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利用规划课件2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88196574 上传时间:2019-04-20 格式:PPT 页数:97 大小:1.1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土地利用规划课件2_第1页
第1页 / 共97页
土地利用规划课件2_第2页
第2页 / 共97页
土地利用规划课件2_第3页
第3页 / 共97页
土地利用规划课件2_第4页
第4页 / 共97页
土地利用规划课件2_第5页
第5页 / 共9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土地利用规划课件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土地利用规划课件2(9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部分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土地利用规划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土地利用管理的“龙头” 是土地利用详细规划、专项规划及其它管理工作的基础 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在我国的土地管理法中已做了明确的法律规定,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内 容,第一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概述 第二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目标和任务 第三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内容和程序 第四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宏观研究 第五节:土地质量评价 第六节: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第七节:土地需求量预测 第八节:土地利用结构优化与布局,一、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概念, 定义: 指在一定的规划区域内,根据地区的自然、经济、社会、条件、土地自

2、身的适宜性以及国民经济发展需要和市场需求,协调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和农业生产各业之间的用地矛盾,寻求最佳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对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治理保护进行统筹安排的战略性部署和措施。,概 念(定义、核心、作用、实质、编制主体), 核心:确定或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和用地布局。 作用:宏观调控和均衡各业用地。 实质:对有限的土地资源在国民经济部门间的合理 配置。即土地资源的部门时空分配(数量、 质量、区位),具体借助于土地利用结构加 以实现 编制主体:各级人民政府。,概 念(定义、核心、作用、实质、编制主体),土地资源配置:是指对土地资源在时间和空间上、部门之间 (用途之 间)数量、质量、区位的分

3、布状态。 土地资源配置四要素:时间、空间、用途、数量。 土地资源配置状态:是借助于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来反映的。 如果资源配置合理,土地利用结构及布局就不需要调整和优化,反过来,如果结构、布局合理,那么资源配置就合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最终就是要解决社会经济发展对土地需求的增长性与土地资源的稀缺性之间的矛盾,通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现对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协调土地供需之间的矛盾。,(1)整体性,主要表现在规划对象、资源配置、分配 等方面都具有整体(总体)的特性。,规划对象,分 配,规划区域内全部土地资源,而不是某一块(种)用地,资源配置,规划过程中全面考虑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把时间结构、空间结构、

4、产业结构与土地的开发、利用、整治、保护进行统筹安排,合理布局。,综合各部门对土地的需求,协调部门间的用地矛盾,对土地利用结构、方式做出调整。,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特点,(2)长期性,主要表现在规划的时限具有长期性,规划的 影响具有长期性,规划的实施具有长期性。,(3)战略性,各部门用地总供给、总需求的平衡问题,主要在研究问题具有战略意义, 对土地利用的战略调节控制, 以及其宏观指导性。,土地利用结构与用地布局的调整问题,土地利用方式的重大变化,(4)控制性,下一级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受上一级的指导、控制;下一级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又是对上一级的反馈, 互相之间形成有机联系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体系。

5、,一个区域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本区域内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土地利用起到宏观控制作用。,体现在纵向(上下级)土地利用总 体规划、横向(区域内)土地利用 总体规划的作用,纵向上,横向上,一、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目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目标的确定是一个带有全局性的问题,具体目标: 在土地利用结构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国民经济发展的长期规划对土地资源的需求、土地资源的供给状况、土地人口承载潜力和土地利用战略的研究成果,提出规划年所应实现的土地利用目标。,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任务,1、土地利用的宏观调控,是土地利用宏观管理体系的重要基础,是土地利用宏观控制的主要依据。,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任务,2、土地利用的合

6、理组织,通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在时空上对各类用地进行合理布局,制定相应的配套政策引导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整治和保护,以保证充分、合理、科学、有效地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防止对土地资源的盲目开发。,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任务,3、土地利用的规范监督,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具有法律效力,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随意变更规划方案,各项用地必须依据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监督各部门土地利用的重要依据。,一、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内容,规划内容,土地利用现状分析,土地供给量预测,土地需求量预测,确定规划目标和任务,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优化,土地利用分区,确定实施规划的措施,明确土地利用潜力,摸清家底,规划基础,土地利用调整

