我看来,老祖宗造这个字是用心良苦左上是个“匕”,左下是个“矢”,似乎是在警示我们,正确的怀疑,能直刺敌人心脏;而无端的错误的怀疑也可能冤枉了好人,所以我们该客观、公正、理智地待人处世。我想,这

5、也就是这则寓言故事给人留下的深刻启示了。5、作业:课外阅读中国古代寓言选,了解 买椟还珠、守株待兔等故事,理解他们的寓意。6、板书:智子疑邻失窃原因:天雨,墙坏案发时间:暮 疑所失物品:大亡其财犯罪嫌疑人 ?三、教学反思:1、疏通文意的环节一定要落实,这体现了文言文教学的关键。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学习,可克服学生初学文言时的胆怯心理。同时不可忽视教师的指导,在学生遇到困难时,或直接告知,或将问题抛给其他同学,总之有疑处,教师要及时点拨。对文中重点要落实的词语,尤其是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现象,不需要给学生分类,但一定要学生结合上下文把意思讲对,这也是为了学生积累文言词语,为以后学习文言文打下基础。2

6、、在判断谁是犯罪嫌疑人时,也许有个别未读懂文章的学生会说是“邻居”,可以请同学再细读文章,再做分析。3、在请学生用儿子和邻人的语气将“不筑,必将有盗。”这句话告诉富人时,可以添上必要的动作或者称呼。只要老师点拨到位,学生也会投入角色,用心理解,充分体会儿子、邻人与富人的亲疏关系不同而导致了富人智子而疑邻的结果。4、引导学生多读文言寓言很有必要,既提高学生文言阅读的兴趣和能力,又能积累很多有益的成语。教材分析智子疑邻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十课,这既是一则文言文,又是一则以韵诗为形式的寓言,作者韩非。课文开头写故事发生的背景,只用八个字。“宋”,指出故事发生的地点;“富”

7、,是被盗的原因;“天雨”导致“墙坏”,“墙坏”又为盗窃者提供了自由进出的条件。由此引出身份不同的两个人对这件事的相同看法:“不筑,必将有盗。”这是故事中的要害处,因为故事的主旨不在于说明人的先见,而在于说明持相同看法的人却因身份不同(实际跟主人的亲疏关系不同)遭到不同对待。因此,待到预见成为事实,那富人便夸说自己的儿子聪明,而怀疑盗贼是邻父干的。学情分析学生对智子疑邻的故事或多或少有一定的了解,故事具有较强的吸引力,文章浅显易懂,容易激发学生阅读和研讨的兴趣。本文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促进学生的发展:一是自读能力;二是联想与想象的能力;三是联系生活实际感悟寓意,培养健全人格。教学设想教学智子疑邻这

8、篇课文,拟作如下设想:首先,提前一天给学生发预先编写好的学案,此学案要起到导向的作用。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重难点,带着问题对课文进行预习。学案中提出了明确的学习指令和要求、自学内容与范围、自学方法等。其次,重点思考如何教学寓言。我分为几下几个步骤进行:一、反复诵读,整体感知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要读出韵味,读出感情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以至达到背诵的程度。在此基础上,解决本课重点字词的翻译。二、分析故事情节基本原则是:把学生引到故事的情境中来,尽量让学生多说,教师少说。教师要抓住情节的要害处设置一些问题。三、多角度分析寓意这是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主要环节。原则是:让学生用

9、自己的语言来概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概括。四、扩写、自编和续写寓言学生们在美读的基础上、在把握了故事情节和寓意的层面上再来提高一个层次,要求学生能生动地讲述这则寓言,在讲述的过程中,要发挥大胆奇特而又合情合理的想象,可以加进一些情节、细节描写和描述性的语言,扩充这则寓言的内容。如:你可以对富人进行细致的描绘,到底是一个怎样的富人;这个儿子对父亲说这事是怎样的神态,为何富人认为他聪明;邻居的老人是个怎样的人,在什么情况下说了有盗贼这事等。此外,就是自编寓言故事,要求:情节要合理具体,情节与寓意要一致,寓意能揭示一种生活道理。最后留一个续写练笔:学生想一下,邻人之父知道自己成了怀疑对象,会有怎样的

