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创新高考语文一轮第二部分专题六第一讲 形象、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新人教版

上传人:繁星 文档编号:88194974 上传时间:2019-04-20 格式:PPT 页数:89 大小:2.2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创新高考语文一轮第二部分专题六第一讲 形象、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89页
2012创新高考语文一轮第二部分专题六第一讲 形象、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89页
2012创新高考语文一轮第二部分专题六第一讲 形象、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89页
2012创新高考语文一轮第二部分专题六第一讲 形象、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89页
2012创新高考语文一轮第二部分专题六第一讲 形象、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8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2创新高考语文一轮第二部分专题六第一讲 形象、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创新高考语文一轮第二部分专题六第一讲 形象、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新人教版(8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2创新方案高考语文一轮课件:第二部分 专题六 第一讲 形象、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新人教版),考试说明对诗歌鉴赏的总体要求是: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就是把握古代诗歌所刻画的艺术形象的内涵。艺术形象不仅指人物形象,还包括诗歌的意象。鉴赏这些艺术形象的内涵,就是要分析、判断它们所包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和社会意义。,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主要是把握古代诗歌运用语言的艺术,领会其语言的优美、生动、传神、精练、隽永以及语言的风格等特点。 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就是分析作品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这些表达技巧在作品中起了什么作用,表达了什么

2、内容,达到了什么效果等。 对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评价,一般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对作品内容、主题的评价;二是对思想感情的评价;三是对作者观点态度的评价。,纵观近几年各省市的高考诗歌鉴赏题。其命题规律主要呈现以下趋势: 1唐宋诗词是诗歌鉴赏设题的重要内容。如新课标全 国卷2008年考查了宋诗、2009年考查了宋词、2010年考查了乐府诗;辽宁卷2009年、2010年连续两年考查了宋诗。,2诗歌鉴赏考查的内容中,有时侧重于语言、形象、表 达技巧中的一点,有时兼而有之。近几年的诗歌鉴赏更重视整体性,注重考点综合考查。不论是题干的要求上,还是答案的组织上,都体现出综合性。 3考题分值和题量固定

3、,一般为2小问,以便于从不同 角度进行考查。,所谓“形象”就是诗歌中所展示出来的生活图景,一般可分为人物形象、自然景物形象和客观事物的形象。诗歌中的形象是客观之“象”与诗人主观之“意”的结合,因而蕴涵着强烈的情感,寄托着丰富的意旨。鉴赏诗歌的形象就是通过理解、品味,把握诗歌中形象的内涵,分析其蕴涵的情感和意旨。高考命题时,主要考查对“形象”的情感认识和理性思考。,1人物形象,包括抒情主人公和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前 者即诗中的诗人形象“我”,如登幽州台歌中抒情主人公陈子昂的形象;后者如白居易的琵琶行(并序)中琵琶女的形象。 2景物形象,即写景诗或杂诗中的景象。如杜甫旅夜书 怀中所描绘的景象。抒情

4、诗,往往是借助客观景象(山川草木等)表现主观感情的,诗中的景物形象也就是含有“意”的形象,即意象。诗人一般借意象来表现自我,诗人作为主体,往往与意象这个客体合而为一。,3事物形象,指咏物诗或杂诗中的物象。如骆宾王 咏蝉中“蝉”的形象,陆游卜算子咏梅 中“梅”的形象。鉴赏事物形象往往由物及人, 从物人一体的角度来把握事物的特点。,例1 (2010山东高考)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问题。 咏怀八十二首(其七十九) 阮 籍 林中有奇鸟,自言是凤凰。 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 高鸣彻九州,延颈 望八荒。 适逢商风起,羽翼自摧藏。 一去昆仑西,何时复回翔。 但恨处非位,怆悢使心伤。 注 商风:秋风。怆悢(

5、ling):悲伤。,诗中“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四句体现了“凤凰”怎样的品性?(3分),答:,命题分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形象的能力。,解题指导 根据“醴泉”“山冈”“凤凰”这些意象的特点和“彻九州”“望八荒”的动作可分析出“凤凰”的品性。“清朝饮醴泉延颈望八荒”,这四句描写“凤凰”的性情高洁,心系苍生,却独自一个,没有同伴,没有共鸣。这样的处境和阮籍自身是一致的。,参考答案 高洁(或“超越脱俗”“清高”);(2分。答“远离尘世”给1分)志向远大(或“心忧天下”)。(1分),阅卷抽样(前人之失,后人之鉴),例2 (2009全国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次石湖

