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上的红双圈》教学设计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8195609 上传时间:2019-04-2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作文上的红双圈》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作文上的红双圈》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作文上的红双圈》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作文上的红双圈》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作文上的红双圈》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作文上的红双圈》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作文上的红双圈》教学设计(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作文上的红双圈教学设计一、 教学目标1. 正确理解并识记下列词语:矜持、挨到中午、赫然、折腾、偶然、必然、刊物2. 品读课文,体会老师的鼓励对作者的影响3. 感知作者的感恩之情,引导学生结合自身实际谈谈自己的体会二、 教学重点:体会老师的鼓励对作者的影响以及作者对老师的感激之情三、 课时安排:一课时四、 教学过程:(一) 导入 1.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课文作文上的红双圈,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疑惑?你可以提出哪些问题?(什么是红双圈?作文上的红双圈有什么作用?)【板书:“红双圈”?作用?】2.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一起走进文本,希望这节课下课后我们能找到答案(二)自学要求1. 放声朗读课文,读

2、准字音,标上小节号2. 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矜持 挨到中午 赫然 折腾 偶然 必然 刊物 3. 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三)交流学习考一考:1.易读错(1)挨到中午 搜查行动开始了,警察们挨(i i )家挨户开始了盘查,歹徒们肩挨(i i )着肩躲在小黑屋里,一直挨(i i )到中午都不敢有所行动,任务没完成,回去挨(i i )了一顿毒打。挨 i依次,顺次 ;靠近挨 i 遭受;拖延(2)折腾小王最喜欢折腾(zh zh sh)些科学发明,但是又不懂得保护自己,你瞧,一不小心腿摔折(zh zh sh)了,真是赔了夫人又折(zh zh sh)兵。zh 翻转,倒腾;跟头zh 弯曲、损失、减少:扣,中

3、sh 断、亏损:腿了,本生意2. 易写错“矜”字部首为_,可分解为_+_ 3. 你知道吗?“矜持”一词本指“手持仪仗矛”,吴越春秋记载的接见孔子时越王勾践“(手)杖屈卢之矛”。勾践手持的矛就是“仪仗矛”,也就是“矜”。“仪仗矛在手”就是“矜持”。“仪仗矛”相当于今日军队礼宾军官的手枪,它用来表示自信(自身安全有保证),也表示对宾客重视(即表示这矛或枪也随时准备用于保卫贵客安全)。如今,“矜持”一词经常用于形容社交场合中女性的态度自信,举止则尺寸分明,与男人保持着安全距离。4. 再次齐读生字词,这里有一对反义词,你知道他们的含义吗?【必然偶然】5. 感知全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作者在一篇画满

4、红双圈作文的激励下,成为了一名作家。)6过渡:是的,同学们都很善于提问,作文中的红双圈是如此普通,我们平日书写作文经常能看到,为什么作者要写这样一篇文章呢?让我们一起走进文本,去跟随作者看看这红双圈到底奇特在何处。【板书:不平凡】(四)品读“不平凡”的红双圈1. 出示问题:快速浏览课文,思考:画满红双圈的作文有着怎样一段不平凡的经历?我的一篇画满红双圈的作文,首先被贴在( ),然后又发表在( ),接着又发表在( )上,最后发表在( )上。校园报栏县办刊物扬州区刊物上海正式刊物2. 谁来说一说,这篇作文不平凡在何处?出示语段:带着双圈的作文在报栏里贴了很久。一天,县文化馆的同志路过这里,偶尔看见

5、了,就揭下来带走了。不久,我的作文发表在县办刊物上。县办刊物送到扬州地区,被地区刊物选中,第二次发表。几经周转,次年,补考竟赫然刊登在上海一家出版社的正式刊物上。 (预设:从小小的校园出发,一路往外,甚至走出了小县城,走出了江苏省,传到了大城市上海)3.通过同学们的分析,我们知道了这不是一篇普通的作文,它获得了许多人的认可和赞赏,这其中有(预设:老师的认可、县文化馆同志的欣赏、县办刊物编辑的欣赏、扬州区刊物编辑的认同、上海正式刊物编辑的)4. 是的,这不平凡的一篇文章,对作者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呢?出示语段:其时,我已经下乡插队。父亲鼓励我说:既有一,何不能有二?我想想也是,就接着往下“折腾”,后

6、来发表了很多小说,成了作家。(1)父亲的“既有一,何不能有二?”是什么意思?他是想告诉我什么?(既然有一篇作文能获得这么大的成就,为什么不试着再多写几篇呢?)父亲想告诉我:多写作文,你还是有这方面的天赋的。继续努力,争取发表更多的作品。(2)“折腾”在这里是什么意思?结合当时的背景,思考为什么打引号?(折腾指的是写作文,对于当时在农村插队从事农业劳动的作者来说,看起来是有点“不务正业的”)(3)出示介绍下乡插队:插队就是指城市知识青年“上山下乡”。从初中到大学的大部分城市青年,在统一安排下到农村去,从事农业劳动。一开始是住在老乡家里,后来成立了青年点,就集体居住在青年点里。到文革后期和文革结束

