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课件:第三章---本章知识解读方案-(共25张ppt)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88198374 上传时间:2019-04-20 格式:PPT 页数:25 大小:48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2018学年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课件:第三章---本章知识解读方案-(共25张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2017-2018学年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课件:第三章---本章知识解读方案-(共25张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2017-2018学年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课件:第三章---本章知识解读方案-(共25张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2017-2018学年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课件:第三章---本章知识解读方案-(共25张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2017-2018学年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课件:第三章---本章知识解读方案-(共25张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2018学年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课件:第三章---本章知识解读方案-(共25张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2018学年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课件:第三章---本章知识解读方案-(共25张ppt)(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章 光 现 象 本章知识解读方案,本章知识梳理,重难专题探究,专题一 光的直线传播作图,专题解读,(1)一个光源发出的光线有无数条,一束平行光也包含无数条光线,但在表示这些光时,我们只需画出其中有代表性的几条光线就可以了. (2)因为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所以我们可以用带箭头的直线来表示光线,其中直线表示光通过的路径,箭头表示光的传播方向.在画光线时,一定不要忘记画箭头,箭头常常画在直线中间的适当位置.,(3)点光源可以向各个方向发射光,从点光源向物体的边缘作两条特殊的光线,两条特殊光线在光屏上的两点之间的区域即为影子.,例1 如图3-1所示,AB为一块不透明的挡光板,CD为

2、一个日光灯管,MN为光屏,请用作图法找出光屏上没有照亮的区域.,图3-1,解析:从C点分别向AB的边缘画两条光线CG、CF,从D点分别向AB的边缘画两条光线DE、DH,它们在挡光板上的重合区域GH即为没有被照亮的区域. 答案:如图3-2所示的GH部分,图3-2,专题二 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作光路图,专题解读,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作光路图,应把握以下两个要点: (1)像和物关于平面镜对称,由像点作出发光点或由发光点作出像点; (2)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必通过像点,它们与平面镜的交点即为入射点.,例2 斯诺克是台球运动的一种.在某次比赛中,我国某台球运动员,就遇到母球因为障碍球的直线阻挡而不能直接击

3、中目标球的情况.如图3-3所示,其中A是母球,B是障碍球,C是目标球.该运动员借助球桌边沿的反弹(一次),成功地避开障碍球,击中目标球(提示:球被球桌边沿反弹时的规律跟光反射时的规律一样).请你画出他击出母球的运动轨迹及必要的作图痕迹.,图3-3,解析:题目给出了信息:球被球桌边沿反弹时的规律跟光反射时的规律一样,那么就可以把A点看作是发光点,桌边就相当于平面镜,母球A击中目标球C就像从A发出的光线经过反射后通过C点.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作出光路图. 答案:如图3-4所示,图3-4,专题三 光现象及其规律的探究,专题解读,光现象的知识与我们的日常生活联系密切,要正确认识有关光的知识,需要做好光学

4、实验,通过实验来观察现象、分析现象,从而总结规律.本章的探究实验主要有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等,应用到的探究方法主要有归纳法、等效替代法等.,例3 学习了光学知识后,李红对有关探究实验进行了回顾和思考:,甲 乙,图3-5,(1)如图3-5甲所示是“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装置,将一个可沿ON折转的白色硬纸板ABCD_放置在平面镜上,让一束光紧贴硬纸板射向镜面上的O点,可在ABCD平面内看到反射光线.实验中使用可折转的硬纸板,除了能呈现光路外,另一个目的是探究_. (2)如图乙所示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装置,竖立的透明玻璃板下方放一把直尺,直尺与玻璃板垂直,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A