10、反应?为寓言写一个合情合理的续编。这三项活动,一是训练和提升学生想象思维的能力;二是训练学生写作的能力,语言表达的能力。五、当堂达标,内化提升时间为5分钟,是对预设的学习目标进行回归性的检测。以供教师课后的分析、研究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做好教学反思。整体来说,这则寓言容易理解,所以教学环节中教师的分析要少。主要通过学生的充分活动,由浅入深地把握寓言寓意。教学过程简单来说就是:读读课文、讲讲故事、讨论分析、写写片段。虽然没什么新意,但几个环节组合起来,综合运用,确实能够逐步提升学生学习的能力。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有关韩非子的文学常识,积累一些文言词语;2、能背诵并翻译智子疑邻(直译);能力目

11、标1、从不同角度灵活理解寓意,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2、揣摩、理解寓言故事巧妙、合理的想像,通过扩写、自编、续编寓言进行想像思维训练。情感目标联系生活实际感悟寓意,培养健全人格,要正确对待别人的意见和建议,对人不能持偏见。教学重点1、积累文言词语,记住智子疑邻中重点词义;2、能背诵并翻译智子疑邻(直译);3、多角度概括寓意。教学难点理解智子疑邻的寓意教学方法1、诵读法。通过多种方式朗读来感知寓言故事情节,理解关键语词的表达效果。2、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此篇寓言故事精短,构思新巧,富有趣味,通过艺术地设计提问,把学生引入故事情境,激活学生的联想想像思维,深入理解寓言的内容和感受人生哲理。在学生

12、讨论交流过程中,教师可在疑难处给予指导点拨。3、探究故事拓展。为了激发学生兴趣,开阔视野,学生扩写寓言、自编寓言及续写寓言。教学准备学生根据学案的导引自主学习智子疑邻老师备相关资料与课件教学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人新课(一)导入一:画面展示。多媒体播放一些寓言故事画面,你猜我猜大家一起来猜寓言故事的名字。导入二:话题畅说。古今中外,人们常用讲故事的方式告诉人们某种道理,这种讲故事的方式既能吸引人,又能使人们从中受益,因此受到人们的欢迎和喜爱。在文学宝库里,有一种诙谐幽默的文章,它是什么呢?对,它就是寓言。同学们,你能说出你知道的寓言故事的名字吗?谁能说说什么是寓言吗?寓言有什么特点

13、?在世界文学宝库,寓言是一颗特别灿烂的明珠,它往往借浅显易懂的故事来说明一个深刻道理。韩非子一书中就记录了许多这样的寓言故事,今天,我们来学习韩非子一书中智子疑邻这个故事,你一定会从中得到一定的启示。 (板书课题)(二)多媒体出示作者照片及简介:韩非(约前280前233),战国末期韩国人,著名思想家。法家学派代表人物。他出身贵族,屡次上书向韩王进谏,改革政治,实行富国强兵的政策,均未被采纳。后来,得到秦始皇的赏识,在秦国任客卿。不久便被他的同学李斯等人谗言所陷,下狱后被逼自杀,死时47岁。他著有韩非子一书,共20卷,55篇。笔锋犀利,说理透辟,常用寓言故事阐明道理,富有说服力。其中许多寓言故事

14、一直流传于世,智子疑邻就是其中的一篇。二、反复诵读,整体感知二、学习智子疑邻1、朗读寓言,分析故事情节。(1)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朗读,提出翻译有困难之处,大家一起解决。而后老师指出重点要落实的关键词:父f:老人 雨:下雨 暮:晚上大亡其财:丢失大量财物(疏通文意的环节一定要落实,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学习,可克服学生初学文言时的胆怯心理。同时不可忽视教师的指导,在学生遇到困难时,或直接告知,或将问题抛给其他同学,总之有疑处,教师要及时点拨。对文中重点要落实的词语,尤其是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现象,不需要给学生分类,但一定要学生结合上下文把意思讲对,这也是为了学生积累文言词语,为以后学习文言文打下基础。)(2)在读懂的基础上,请几位学生复述故事,加深理解。(3)请同学说说自己找到的“失窃原因、案发时间、所失物品和犯罪嫌疑人”,并说明理由。失窃原因:天下雨,墙坍塌。(理由:“天雨墙坏”)案发时间:暮:晚上所失物品:丢失大量财物。(理由:“大亡其财”)犯罪嫌疑人 ? (无法确定)2、深入探究,理解寓意。以我们同学的聪明才智,都找不到犯罪嫌疑人,但那个富人却怀疑上了自己的邻人。他的依据是什么?依据:邻人知道他家墙坏,且邻人叫他筑墙。进一步追问:文中好像没写到他邻人知道他家墙坏,且邻人叫他筑墙啊?理解“亦”的意思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