6、书扇韵 姜夔 桥西一曲水通村,岸阁浮萍绿有痕。 家住石湖人不到,藕花多处别开门。 注 石湖:南宋诗人范成大(11261193)晚年去职归隐石湖(在今江苏苏州),自号石湖居士。 姜夔(1155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江西波阳)人。浪迹江湖,终生不仕。淳熙十四年(1187)夏,曾去拜见范成大,这首诗约作于此时。,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是由哪些景物构成的?请简要叙述。(4分),答:,命题分析 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形象的能力,考点落实在意境上。,解题指导 意境,是诗人强烈的思想感情和生动的客观事物之间高度契合而达到的艺术境界。它除了具有意象的情景交融外,又超越具体的有限的

7、物象、事件、场景,能够引发人们对整个人生、历史、宇宙的一种哲理性的感受和领悟。对应到此作品中,考生可以找到桥、水、村、岸、浮萍、藕花等一组散发着乡村气息的景物。把这些景物联系起来,就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生活图景。,参考答案 诗歌描绘了一幅江南水乡清幽恬静的画面。(2分)写了小桥、流水、村庄、绿岸、浮萍、荷花、人家、庭院等景物。(2分),阅卷抽样(前人之失,后人之鉴),考生甲,考生乙,鉴赏诗歌形象的答题策略 一、如何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和物象 古代诗歌中的形象主要是指人物形象和事物形象(意象)。形象倾注了诗人的思想,饱含着诗人的情感,因此, 形象是熔铸诗人思想感情的事物。分析诗歌形象时要根据 诗歌描

8、写的人物行为和具体的物象、画面来识别其特征, 在读懂诗歌的基础上概括出诗歌形象的象征意义、社会意 义及诗人所寄托的思想感情和理想。,1设问方式 (1)这首诗塑造了什么样的形象? (2)试说说这首诗中形象的特点? (3)通过诗中形象的塑造,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等等。 2答题思路 第一步:找出并描摹诗歌的形象; 第二步:概括形象特点,要特别注意语言的简练而准确; 第三步:揭示作者通过形象所表达出的情感。 一般而言,高考阅卷得分的重点在第二步,其他两步是 用来充实答案的,但也是不可或缺的。,二、鉴赏诗歌形象六法,1.知人论世,关注诗人简况 了解诗人的有关资料是鉴赏诗歌形象的前提。诗人的有 关资料主

9、要包括其生平经历、代表作、所处时代的特 征、作者的政治主张、诗歌具体的创作背景等。吟咏 物象的诗更需关注诗人的生平经历。,2关注色调色彩,辨析意象特征 (1)关注时令色彩。古典诗词中,不同季节的景物往往带有 诗人不同的感情色彩,早春的景物是欣欣向荣的,流 露出的多半是喜悦,暮春则是感伤、惋惜和留恋,秋 冬则是凄清、肃杀和悲凉。同时,把握作品的基调底色,捕捉形象的典型特征,找到景与情的结合点,有助于体味诗歌独特而深邃的意境。,例如,钱起的暮春归故山草堂:“谷口春残黄鸟 稀,辛夷花尽杏花飞。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 我归。”写的是暮春之景。前两句一“稀”、一“尽”、一“飞”,三字一气而下,渲染出

10、春光逝去,了无踪影的凋零空寂的气氛,伤感、惋惜之情溢于言表。,(2)关注冷暖色调。古诗中所写物象有冷暖之分。暖色调物象 流露出的作者情感往往是喜悦和欢快,冷色调物象流露出的作者情感往往是忧郁和愁绪。 例如,李煜的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无言”而又“独上”,写出了“斯人独憔悴”的孤独身影;“月如钩”“缺月”是冷色调的物象,象征着人事的缺憾。“无言独上”“梧桐深院”“清秋”等眼前一切都着上了冷落凄清的色彩,因而抒发出幽囚生活的愁苦。,3关注虚实动静 古诗中所写意象有动静虚实之分。只有关注古诗意象的虚实动静,发挥想象,才能把

11、握意象特征。 例如,杜甫的绝句:“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诗歌描绘的是初春季节的景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溪水映日,春风和煦;百花初放,生机勃发。芳草如茵,芳香浓郁。春暖花开,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飞来飞去,衔泥筑巢;春日和融,日丽沙暖,鸳鸯也要享受春天的温暖,在溪边沙洲上静睡不动。整个画面有动有静,和谐统一,色彩鲜明,生机勃发,流露出诗人对初春时节自然界一派生机的欢悦情怀。,4解读艺术手法,把握诗歌形象 诗歌的传情达意,往往还要借助一定的艺术手法,如比喻、拟人、借代、双关、衬托等修辞手法及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等表达技巧。了解诗歌这方面的特色,有助于对内容的理解和对语言

