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原理》第一章-11-12课件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88195990 上传时间:2019-04-20 格式:PPT 页数:39 大小:1.7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学原理》第一章-11-12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教育学原理》第一章-11-12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教育学原理》第一章-11-12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教育学原理》第一章-11-12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教育学原理》第一章-11-12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育学原理》第一章-11-12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学原理》第一章-11-12课件(3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育学原理,增强热爱教育的事业心和 责任感,为后继学习打好基础,理性上认识教育的基本原理,提高教育实践能力,课程描述:教育科学体系中的一门基础理论课程,必修课程。,课程要求,本课程参考文献 :,1.叶澜教育原理,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 2.王道俊、王汉澜主编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3.袁振国主编:当代教育学,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 课程考核: 期末闭卷70%+平时作业30%,第一章 绪论,1、教育学 2、教育科学 3、教育学的发展史 4、教育学的价值,主要内容:,第一节 教育学与教育科学,一、教育学的定义: 是一门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的科学。

2、,真实的谎言,何时是个头,12岁的梁小梅聪明伶俐,在一天晚上独自在家,遭遇熟人小偷,小梅闭眼假装睡死。盗贼走后,小梅跑到田里告诉爸妈,爸妈又报告派出所,因小梅认得贼人,当夜就破了案。 小梅所在的学校正在开展“素质教育”活动,.,教师叫小梅讲讲当时的想法。小梅如实讲了自己当时很害怕, 对小梅的回答,老师显得很不满意。因此老师借此在一次政治思想素质教育课上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老师首先讲了黄继光、董存瑞、刘胡兰的英雄事迹,还向同学们介绍了近几年社会上宣传的一些勇斗歹徒的英雄,最后说:“梁小梅同学虽然很机灵,最后也抓了罪犯,但是她面对盗贼吓得闭上眼睛,,我们是不能提倡的。我们每一个新中国的少年

3、,都要随时准备着为国家英勇献身,决不能贪生怕死。”从此许多同学都耻笑梁小梅贪生怕死,小梅也认为自己做得不对,思想压力大,精神恍惚,在一天中午,她喝下农药自杀了。 济南时报4月10日), 进行诚信教育的最佳方式是根据一个人的实际行为来判断他的真实,而不是仅仅看他的口头表达或书面语言来下结论。,儿童的天性是真诚的。,教育活动应直面真实活动,教育者应注重学生的真实流露。,教育理念从哪里来?,二、教育科学的定义,:是以教育现象和教育规律为共同研究对象的各门教育学科的总称,是若干个教育类学科构成的学科总体。,详见教育科学分类框架表P23,第二节 教育学的发展史,孕育萌发阶段,独立阶段,学科群形成阶段,学

4、科群深化、整合阶段,(一)教育学孕育萌发阶段,时间跨度: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和西方的古希腊城邦时期公元十七世纪初叶。 该阶段可划分为两个小的时期:孕育时期和萌发时期,1、 孕育时期,没有专门的教育家或教育思想家。如中国的孔子、孟子、墨子等,又如古希腊的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 没有专门的教育著作。孔子的弟子们所写的论语和柏拉图的理想国是论及教育最多的两本著作 。,孔子,柏拉图,孔子:论语,学思结合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启发教学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因材施教 重视教师的作用以身作则、学而不 厌、诲人不倦,2、 萌发时期,人类历史上第一部教育著作 :中国战国晚期的乐正克所著的学记 西方第

5、一部教育专著:古罗马帝国昆体良的论演说家的培养。,学记,教育史上最早的教育著作,仅1229字,却对教育的制度、教育的内容、教育的原则和方法、学校的管理、师生关系等做了精辟的阐述和高度的概括。 关于教育的精辟论述有: 长善而救其失 教学相长 豫时逊摩 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不凌节而施,豫时逊摩,大学之法,禁于未发之谓豫,当其可之谓时,不陵节而施之谓孙(逊),相观而善之谓摩。此四者,教之所由兴也。 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高明的教师的教学,在于善于引导:要引导学生,但决不牵着学生的鼻子;要严格要求学生,但决不使学生感到压抑;要在问题开头启发学生思考,决不把最终结果端给学生,柏拉图理想

6、国:总结了当时的雅典 和斯巴达的教育经验。,亚里士多德是最早提出教育要适应儿童的年龄阶段,进行德智体多方面和谐发展教育的教育思想家。,3、这一时期有关教育的文字和著作,具有下述几个特点:,其一,属于教育经验的描述,缺少理论分析; 其二,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 其三,没有提出“教育学”这一概念。,(二)教育学的独立阶段,独立形态的标志: 1.对象-教育问题成为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 2.概念与范畴-形成了专门的教育概念与范畴; 3.方法-科学化; 4.结果-教育学家,专门、系统的教育著作产生; 5.组织机构-专门的教育研究机构。,培根:1623年,学科分类,教育学学科独立。 1632年,捷克教育家夸