7、后,逐渐通过招工、当兵、工农兵推荐上大学以及恢复高考后考大学等方式离开了农村,也有些人在农村成家,就留在了当地。(4)你能用这样的句式来说一说这篇作文对作者命运的影响力吗?例:假如没有这篇红双圈的作文,作者或许_或许一辈子只能做一个脸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或许永远也不知道自己的写作能力可以获得如此多人的认可和欣赏。(5)出示作者介绍:黄蓓佳,1955年6月出生于江苏省如皋县。1977年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文学专业。历任江苏省外事办公室干部,省作协理事、副主席,中国作协第六、七届全委会委员。专业作家,主要作品有小船,小船这瞬间如此辉煌目光一样透明玫瑰房间夜夜狂欢午夜鸡尾酒何处归程世纪恋情及含羞草等。

8、追问:看了作者的简介之后,你能以刚才的句式接着说一说么?假如没有这篇红双圈的作文,作者或许_或许不会有信心去考取北大中文系或许也不会发表如此多的作品,在创作上获得如此多的成就(6)是的呀!这个画满双红圈的作文的作用是如此之大,怪不得作者发出了这样的感叹“没有当年作文上的九十八个红双圈,会有我今天的一切吗?”(出示该语句)是否可以改一改:“没有当年作文上的九十八个红双圈,就没有我今天的一切。”哪个效果好一些?为什么?(反问句,语气更加强烈,表明了作者的信念坚定)(7)这句话的言外之意是? (这篇画满红双圈的作文,是作者成为作家的重要条件)(8)课文中哪个句子也说明了这篇作文对作者意义重大?是在1

9、972年的5月,我清清楚楚记得那个日子。那一次学校举办“红五月”征文比赛。 追问:你从哪些词语看出来这篇作文意义重大? (年份和日期都记得很明确,而且使用了“清清楚楚”这个词)过渡: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为何作者将这件事记得如此清清楚楚(五)赏析“作文的第一次发表”出示语段:是在1972年的5月,我清清楚楚记得那个日子。那一次学校举办“红五月”征文比赛。我投了稿,作文题目叫补考,是篇很长的作文。我的语文老师同时也是班主任,他总是给我的作文打高分。一天上午在操场劳动,有人跑过来告诉我:“征文在报栏里贴出来了,有你的,上面打满了双圈。”我很兴奋,即刻就想去看看,却又矜持,不愿在同学面前显出我的迫不及待

10、。挨到中午,校园里寂静无人时,我像做贼一样地溜过去,独自站在报栏前,欣赏我的打满双圈的作文。我带着心跳,从头到尾一个个数下来,一共是九十八个红双圈。这是我的语文老师给我的评价。1. 当作者得知自己的作文贴在报栏里的时候,是一种怎样的表现?圈出相应的词语,写一写你的阅读体会2. 交流体会(1)兴奋:为自己作品能够张贴而感到喜悦和激动为什么会感到兴奋呢?同学说上面打满了双圈,说明作文得到了老师的高度认可。从哪里看出了兴奋?我带着心跳,从头到尾一个个数下来,一共是九十八个双红圈。(2)矜持但又迫不及待你从哪些细节看出作者的迫不及待?(挨到中午时间过得很慢,是一种煎熬。)(溜过去速度很快地冲到报栏前)

11、3. 你平时发下来的作文上,老师也会画双红圈,你是否和作者一个细致得将个数都数出来,从这个细节中,你读出了什么?(作者对老师的评价很在意)4. 这是作者第一次获得老师的赞许吗?(不是他总是给我的作文打高分。平时的习作中也经常得到老师的肯定)5.为什么这一次如此激动?(征文比赛,很多人参加,能张贴说明已经获奖了,这是更多人对作者写作能力的认可。)(六)品读作者的“感恩之情”1. 作者在写作方面获得如此大的收获,你觉得这里面有谁的功劳?老师的鼓励母校创设征文机会,让作者崭露头角作者自己不断折腾双红圈作文给作者带来的信心和勇气2.是的,于是作者充满感激之情,写下了这样的语句:永远感谢我的老师,感谢母

12、校的报栏,感谢挂在我生命之树上的红双圈。“挂在我生命之树上的红双圈”该如何理解?(红双圈指的是他人对我的鼓励和认可,在人生之路上,作者会遇见许多这样的事例)3. 联系生活实际,你的生命之树上是否也有令人记忆深刻的“红双圈”一直激励着你呢?(红双圈,可以是_,可以是_,还可以是_)跑道上不停歇的加油呐喊课堂上响亮的掌声做好事后绽放的笑脸4.最后,让我们试着将下列句式补充完整,一起来赞一赞那些在他人生命之树上挂满红双圈的可爱的人们:如果我是千里马,你就是那慧眼识英雄的_如果我是萌芽,你就是_如果我是_,你就是_感谢您,亲爱的老师!感谢您,那些曾经在我生命之树上挂满红双圈的人!5.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里,让我们和作者一样,怀着一颗感恩之心,留心生活。(七)板书设计: 作文上的红双圈 不平凡 小小鼓励 无穷力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