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利用规划学4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88196555 上传时间:2019-04-20 格式:PPT 页数:72 大小:2.5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土地利用规划学4_第1页
第1页 / 共72页
土地利用规划学4_第2页
第2页 / 共72页
土地利用规划学4_第3页
第3页 / 共72页
土地利用规划学4_第4页
第4页 / 共72页
土地利用规划学4_第5页
第5页 / 共7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土地利用规划学4》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土地利用规划学4(7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章 土地利用现状分析和规划后评价,第一节 土地利用现状分析,一、土地利用现状分析的目的: 土地利用现状分析是编制土地利用规划的重要依据。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 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土地利用规划制定,第一节 土地利用现状分析与评价,二、土地利用现状分析的内容: 土地资源数量分析 土地资源质量分析 土地利用开发程度分析 土地利用结构分析 土地利用效益分析,第一节 土地利用现状分析与评价,土地利用数量分析 绝对量分析:包括已利用数量和未利用数量。 相对量分析:人均占有的土地资源数量,土地利用结构分析 国民经济各部门用地的比例关系,分析合理性,追求效益最大化。分为农用土地利用结构(耕地、园地、林地、牧草

2、地,养殖水面等)和城市土地利用结构(居住地、公共设施地、工业用地、仓储用地、交通用地等)。,三 、土地利用现状评价,根据特定的目的,对土地利用对象的各种属性进行判定,以评估其价值,为合理利用土地决策提供科学依据的过程。 (P60 ),第二节 土地利用规划后评价,一、后评价又叫实施评价,是指在规划实施一段时间或规划结束后,对规划的目标、效益、影响和守法等情况进行的系统的客观的总结和分析。 二、评价对象:总体规划、详细规划和专项规划。,三、评价内容:目标评价、效益评价、影响评价和守法评价4项内容。 1、目标评价 是指规划完成以后规划目标的完成情况。可用一个总指标来反映目标的完成情况,即: 规划完成

3、程度(D)实际完成数规划规定数 D1,说明规划目标已得到完全实现; D1,说明规划目标尚未实现,要分析此种情况的原因,总结经验教训。,2、效益评价 是指规划的产出和规划的投入之比。 侧重从规划的产出方面来看规划对国民经济的影响,说明规划对国民经济的贡献度;或侧重从投入的角度来看为达到规划目标所付出的代价和费用,分析投入的结构、合理性和节约途径。 规划的投入包括制定规划的投入和为实施规划的全部投入。,3、影响评价 影响评价应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次进行分析,一是研究土地利用对整个经济社会的影响,包括环境、收入、就业、地区发展等,属于宏观层面的影响分析;一是土地利用类型之间的互相影响,因为土地利用系统

4、是相互联系的多个土地利用类型的有机整体,任何一种土地用途都离不开另一种土地用途,以研究各类土地利用类型之间动态变化情况。,4、守法评价 守法评价是指规划执行者遵守有关法律、法规和条例的情况。 在规划实施过程中多占少用、早征晚用、征而不用等违法现象和次数,以及处理情况及其效果的说明。,四、规划后评价的特性 1、独立性:评价者是规划制定者和执行者之外第三者。 2、可信性:资料信息可靠性和评价方法的适用性。 3、建设性:建议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有利改进。 4、透明性:公众关注、有利监督,公布评价报告。 5、反馈性:及时反馈到决策部门。 五、规划后评价原则: 真实性、合理性、民主性、历史性和效率性原

5、则,六、规划后评价的作用 通过分析评价,找出规划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意见,分析规划成败的原因,总结经验教训,并通过及时有效的信息反馈,为未来新规划的决策和提高新规划的科学性提出建议,从而提高规划的合理性、有效性、科学性和预见性,全面贯彻土地利用规划的意图。,第五章 土地利用战略研究,第一节 土地利用战略研究的重要依据 社会经济发展规划是土地利用战略研究的出发点和归宿。 土地利用规划应根据社会经济发展规划来合理地确定土地利用的方针、目标,土地资源的开发整治,并与土地的供给协调一致。,一、概念,1.战略与战略研究 战略是指对重大的、全局性的、长远性的问题的安排与谋划。 战略研究是以战略为

