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鳜的人工繁育技术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8198662 上传时间:2019-04-20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89.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斑鳜的人工繁育技术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斑鳜的人工繁育技术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斑鳜的人工繁育技术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斑鳜的人工繁育技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斑鳜的人工繁育技术(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0-18 名特水产 一、斑鳜人工繁殖 1、亲鱼的收集 雄性斑鳜最好选择3龄以上、体重不低 于0.35kg, 雌性亲鱼选择4冬龄、 体重在 0.5kg以上。雌、雄在非生殖季节很难分辩,在 生殖季节,雄性亲鱼在肛门之后有一白色圆 柱状小突起,即泄殖孔;雌性亲鱼在肛门之 后有2个孔,其中生殖孔呈横条形,位于肛 门与排尿孔之间。一般雌雄要按12收集。亲 鱼来源有三条途径:一是冬季从江河、水库、 湖泊等天然水域选购无病、无伤的野生成品 斑鳜,放入池塘或网箱中进行强化培育后做 亲鱼。 二是从天然水域中选购体质健壮的斑 鳜苗,经池塘或网箱专门培育后留作亲鱼。 2、亲鱼的培育 亲鱼发育良好是提高人工繁殖

2、催产率 和受精孵化率的基础,所以强化斑鳜亲本培 育是人工繁殖的关键环节。 (1)池塘专培。 培育池池底淤泥要少,有 微流水的池塘最好。 面积一般23亩,水深 可控制在1.5米以上。 亲鱼放养密度每亩 50100公斤。培育期间应投喂小野杂鱼、鲫、 鲤、虾等适口鲜活饵料。 从秋冬季节至产前 期间一般要投34次饵料鱼,这期间饵料鱼 常规投喂量应为斑鳜总量的34倍。 定期冲 换水保持水质清新溶氧充足,在春季每周冲 水一次, 在临近繁殖期每两天冲水一次,以 增加斑鳜摄食量和流水刺激性腺发育。 此 外,斑鳜亲鱼在产前有自然流产现象,有条 件最好雌、雄分池培育。 (2)网箱培育。 网箱设置在天然水域中, 水

3、质清新、溶氧丰富。 网箱为敞口式,其规格 为3米3米4米,网箱上沿高出水面25厘 米, 每平方米斑鳜放养密度为5公斤左右。 冬末春初每5天左右投喂一次活饵料,产前 每日需投喂一次。 若亲本是投喂鲜鱼块,每 次投喂量以斑鳜不再集中抢食为准。 3、人工催产 (1)催产时间。 因所在地区而不同,珠江 三角洲地区始于4月上旬, 长江流域始于4 月下旬,北方为5月下旬。 (2)亲鱼选择。 亲鱼的成熟直接影响催 产效果。 亲鱼的选择采取一看二摸的方法。 雌鱼腹部膨大,轮廓明显,生殖孔松驰,腹部 松弛而富弹性,为成熟的雌性。 轻压腹部,有 乳白色精液流出,遇水散开,即为成熟度好 的雄性。 (3)催产剂的使用

4、。 斑鳜催产对药物具 有一定选择性, 根据笔者多年的生产实践, 斑鳜对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敏感性较 差,混合使用促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类似物 2 号( LRHA2)和地欧酮(DOM)效果较好。 使 用剂量和配比要视亲鱼大小、 发育及成熟 度、 催产季节和水温等情况而灵活掌握,一 般使用剂量比常规鱼略高些。 雄鱼的剂量为 雌鱼用量的一半。 此外,性腺成熟稍差的采 用两针注射比一针注射好。 采取两针注射时 两针时间间隔一般为810小时, 其中第一 针注射总剂量的15%左右, 第二针注射余 量。 雄鱼在雌鱼第二针注射时进行一次注 射。 注射部位为胸腹。 (4)效应时间。 效应时间的长短与水温、

5、亲鱼的年龄和成熟度、 催产剂的种类和剂 量、注射次数以及水质、水流等因素密切相 关,其中水温对效应时间的影响最大,两者 呈负相关。 在日常生产中,一次性注射,水温 2122之间效应时间为43小时左右; 水温 2527之间效应时间为28小时左右。 (5)产卵受精。 斑鳜的人工繁殖可采用 自然受精,也可采用人工授精。 自然产卵受 精:自然产卵受精在产卵池和孵化环道中进 行。 为提高自然受精率,雌、雄比为12,斑鳜 注射激素一定时间后, 雄鱼紧跟雌鱼后面, 沿池壁顶水游动,高潮时,雌雄亲鱼并排游 动,相互纠缠交尾,交尾时有时会翻起水花。 注射了激素的斑鳜放入产卵池或环道后,产 卵池和环道要保持微流水

