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隔肿瘤的ct诊断课件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88190467 上传时间:2019-04-20 格式:PPT 页数:67 大小:28.6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纵隔肿瘤的ct诊断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67页
纵隔肿瘤的ct诊断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67页
纵隔肿瘤的ct诊断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67页
纵隔肿瘤的ct诊断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67页
纵隔肿瘤的ct诊断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6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纵隔肿瘤的ct诊断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纵隔肿瘤的ct诊断课件(6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原发性纵隔肿瘤的CT诊断,黄群,纵隔的定义,纵隔是一个腔隙,前为胸骨、后为胸椎,两侧为纵隔胸膜,上连颈部,下止于膈肌。,纵隔解剖,纵隔内有:心脏、大血管、食管、气管、神经、胸腺、胸导管等。,纵隔分区,纵隔九分法: 上中纵隔分界线:胸骨柄体交界处到第四胸椎下缘连线 中下纵隔分界线:胸骨体第四前肋端水平到第八胸椎下缘连线 前中纵隔分界线:心脏、升主动脉和气管前方 中后纵隔分界线:食管前缘,纵隔分区,肿瘤好发部位,胸内甲状腺分类,1、胸骨后甲状腺肿:为颈部甲状腺在胸腔内的延伸,因甲状腺自身的重力或其内病变的重力,使其逐渐下坠,至胸廓入口时受到胸腔内负压的吸引作用,使甲状腺部分或完全坠入胸骨后间隙。此

2、类占大多数。 2、真性胸内甲状腺:与颈部的甲状腺仅有血管及纤维相连,或者无任何相连。无任何相连的胸内甲状腺是因胚胎时期残留在纵隔内的甲状腺组织,逐渐发展为甲状腺肿而形成,又称异位胸内甲状腺。,胸内甲状腺X线表现,胸内甲状腺较小时,可无明显X线表现。 较大时常见征象有:上纵隔密度增高,纵隔影增宽,气管受压偏移等。,胸内甲状腺,CT特征: 1、多数病灶与颈部甲状腺相延续,多位于气管前间隙,亦可伸入到气管及食道后方,冠状位及矢状位重建有利于显示连续关系。 2、肿块边缘较光滑,密度多不均匀,可见单发或多发低密度区,钙化较常见。 3、平扫CT值较高,增强后强化明显,且延迟较长时间。 4、多数病例纵隔内大

3、血管及气管有推移表现。,纵隔影增宽,气管受压右偏,矢状位重建显示更清晰,胸腺瘤,绝大多数发生在前纵隔,少数可发生于后纵隔或纵隔外,如颈部、胸膜及肺部。 病理表现: 1、良性多见。 2、恶性少见:可侵犯胸膜、心包膜及纵隔内其他 结构,故有人称之为侵袭性胸腺瘤,并可发生 远处转移。,胸腺瘤CT表现,1、圆形、卵圆形或分叶状软组织肿块,大小不一。 2、多数密度均匀,可有囊变、坏死、出血及钙化。钙化可呈点状、弧形或环形,对鉴别良恶性无意义。 3、增强扫描常均匀强化,囊变及坏死区无强化。 4、恶性征象:侵犯邻近结构,胸膜多发转移结节,胸腔积液,心包增厚或积液,远处转移等。,体检发现纵隔肿块,密度均匀,强

4、化均匀,病理穿刺证实胸腺瘤,恶性胸腺瘤,部分胸腺瘤内可见点状、弧形或环形钙化,对鉴别良恶性没有意义,与上图为同一患者,两肺多发转移瘤,恶性胸腺瘤,穿刺证实恶性胸腺瘤,伴有纵隔淋巴结肿大,与上图为同一患者,经过治疗后,肿块及纵隔内淋巴结均明显缩小,生殖细胞肿瘤,根据胚层来源可分为: 1、表皮样囊肿(外胚层)。 2、皮样囊肿(外、中胚层),囊性为主。 3、畸胎瘤(含内、中、外三层胚层组织),多 为实体瘤。 纵隔生殖细胞瘤好发于青年男性,绝大多数发生于前纵隔,良性畸胎瘤占75%以上。,纵隔生殖细胞瘤CT表现,良性畸胎瘤多表现为厚壁囊性肿块,其他前纵隔囊性肿块如胸腺囊肿、心包囊肿、淋巴水瘤等囊壁菲薄,

5、有助于鉴别。 良性畸胎瘤另一特征表现为病灶内可见脂肪成分及钙化。肿块内出现脂肪特别是脂-液平面时对诊断良性畸胎瘤有特异性。 如病灶外缘不整齐,边界模糊,侵犯临近组织,需考虑恶性畸胎瘤。,纵隔生殖细胞瘤CT表现,纵隔恶性生殖细胞瘤相对少见,其中以精原细胞瘤最多见,好发于男性青少年。 发现时肿块常较大,多为分叶状,边缘不规则,极少含脂肪及钙化成分,如有出血及坏死可表现为密度不均匀,肿块与邻近结构间脂肪间隙消失,常侵犯或推压邻近器官。,肿块周围脂肪间隙消失, 与邻近结构分界不清,分叶状,边缘不规则,与邻近结构脂肪间隙消失,淋巴瘤,病理分型: 1、HD:临床上多见,以侵犯淋巴结为主,结外 少见,常从颈