7、的依据,规划的方向,土地用途管制的依据,规划的核心内容,规划实施的保障,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程序,规划层次:全国 省级 地(市)级 县(市)级 编制工作程序:,三个阶段,规划审批阶段,方案编制阶段,准备阶段,准备阶段,1、组织准备:成立规划工作小组 2、制定工作计划:制定工作方案 3、制定技术方案:规划大纲等 4、收集资料:相关的文件和图片资料,方案编制阶段,1、拟定用地指标 2、编制供选方案 3、确定用地分区和用地项目的布局 4、编绘总体规划图,编写总体规划报告,规划审批阶段,规划审批,规划成果评审,由上级土地管理部门组 织规划成果评审小组依 据规划编制的技术规范 进行评审 。,由规划领导

8、小组审批,由 同级人民政府审议,后行 文报上级人民政府审批, 并由主管部门备案。,规划审批,规划的分级审批,规划审批的内容,规划的审查报批,三级审批:国务院、省级人民政府、设区的市人民政府 国务院审批省、自治区、直辖市,省会所在城市,非农人口50万以上城市和计划单列市 省级政府审批地(市)级、县级和不设区的乡级规划 市级政府审批设区的市的乡级规划,符合土地管理法的规定 符合地区经济发展目标,耕地和环境保护 土地利用结构调整依据是否充分 符合土地用途管制要求 农用地和非农用地是否协调 符合规划审批规定,申报:由同级人民政府上报有权批准的上级政府。由同级主管部门审查。 前期准备工作:听取意见,组织

9、评审,做好协调 审查:征求意见,进行全面、公正、客观的评价,提出审查意见。 批复:上级主管部门报同级政府审批。,概 念 为查清土地利用现状而进行的全面性普查工作,通过调查,可以查清一定区域内各类用地数量及分布、利用结构、开发程度、利用水平、利用效果、利用的自然经济条件、存在问题等,是土地利用规划的重要基础和依据。,一、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关 键:保持资料的现势性 (动态监测),我国目前动态监测工作并不完善,现势性数据常通过抽样调查方法加以推算。,概 念: 是在土地现状分析的基础上,针对土地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目标要求,合理的确定在未来年限内土地利用的战略目标和方针。,

10、二、土地利用战略研究,确定依据: 区域内土地及相关资源的状况; 社会经济对土地的需要; 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及区域生产力的布局; 保障人民生活和社会安定的需要,战略研究的内容:(p78) 明确规划要解决的问题; 分析土地供需基本状况; 确定土地利用战略目标; 确定土地利用基本方针。,一、土地质量与土地质量评价的概念,土地质量: 是土地相对于某种特定用途表现(或可能表现)出的效果优良程度。,土地质量评价: 是通过对土地的自然、经济属性的综合鉴定,将土地质量差异划分为若干相对等级或类别,以表明在一定的科学技术水平下,被评土地对于某种特定用途的生产能力和价值大小。,二、土地质量评价的分类及内容,根据目标

11、 土地适宜性评价; 土地生产潜力评价; 土地的经济评价; 最后把土地和人口置于统一系统中加以研究, 人口承载力研究,1、分 类,(1)适宜性评价,概 念:评定土地对于某种用途是否适宜以及适宜的程度。,程 序: 准备工作阶段(确定评价目的,拟定工 作计划,资料收集整理); 土地用途的确定及评价单元的划分; 土地用途对土地质量的要求; 土地用途要求与土地质量的匹配; 土地适宜性等级确定; 提交评价成果;,2、内 容,(2)土地生产潜力评价,概 念:是指在一定的技术投入条件下,土地所具有的潜 在生产能力和提供效用的能力。,分类: (1)根据对象 (2)根据土地利用状况,农业用地生产潜力评价,建设用地

