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的中医防治课件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88191584 上传时间:2019-04-20 格式:PPT 页数:41 大小:6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糖尿病的中医防治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糖尿病的中医防治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糖尿病的中医防治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糖尿病的中医防治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糖尿病的中医防治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糖尿病的中医防治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糖尿病的中医防治课件(4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糖尿病的中医防治 2016.12.7,糖尿病发病率高,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膳食结构的改变,糖尿病发病人数日趋增多,2013年糖尿病学分会公布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我国30岁以上人群糖尿病患病率达11.6%,估计全国有1.49亿糖尿病患者。今天给大家讨论有关糖尿病中医防治的知识,中医对糖尿病的认识,糖尿病按其临床表现,隶属于祖国医学中“消渴”范畴,成书于2000多年前黄帝内经就有论述,但消渴并不等于糖尿病,因消渴的涵义较广,如甲状腺功能亢进、尿崩症等有消渴症候,也属消渴之列。中医历代医家,在千百年的临床实践中,对消渴病的病因,从宏观上进行深入探讨,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在糖尿病的预防及临床实

2、践上具有指导意义。,中医诊疗疾病的特点,中医药可明显减轻病人的症状,中医通过辨证论治,往往能解决西医所难以解决的问题,其最大优势是对糖尿病并发症的治疗。由于糖尿病足的发病原因及类型较多,症状复杂,单用西药常难以应付复杂的病情变化,有时也一筹莫展。而中医药在糖尿病足治疗中有较好的优势,如治疗糖尿病足溃烂常用的瑶肤康去腐生肌,愈合溃疡面,可以解决病情复杂的糖尿病足等。 中医治病讲究顺应天时,阴阳平衡,辨证论治,标本兼治,急则治其标,然则治其本。通过中医宏观的望、闻、问切辨证与西医的微观理化检查相结合,可以掌握个体的气血盛衰、正邪深浅、体质差异,更好地把握疾病的本质和判断预后。中医既可以有针对病因的

3、治疗,也有针对症状的症候治疗。在疾病防治中,还强调治未病,即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1、中医的望、闻、问、切可以诊断糖尿病,望、闻、问、切是中医诊病的传统手段,简称四诊。通过望、闻、问、切可以掌握个体的气血盛衰、正邪深浅,把握病人的体质差异。但对于糖尿病的诊断,必须依靠血糖测定,如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因为血糖测定是客观而准确的数据,中医的四诊不可以代替西医的客观检查。,2、糖尿病发病皆按“上、中、下三消”转变规律,中医将糖尿病根据“三多”症状的孰轻孰重分为“上、中、下三消”。口干多饮为主要表现者称为上消,多为肺热津伤所致;多食易饥,形体消瘦为主要表现者称为中消,多为胃热

4、炽盛所致;尿频量多为主要表现者称为下消,多为肾之精气阴阳亏损所致。除典型的三消各自的临床表现外,上消的病人还可兼有尿频量多,舌苔薄黄干燥,中消的病人可能会兼有形体消瘦,大便干燥,下消的病人可能会出现尿混浊如脂膏,或腰膝酸软,或形体畏寒,阳痿不举等。2型糖尿病的发病规律一般是从上消逐渐发展至下消症状,病情由轻至重,由浅入深;但并非所有病人皆按此发病,有些糖尿病患者发病时就表现为下消症状或阴阳两虚危候,亦有某些病人表现为上、中二消合病。,3、对于糖尿病中药治本,西药治标,很多糖尿病患者认为,对糖尿病而言,中医治本、西医治标,这里的“标”和“本”是中医学的概念“标”指的是标实,是指邪气抗盛;“本”指

5、的是本虚,在病机上造成疾病本质的因素。实际上治标就是指祛邪,治本就是指扶正。中医、西医是两个不同的理论体系,中药治本、西药治标的说法已经混淆了两种医学理论体系,是不科学的。西医注重病理生理,治疗往往针对疾病的病理生理学机制,针对性治疗。比如2型糖尿病往往是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和胰岛素抵抗造成,治疗上或者补充胰岛素,或者促进胰岛素分泌,或者增强胰岛素敏感性,所以,我们不能说这种治疗是所谓的治“标”,对于胰岛素绝对缺乏的患者,西医胰岛素替代治疗往往是维持患者生命、延长生存期唯一有效的办法。而中医学通过辨证施治,可以达到调整患者机体免疫力功能、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的目的。故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以相辅相成,取长

6、补短,不存在治本治标的问题。,4、中药可以完全替代西药口服降糖药,甚至胰岛素,对于初发的早期2型糖尿病朋友,通过中医的辨证论治可以控制血糖,改善糖耐量减低,增强胰岛素敏感性。但对于1 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晚期胰岛素绝对缺乏的患者,迄今为止还没有发现中药可以完全替代胰岛素治疗。所以血糖的控制主要是靠西药,包括胰岛素的治疗,而中药在控制糖尿病慢性并发症方面有它的优势,这就是为什么主张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5、中医食疗可以代替药物,食疗是古老中医学养身治病的手段,古人云“胃以喜为”补。每种食物都有自己的气味偏性,或偏寒,或偏温,或偏酸涩,或偏辛热,用食物的偏性,来纠正疾病本身造成人体的偏盛偏褒,以

