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88198360 上传时间:2019-04-20 格式:PPT 页数:22 大小:1.4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学生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中学生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中学生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中学生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中学生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学生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生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学生常见学习问题的表现及解决方法,张丽敏,中学生常见学习问题的: 一、厌 学 二、应 试 焦 虑 症 三、早 恋 四、社 交 恐 惧 症,一、厌学 我曾经看到这样一个课程表:中学生课程表/星期一走向深渊/星期二路漫漫/星期三夜茫茫/星期四黎明前的黑暗/星期五归心似箭/星期六胜利大逃亡/星期日快乐单身汉。 一家市级医院儿科主任在对43例中小学生服安定片事件分析后发现:考试成绩不好,怕父母打骂的占34.88%,受到教师、家长批评的占23.66%,父母不和、离婚的占25.38%,早恋失败或被人发现的占6.98%。由此可以看出,中学生厌学情绪已成为最大心理问题。厌学症表现在当家长让他们上学的时候,

2、他们就感到极度的恐惧和害怕,通常表现为腹痛、头痛、呕吐、腹泻等躯体性症状,并伴随焦虑、抑郁和恐惧等心理症状。厌学常见于差生身上。他们由于学习成绩不理想,在学校被教师瞧不起,经常挨训,在同伴中也没有地位,是受排挤、遭冷落的角色。在家里也遭父母的训斥、唠叨,常常对学校、对教师、对同学产生敌对情绪,产生厌学心理。厌学的另一类型表现在优等生身上。他们学习成绩很好,经常得到表扬和鼓励,上进心很强,但心理承受能力较差。一旦别人超过自己或目标没有达到,心理压力太大时,也易产生厌学情绪。 厌学是应试体制下的产物,它对学生的身心发展都是一个很大的摧残。这对他们的成长来说是极为不利的。,针对厌学学生的教育,我认为

3、教师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以爱示教。热爱学生是教育好学生的一个前提条件。教师必须满怀热忱地关心热爱每一个学生,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感受到教师的关怀。特别是差生,更要对他们付出自己真诚的爱,关注他们一点一滴的进步,抓住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并及时表扬和鼓励,激起他们的上进心和荣誉感。,2.注意加强与学生的情感沟通。中学阶段是青少年身心急剧发展和变化时期,被称为“心理断乳期”。此时身心的变化都会引起他们情绪上的波动,影响他们的学习。教师应尽可能地和他们做好情感上的沟通,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志向,做好引导工作。,3.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目前在我国还是一个薄弱环节,学生在应试体制下的心理压力较大,

4、极易产生心理问题,教师要正确引导,教育学生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会关心、学会自我教育,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能正确对待学习和生活、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正确对待挫折与失败,保证学生身心健康地发展。,二、应试焦虑症 它是一种比较复杂的心理现象,是在一定的应试情境下,受个体认知评价能力、人格倾向与其他身心因素制约,以担忧为基本特征,防御和逃避作为方式,通过一定程度的情绪反应所表现出来的心理状态。考试焦虑是中学生常见的一种心理障碍,它的表现多种多样:如坐立不安、头疼脑昏、注意力不集中、思维处于僵滞状态等。考试经常焦虑者能使学生患有某些身心障碍,如:胃病、头疼、神经衰弱等。严重考试焦虑容易使学生形成胆怯,迟钝

5、的不良个性。处在高度焦虑的状态下,往往出现注意力涣散、记忆力下降、思维迟钝、智力活动低下等症状,从而使考试成绩明显下降。,预防和减轻学生的应试焦虑症,应注意以下几点: 1.创造宽松的学习环境。创造和谐的学校气氛,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由分数唯一转变为全面发展教育,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让学生生动活泼、自主能动地发展。,2.调整期待水平,不要对应试者造成过高的心理压力。教师和家长要正确认识考试和学生成长的关系,认识到过于关注成绩会给学生造成的心理压力和身心伤害。在考前应给学生更多的精神鼓励、生活条件上的改善,创设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不使学生产生过度的心理压力。,3.加强考前辅导,努力提高学生的应试

6、技能。通过正确复习方法、记忆方法的指导,使学生系统地掌握知识,是避免产生焦虑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方法,同时要提高学生的应试技能,如教会学生怎样审题、怎样解题、如何做题效率更高等技能,这都有助于预防和减轻学生的考试焦虑。,4.进行辅助行为指导。通过心理咨询室的工作对学生进行心理治疗,教育他们学会正确的自我放松的方法,并对自己有一个合理的期望值,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发挥最佳水平。,三、早恋 早恋是青春发育期容易出现的一种现象,伴随着身体的发育成长、生殖系统的成熟,中学生会在心理上产生对异性的好奇与向往,男女生之间易产生朦胧的好感,加上流行歌曲、言情小说、影视媒体的推波助澜,对中学生的性心理发育来说是种

7、催熟剂,再加上家长、教师过于严厉的批评和监督,使学生产生了较强的逆反心理,这更容易使学生走入早恋的误区。 早恋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来说是极为不利的。学生将过多的心思浪费在相思和交往中,严重影响他们的学习;如果有过早的性接触,还会影响他们的身体发育,摧残他们的身心健康。现在已有一些关于北京、上海在校中学生怀孕生子的报道,这使青春期学生早恋的问题已提到亟待解决的日程上来,我认为要对中学生进行这方面的教育,必须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加强青春期教育,教育学生正确认识与对待自己的身心变化。在青春期来临之前,就通过生理、心理课程的讲解(内容主要包括青春期生理发育特点、人体解剖生理学知识、卫生健康等),打破他