7、美纽斯出版了大教学论。一般认为是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 德国的康德于1776年首先在哥尼斯堡大学讲授教育学 。,夸美纽斯,德国人赫尔巴特是最早视教育学为一门科学,并创立教育学体系的人。现代教育学之父。 1806年他出版了普通教育学,这是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赫尔巴特,这一阶段之所以被称为教育学的独立学科阶段,是因为:,第一,提出了“教育学”概念; 第二,有建立“教育学”的明确目的; 最后,构建了一个完整的教育理论体系。,(三)教育学学科群形成阶段,从十九世纪中叶起,人们开始从三个维度研究教育: 一个维度是应用相关学科如哲学、心理学、社会学、伦理学等众多学科的视角和方法研究教育。 另一

8、个维度则是把教育作为一个系统来研究,在纵向和横向上把教育划分为不同层次与种类的教育。 第三个维度是把教育学系列问题如德育论、教学论、美育、课程论等加以分离与拓展。,1、这一阶段的代表人物和代表作,英国斯宾塞(H.Spencer,18201903)的教育论。 英国著名的实证主义者,他重视实科教育,提出教育的任务是教导人们怎样生活。,斯宾塞,德国教育家拉伊(W. A. Lay, 18621926)1903年出版的实验教育学,完成了对实验教育学的系统论述。 美国的杜威(J. Dewey, 19591952)1916年出版民本主义与教育。,杜威,前苏联教育家凯洛夫(H. A. Kahpoba, 189

9、31978)主编的教育学于1939年出版。这是一本试图以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阐明社会主义教育规律的教育学。,凯洛夫,中国以1901年王国维翻译日本立花铣三郎的教育学为起点,逐步开始了编写自己的教育学,先后出版了一些比较好的教育著作。如孟宪承的教育概论,吴俊升的教育哲学大纲,钱亦石的现代教育原理等。,2、此阶段教育学科的特点:,第一,研究视野开阔。打破了以前就教育论教育的封闭状态。 其二,开创了教育研究的诸多新领域。 其三,出现了专门的教育研究机构,形成了不同的教育学流派。见书上19页,(四)教育学学科群深化、整合阶段,时间跨度: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 学科的深化、整合是沿两条路线开展的。 一

10、条路线是整合各分支学科、交叉学科和边缘学科的研究成果。 另一条路径是深入研究众多分支学科、交叉学科和边缘学科之间的关系和联系。,1、这一阶段较为著名的教育著作,1956年美国心理学家布卢姆(B. S. Bloom)出版了教育目标的分类系统。 1963年美国的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J. S. Bruner,1915)出版了教育过程。,布卢姆,布鲁纳,1975年,苏联教育家赞可夫(JI.B. 3aHkoB,1901-1977)出版了教学与发展。 1972年,苏联教育科学院院士巴班斯基(.K.aaHc)出版了教学过程最优化。,2、特点,(1)教育学研究的问题领域急剧扩大。 (2)教育学研究基础和研究模

11、式的多样化。 (3)教育学发生了细密的分化,形成了初步的教育学科体系。 (4)教育学研究与教育实践改革的关系日益密切。 (5)教育学加强了对自身的反思,形成了教育学的元理论。,第三节 教育学的功能与意义,一个母亲,因孩子把她刚买回家的一块金表当成新鲜玩具给摆弄坏了,就狠狠地揍了孩子一顿,并把这件事告诉了孩子的老师。,通过以下实例,看看具有教育理论素养的教育工作者与社会中的一般常人在进行教育活动时的差别。,老师幽默地说:“恐怕一个中国的爱迪生被你枪毙了。” 这个母亲不解其意,老师给她分析说:“孩子的这种行为是创造力的一种表现,你不该打孩子, “那我现在该怎么办?”这位母亲听了老师的话,对自己的行

12、为后悔不迭。 “补救的办法是有的。”老师接着说,“你可以和孩子一起把金表送到钟表铺,让孩子站在一旁看修表匠如何修理。这样,钟表铺就成了课堂,修表匠成了先生,令郎就成了学生,修理费成了学费,你孩子的好奇心就可以得到满足,说不定,他还可以学会修理呢!”,意义与功能,1、超越日常教育经验。 2、科学解释教育问题。 3、沟通教育理论与实践。,第四节 学习与研究教育学的方法,(一)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 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二)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 (三)要做到学、思结合 (四)注意学习与研究相关学科,三、学习和研究教育原理的基本方法,1、观察法:指研究者在自然情境下,直接用自己的眼睛

13、、耳朵等各种感觉器官或借助仪器和其他技术等手段去感知和研究对象的方法。 2、实验法:指研究者按照预先确定的研究目的,合理地控制或创设一定条件,人为地变革研究对象,从而验证假设探讨教育现象因果关系的一种研究方法。,3、调查法:,指研究者为深入了解教育实际情况,弄清事实,发现存在的问题或原因,探索教育规律而采取的系统研究步骤和方法。 4、文献法: 在教育科学研究中,对需要的文献进行查阅、分析、整理,从而筛选出有助于研究进行的文献的一种方法。,5、行动研究法:,指身处教育实践第一线的研究者与受过专门训练的科学研究者密切协作,以教育实践中存在的某一问题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合作研究,再把研究结果应用到自身从事的教育实践中去的一种方法。 “第十名现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