6、主题的研究,其实质是对战略思想、战略计划和战略行动全过程的研究 。,2.土地利用战略与战略研究,土地利用战略是指对一定时期内,一定区域土地资源合理利用的全局性根本性的谋划。 土地利用战略研究是指在综合分析土地利用内外环境的基础上,在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与规划的指导下,依据所拥有的土地资源科学制定土地利用战略,全面指导土地利用的发展方向,是对国家或地区土地利用全局性的、长远性的、具有战略指导意义的总体安排和部署。,土地利用战略研究的目的是科学制定国家或地区的土地利用战略,全面指导未来土地利用,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与生态环境的稳定和持续改进。 是土地规划的指导思想

7、和组成部分。,研究意义: 土地利用战略研究是凸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战略性的必然要求。 土地利用战略研究有助于从根本上把握和解决当前土地利用问题。 土地利用战略研究是土地政策参与国民经济宏观调控的前提和基础。 土地利用战略研究为科学发展观指导土地利用实践提供了根本保证。,二、土地利用战略研究的特征,整体性 层次性 综合型 前瞻性,社会经济发展规划的类型 1.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长期规划,即“十年规划”。它是确定土地利用战略目标,进行用地结构调整的基本依据。 2.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中期规划,即“五年规划”。在中期规划中,由于规划期较短,规划目标较明确,它是确定重点建设用地规模和布局,土地资源开发整治项

8、目与布局的基本依据。,几个与社会经济发展规划有关的概念: 基尼系数? 恩格尔系数? 中等收入国家陷阱?,基尼系数是意大利经济学家基尼,根据洛伦茨曲线,于1922年提出的定量测定收入分配差异程度的指标。它的经济含义是:在全部居民收入中用于不平均分配的百分比。 基尼系数最小等于0,表示收入分配绝对平均; 最大等于1,表示收入分配绝对不平均; 实际的基尼系数介于0和1之间。 基尼系数越大,则收入分配越不平均; 基尼系数越小,则收入分配越接近平均。 联合国有关组织规定:若低于0.2表示收入绝对平均;0.2-0.3表示比较平均;0.3-0.4表示相对合理;0.4-0.5表示收入差距较大;0.6以上表示收

9、入差距悬殊。,资料介绍,我国20032012年基尼系数,资料介绍,中等收入国家陷阱,指当一个国家的人均收入达到中等水平后,由于不能顺利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导致经济增长动力不足,最终出现经济停滞的一种状态。 按照世界银行的标准,2010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4400美元,已经进入中等收入偏上国家的行列。当今世界,绝大多数国家是发展中国家,存在所谓的“中等收入陷阱”问题。像巴西、阿根廷、墨西哥、智利、马来西亚等,在20世纪70年代均进入了中等收入国家行列,但直到2007年,这些国家仍然挣扎在人均GDP3000至5000美元的发展阶段,并且见不到增长的动力和希望。,恩格尔系数(%)= 食品支

10、出总额 /家庭或个人消费支出总额100% 恩格尔定律主要表述的是食品支出占总消费支出的比例随收入变化而变化的一定趋势。揭示了居民收入和食品支出之间的相关关系,用食品支出占消费总支出的比例来说明经济发展、收入增加对生活消费的影响程度。一个国家或家庭生活越贫困,恩格尔系数就越大;反之,生活越富裕,恩格尔系数就越小。 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的标准,恩格尔系数在59%以上为贫困,50-59%为温饱,40-50%为小康,30-40%为富裕,低于30%为最富裕。,资料介绍,资料介绍,第二节 土地利用战略研究的内容,一、土地利用战略研究概念: 土地利用战略研究是指对规划区域内土地利用全局性问题的谋略和策划。

11、 战略研究不等于规划 规划是战略研究的实施。 战略研究是编制规划的指导。,第二节 土地利用战略研究的内容,二、 土地利用战略研究的内容 1、明确规划要解决的问题 2、分析土地供需基本状况 3、确定土地利用的战略目标 4、确定土地利用基本方针,保护耕地和基本农田方针 保护生态环境质量方针 城乡土地利用结构优化方针 城乡统筹社会经济发展方针,土地利用基本方针:,第三节 土地利用战略的影响因素,经济发展 生态安全 粮食安全 一、土地利用与经济发展 土地是经济因素和生产要素,没有土地资源投入不可能有经济发展。 产业结构 用地结构 产业结构转变(以农业为主的产业结构和工业为主的产业结构转变),二、土地利