6、状态, 发情前23 小时,须加大水流速,直至产卵结束。 人工授 的人工繁育技术 斑 鳜 凌继忠 35- 2010-18 名特水产 精:在亲鱼发情达到高潮时,将亲鱼捕起,先 后挤出卵、精并使之混合而完成人工授精。可 采用干法授精,也可用湿法授精。通常一条雌 鱼可挤23次,一般1尾雄鱼可配3尾雌鱼。 经测定卵径,吸水前平均1.2mm,吸水后平均 2.3mm。 (6)产后亲鱼护理。 斑鳜产后体质较差, 通常死亡率极高。为此,产完卵的亲鱼应放入 水质清新、 适口饵料鱼充足的专池或网箱中 培育。 此外,由于繁殖期间亲鱼难免受伤,故 要精心搞好亲鱼产后的病害预防工作。 4、人工孵化 (1)孵化设施。斑鳜受

7、精卵的孵化设施主 要有孵化环道、小体积网箱、孵化缸等,与翘 嘴鳜孵化设施相同。 (2)孵化用水处理。斑鳜卵的孵化用水比 家鱼的孵化用水要求要严格得多。 特别由于 斑鳜卵孵化时间长,若水质不好,孵化率将大 大降低,影响生产。 孵化用水溶氧量必须达6 毫克/升以上,并通过双层筛绢过滤,网目规 格90100目,以防敌害进入。 (3)孵化管理。将受精卵收集记数后放入 孵化设施中孵化,通常孵化环道、小体积网箱 放卵密度一般每立方米水体放卵10万15 万粒, 孵化缸为每100公斤水放入鱼卵5万 粒左右,因为斑鳜受精卵比重大,极易下沉, 所以水体流速或冲气要相应大一些, 通常以 鱼卵不下沉为宜。 在鱼卵孵化

8、过程中要勤洗 纱网, 以免大量的水中杂质或有害生物集聚 于滤水纱窗上。特别是出膜时,由于卵膜不易 溶解,易贴在过滤纱窗上,若冲洗不及时也常 会造成溢水逃苗。 当鱼苗出现鳔能平游时应 降低流速,以免鱼苗顶水逆流而消耗体力。此 外, 斑鳜胚胎的发育一般在原肠中期计算受 精率。 从受精到孵化出苗, 水温2023需 100120小时,水温2427需6080小时。 二、斑鳜苗种培育 随着斑鳜养殖技术的提高, 苗种培育方 式也呈多样化, 目前比较实用的培育方式有 水泥池育苗和网箱育苗等。 1、培育方式 斑鳜苗比较幼嫩,刚出膜身体呈红褐色, 全 长5.5mm,出 膜10小 时 后 全 长 可 达 6.5mm

9、。 为提高育苗率,斑鳜在孵化设施中进 行开口培育。开口培育期间,孵化设施用水也 要严格过滤,并且始终要保持流水状态。开口 饵料选用鳊鱼水花或嫩口草鱼水花, 两天后 投喂白鲢或草鱼水花。在此期间,要根据斑鳜 苗吃食情况以及饵料鱼的供应情况, 及时投 喂饵料鱼水花。日投喂量为斑鳜数量的6 倍。 经过57天的培育,斑鳜体长达10毫米左右 即可出孵化设施,转入水泥池或网箱中培育。 (1)水泥池培育。培育苗种的池子规格一 般为7米7米1米,池角圆弧形,池底向中 央排水口倾斜,进水管设在池角边,并与池壁 平行,这样便于加水时,通过池水的转动,使 排泄物集聚池中央, 方便清理。 为防鱼苗逃 逸,在排水口四周

10、设有直径1米的圆形拦网, 池水的高低可通过排水孔堵管的长短来调 节。 放苗前,培育池必须清理消毒,放养密度 一般以每平方米2000尾左右,以后每隔5天 左右分稀一次。 (2)网箱育苗。 网箱设置在天然水域中, 避风向阳,水质清新,无污染。 网箱的规格为 2米2米2米,网目为40目,放养密度为每 立方米5001000 尾。 2、饵料鱼种类及投喂方法 斑鳜对饵料鱼的种类、规格、健康程度均 有明显的选择性。 (1)饵料鱼的选择。供斑鳜苗开口摄食的 饵料鱼种类有:鳊、鲂、鲴、草、鲢和鲮鱼等,其 中最适宜为鳊、鲂、鲴、鲮等鱼苗,其次为草、 鲢鱼苗。斑鳜开口摄食23天后,其饵料鱼的 种类更广泛些,一般多选