7、期达到平衡的目地,是食疗的基本原理。糖尿病早期往往存在胰岛素抵抗,某些食物确实可以提高胰岛素敏感性,所以,单用饮食控制可以控制血糖,无需服用药物。但当疾病到了中晚期,患者体内胰岛素绝对缺乏,此时单用食疗控制肯定是不够的,需要补充胰岛素治疗,官至需要胰岛素替代治疗。如只用饮食治疗,拒绝药物,可能会造成非酮症性高渗综合征或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等糖尿病急性并发症。所以,食疗只是一种辅助治疗一种,绝对不能代科药物。,6、中药无毒副作用,西医毒副作用大?,治疗糖尿病时,很多患者迷信中药是天然的,无毒副作用无不良反应映,西药是化学药,毒副作用较大。其实,糖尿病本身对机体危害要远大于药物,如果不治疗,血糖控制不

8、良,糖尿病所造成的的急慢性并发症后果要远远大于药物不良反应。另外,是药三分毒,任何药物都有它的毒性和不良反应,这点不管是中药还是药皆是如此。中医治病往往是采用药物的偏性来纠正人体阴阳失衡,故正确合理的辨证论治是前提,如果辨证不准确,即使是人参对患者来说也是毒药。另外,最近一些研究发现,一些中药确实存在一定毒性,如马钱子、关木通的肾毒性已经证实。因此,中药也必须在中医师的指导下合理使用。,7、糖尿病的中医治疗就是一直服用汤药?,糖尿病患者并非一直需服用汤药,汤药疗程一般13月,如患者症状缓解可改用丸药巩固。中医讲“汤者荡也”,所以汤药吸收迅速,能快速起作用。当患者症状改善,可用丸药缓图之,以求缓

9、慢吸收,巩固疗效。若病情较轻也可停服中药,改为饮食运动控制,休息23个月后可再次服用汤药。中医讲究“中病即止”,“衷其大半而止”,就是告诉医者在用药物偏性调整了人体阴阳偏盛偏衰时,郊阴阳平衡逐渐恢复,应当鼓励病人通过导引、饮食恢复人体正气,以期达到阴平阳秘的健康状态。这里强调中医治病并非只有汤药二种手段,针药、导引、食疗等方法皆可用于疾病的不同阶段,应当采取综合治疗措施,全盘规划。,8、糖尿病可以用“偏方、秘方”根治,现在市场上打着各种“偏方、秘方、纯天然。中药等旗号的信息让人眼花缭乱,似乎我们身边拥有太多的方法可以治愈糖尿病。其实,到目前为止,国际上还没有找到任何一种可以根治糖尿病的中药或西

10、药。所谓的偏方、验方往往是一些假中医、冒牌中医打出的骗钱把戏,糖尿病患者不要轻易上当,应该提高警惕。糖尿病患者在选用中药时,应尽量选用国家药典存在的中成药治疗,正规中医师在开出中药处方时往往都会给出详尽的处方药物,按君臣佐使的搭配写在病历上,有案可稽,一目了然。反之,那些中药里掺杂西药降糖的所谓验方往往不会给出具体药物,这一点是大家识别真伪中医的重要手段。,9、糖尿病患者看中医应该多看几位老中医,中医治疗糖尿病,主要根据个人体质,根据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的原则个体施治,因人而异。通过治疗,达到提高机体免疫力,改善糖尿病症状的目的。不管是哪位中医师临证,结果应该是一致的,治法总体原则是一致的,不应

11、该有太大的出入。另外,如果患者在服用某位中医师的汤药后感觉自我症状好转,应当坚持服用,不要轻易换方。因为中医讲究“效不更方。从诊断思路上讲,中医看病讲究主次矛盾,或先祛邪,待邪去予以扶正;或先扶正,待正气充足予以祛邪。所以,在疾病的不同阶段处方往往不一样。同一位中医师容易把握疾病的发展演变规律,潜方用药能够进退自如。因此,建议糖尿病患者不要经常更换医生,这样不利于治疗的连续性。到目前为止治疗糖尿病没有特效药,没有哪种药物会立竿见影,治疗治疗需要时间,中药、西药都是如此。,10、中医治疗糖尿病都是养阴清热,阴虚为本,燥热为标,这是糖尿病消渴病机的总纲。但是消渴早期,病人或或夹热湿,或感邪毒,或血

