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教师招考高中生物实验总结课件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88186633 上传时间:2019-04-20 格式:PPT 页数:42 大小:4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教师招考高中生物实验总结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福建省教师招考高中生物实验总结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福建省教师招考高中生物实验总结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福建省教师招考高中生物实验总结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福建省教师招考高中生物实验总结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福建省教师招考高中生物实验总结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教师招考高中生物实验总结课件(4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三、实验归类1,物质的鉴定与提取、分离实验 观察实验 有关酶的实验(生化) 生态调查及实验,生物组织中可溶性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DNA的提取与鉴定;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与鉴定,比较过氧化氢酶和Fe3+的催化效率;探索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作用;探索影响淀粉酶活性的三个条件,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的流动;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植物向性运动的设计与观察,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设计并制作小生态瓶;观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并设计农业生态系统,观察鉴定法: 示踪原子法: 等组实验法: 杂交实验法: 化学分析法: 模拟实验法:,还原性糖、蛋白质、脂肪的鉴定、植物细胞有

2、丝分裂观察、叶绿体、细胞质的观察等。,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用18O和14CO2追踪光合作用中氧原子和碳原子转移途径、3H标记亮氨酸追踪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过程等。,淀粉酶催化淀粉水解的实验,植物激素与向性。,一对、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遗传,叶绿体色素的提取与分离、DNA的粗提取,渗透作用的实验装置、分离定律的模拟实验等。,实验归类2,四、中学生物实验包含的基本技术,(1)玻片标本技术,压片法 装片法 涂片法 切片法,取材 解离 漂洗 染色 制片(压片) 观察,例:有丝分裂;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材料在载玻片水滴中展平;染色; 放盖玻片从一侧慢慢盖在水滴上,防止气泡产生 改变溶液浓度时从一侧滴

3、,另一侧吸水纸吸(引流法),例:观察叶绿体;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制备细胞膜,例:观察动物如人体血液中的细胞;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分布(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例:生物组织中脂肪鉴定,(2)染色技术(染色便于观察),龙胆紫 醋酸洋红 改良苯酚品红 甲基绿 吡罗红 健那绿 亚甲基兰,染色体,紫色,染色体,红色,DNA,绿色,RNA,红色,线粒体,蓝绿色,活体染色,细菌氧化使之褪色,检测污水中好氧性细菌,(活体染色),(活体染色),染色体,红色,鉴定试剂(鉴定化学反应,是否物质存在),斐林试剂 苏丹()试剂 双缩脲试剂 二苯胺试剂 碘液 重铬酸钾溶液(H+) 溴麝香草酚蓝试剂,还原糖(葡、果、麦芽

4、糖),砖红色(要加热),脂肪,橘黄色(红色),蛋白质,紫色,DNA,蓝色(要加热),淀粉,蓝色,酒精,二氧化碳,橙色灰绿色,蓝绿黄,高中生物实验中盐酸的作用总结,酶在不同PH下的活性:提供酸性环境(浓度不要求掌握的) 15 15%的HCl和95%的酒精:解离液在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中,与酒精1:1混合,起解离作用。 8 在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中,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同时使染色质中的DNA与蛋白质分离,有利于DNA与染色剂结合。,高中生物实验中酒精的作用总结,1、50%的酒精溶液:用于洗去苏丹在脂肪上的浮色。 2、75%的酒精溶液:用于医学临床上的消毒灭

5、菌。 3、95%的酒精溶液:冷却的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可用于凝集DNA。 15%的盐酸和95%的酒精溶液等体积混合可用于解离根尖。,4、无水酒精 作用:提取色素 原理:叶绿体中的各种色素均是有机物, 能溶解在有机溶剂中, 各色素在无水酒精中的溶解度较大, 且酒精无毒, 方便操作。 应用: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与分离。,高中生物中需要水浴加热的实验,1、用二苯胺鉴定DNA(沸水浴) 2、酵母细胞固定实验中煮海藻酸钠(热水浴7080) 3、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中的水解(热水浴7080) 4、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水浴调节温度) 5、用斐林试剂或班式糖定性试剂鉴定还原性糖(热水浴),