11、用草、鲢、鳙作为饵 料鱼,广东多继续选用鲮鱼苗。 (2)饵料鱼的配套生产。饵料鱼的配套生 产直接关系到斑鳜的开口率与成活率。因此, 抓好饵料鱼配套生产至关重要。 根据笔者多 年的实践总结,当水温高于24时,斑鳜产 卵3天后催产鳊鱼供开口;当水温低于24 时,斑鳜产卵2天后催产鳊鱼供开口,以后可 依次接着催产草鱼、白鲢、鳙鱼等。 用于斑鳜 36- 2010-18 名特水产 苗开口摄食的鳊、鲂、鲴鱼繁育规模,按每育 成1万尾斑鳜夏花,需鳊、鲂、鲴鱼20万25 万尾来备足; 用于斑鳜苗中、 后期饵料鱼的 鲢、鳊、草鱼、鲮鱼等生产规模,按每育成1万 尾斑鳜夏花,需鲢、鳙、草、鲮鱼苗300万尾来 备足。

12、不过,饵料鱼的具体生产时间应按斑鳜 苗种不同时期日摄食尾数有计划安排, 否则 会出现后期饵料鱼供应不足导致斑鳜苗相互 残杀。 斑鳜苗种全长达15mm后,要投喂饵料 鱼乌仔。培育鲢、鳙、草、鲮鱼等乌仔与中期投 喂鲢、鳙、草、鲮鱼等饵料鱼的时间基本同步, 具体日期视水温而定。 (3)饵料鱼投喂。 斑鳜消化快,摄食频率 高,为满足生长需要,一般每天喂食34 次, 每次投喂量以至下次投喂时仍有少量的饵料 鱼未摄食完为准, 具体情况依鱼的摄食和水 温而定。 3、水质控制 保持良好的环境, 是培育好斑鳜的关键 之一。 孵化设备育苗时,进水要严格过滤,除 去敌害生物。要经常洗涮滤水网片,及时清除 其中的淤积

13、物;水泥池育苗时,在培育期间始 终保持不停进水并不断冲气。 要定期洗涮滤 水网片,3天左右要清除1次池底排泄物和 其它淤物;网箱育苗,关键之处是要每天洗涮 网箱,保持水流通畅,定期检查箱体以防破损 逃苗,有条件的地方最好转箱。 4、其他日常管理及病害防治 始终坚持早、中、晚观察斑鳜苗的摄食及 活动情况,定期向水体泼洒药物,搞好鱼病防 治工作。对纤毛虫病通常使用0.7ppm浓度的 硫酸铜和硫酸亚铁合剂(52)全池泼洒,也可 使用20ppm甲醛泼洒。 (通联:330300,江西省永修县水产局,电 话: 13979216068) 稻田养泥鳅, 是在稻田实行鳅稻连作 或鳅稻轮作,是生态、高效、环保健康

14、的现代 农业种养结合模式。稻田沟中养鳅,沟上田块 种稻。 泥鳅可为稻田除草、除虫、减少劳力投 入,减少水稻病害,同时泥鳅粪便,可为水稻 施肥,降低种稻生产成本,增加稻谷产量。 而 水稻为泥鳅提供了良好生态环境和天然饵 料。鳅、稻最终达到互利共生、双赢,产品为有 机产品,质优价高,保持生态环境平衡,降低 能源消耗,也符合当今发展低碳经济要求,生 态效益良好。 鳅稻连作或轮作比单独种水稻 每亩可增收2000元以上, 能为农业增效,农 民增收,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农民致富奔 小康的朝阳产业。建议大力推广。现将稻田养 鳅技术介绍如下,供广大农民参考。 一、养鳅田块选择 宜选择水量充足,排灌方便,保水

15、力强, 能旱涝保收,面积以1-3亩为宜,最大不宜超 过5亩。土质以壤土或粘土为好,且肥沃疏松 腐殖质丰富,呈弱酸性或中性(pH值6-7), 地势平坦,坡度小。 二、稻田改造 稻田养殖泥鳅,开挖鱼沟是关键措施。要 求在田间开挖鱼沟,视田块大小开挖成“一” 形、“十”字形或“#”字形;高产稻田还可在四 周开挖环形沟。 沟宽0.8-1米, 深0.35-0.5 米,挖出的土方用于加固四周田埂。另在稻田 的一边开挖一个宽4米左右, 深1-1.2米的 鱼凼, 为方便以后起捕, 在凼底可铺一层塑 膜, 然后在塑料膜上平压一层10-15厘米的 淤泥。凼沟面积占水稻田的10%左右,沟凼相 通。 鱼沟的设置解决了种稻和养殖泥鳅的矛 费久兴 稻 田 养 鳅 技 术 3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