6、部淋巴结开始,向邻近淋巴结 扩散,内乳淋巴结肿大是其特点,文献上提 及上纵隔受侵伴有胸内其他淋巴结肿大者, 90%是HD。 2、NHL:多为跳跃式,就诊时病变常已广泛, 结外器官多已受累。其恶性程度较HD高,预 后较HD差。,淋巴瘤,CT表现: 1、可以融合成块,也可以散在存在,常累计相邻多组淋巴结,淋巴结境界较清晰,如有结外浸润可边缘模糊不清。 2、淋巴结的侵犯和分布以前纵隔和气管旁组最常见,其次为气管与支气管组和隆突下组,后纵隔、纵隔下部、心旁组和胸骨后组较少见。 3、常侵犯两侧纵隔或肺门淋巴结,且呈对称性,很少单独侵犯肺门淋巴结。,淋巴瘤,4、明显增大的淋巴结,特别是融合成团的易侵犯大血

7、管及大气管。 5、肿块很大时可出现坏死和囊性变。 6、增强扫描一般轻度到中度强化,与明显强化的血管形成鲜明对比。,上图为治疗前 下图为治疗后,淋巴结肿大融合,压迫上腔静脉,致上腔静脉狭窄,淋巴结肿大融合,压迫上腔静脉,致上腔静脉狭窄,与上图为同一患者,经过治疗后淋巴结明显缩小,上腔静脉受压征象消失,纵隔及两侧肺门淋巴结肿大,呈对称性分布,淋巴结肿大融合,轻度强化,与血管其形成鲜明对比,融合呈团的淋巴结中央见片状坏死,融合呈团的淋巴结中央见片状坏死,心包囊肿,可发生于心包的任何部位,约2/3发生于前心膈角区域,靠近心脏、横隔及胸壁,右侧多于左侧。 CT表现:轮廓完整,与心包不能分离,圆形或卵圆形

8、,多数为水样密度,囊壁一般无钙化。增强扫描囊壁强化不明显,囊内容物无强化。,多发性骨髓瘤 病例:右侧心 膈角囊性肿块, 与心包紧密相 连,上图为第一次检 查图像,下图 为复查图像,囊 性灶明显缩小,前肠囊肿,包括支气管囊肿及食管囊肿。 支气管囊肿绝大多数位于中纵隔内,多位于气管及主支气管周围,与气管及主支气管关系密切。如果位于肺野内的称为肺的支气管囊肿,即肺囊肿。 食管囊肿位于后纵隔,与食管关系密切。,前肠囊肿,CT表现: 呈圆形或卵圆形,偶有分叶状,轮廓光滑,壁 薄,密度均匀,典型者呈水样,含高蛋白时囊 肿呈高密度,但增强扫描无强化。囊壁较薄, 但是反复感染可导致囊壁增厚,少数病例囊壁 可有

9、弧线形钙化,也有囊内钙化的报道。,右侧后纵隔脊柱旁高密度肿块,壁薄,与胸壁夹角呈锐角,与上图为同一患者,与肺组织分界清晰,前肠囊肿,食道左侧旁囊性灶,与上图为同一患者, 食道左侧旁囊性灶,神经源性肿瘤,根据细胞起源分为三类: 1、起源于外周神经的肿瘤,包括神经鞘瘤及神经纤维瘤。 2、起源于交感神经节的肿瘤,包括神经节细胞瘤,神经节母细胞瘤,神经母细胞瘤。 3、起源于神经节的肿瘤,包括副神经节瘤(嗜铬细胞瘤),化学感受器瘤(非嗜铬副神经节瘤)。 成人中最常见者为神经纤维瘤和神经鞘瘤,20-30岁最多见。,神经源性肿瘤,CT表现: 1、部位:好发于脊柱旁沟内。 2、形态:大多为圆形或卵圆形,分叶少

10、见,边 界较清晰。 3、密度:大多较均匀,略低于胸壁肌肉;如果 肿瘤内发生液化坏死,含脂肪或钙化时,密 度可不均匀。 4、强化:大多强化不明显或轻度强化,但有个 体差异。,神经源性肿瘤,CT表现: 5、与邻近结构的关系:最常见为肋骨及胸腰椎 受压侵蚀,如出现不规则溶骨性破坏则提示 恶性。如相邻椎间孔(神经孔)的扩大表明 肿瘤已伸入椎管内形成所谓哑铃状肿块,为 胸内神经源性肿瘤的特征改变。另外肿瘤可 压迫侵犯气管、食管及血管,使之与肿块融 合或将其包绕其中。,左侧后下纵隔肿块, 伴多发斑点状钙化,右侧后上纵隔肿块,边缘光整清晰,增强扫描无明显强化,与上图为同一患者,以宽基底与内侧胸壁相连,与肺组织分界清晰,左后纵隔肿块,边缘见弧形钙化,增强扫描强化不明显,与上图为同一患者,肿块以宽基底与胸壁相连,与肺组织分界清晰,左后纵隔脊柱旁肿块,以宽基底与胸壁相连,增强扫描后MIP重建,见肿块包绕血管,谢 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