8、们心理上对性的神秘感和好奇心,对自己的发展方向有一个心理准备,为自己的成熟骄傲、自豪。,2.教育学生认清早恋的危害性。通过科学知识的介绍,使学生认识到自己正处于长知识、长身体的过程中,不论是身体的发育还是社会承受能力来说,都难以承受爱的重担。应该从关心、爱护的角度对学生进行教导,而不能居高临下地威压,那样更容易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使纯真的友谊向初恋的方向发展。,3.建立正常的同学友谊关系。由于现在的孩子多为独生子女,在家庭中缺乏同伴的沟通与交流,容易产生性格上的孤僻、内向,一遇异性的关心,极易产生早恋行为。为此,在男女同学中应该提倡广泛的交往,只有积累了在正常气氛中交往的经验,才有可能使青少年

9、通过比较,进行鉴别,逐步掌握友谊与爱情的区别,从而更稳妥地把握自己的情感。另外,异性交往能够丰富学生的个性。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处在集体中的个人交往的范围越广泛,和周围生活的联系越多样,他自己的精神世界也就越丰富,个性发展也越全面。因此,在教育中必须建立起一个较大范围的正常的同学友谊关系。,4.针对早恋现象应以引导教育为主。针对学生中已经发生或正在形成的早恋现象,教师往往加以训斥,甚至用道德品质败坏来评价学生;家长则训斥、打骂学生,这样做的效果往往适得其反,反而更快地把两个人推到一起。因此,针对这些学生应以疏导为主,讲明利害,鼓励他们以学习为主,暂时封闭自己的感情。有一位来自基层老师的经验很值得

10、借鉴和推广,当学生告诉她自己对一位同学产生好感时,她告诉学生,产生这种心理是正常的,能告诉老师自己的感情活动,老师一定为你们保密,同时告诫这位学生,你们还年轻,对爱情、对责任还没有辨别能力和选择能力,请你们暂时封存自己的感情,等成人之后,如果还深爱对方,老师做大媒,成全你们。结果,这位同学愉快地接受了老师的建议。早恋是一朵早开的花,是少男少女成长历程中的一断插曲,作为教育工作者既不能漠然视之,也不能如临大敌,而应该通过耐心疏导来加强教育。,四、社交恐惧症 青少年渴望友谊,希望广交朋友,但有些青少年一到具体交往时,如找人交谈,或者别人与自己要打交道,就出现了恐惧反应。表现为不敢见人,遇生人面红耳

11、赤,神经处于一种非常紧张的状态,这就是社交恐惧症。它往往会泛化,严重者拒绝与任何人发生社交关系,把自己孤立起来,对日常学习造成极大妨碍。 社交恐惧症的特点是强迫性的恐怖情绪,想象出恐怖对象自己吓唬自己。它是后天形成的条件反射。可分为两种情况:一是“直接经验”。有道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青少年在交往过程中屡遭挫折、失败,就会在心理上遭受打击或威胁,在情绪上产生种种不安甚至痛苦的体验,久而久之,就会不自觉地形成一种紧张、不安、焦急、忧虑、恐惧等情绪状态。这种状态定型下来,形成固定心理结构,于是他在以后遇到新的类似刺激情境时,便会旧病复发,心生恐惧感。二是“间接经验”。如看到别人或听到别人在

12、某种交往中遭受挫折,陷入窘境,或受到难堪的讥笑、拒绝,自己就会感到痛苦、羞耻、害怕。甚至通过电影、电视、小说、广播、报刊等途径也可以得到这种经验。他们会不自觉地依据间接经验,来预测自己可能会在特定社交场合遭受令人难堪的对待,于是紧张不安,焦虑恐惧,这种情绪的泛化,导致了社交恐惧症。,社交恐惧的矫治方法为: 1.消除自卑,树立自信。教育青少年对自己应有正确的认识,过于自尊和盲目自卑都没有必要,事事处处得体,求全责备也是没有必要的。可以暗示自己:我只不过是集体中的一分子,谁也不会专门盯着我。摆脱那种过多考虑别人评价的思考方式。要记住:我并不比别人差,别人也不过如此,以此来增加自信。,2.改善自己的

13、性格。害怕社交的人大多比较内向,应注意锻炼自己的性格。多参加体育、文艺等集体活动,尝试主动与同伴和陌生人交往,在交往的实际过程中,逐步去掉羞怯、恐惧感,使自己成为开朗、乐观、豁达的人。,3.掌握知识。尽管人们都懂得开展社交的重要意义,但是有关社交的知识却掌握得不够。所以应全面地掌握有关知识,真正明白道理,这对消除心病是大有益处的,4.系统脱敏疗法。其一般做法是:先用轻微的较弱的刺激,然后逐渐加强刺激的强度,使行为失常的患者没有焦虑不安反应并逐渐适应,最后达到矫正其失常行为的目的。引导青少年患者先与家人接触,再与亲朋好友接触,然后再与一般熟人接触,最后与陌生人接触,一步步地引导脱敏并通过奖励、表扬使其巩固。 中学时期是人生的关键时期。中学生的年龄阶段是从儿童到成人的过渡阶段,由于他们的心理还不成熟,还不能正确处理学习和心理发展中的一些矛盾,因此,作为老师和家长必须了解他们成长中会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教育和帮助,以保证他们的健康成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