5、、B竖立于玻璃板两侧的直尺上.以A蜡烛为成像物体,实验中采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虽然成像不如平面镜清晰,但却能在观察到A蜡烛成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B蜡烛,从而确定像的_,同时,比较了像和物的关系.,垂直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位置大小,解析:(1)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时,将白色硬纸板垂直放置在平面镜上,这样可以使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在硬纸板上呈现;实验中使用可折转的硬纸板,除了能呈现光路外,还可以通过向前、后折硬纸板,观察现象来探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2)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过程中,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在蜡烛A一侧,既能看到蜡烛A的像,也

6、能看到代替蜡烛A的蜡烛B,当蜡烛A的像和蜡烛B重合时,便于确定像的位置以及比较物与像的大小关系.,方法点拨:(1)只有硬纸板和平面镜垂直,才能保证法线和平面镜垂直;硬纸板可以显示光路,同时当把硬纸板向后缓慢折转时,反射光线将会消失,可证明反射光线、法线与入射光线在同一平面内.(2)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能同时看到成像物体的像和镜后与像对比的物体,便于确定像的位置以及比较物与像的大小关系.,方法技巧盘点,方法一 等效替代法,方法解读,等效替代法是在保证某种效果(特性和关系)相同的前提下,将实际的、复杂的物理问题和物理过程转化为等效的、简单的、易于研究的物理问题和物理过程来研究和处理的方法,如探

7、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用未点燃的蜡烛确定像的位置都是等效替代法的应用.,例4 (湖南邵阳模拟)如图3-6所示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 (1)为了保证实验效果,应选择_(填“平面镜”“厚玻璃板”或“薄玻璃板”). (2)此实验中选择两支相同的蜡烛是为了_. (3)移开蜡烛B,在其原来位置放一光屏,光屏上无法呈现蜡烛的像,说明平面镜成的是_像.,图3-6,薄玻璃板,探究物与像的大小关系,虚,解析:(1)因为厚玻璃板的两个面都可以当作反射面,会出现两个像,会影响实验的效果,所以应选用薄玻璃板;(2)选择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3)实像能呈现在光

8、屏上,虚像不能呈现在光屏上,所以移开蜡烛B,在其原来位置放一光屏,光屏上无法呈现蜡烛的像,说明平面镜成的是虚像. 答案:(1)薄玻璃板(2)探究物与像的大小关系(3)虚,方法二 对称法,方法解读,对称法应用于平面镜成像解题时,可以启发直觉思维,使许多问题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这种对称性广泛地应用在平面镜作图上,如下,不管物体如何复杂,平面镜位置如何变化,但是像与物的对称性永远不变.,例5 如图3-7所示,O是O在平面镜中成的像,在图中画出平面镜,并画出线段AB在该平面镜中成的像.,图3-7,解析:先连接O和O,再作OO的垂直平分线,即可得到平面镜的位置;作出物体

9、AB的端点A、B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A、B,用虚线连接A、B,即可得到物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 答案:如图3-8所示,图3-8,方法技巧:根据物与像相对于镜面对称的性质“平面镜所成的像与实际中的物体恰好左右颠倒,且关于镜面对称”作图即可.注意实线与虚线的区分,保留垂直符号.,方法三 模型法,方法解读,模型法一般用在物理实验上,通过模型来揭示原型的形态、特征和本质的方法称为模型法.通俗地说即是通过引入模型(能方便我们解释那些难以直接观察到的事物的内部构造,事物的变化以及事物之间的关系的符号、公式、表格、实物等)将物理问题实际化.本章的物理模型有光线、点光源等.,例6 下列关于光线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光线是真实存在的带箭头的直线 B.激光笔发出的光是一条光线 C.光线是表示光的径迹和方向的直线 D.光线可以用虚线表示 解析:光线实际上并不存在,A选项错误;激光笔发出的是光,不是光线,B选项错误;光线是表示光的径迹和方向的直线,C选项正确;在光路图中,光线用实线表示,以与法线和反向延长线相区别,D选项错误.,C,方法技巧:用一条带有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传播路径,这条直线叫光线.光线实际并不存在,是为了形象描述光的传播特点而假想出来的,采用的是模型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