6、斐林试剂和双缩脲试剂的比较,【相同点】都由NaOH溶液和CuSO4溶液构成; 斐林试剂甲液和双缩脲试剂A都为0.1g/mLNaOH溶液。 【不同点】 CuSO4溶液浓度不一样:斐林试剂乙液为0.05g/mLCuSO4溶液,双缩脲试剂B为0.01g/mLCuSO4溶液。 配制比例不一样。使用方法不一样:斐林试剂是甲、乙液一起混合后再使用,双缩脲试剂则是先向待鉴定材料加入A试剂摇匀后,再加入试剂B。 鉴定的对象不一样:斐林试剂鉴定的是还原糖,双缩脲试剂鉴定的是蛋白质。 反应本质及颜色反应不一样。,(3)纸层析技术,(6)显微镜使用的基本技术,取样液 制备滤纸条 点样液 层析 观察结果,例:色素提取

7、和分离,(4)恒温技术 (水浴和恒温箱),例:酶的催化反应;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分布,(5)研磨和过滤技术,例:色素提取和分离,五、材料选择要满足实验要求 无色材料: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 观察细胞中DNA、RNA的分布 有色材料: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取选择新鲜绿叶 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 高倍显微镜的使用和观察叶绿体 活 材 料: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 高倍显微镜的使用和观察线粒体 高倍显微镜的使用和观察叶绿体 (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五、材料选择满足实验要求 可溶性还原性糖(葡萄糖、果糖、麦芽糖)鉴定中含糖量较高、颜色为白色或近于白色,如:苹果、梨、白色甘蓝叶

8、、白萝卜等。 不宜选择甜菜、甘蔗等,因为这些材料中主要的糖类为不具还原性的蔗糖;(淀粉、蔗糖、纤维素都是非还原性糖。) 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流动时,选择菠菜叶下表皮稍带叶肉(叶表皮细胞没有叶绿体,而靠近下表皮的叶肉细胞中含少而较大的叶绿体)或用藓类(叶片薄、叶绿体大),观察时应选择靠近叶脉部位细胞(叶脉附近细胞中水含量丰富,细胞质流动明显)。,五、材料选择满足实验要求 观察有丝分裂实验时,选择幼小根尖或动物 受精卵 减数分裂选择雄性生殖器官) 观察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时,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具紫色大液泡),便于观察; 进行DNA提取和鉴定实验时不能选用哺乳动物红细胞作为材料;可选用鸡血、动物

9、肝脏,植物材料等。,显微镜观察实验,取材解离漂洗染色制片,取材、直接制片,取材、直接制片,取材、制片,低倍镜的使用、低倍镜到高倍镜的转换、熟练使用高倍镜、熟练进行对光、对焦、调节视野光线的强弱等一系列操作,正确选择观察的参照,明确观察目标,寻找、识别观察目标,观察、对比,2.几种特殊的细胞的判断 低等植物:有中心体、叶绿体、细胞壁等,常见类型衣 藻、绿藻、水绵,根尖分生区细胞:无叶绿体、大液泡,洋葱鳞片叶肉细胞:属于变态茎,因此无叶绿体,植物表皮细胞:无叶绿体,根尖成熟区(根毛)细胞:无叶绿体,有大液泡,植物导管细胞:死细胞,只有细胞壁,植物筛管细胞、血小板、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无细胞核,观察

10、叶绿体的实验不适用,质壁分离实验不适用,综合运用显微观察技术、染色技术、玻片标本制作技术等,物质的鉴定(实验步骤及其顺序),斐林试剂、班氏糖定性试剂,新制斐林试剂、水浴加热煮沸2min,加热过程中观察,溶液颜色 浅蓝色棕色 砖红色沉淀,碘酒,若材料具有颜色需先脱色,呈蓝色,苏丹或苏丹,显微观察,橘黄色或红色,双缩脲试剂,先加试剂A (0.1g/mLNaOH)摇匀后,再加试剂B(0.01g/mLCuSO4),出现紫色,二苯胺,设置对照;加入.015mol/mL NaCl搅拌后加试剂,沸水中加热5min,冷却观察,出现蓝色,物质提取和分离实验,溶解度原理,丙酮、层析液,色素及色素带,杂质较少的DN

11、A,不同浓度的NaCl溶液、冷酒精,【以下为高中生物的部分实验内容】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还原糖 用高倍镜观察线粒体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脂肪 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 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化 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 请用序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在上述实验过程中始终保持生物活性的是 (2)在上述实验中,常用到酒精的实验有 (3)在上述实验过程中,必须借助显微镜才能完成的是 需要水浴加热的是,得出结论,需借助颜色观察的是,,常用到盐酸的实验有 ,DNA的粗提取与鉴定,原理: 1.析出溶解在NaC1溶液中的DNA。 2.用冷酒精提取出

