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马原课件3第三讲--关于物质与意识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88190582 上传时间:2019-04-20 格式:PPT 页数:48 大小:2.4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大马原课件3第三讲--关于物质与意识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中大马原课件3第三讲--关于物质与意识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中大马原课件3第三讲--关于物质与意识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中大马原课件3第三讲--关于物质与意识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中大马原课件3第三讲--关于物质与意识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大马原课件3第三讲--关于物质与意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大马原课件3第三讲--关于物质与意识(4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讲 关于物质与意识,物质观的演进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一元论与多元论 物质与运动、时间、空间 意识的本质、作用 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 意识与人工智能,一、物质观的演进,对世界本原的认识,是对人与世界关系的思考,是人们在实践和认识中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是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出发点。 唯心主义: 圣经中“创世纪”:上帝创造亚当和夏娃,创造世界。 中国的盘古开天辟地:盘古自身造就一个美丽的世界。 埃及神话:神创造人、世界。 印第安人神话:神创造天地。,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是批判地继承了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物质观和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合理因素的基础上形成的科学理论成果。,古代中国:太极、阴

2、阳、五行。 外国:水、火、原子、以太、太一。,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物质观:把世界的物质本原归结为某种或几种具体物质形态。,“从泰勒斯起,我们才真正开始了我们的哲学史” 黑格尔,水是万物的本原,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物质观继承了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唯物论传统,在自然科学实证基础上又克服了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物质观的直观性和猜测性。 它认为,物质就是原子,原子的特性也就是一切物质的特性,原子是世界的本质。,斯宾若莎,洛克,列宁指出:“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它揭示了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物质不以

3、人的意识为转移;物质具有可知性。 思考题:(1)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就是实物性吗? (2)哲学上的物质概念与自然科学的物质结构有何关系?,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的理论意义,第二,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批判了不可知论。物质是可以认识的对象。,第三,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唯物主义的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第一,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和唯物主义一元论。,二、世界的物质统一性,1.物质世界的层次与人的活动,以人的活动作为参照系数,可以把物质世界划分为:内部世界和外部世界。外部世界又可以划分为五个不同层次。,未认识的外部世界,有所认识的外部世界,人迹所到的外部世界,人化的外部世

4、界,人造的外部世界,2.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在世界的统一性问题上存在着一元论和多元论的斗争。,“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而这种物质性不是由魔术师三两句话所证明的,而是由哲学和自然科学的长期的和持续的发展所证明的。”,一元论与多元论,一元论:认为世界具有统一性,世界只有一个本原。它包括唯心主义一元论、旧唯物主义一元论、辩证唯物主义一元论。 二元论:否认世界的统一性,认为世界有物质和意识两个独立的本原。它动摇于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之间,最终往往倒向唯心主义。,物质形态的多样性,物质世界,生命特性,无机物,有机物,存在方式,固态,液态,气态,等离子态,超密态,共性特点,实体,场,现代自然科学

5、有力地证明,世界是物质形态多样性的统一的世界。 世界是“一”和“多”的统一。 自然界的物质性:自然界的产生是先于人和人的意识。 人类社会的物质性: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生产方式,而人类社会的产生、生产方式和社会发展规律都是客观的。体现了人类社会的客观物质性。,物质多样性的统一性,三、物质与运动 、时间、空间,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运动是标志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变化及其过程的哲学范畴。,十字架的变迁: 唐朝诗人李白:“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魏格纳的大陆漂移学说 俗话说:稳如泰山。 实际上,一百万年以来,泰山升高了几百米。,物质

6、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 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是一切运动、变化和发展的基础;运动是一切物质所固有的根本属性。 不存在没有运动的物质,也不存在没有物质的运动。没有物质的运动(唯心主义)和没有运动的物质(机械唯物主义)都是无法想象的。,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相对静止有两种情况: 第一种是指一事物对于其他事物来说没有发生位置的变化。 第二种是指事物的性质没有发生根本变化。 任何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第三,相对静止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条件,它为我们提供了认识事物的可能。,承认事物的相对静止对于认识和改造世界具有重要意义:,第一,相对静止是运动的量度,只有承认相对静止的存在,才能坚

7、持物质世界永恒运动的观点。,第二,相对静止是物质分化的根本条件,只有承认相对静止,才能说明物质世界的多样性。,运动与静止的关系:运动是永恒的、无条件的,因而是绝对的;静止则是暂时的、有条件的,因而是相对的。绝对的运动与相对的静止构成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完整的运动观。 整个物质世界就是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又静又动的辩证变化过程。,反对两种错误倾向,动者恒动,静者恒静。 牛顿,形而上学不变论:片面夸大相对静止,而否认绝对运动。,道之大出于 天,天不变, 道亦不变。 董仲舒,人连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 克鲁底诺,相对主义诡辩论:片面夸大绝对运动,否认相对静止。,看来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呀,方生方

8、死,方死方生; 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 庄子,运动着的物质存在形式 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空间是指运动着的物质的广延性和方位性。空间的特点是三维性。,时间是指物质运动的持续性和顺序性。 时间的特点:是一维性,即不可逆性。,回 乡 偶 书 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 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 笑问客从何处来。,时间和空间与物质运动是不可分的。,一方面,物质运动离不开时间和空间,离开时间和空间的物质运动是无法存在的。 另一方面,时间、空间离不开物质运动,离开物质运动的时间和空间是不存在的。,E=MC2,M =,物质运动的时间和空间是绝对性与相对性的对立统一,也是无限性与有限性

