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麻醉风险与防范策略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88190755 上传时间:2019-04-20 格式:PPT 页数:41 大小:7.6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临床麻醉风险与防范策略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临床麻醉风险与防范策略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临床麻醉风险与防范策略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临床麻醉风险与防范策略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临床麻醉风险与防范策略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临床麻醉风险与防范策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临床麻醉风险与防范策略(4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临床麻醉风险与防范策略,2,临床麻醉的风险有多大?,据Lagasse对50年文献的回顾分析: (1)总体围术期死亡率:1/11531/5417 (2)麻醉相关死亡率:1/13881/85708 (3)由麻醉引起的围术期死亡率1/6795200200 (4)可预防的麻醉相关死亡率为1/170748748 我国三甲医院的标准:2/10000,3,麻醉风险的影响因素?,(4)设备:有无、使用故障,(1)患者:全身情况(合并症) 专科情况,(2)手术:部位、范围、术式(刺激、牵拉) 时间、手术并发症(出血、栓塞),(3)麻醉:药物、操作、医生素质,4,5,蛛网膜下腔阻滞 (Spinal anest

2、hesia) 鞍区麻醉(Addle anesthesia) 硬膜外腔阻滞(Epidural block) 骶管麻醉(Caudal anesthesia) 脊麻-硬膜外腔联合阻滞 (combined spinal - epidural anesthesia ,CSEA),分类:,6,一、椎管解剖:,(一) 脊柱和脊椎: 椎间孔 椎板间孔 椎孔椎管 生理弯曲,7,(二) 韧带:, 棘上韧带 棘间韧带 黄韧带,8,(三) 椎管内容:, 脊髓 脊膜(3层) 硬脊膜、蛛网膜、软膜 腔隙(3个) 硬脊膜外腔、硬脊膜下腔 蛛网膜下腔 脊神经(31对) 混合神经,9,(一)局麻药的作用部位(直接作用): 局麻

3、药主要阻滞对象脊神经根 蛛网膜下腔阻滞: 直接作用于脊神经根(前、后根)和脊髓表面 硬膜外腔阻滞: 直接透过硬脊膜和蛛网膜,进入蛛网膜下腔, 作用于脊神经根和脊髓表面 药液渗出椎间孔,在椎旁阻滞脊神经根。 其他途径,二、椎管内麻醉生理,10,11,感觉神经被阻滞后,可用针刺法测定皮肤痛觉消失的范围称为麻醉平面。其上界为上平面,下界为下平面,2.麻醉平面: (anesthesia plane),12,1. 循环系统: 取决于阻滞平面、阻滞范围、病情严重程度、病人情况 (1)BP下降: 胸腰段交感神经被阻滞血管扩张回心血量减少,(三)对机体的影响(全身作用),(2)HR减慢: 交感N阻滞,迷走N兴

4、奋性增强,阻滞平面T4 HR (3)周围循环变化: 阻滞区血管扩张组织灌流量,皮肤温度。,13, 对通气的影响取决于: 阻滞平面 局麻药种类、浓度 麻醉中辅助药物对呼吸的抑制 高平面脊麻肋间肌被广泛阻滞通气不足 阻滞平面达到C4膈N被阻滞呼吸停止,2. 呼吸系统:,对机体的影响,14,(1)恶心、呕吐: 原因: 迷走N功能亢进,胃肠蠕动增加 低血压、呼吸抑制 呕吐中枢兴奋 手术牵拉 (2)尿潴留:骶神经被阻滞,对机体的影响,3. 对其他系统的影响:,15,(一)蛛网膜下腔阻滞 (脊麻、腰麻 spinal block ) 将局麻药注入到蛛网膜下腔,阻滞脊N根的传导。 分类: 根据局麻药液的比重分

5、:轻比重、等比重、重比重 根据感觉阻滞平面分:高平面脊麻(T4) 中平面脊麻(T4T10) 低平面脊麻(T10),三、椎管内麻醉的方法,16,CSF量:成人总量约120150ml,蛛网膜下腔内约2530ml CSF比重:1.0031.009(局麻药的扩散:“上浮”、“下沉”) CSFPH:7.4 PCSF:平卧 100 mmH2O 侧卧 70170 mmH2O 坐位 200300 mmH2O,1. 脑脊液的生理:,蛛网膜下腔阻滞,17,用药特点: 高浓度、低容积、重比重液 (5%葡萄糖配制,比重1.0241.026) (1)普鲁卡因: 起效快,作用时间短,适用于短小手术 成人用量:100150

