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考研教育学基础综合全国统考参考答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8194669 上传时间:2019-04-2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0年考研教育学基础综合全国统考参考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0年考研教育学基础综合全国统考参考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0年考研教育学基础综合全国统考参考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0年考研教育学基础综合全国统考参考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0年考研教育学基础综合全国统考参考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0年考研教育学基础综合全国统考参考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0年考研教育学基础综合全国统考参考答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0年考研教育学基础综合全国统考参考答案祝2010年考研的同学考研成功!勤思教育第一时间给大家提供2010年研究生入学考试真题及答案。本答案来源于考研同学的回忆整理。其中必有遗落,在此,勤思教育仅给广大考生一个参考。对于参考答案,勤思教育保留以后修改的权利。对于今年考试的难易程度,勤思教育将推出2010年考研教育学、心理学、历史学、计算机统考科目的真题分析,欢迎大家关注。勤思考研网还将推出免费的复试指导,详情请登录勤思考研网在线查询。一、选择题答案 1-5. ABBDB 6-10. CBBCD 11-15. DDACA 16-20. ACCDC 21-25. DADAB 26-30. AB

2、BCA 31-35. CABBD 36-40. CADDB 41-45. BCACD二、辨析题:1.教学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知识和技能的活动。答:此观点存在一些偏差。教学是教和学相结合或相统一的活动,是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组成的双边活动过程,通过教学,学生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引导之下,学习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发展智力、体力,陶冶品德,养成全面发展的个性。勤思考研提供此题干中只说明了教师的教,对于学生的学并没有明确说明,因此,此观点是片面的。我们所强调的教学是在教师教的基础上发挥学生主动性和积极性的活动,而绝非教师填鸭式的传授方式。2.课程是学校全部教学活动的总和。答:对课程和教

3、学的关系有两种观点。大教学小课程和大课程小教学,实则二者相互关联,二者无清晰的界限。课程主要强调学习的范围而教学主要强调教师对学生引导的行为。课程与教学属目的和手段的关系,两者在一定程度上还可以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课程论重点研究学习方案的设计、编制、管理评价等问题(即课程设计、课程编制、课程管理、课程评价等问题),课程探究的范式,以及课程哲学、课程心理学、课程社会学等方面的问题。而教学论则重点研究教授方案的设计,包括任务分析与学生分析、对教师教授行为的设计和教学管理的设计(教学设计)、教学过程中的因素分析与学业辅导(教学的分析与指导)、教学评价、教学研究范式(如研究范式、模式、课堂观察技术),

4、以及教学哲学、教学心理学、教学社会学方面的问题。题干中的说法属于是大课程小教学的观点,只能是一种研究观点,并不能作为课程的定义。3.智力是创造力的必要条件。答:智力与创造力的关系问题是教育心理学中的一个重要知识点。智力是创造力的良好基础,因此是高创造力产生的重要条件,但是,并不能说明是必要条件。在教育心理学中,高创造力需要基本智力水平的支持,高智力不一定会有高创造力,但是低智力一定没有高创造力。因此,此题干中的说法有失偏颇。勤思考研提供三、简答题1.简述学校教育对学生发展起主导作用的条件。答:学校教育主导作用的实现是有条件的。(1)学校教育能够引起并满足个体的需要。学校教育是否能培养符合社会生

5、产力符合经济需要的人,是否能引起并满足受教育者的兴趣、情感需要。当学校教育与时俱进,符合社会需要,它对社会发展能够起到,主导作用。当学校教育能够引起并满足个体的需要,它对个体这种可能的促进作用才会成为现实的促进作用,此时,我们可以说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相反,当学校教育落后于生产力发展水平,或学校教育忽视甚至压制个体的合理需要时,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只能起阻碍作用。(2)确定学校教育对人的发展起主导作用的层面。人的身心发展的内容是非常丰富的。人的身心发展包括了身体的发育与体质的增强、知识技能的获得、能力的培养、品德的形成、个性心理品质的养成等方面。在主要通过识记、理解等途径来

