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热镇痛抗炎药与抗痛风药 (2)课件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88196546 上传时间:2019-04-20 格式:PPT 页数:31 大小:98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解热镇痛抗炎药与抗痛风药 (2)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解热镇痛抗炎药与抗痛风药 (2)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解热镇痛抗炎药与抗痛风药 (2)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解热镇痛抗炎药与抗痛风药 (2)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解热镇痛抗炎药与抗痛风药 (2)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解热镇痛抗炎药与抗痛风药 (2)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解热镇痛抗炎药与抗痛风药 (2)课件(3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十二章 解热镇痛抗炎药 与抗痛风药,Key points 1. 重点掌握阿司匹林的作用,应用和不良作用; 掌握本类药物的作用与前列腺素之间的关系. 2. 了解药物的分类和每类药物的作用特点和临床适应症.,第一节 解热镇痛抗炎药 Brief descriptions 解热镇痛抗炎药:是一类具有解热、镇痛,而且大多数还有抗炎、抗风湿作用的药物。, Developing procedures: 1829年,Lerous从柳树皮中提取一种糖苷类解热物质 1875年,水杨酸第一次用于治疗风湿病 1893年,合成乙酰水杨酸 1899年,以阿司匹林名称用于临床 20世纪60年代,消炎痛等进入临床, NS

2、AIDs:本章所属的这些解热镇痛抗炎药虽然化学结构不同,但有共同的作用基础抑制PG合成,为了与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类抗炎药区别,将这类药物统称为非甾体抗炎药(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 NSAIDs),发热 当外热原(微生物、内毒素等)进入机体后刺激中性粒细胞产生和释放内热原(白介素1)作用于下丘脑前部 PG合成与释放 刺激体温调节中枢调定点上移体温。,机理:抑制中枢环加氧酶(COX),使PG合成减少从而发挥解热作用。其解热作用的强弱与抑制COX活性呈正相关。,发热是机体的一种防御反应,也是诊断疾病的依据之一。因此,不宜见热就解。由于T过高能消耗体

3、力,并引起头痛、失眠、惊厥等,解热对症疗法很有必要。对小儿、年老体弱慎防虚脱。,解热镇痛药的解热机制, 解热作用(heat loss) 与氯丙嗪有何不同点 体温调节中枢:下丘脑 发热机制:病原体及其毒素刺激中性粒细胞释放内热原(pyrogen:IL1、TNF)下丘脑前部合成、释放PG体温调节中枢调定点提高至37以上产热、散热体温。, 解热镇痛药抑制PG合成酶(环加氧酶)PG合成 散热 (heat loss from the skin due to vasodilatation and sweating) 体温调定点恢复正常水平。(体温是否低于正常?) 特点:对正常人体温无影响。 临床用药降温注

4、意的问题.,对体温调节的影响: 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 调温特点: 使体温调节失灵,机体体温随环境温度变化而升降; 在低温环境中体温降低,而在高温环境则体温升高; 降低发热体温,也能略降正常体温。,氯丙嗪(冬眠灵),(三)抗炎、抗风湿作用,除苯胺类外,都可以控制风湿,类风湿病的症状,不能根治,也不能控制并发症,机理 抑制环加氧酶(COX)PG合成减少,产生抗炎、抗风湿作用。 PG是参与炎症反应的体内活性物质,对致炎致痛物质有增敏作用。,近年来发现COX有两种同工酶,简称COX1与COX2,两者为同分异构体。 COX1存在于血管、胃和肾等组织,可参与血管张力的调节等一些生理反应。 COX2则存在于

5、炎症组织中,由细胞因子和炎症介质诱导产生。,解热、镇痛、抗炎作用与抑制COX2,使PG合成减少有关。,Analgesic effect(与“镇痛药”对比) 中度慢性钝痛(炎性)有效,而对急性锐痛和剧痛无效(why?); 无成瘾性;(非处方药) 不抑制呼吸; 作用部位在外周; 抑制PG合成产生作用。, 炎症疼痛:组织损伤或发炎释放致痛物质(缓激肽、组胺、5HT、PG)痛觉感受器 疼痛; PG作用:直接致痛;放大疼痛-神经调质(neuromodulator)作用; 药物抑制PG合成,提高痛阈。, Anti-inflammatory effects 炎症的病理表现:红、肿、热痛和功能障碍; 致炎物质