12、瘀为甚,或水湿为患,病至后期气阴两虚,血亲为患,阴阳惧损。临床上典型阴虚燥热并不多见,相反气阴两虚兼夹湿热者为多。所以不经四诊,一律使用养阳清热治疗违背中医辩证施治的原则。所以,对于医生应该详查舌脉,仔细辨证,广大糖尿病患者也应清楚认识非所有糖尿病都要养阳清养阴清热。,11、糖尿病皆重用活血化淤治疗,现代中医认为“血瘀”贯穿消渴病发病全程,活血化瘀自然成为治疗的重点。但在消渴病发病的不同阶段,血瘀的侧重点有所不同,临床医生应该详加辨证,不可滥用活血化淤。2型糖尿病早期多肺胃热盛,瘀热为患,清肺胃时可加用凉血化瘀之品如郁金、虎杖、丹皮等;中期气阴耗伤或湿热夹杂,本虚标实者当利水化,兼顾气阴,选用

13、利水不伤阴,兼扶正之品,如鸡血藤、益母草、薏苡仁、丹参等;晚期阴阳两虚,水、瘀、热毒兼夹,当分清标本缓急,攻下与扶正兼顾,可选用生大黄、葶苈子、薤白、桑白皮等斩关夺门、破瘀利水以挽正衰邪重之危候。临床上常用血栓通、疏血通、灯盏细辛、苦碟子等活血化瘀、改善循环的中成药。血栓通药性较平和,一般脑梗、冠心病无寒热偏盛者可选用;疏血通为虫类药,破血之力强,非血瘀重症不可轻用;灯盏细辛偏温,苦碟子性偏寒,临床需结合辨证以发挥最佳疗效。所以说糖尿病朋友采用活血化治疗时当有所侧重,区别对待。,12、糖尿病只需药物治疗,与情态无关,中医所说的情志,即人的七情六欲。糖尿病与情志密不可分。糖尿病患者常有不良情绪出

14、现,如紧张、忧郁、压抑、恐惧、失神、烦躁。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五行与五志相合。所以,调节情志对避免血糖波动,阻止病情进展尤为重要。情绪调节法是以内外结合为原则,家庭、社会和本人都要以积极的态度投入,使病人的情绪得到改变。可采用下述方法 (1言语开导;平时多交流,多沟通,了解其心理和感情。糖尿病患者应当与医生、病友多交流,这样不仅有利于身心健康,尚增进人与人之间的情感。 (2)移情易性:中医书籍中指出“七情之病者,看书解闷,听曲消愁,有胜于服药者”,现在移情易性的方法很多,如唱歌、跳舞、养鸟、垂钓、种花、旅游等均可使人情绪稳定。(3)漫步解郁:食前千步解忧郁,食后千步消食结。

15、糖尿病患者应适当散步,不仅能化解忧郁,尚有助于降低血糖。 (4)顺意解怒:即顺从患者的意愿,使其得到满足,从而化解郁怒。家人要适当创造一些条件,来满足病人的愿望,以稳定病情。 总之,要重视情志因素在糖尿病发病以及疾病进展中的作用,糖尿病患者始终要保持心情愉悦,让自己每天保持一个阳光的心态,既有利于病情控制,也可以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13、口干、多饮皆使用养阴生津止渴法治疗,糖尿病患者口干、多饮,很多医家一概采用养阴清热生津法治疗,这种做法是错误的,只有详加辨证,审证求因,对症用药才能切题合拍。 糖尿病早中期会夹湿、夹热,湿困中焦,久而化热,热耗津液,病人表现口干口渴。此时如用大堆养阴药反而助

16、湿生热。当以化湿为主,湿去则热无所聚,津液得复,口干好转。常用三仁汤或连朴饮加减化裁。另有血瘀者,病人表现肌肤甲错,皮肤干燥,口干多饮。此血瘀阻滞经络,气血运行不畅,瘀久化热而成。当以活血化瘀为治则,去则能生新,气血通畅,津液上承,口干多饮自除。,14、中药降糖皆使用黄连、鬼箭羽,黄连、鬼箭羽是现代药理学证明有明确降低血糖作用的两味中药。很多中医师在临证中不经辨证便加用这两味药,结果很多病人非但血糖没有降低,反而出现腹泻、厌食。黄连苦寒,胃热偏盛者,用之可以清胃养阴,脾胃虚寒者用之无益,大剂量黄连可泻火解毒,小剂量黄连清心调胃,配伍温热药辛开苦降,开痞散结。鬼箭羽能活血化瘀,对于热明显、血脉阻者可酌情选用。这里需要明确的是黄连小檗碱不代表黄连的所有功效,现代药理的成分研究可以借鉴,但不能丢弃中医的精髓,否则长此以往中医临床疗效势必大打折扣。,15、糖尿病患者体虚,需多用参芪、鹿茸进朴,“虚”是中医学的概念,按八纲和脏腑辨证,有阴虚、阳虚、气虚、血虚、心虚、肺虚、脾虚、肝虚、肾虚。糖尿病早期,常以标实症候为主,表现为口渴多饮,多食易饥,此时虚证不明显,表现为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