6、获得发展的方面,学校教育起主导性的作用;在主要通过社会实践、交往、情感熏陶等来获得发展的方面,学校教育仅仅是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一个有影响力的外在条件。 勤思考研提供2.杨贤江全人生指导的目标和内容。答:(1)杨贤江“全人生指导”思想的目标是使青年学生身心和谐发展,拥有一个健康完满的美好人生。(2)杨贤江认为,“全人生指导”旨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种人应当具备四个方面的基本素质:“有强健的身体及精神,有工作的知识及技能,有服务人群的理想与才干,有丰富生活的好尚与习惯。”他指出,实践“全人生指导”的方针是:“第一,要有整个的圆满的人生活动;第:二,学校课业要与心身要求及社会环境相适应;第三,教学

7、两方要有共通的目标与统一的进行;第四,要打破课内与课外的区别;第五,要消除校内与校外的界限。”基于这一方针,实践“全人生指导”的教育工作者必须引导青年学生去经营正常的良好的“生活形式”,主要包括:(1)健康生活,因为强健的身体和活泼的精神是个人生趣的根源、工作的利器;(2)工作生活,或称劳动生活,这是维持生命和促进文明的基础,也是人类生活的要求和幸福的源泉;(3)公民生活,亦即团体的生活或称社会生活,这是圆满人生关系的根本,也是事业发达的来源;(4)文化生活,当时多称为学艺生活,这是增长乐趣、促进社会进步、提高文明程度的要素。可见,“全人生指导”是一个系统工程,既指德、智、体、美、劳诸方面的全

8、面教育,又指对青年的求学、就业、社交、恋爱、婚姻以及兴趣爱好、为人处世的全面指导;既指校内生活,又指校外生活;既对学生的今天负责,又对学生的明天负责,最终使青年学生身心和谐发展、健康成长,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做人,以适应社会改进之需要,以期有一个“圆满发达”的人生。3.简评赫尔巴特教学形式阶段论。答:赫尔巴特的四阶段教学过程模式:(1)明了-给出学生明确地讲授新知识;(2)联想-使学生将新知识与旧知识联系起来;(3)系统-指导学生在新旧知识的基础上作出概括和总结;、(4)方法-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用于实际(习题解答、书面作业等)。赫尔巴特的弟子将他的四段教学过程模式改为五段:预备、提示、比较

9、、概括和应用。4.简述奥苏伯尔有意义学习的实质和条件。答:奥苏伯尔根据学生进行学习的方式,把学生的学习分为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根据学习的内容,把学习分为机械学习与有意义的学习。奥苏伯尔认为,有意义学习就是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1)有意义学习过程的实质,就是使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概念建立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有意义学习理论强调在新知识的学习中,认知结构中的原有适当观念起决定作用,这种原有的适当观念对新知识起固定作用。有意义的学习需要具备两个条件:学生要具有有意义学习的意向,即把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适当观念关联

10、起来的意向;学习材料对学习具有潜在意义,即学习材料具有逻辑意义并可以和学生认知结构中的有关观念相联系。这两个条件缺一不可,否则会导致机械学习。(2)有意义学习的条件是:学习材料对学生而言有潜在意义;学生头脑中有同化新学习材料的知识;学生具有有意义学习的意向。5.列举教育研究假设的三种方式,并写出研究假设表述的基本要求。答:(1)三种研究假设依据研究假设的性质和复杂程度可分为描述、解释、和预测三种。描述性假设 科学探索的最初阶段,描述认识对象的结构,向我们提供关于事物的外部联系和大致的数量关系的推测,是关于对象的大致轮廓的外部表象的一种描写。解释性假设是揭示事物的内部联系,指出现象质的方面,说明

11、事物原因的一种更复杂、更重要的假设,这是比描述假设高一级的形式。在研究中,处于解释这个层次的假设,是整体上揭示事物各个部分相互作用的机制,揭示条件与结果、研究主体的最初状态和最终状态的因果关系原理。预测性假设对事情未来的发展趋势的科学推测,它是基于对现实事物的更深入、更全面的了解基础上提出的更复杂更困难的一种假设。预测性假设主要用于全国范围内的、具有战略意义的某些综合性课题的研究。(2)表述要求一个研究假设只能涉及两个变量。研究假设必须提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如果涉及多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可将变量一一对应地分成几组假设。例如要研究教师的文化程度和教学经验与学生的学业成绩的相互关系,这里涉及三个变