9、的对立统一。,古希腊芝诺的哲学命题,1、飞箭不动:“如果每件东西在占据一个与它本身相等的空间时是静止的,而移动位置的东西在任何一个瞬间总是占据着这样的一个空间,那么飞着的箭就是不动的了。” 把时空相对的间断性与绝对的连续性对立起来,以间断性否定连续性,从而否定运动的绝对性。 2、二分法:运动着的事物永远不会到达终点 以运动空间的间断性与连续性的对立,证明运动的不可能。 3、善跑的阿基里斯永远追不上乌龟(假定乌龟在前)以运动空时的间断性与连续性的对立,证明运动的不可能。 4、一半的时间等于一倍的时间:,关于物质的讨论: 1、关于反物质的发现及其意义 反氢原子(H)的发现 门捷列夫元素周期表要改写

10、?(元素与反元素) 2、“夸克幽禁”与物质是否无限可分 夸克模型:强子是由夸克组成的。 目前,不能把夸克从强子中分出来。 基本粒子能否再分? 哲学问题:物质究竟是否无限可分? 对物质无限可分性做辩证的理解:不能简单地理解为量的分割,也不仅仅指物质内部要素和结构层次的不可穷尽性。物质的可分性存在着复杂的多样性.,四、意识的本质和作用 1.意识的产生 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1)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意识是人特有的精神活动过程及结果。 从其起源和基础上看,意识是物质的最高产物。 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意识的产生经历了漫长而复杂的辩证发展过程。这一过程大致包括三个阶段:,从无

11、生命物质的反应特性到生物的刺激感应性,从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到动物的感觉和心理,从动物的感觉和心理到人类意识的产生,刺激感应性:生命物质所共有的一种属性。 含羞草、睡莲花、向日葵、蒲公英、舞草;变形虫。 形成意识的三个条件:人脑、客观存在、实践。 狼孩(几乎)没有人的社会行为和意识。 试想:一个人如果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不与任何人说话,那以后他会怎么样?,(2)意识更是社会发展的产物 在从猿到人类意识的形成过程中,劳动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首先,劳动奠定了意识的物质器官;,其次,劳动使得语言得以产生;,再次,劳动使得意识的内容得以丰富。,意识是人脑的机能(生理基础),人脑是具有高度组织和复杂结构

12、的物质系统。反射是人脑活动的内在机制。 意识是人脑对外部信息加工处理才形成的,是对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内容)。,“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 。,2.意识的本质: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巴甫洛夫的实验:非(无)条件反射、条件反射 从心理学看,人的意识活动是通过一系列神经反射活动实现的。人脑在第一信号系统和第二号信号系统协同下进行的一系列神经反射活动就是人的意识。 意识的分类:显意识、潜意识、无意识 潜意识是以显意识为对立面而大量客观存在的一种意识。 弗洛伊德对潜意识的研究 无意识是指人的大脑中先天存在的全息认知结构,康

13、德喻之为“先验时空图式”。,意识的特点表现为:形式是主观的、内容是客观的,是主观形式与客观内容的统一。,“天才们无论怎样说大话,归根结蒂,还是不能凭空创造。描神画鬼,毫无对证,本可以专靠了神思,所谓天马行空 似的挥写了,然而他们写出来的,也不过是三只眼、长颈子,就是在常见的人体上,增加了眼睛一只,增长了颈子二、三尺而已” 。 鲁迅,在这个问题上的错误观念: 唯心主义:否认意识是人脑对客观的反映; 庸俗唯物主义:认为意识是人脑分泌的特殊物质; 机械唯物主义:抹煞意识的主观能动性。 十八世纪法国哲学家狄德罗:“思维是有机物质人脑的特性。” 思维是物质高度发展的产物人脑的特性感受性是物质的普遍性质迟

14、钝的感受性发展为活跃的感受性有思想的生物从有感觉的生物发展而来大脑的思维能力归结到物质的感受性和机体的运动感觉经验与理性判断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感觉动物也有,而判断却是人类独有的,感觉有一定的局限性;抹煞感觉与判断、推理等思维能力的界限,就是抹煞人与动物之间的本质区别。,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意识依赖于物质,但意识又能够能动地反作用于物质。 3、意识的能动作用: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 人类意识的能动性是人区别于动物的特点,是人能动地反映世界又能动地改造世界的能力。 人的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正确的意识能指导人们能动地改造世界;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

15、用。 列宁:“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并且创造客观世界。”,制约意识能否正确反映客观事物的主观因素: 立场、(利益)立足点; 世界观、人生观; 知识结构; 思维方式、思考角度。 正确的意识与错误的意识对人的实践的影响: 重视意识的作用、精神力量的作用:,在意识的能动作用问题上唯心主义、旧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的区别 唯心主义:片面夸大意识的能动作用,把意识的能动作用绝对化。 旧唯物主义:承认物质决定意识,但否认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辩证唯物主义:承认物质决定意识,还承认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 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前提和出发点只能是客观实际。 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基本途径是人们的社会实践。

16、,五、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主观能动性:意识的能动作用。 规律:指客观事物本身所固有的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规律具有客观性、稳定性、层次性等特点。 以下是本质的联系还是现象的联系? 水往低处流;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春夏秋冬依次更替;在商品经济条件下,同一种商品的价格经常波动。 它们是不是规律? 必然的联系:,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的统一,尊重客观规律性与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辩证统一的。,客观规律性,主观能动性,前提,必要条件,六、意识与人工智能,智能:智慧与能力的结合和统一。 智能哲学:以哲学的视野、哲学的方式,整合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精华,统筹地研究智能的发生、发展及其在社会进步中的地位和作用的哲学分支学科。 人工智能(电脑智能):人脑的延伸,人的智能向机器的传导和转移。机器本身没有智能。 智能机(器):以电子计算机为中心的,使物质、能量、信息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的自动控制系统。,人工智能是研究用机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