6、:缓激肽、PG。 药物作用特点 :控制症状,不能根治。,抗血栓形成(小剂量),机理 抑制环加氧酶,使血栓素A2(TXA2)形成减少,从而抗血小板聚集及抗血栓形成。 主要用于防止冠脉血栓和脑血栓的形成、急性心肌梗死等。,阿斯匹林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机制 图解,阿斯匹林高浓度时能抑制血管壁中PG合成酶,使PGI2合成减少,促进血栓形成。这是因为PGI2 是TXA2的对抗剂,它的合成减少可促进血栓形成。 故防止血栓形成宜采用小剂量(40-80mg/日);治疗缺血性心脏病(心梗)及和冠心病。,一 、水杨酸类 阿司匹林(aspirin,乙酰水杨酸,acetylsalicylic acid) 作用及用途 1

7、. 解热作用 2. 镇痛作用 3. 消炎抗风湿作用 4. 抗血栓形成作用 抑制环加氧酶(PG合成酶), 减少血栓烷 A2(TXA2)合成,抑制血小板聚集, 防止血栓形成.,体内过程 ( Pharmacokinetics ) 口服主要在小肠吸收; 分布于全身组织、关节腔及脑脊液; 肝脏代谢特点:1g以下按一级动力学; 1g以上按零级动力学,t1/2相应延长; 碱化尿液,加速肾排出。,临床应用 解热镇痛:感冒发热、肌肉关节疼痛等 急性风湿热、类风湿关节炎 小剂量预防心肌梗塞、脑血栓及术后血栓形成。,不良反应 1 胃肠道反应. 2 凝血障碍. 3 过敏反应:阿司匹林哮喘 4 水杨酸反应:剂量5g/d

8、,出现头痛、眩晕、恶心、呕吐、耳鸣、视听力,甚至过度呼吸、酸碱平衡失调、精神错乱等中毒表现。 急救:碳酸氢钠静脉滴注。,水杨酸钠 与阿司匹林基本相同. 特点:对胃肠刺激作用更大, 无抗血小板聚 集作用, 一般只作抗风湿用。,二、 苯胺类 扑热息痛(对乙酰氨基酚) 解热作用强, 止痛效果较差, 无抗炎抗风湿作用. 临床用于解热镇痛。 三、 吡唑酮类 保泰松、羟基保泰松 解热镇痛作用较弱, 抗风湿作用较强 主要用于 风湿性及类风湿性关节炎. 急性痛风(保泰松) 不良反应 较多且严重. 因血浆蛋白结合率高, 与 其它药物合用时应予注意.,四、 其它抗炎有机酸类 吲哚美辛(indomethacin,消

9、炎痛) 抗炎抗风湿和解热镇痛作用突出, 但不良反应多, 仅用于其它药物不能耐受或疗效不显著的病例。 同类药物还有布洛芬和炎痛喜康等。 五、 解热镇痛药的复方配伍 常制成复方制剂, 如APC、复方扑尔敏片等。,第二节抗痛风药,Questions 1. Aspirin 抑制PG合成可产生哪些药理作用和不良作用? 2.比较解热镇痛药与chlorpromazine对体温的影响有何不同? 3. 解热镇痛药与morphine在镇痛作用方面比较有何不同?,氯丙嗪 阿司匹林,药物类别 抗精神病药 解热镇痛抗炎药 效应 抑制体温调节 解热 机制 直接抑制体温调节中枢 抑制PG的合成和释放 特点 1环境温度低降温 只降发热体温 1)环境温度越低,降温越显著 不降正常体温 2)可降发热、正常体温 2高温环境升温 用途 人工冬眠疗法(降温) 发热,药物类别,镇痛药,解热镇痛抗炎药,作用,部位,机制,特点,用途,不良反应,直接兴奋阿片受体,抑制炎症局部PG的合成,强镇痛,中等镇痛,各类疼痛 慢性钝痛比急性锐痛好,创伤剧痛、内脏绞痛无效 慢性钝痛有效 (伴PG增多的炎性疼痛),缓解其他药无效的剧痛,易成瘾,呼吸抑制,安全性大,无耐受、无成瘾,缓解慢性钝痛,中枢,主要在外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