12、生产潜力评价,已利用土地生产潜力评价,后备土地资源生产潜力评价,(3)土地人口承载力研究,概 念:一定地区的土地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研究流程:,选择投入水平,土地自然属性,土地生产潜力,土地利用现状,社会经济条件,综合分析,土地适宜性评价,制定土地政策,制定人口政策,土地人口承载力,确定生活水准,自然属性资料: 土壤地貌、水文、植被、气候、农作物、生物 学 特性、自然资源等。 社会属性资料: 区位、资源、人口、劳动力、基础设施、投入 产出水平、经济效益水平等。,3、土地质量评价资料,一、土地利用现状分析的目的,定义: 是对规划区域现时土地资源的特点、利用结构、布局、利用程度、利用效果及存

13、在问题的分析。,目的: 通过对规划区域内土地资源的数量、质量、结构、布局以及开发利用情况等分析,找出土地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合理的土地利用规划方案,充分发挥土地的各项功能。,二、土地利用现状分析的内容,土地资源数量分析; 土地资源质量分析; 土地利用开发程度分析; 土地利用结构分析; 土地利用效益分析等,(1)土地资源数量分析, 各类用地占规划地总面积的比重。 掌握各种土地资源的数量。 计算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变化速率、土 地利 用变化差异、土地利用的流向。,(2)土地资源结构分析, 土地资源结构:是在一定区域内土地资源的数量、质量 和类型组合的空间格局。 分析层次: 单项分析

14、 土地资源系统内的组分结构分析。 综合分析 区域内自然资源(包括土地资源)、社会 资源、经济资源三大系统的组分结构分析。 分析方法: 根据地形 平原、山地、丘陵- 根据土地利用方式 耕地、园地、林地- 根据适宜性 宜林、宜农、宜牧-,(3)土地利用现状评价, 评价定义: 明确评价目标,通过对评价对象属性(功能、特性、效果)的科学测定,根据现有的评价标准并结合合理的主管判断,决定评价对象的价值,这一过程就是评价。, 土地利用现状评价的指标体系: 土地开发利用程度指标 A(12项) 土地节约经营程度指标 B(11项) 土地利用综合效果指标 C(7项), 土地利用现状评价具体指标,评价指标3大方面,

15、共30项指标(P86-88),土地开发利用程度 土地利用率:已利用土地面积/土地总面积100% 土地垦殖率:耕地面积/土地总面积100% 耕地复种指数: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耕地总面积100 土地集约经营程度 用地单位产值:土地产出价值/用地面积 交通密度:交通线总长度/土地总面积 土地利用综合效益 单位农用地总产值:农业总产值/农用地总面积, 土地利用现状评价的方法: 指标系数法(第一 部分已介绍),三、土地利用现状分析的要求, 收集有关资料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资料(报告、图件) 历年土地面积统计表; 人口、经济发展战略; 农业区划发展计划; 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与统计资料; 城镇建设、工业发

16、展、交通运输、能源等。, 核实各类土地面积 突出地方特色 农区要侧重于耕地 林区牧区要侧重于林地和草地 经济发达的地区要把城镇、工矿、交通用地作为重点,一、预测和土地需求量预测,预测:预先或事先的推测和估计 。 土地需求量预测: 对一定地区、一定时期各类用地规模及其动态所做的测算,它是协调各类用地矛盾、实施土地供需平衡、编制土地利用规划方案的重要依据。,一、预测和土地需求量预测,土地需求量预测内容: 农业用地需求量预测 建设用地需求量预测,二、预测程序,确定预测目的,制定预测计划,收集基础资料,实施预测过程,检验现有资料,分析预测误差,三、预测方法, 定性预测:非数量化的预测 定量预测:依靠充分的历史资料,建立 数学模型 综合预测:定性与定量的结合,四、各类用地的需求量预测,土地需求量的多少与人口规模、消费水平、经济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