12、含杂质较少的DNA。 3.DNA在沸水浴时被二苯胺染成蓝色。 方法步骤: 1提取细胞核物质:顺时针方向搅拌,稍快,稍重。 2溶解DNA: 3析出含DNA的黏稠物:蒸馏水300mL,顺时针方向 搅拌,缓慢 4过滤:取黏稠物 5再溶解:顺时针方向搅拌,较慢。 6过滤:取滤液。 7提取出含杂质较少的DNA,顺时针方向搅拌,稍慢。 8DNA的鉴定:沸水浴5min,DNA的粗提取与鉴定,考点提示: (1) 鸡血能用猪血代替吗?为什么? 不能,因为哺乳动物的红细胞中没有细胞核,不能提取DNA。 (2)鸡血中为何要加柠檬酸钠?为何要弃去鸡血细胞的上清液? 防止血液凝固;因为上清液是血浆,不含细胞和DNA。

13、(3)胀破细胞的方法?能用生理盐水吗? 向血细胞中加入蒸馏水,使细胞大量吸水而胀破;不能用生理盐水,因为血细胞在蒸馏水中不能吸收水分。 (4)该实验中最好应用玻璃烧杯还是塑料烧杯?为什么? 最好用塑料杯,因为玻璃烧杯容易吸附DNA。,(5)前后三次过滤时,所用纱布的层数分别是多少?为什么? 第一次用一层纱布,有利于核物质透过纱布进入滤液;第二次用多层纱布,能防止DNA丝状物透过纱布进入滤液; 第三次用两层纱布,既有利于DNA透过纱布,又能防止其它杂质透过纱布。 (6)若实验中所得黏稠物太少,其原因是什么? 第一次加蒸馏水过少,细胞未充分胀破;第二次加蒸馏水过多或过少;第一次过滤用了多层纱布;第

14、二次过滤用了一层纱布;使用了玻璃烧杯。 (7)两次加入蒸馏水的目的分别是什么? 第一次是为了使血细胞吸水胀破;第二次是为了降低氯化钠的浓度,有利于DNA有析出。 (8)实验中搅拌溶液时,为何总要沿一个方向搅拌? 防止DNA分子受到损伤。,(9)两次析出DNA的方法分别是什么?原理分别是什么? 第一次是加蒸馏水,降低氯化钠的浓度,促使DNA析出; 第二次是加入冷酒精,因为DNA不溶于酒精溶液 (10)三次溶解DNA的液体分别是什么?原理分别是什么? 第一次、第二次都是用浓度为2mol/L的氯化钠溶液,第三次用的是0.015mol/L的氯化钠溶液。其原理是DNA在氯化钠中的溶解度,是随着氯化钠的浓

15、度的变化而改变的。当氯化钠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14mol/L时,DNA的溶解度最低。2mol/L的氯化钠溶液和0.015mol/L的氯化钠溶液对DNA的溶解度都比较高。 (11)鉴定DNA时为何要用两支试管?其现象分别是什么? 其中不加DNA的试管起对照作用。该试管溶液不变色,另一支加有DNA的试管溶液变蓝色。,(1)使用显微镜观察几种细胞 (2)观察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3)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 (4)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 (5)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固定装片 (6)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化 (7)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 (只用低倍显微镜)植物细胞的

16、吸水和失水 (8)体验制备细胞膜的方法 (9)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课本实验-显微镜观察类,高考生物实验考查的几种形式,1、找出实验设计中的描述错误并改正,2、补充和完善某一实验过程,3、分析实验结果并得出结论,4、设计实验方案,要注意应用多种形式来分析实验结果并表述结论,五、实验(设计)的原则,(1)科学性原则,(2)平行重复原则,(6)单一变量原则,(4)随机性原则,(5)简便性原则,(3)可行性原则,(7)对照原则,(1)科学性原则,实验原理的科学性 实验材料选择的科学性 实验方法的科学性 实验结果处理的科学性,(4)随机性原则,(5)简便性原则,材料易获取 装置简单 药品便宜 操作简便,步骤少,时间短,(消除系统误差,平衡无关变量),(6)单一变量原则,实验变量与反应变量 无关变量与额外变量,自变量 因变量,(原因 ) (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