12、用与生态安全,森林生态系统在生态环境保护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二、土地利用与生态安全 土地利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一是不断改变地表的下垫面,从而影响太阳辐射的吸收和反射。 二是影响大气中的微量元素,尤其是温室气体的排放和吸收。,资料介绍,森林覆盖率 亦称森林覆被率,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森林面积占土地面积的百分比,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森林面积占有情况或森林资源丰富程度及实现绿化程度的指标,又是确定森林经营和开发利用方针的重要依据之一。,2010年世界各国森林覆盖率 :日本68.5%,韩国64.3%,巴西61.9%,德国30%,美国33%,法国29%,印度22.9%,中国21.6%。全球森林主要集中在

13、南美、俄罗斯、中非和东南亚。这4个地区占有全世界60%的森林,其中尤以俄罗斯、巴西、印尼和民主刚果为最,4国拥有全球40%的森林。 全世界平均的森林覆盖率为22.0%,北美洲为34%,南美洲和欧洲均为30%左右,亚洲为15%,太平洋地区为10%,非洲仅6%,森林覆盖率,森林最多的洲是拉丁美洲,占世界森林面积的24%,森林覆盖率达到44%。 森林覆盖率最高的国家是南美的苏里南,达到94.6%;森林覆盖率最低的国家位于中东和北非,仅十万分之一;森林覆盖率增长最快的国家是法国。,森林覆盖率,森林覆盖率 中国国土辽阔,森林资源少,森林覆差率低,地区差异很大。全国绝大部分森林资源集中分布于东北、西南等边

14、远山区及东南丘陵,而广大的西北地区森林资源贫乏。以江西和福建省为最高,达63.1%。森林覆盖率超过30%的有广西(60.5%)、浙江(61%)、黑龙江、湖南、吉林等16省,而新疆、青海不足6%。 安徽 37.6%。,三、土地利用与粮食安全 人口 耕地 粮食 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食物安全委员会定义:粮食安全 只有当所有人在任何时候都能在物质上和经济上获得足够安全和富有营养的食物来满足其积极和健康的膳食需要及食物喜好时才实现了食物安全。 人口增长会导致对粮食需求量的增加,从而引起耕地和耕地生产率的相应变化,直到达到粮食供需平衡。,第六章 土地资源质量评价 第一节 土地质量评价概述,一、土地质量评价

15、土地质量是土地的综合属性,具体是指土地对某种用途的适宜与否及适宜程度,可用可度量测定的土地属性指标来综合表述。,第六章 土地资源质量评价,一、土地质量评价 土地质量评价就是指在特定目的的前提下,对土地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进行综合鉴定和划分等级的过程。 科学的评价土地质量是编制好土地利用规划的基础。,(一)依据评价对象的不同可分为:城镇土地质量评价、农用土地质量评价。 (二)依据土地评价属性的不同可分为:土地自然质量评价、土地经济质量评价。,二 、土地质量评价的类型(三种),二 、土地质量评价的类型,(三),第二节、土地适宜性评价,一、概念:是评定土地对于某种用途是否适宜以及适宜的程度,它是进行

16、土地利用决策、科学地编制土地利用规划的基本依据。 同一块土地对不同的用途有不同的适宜性。,1、针对性原则:针对一定的用途或土地利用方式。 2、永续利用原则:土地在永续利用条件下的适宜性。 3、效益原则:土地利用所获取的收益与投入相比应是有利可图的。 4、因地制宜原则:要结合自然条件与社会经济条件的实际。 5、综合性原则:全面考虑土地的自然与社会经济属性,综合分析,多方比较。 6、当前适宜性与潜在适宜性兼顾原则:评定土地当前适宜性,及改良后的潜在适宜性。,三、土地适宜性评价原则,四、土地适宜性分类体系 我国采用的分类体系一般为类、等、型三级组成。 1、土地适宜类,指土地适宜的用途。如宜农、宜林、农牧等。 共分9个土地适宜类:宜农、宜林、宜牧、宜农林 、宜农牧、宜林牧、宜农林牧、宜其它用途、不宜利用的土地。,2、土地适宜等: 反映土地对特定用途的适宜性程度,常分三等: 如:宜农土地 宜林土地 一等地 一等地 二等地 二等地 三等地 三等地 一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