12、妙处的品味。,例如,元代才子王冕的诗:“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诗歌中运用衬托手法,以冰雪林衬托梅之坚毅;还运用对比手法,拿梅与“混芳尘”的桃李对比,显其清高守志,表达了作者坚持自己的理想和操守,不与世俗合流的高尚品格。 再如,李约的观祈雨:“桑条无叶土生烟,箫管迎龙水庙前。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突出地运用对比手法,对百姓苦难的深刻同情,对贵族统治阶级荒淫腐朽生活的讽刺,全包含在对比之中。,5了解传统审美心理,熟记特殊意象的含义 古诗在发展过程中有着传统的审美习惯,对后来咏史诗、咏怀诗、感遇诗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屈原的“善鸟香草,以配忠贞;恶

13、禽臭物,以比谗佞”的寄情于物、托物以 讽的表现手法,“望月怀远”“伤春悲秋”“见流水则 思年华易逝,梧桐细雨则凄楚悲凉”“不得志时寄情山水,仕途失意回归自然”,诸如此类的审美心理都与我 们这个民族的历史文化、传统习俗、生活方式、心理特 点等发生了各种各样的联系,在历史的积淀中被赋予了,某些言外之意和情感色彩。唐诗宋词更是以悲愁为美,“春花”是“凋零”的,“秋月”是离别的,隐逸是解脱的;爱情的离思使人愁,青春的短暂使人愁,身世遭遇使人愁,家国衰败使人愁。把握这个特点,对很多古典诗词的理解就容易多了。,6联想想象,分析抒情主体形象 诗歌言简意赅,讲究含蓄美、不直露的语言特点,要求我们鉴赏古诗形象时

14、应通过想象,把作品留下的空白补充完整,使之成为完整的形象、情节或意境,从而认知这些或隐或显的抒情主体的形象。,例如,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上阕写太守出猎的“狂”劲,展现了一个意气风发的狂飙式的人物形象,下阕勾勒了一个挽弓劲射的英雄形象,表达了诗人希望朝廷委以重任,到边疆抗敌、报国立功的豪情壮志。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方法与技巧固然重要,但只有结合实践并熟练指导实践,才能发挥其无穷的威力。,三、如何鉴赏诗歌

15、的意境 理解诗歌的意境是诗歌鉴赏的基本能力之一,也是理解诗歌的基础之一。因此,这就经常成为考查设题的首选。也就是说,考生应该把这作为诗歌备考的重点。 何谓意境?简单理解就是诗歌中通过描写特定景物表达诗人情感而达到的某种境界。 理解诗歌的意境有两方面需要注意:一是只有写景抒情的诗歌才有意境可言,不是所有诗歌都有意境。二是意境包括三个因素:即景物、情感、境界。,1设问方式 考查意境的试题形式是比较容易判断的。常见的提问方式或提问角度如下: (1)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2)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 思想感情? (3)诗歌画面呈现出什么样的气氛? (4)诗歌中某句

16、诗展现的是什么样的画面,作者写这句诗是 表达情感(情怀)的吗?为什么? (5)诗歌描写了怎样的情景?,2答题思路 当考生对意境答题规律掌握得较为熟练后,下面这些步骤是可以灵活地进行前后变动的,但不管如何变动,这些内容都是要具备的。一般答题步骤和要求如下: 第一步:总观点(遵循先观点后分析原则)。这一步十个字之内即可。 第二步:精练直观陈述诗歌图景或画面内容。(景)有的考生由于对诗歌理解不到位而可能很难以做到“精练陈述”诗歌图景或画面内容,这个时候,就把诗歌用散文化语言来描述,只是不要把诗歌理解当做古文翻译来完成就行了。,第三步:用稍微专业一些的术语概述画面与景物结合的特点。之所以强调专业术语,因为这是你的成绩与其他考生拉开距离的关键。常见的表现意境的术语有:雄浑开阔、雄奇瑰丽、恢弘高远、浩瀚辽阔、博大新奇、深邃奇崛、朦胧渺远、空灵高远、苍凉悲壮、优美迷人、清新明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