6、mg 配方:普鲁卡因 + 5%GS + 0.1%肾上腺素 150mg + 2.7ml + 0.3ml = 3ml,蛛网膜下腔阻滞,2、常用局麻药及配制:,18,(2)丁卡因 : 起效较慢,作用时间23h 常用量:1015mg 配方:1%丁卡因 + 10%GS + 3%麻黄素 1ml + 1ml + 1ml(1 :1:1溶液) (3)利多卡因: 起效快、易弥散,作用时间12.5h 常用量:60100mg 配方:2%利多卡因 60100mg + 5%葡萄糖溶液0.5ml,常用局麻药及配制,19,(4)布比卡因: 起效时间为1015 min,维持34h 常用量:812mg 配方:0.50.75%布比

7、卡因+10%葡萄糖+ 0.1%肾上腺素 2ml + 0.8ml + 0.2ml= 3ml,常用局麻药及配制,20,3. 穿刺术, 病人体位:侧卧、坐位 穿刺间隙:常用L3-4间隙, 穿刺针经过的层次: 穿刺成功标志: 两次“落空感”;有CSF流出,蛛网膜下腔阻滞,21,4.麻醉平面的调控:, 应在极短时间内调控适宜 截断性平面:只有上平面 影响平面因素多: 局麻药种类、剂量、容积、比重 穿刺间隙、针口方向 注药速度 病人身高、体位,蛛网膜下腔阻滞,22,5. 并发症 (anesthesia complications ),(1)血压下降: 原因: 治疗:扩容、麻黄硷、阿托品 (2)呼吸抑制:

8、原因: 治疗:吸氧、面罩辅助通气、气管插管人工呼吸 (3)恶心、呕吐: 原因: 治疗:升压、吸氧、停牵拉、止吐药 内脏神经阻滞,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中并发症:,23,术后并发症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1)头痛(Headache): 多发生在穿刺后13天,发生率为330%。 原因:CSF从穿刺孔漏出致ICP(低压性头痛) 抬头时牵拉颅内血管引起血管性头痛 特点:抬头或坐起时头痛加重,平卧后减轻或消失。 防治:细针穿刺 平卧位、对症治疗(输液、镇静、止痛) 严重者:硬膜外腔内注入生理盐水、5%葡萄糖 或右旋糖酐1530ml。,蛛网膜下腔阻滞,24,(2)尿潴

9、留(Urinary retention): 原因: S2-4脊神经根阻滞 处理:针灸、热敷或肌注卡巴胆碱0.25mg 必要时导尿 (3)神经并发症: 原因:穿刺损伤、意外地带入有害物质 局麻药的组织毒性物质 表现:颅神经麻痹 粘连性珠网膜炎 马尾神经综合征 化脓性脑脊膜炎,术后并发症,25,6. 适应证(Indication),适用于下腹部、盆腔、下肢和肛门会阴部短小手术 由于高平面阻滞生理扰乱较大,且麻醉时间受限, 已多被硬膜外麻醉取代。,蛛网膜下腔阻滞,7.禁忌证(Contraindication), 中枢神经系统疾患 休克 局部感染 败血症 脊柱畸形或结核 心功差,26,(二)硬脊膜外阻

10、滞 ( epidural block), 将局麻药注入到硬膜外腔,阻滞部分脊神经的传导功能,使其所支配的区域感觉(或)和运动功能暂时消失的麻醉方法。,分类: 注药方式分:单次法、连续法 脊神经阻滞部位不同分: 高位、中位、低位 骶管阻滞,27,利多卡因 丁卡因 布比卡因 罗哌卡因 常用浓度 12% 0.250.33% 0.50.75% 0.50.75% 成人一次最大量 400mg 75mg 150200mg 200mg,1、常用局麻药及注药方法:,硬脊膜外阻滞,(2)注药方法:,试验剂量(test dose) :排除腰麻 初量(initial dose) 观察耐受性 追加剂量(main dos