12、量:教师的文化程度、教师的教学经验、学生的学业成绩。我们不要将假设表述为,“教师的文化程度和教学经验与学生的学业成绩呈正相关”。因为教师的文化程度和教学经验这两个变量混在一起,研究难以验证学生的学业成绩究竟是教师的文化程度起决定作用,还是教师的教学经验起决定作用,或是教师的文化程度与教师的教学经验组合后产生的作用。 勤思考研提供研究假设要设想两个变量之间的期望关系研究假设涉及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在一个假设中必须就两个变量的关系明确提出某种设想。有些假设虽然也描述了两个变量,但没有表明彼此之间的可能关联,没有反映两个变量间可能的变化形式,这样的研究假设就不符合规范。如:“小学生的语文学业成绩和数

13、学学业成绩都好”,这个假设仅提及“语文学业成绩”和“数学学业成绩”两个变量,未说明两者之间关联情形,因此不能算作研究假设。我们可以这样来表述假设:“小学生的语文学业成绩和数学学业成绩呈正相关”;“学习策略对语言能力的提高有重要影响”。用陈述句形式简洁明确地描述研究假设不要用疑问句形式,因为假设是研究者对研究结果预先赋予的答案,是一种可能的解释和说明,而不是问题,不要把问题转问他人。像“学生的学业成绩与教师的文化程度有没有关系?”这种假设是没有意义的,因为研究者没有对这个问题的结果作出推测,这个问题原该研究者回答的,而不是研究者去问别人。另外,假设的表述应尽可能明确具体,概念要简单,语义要清楚,

14、要直截了当,不要隐含在文字描述之中。研究假设的结构要规范,假设命题本身要符合逻辑,一般一个假设用一句话来表述。假设中尽可能避免用使用含义模糊的形容词。变量之间的关系应当是可检验的研究假设必须是可以验证的,无法验证的假设是不能作为研究假设的,因为人们无法检验假设的有效性。假设必须指示变量之间的关系和变量的测量方法,作为检验假设及判断事实的基础。由于教育研究的假设是对教育事实或现象间的关系所作的推测性假定,要使假定变成理论,关键在于它所预定的事实为研究及以后的实践所证实。因此,可检验性是科学假设的必要条件。四、论述题(一)关于教育和经济关系的一道看数据说明题。答:教育与经济是一种辩证统一的关系,一

15、方面教育可以再生产劳动力,将可能的劳动力转化为现实的劳动力,另一方面,教育事业的发展又有助于内需的拉动,对于经济发展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同时,经济对于一个国家的教育发展也是有重要影响作用的,甚至可以说是基础性的作用。一个国家的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目标的设定;制约着教育事业发展的速度、规模和学校的结构;制约着课程的设置和教育内容的改革等。 人力资本理论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以美国舒尔茨为代表。认为教育不但是一种消费活动,也是一种投资活动。教育投资是人力资本的核心,是一种可以带来丰厚利润的生产性投资通常情况下,一个人的教育水平愈高,其工资收入愈高;对社会而言,教育为社会培养人才,提高社会生产力,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资料中的数据证实了人力资本理论的相关研究,说明一个人所收教育程度直接对其工资高低有直接的影响。 针对人力资本论,伯格、斯蒂格利茨等人提出了筛选假设理论。认为教育只是一个筛子,是用来区别不同人的能力的手段,把教育的作用归于其筛选的功能。筛选假设理论认为,教育是一种表示个人能力的工具,它揭示了内涵于人的未来的生产特征,表明了一个人固有的生产力,从而为雇主识别、选拔不同能力的求职者提供依据,起到筛选作用。材料中所给对比关系可以看出,教育正在执行这种筛选功能,将原有的劳动力分割成不同的层次。(二)从教育目标和改革措施上比较分析中国洋务教育和日本维新的教育改革。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