11、e): 维持剂量 :约为初量的1/22/3。,28,(1)体位 : 侧卧位 坐位 (2)穿刺点的选择: 根据手术部位确定 (3)穿刺方法:直入法、侧入法 (4)硬膜外间隙穿刺成功的标志: 阻力消失 负压现象 一次“落空感”、无CSF流出,硬脊膜外阻滞,2、穿刺术,29,负压现象,阻力消失,30,(1)节段性平面:有上、下平面 (2)影响阻滞平面因素: 穿刺间隙(最重要): 局麻药容积:容量愈大,扩散愈广 导管位置和方向: 病人情况:老人、足月孕妇、全身情况差用药量减少 体位: 对局麻药在硬膜外腔扩散的影响尚无 统一意见,一般认为较小。,硬脊膜外阻滞,3、阻滞平面的调节,31,( 1)穿破硬脊膜

12、 原因:操作者无经验、操作失误 病人脊柱畸形、韧带钙化 多次穿刺硬脊膜粘连 处理: 预防为主,一旦穿破硬膜最好改麻醉方法 术后如发生头痛按脊麻后头痛处理,硬脊膜外阻滞,4 .并发症 (complications),32, 行硬膜外穿刺时,穿刺针或导管刺破硬膜误入 蛛网膜下腔未发现,将超过脊麻数倍容量的局麻药 注入后引起全部脊神经被阻滞。 表现: 无痛、低血压、意识丧失 呼吸停止(几分钟内)、甚至心脏骤停 防治: 预防为主(试验剂量;注药前回吸) 一旦发生立即行CPR,(2)全脊椎麻醉(total spinal anesthesia):,最严重的并发症!,硬脊膜外阻滞,33,(3)血压下降、心率

13、减慢 (4)呼吸抑制 (5)局麻药毒性反应(Toxic reaction) 原因:硬膜外腔出血,局麻药吸收快 导管直接置入血管 超过局麻药一次限量 临床表现:兴奋型、抑制型(CNS、循环、呼吸、肌肉) 治疗:停注药、吸氧、保持气道通畅及循环稳定 镇静、抗惊厥,硬脊膜外阻滞,34,(6)脊神经根或脊髓损伤 脊N根损伤:根痛、束带样痛 脊髓损伤: 视程度而定 截瘫 (7)导管折断 (8)硬膜外腔血肿(epidural hematoma) 原因:导管损伤静脉丛、凝血功能障碍、抗凝治疗 表现:脊髓压迫(背痛、肌无力、括约肌障碍截瘫 防治:早期诊断(MRI) 早期手术(8小时内) 椎板切除减压,硬脊膜外

14、阻滞,35,5、适应证与禁忌证:,(1)适应证: ( Indications),腹部手术 腰部手术 下肢手术 会阴部手术,术后镇痛,无痛分娩,手术麻醉,硬脊膜外阻滞,36,穿刺点皮肤感染 凝血机制障碍 脊柱结核 脊柱畸形 休克 中枢神经系统疾患,(2) 禁忌证 (Contraindication ),硬脊膜外阻滞,37,两种椎管内麻醉方法比较,38,临床麻醉风险的防范策略,风险意识教育 职业道德教育 职业培训:三基 职业考核(准入),医师:提高素质,设备:基本的应具备,39,1.认真的术前访视、良好的术前评估、充分 的术前准备,合理的麻醉选择,可以降低1/32/3的麻醉风险!,评估指标: 全身状况: ASA分级; 各系统功能评估 专科疾病: 病理生理变化,善于预测、发现风险,2.严密的术中监测(无创、微创) 3.及时、正确、有效的并发症处理,40,临床麻醉的任务?,消除手术或诊疗操作疼痛 提供手术基本条件 减轻不良反射与应激反应 保证安全 监测、调控患者生理功能 防止并发症,41,小结,麻醉工作风险高,评估方法要记牢。 风险多自合并症、麻醉器材手术刀。 术前访视察异常,术前准备预案好, 术中管理辨危象,呼吸循环要确保, 牢牢掌控生命征,在岗避险第一招。 病情突变莫惊慌,急查出血呼吸道, 紧扣面罩大声呼,给氧给药保心跳。 风险意识在心中,人命关天最重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