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概论第三章药物治疗与合理用药课件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88184952 上传时间:2019-04-20 格式:PPT 页数:54 大小:10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药物概论第三章药物治疗与合理用药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药物概论第三章药物治疗与合理用药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药物概论第三章药物治疗与合理用药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药物概论第三章药物治疗与合理用药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54页
药物概论第三章药物治疗与合理用药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5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药物概论第三章药物治疗与合理用药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药物概论第三章药物治疗与合理用药课件(5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章 药物治疗与合理用药,第一节 药物治疗及其内容 第二节 药物互相作用 第三节 药物不良反应 第四节 合理用药,学习内容,第一节 药物治疗及其内容,一、治疗 二、药物治疗的研究内容 三、药物治疗过程 四、病人的依从性与用药指导,一、治疗,1、药物治疗: 通过应用药物的手段达到消除和控制疾病, 预防疾病和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 药物治疗在各种治疗方法中,是应用最广泛的治疗方法,2、非药物治疗:,包括物理疗法、 手术治疗、 放射治疗、 心理治疗等,二、药物治疗的研究内容,研究药物治疗疾病的理论和方法的一门学科; 着重研究在疾病防治中选择药物、 用药方法,以及制定药物治疗方案等实际问题;,选择药物

2、,治疗药物的选择 有效性、安全性、经济性、方便 最低有效血药浓度 禁忌症和药物相互作用 治疗成本 剂型的选择(如:沙丁胺醇吸入剂滴注剂) 优先选择具有满意的药代动力学特性药物 质量可靠企业的产品等,如感冒药物的选用,非处方药(化学药): 发热头痛、全身酸痛阿司匹林、扑热息痛、布洛芬等; 鼻塞-盐酸麻黄碱 流鼻涕、打喷嚏苯海拉明 止咳化痰氢溴酸右美沙芬 细菌感染抗生素、复方新诺明等 病毒性感冒吗啉呱、金刚烷胺等(缓解早期症状防止出现并发症等,对引起感冒的病毒疗效不确切),非处方药(中药类): 风寒感冒 风寒感冒冲剂、感冒清热冲剂、参苏丸等 风热感冒 双黄连口服液、板蓝根冲剂、桑菊感冒片等,用药方

3、法,剂量、次数、 用药时间或顺序、 用药途径或方法等,如: 吃药定时定量 多喝水 是否忌茶忌酒 饭前饭后、睡前 是否要存入冰箱等,制定药物治疗方案,尽可能少的药物 起效迅速 尽可能少的药物不良反应 合适的剂型 简单的剂量方案(每日一、两次) 尽可能短的疗程,三、药物治疗过程,选择药物, 确定剂量、剂型和给药途径, 直至纠正疾病状态的全过程。,四、病人的依从性与用药指导,依从性 指个人的行为与医疗或保健建议相符合的程度, 从药物治疗角度看 主要指病人对药物治疗方案的执行程度。 包括: 按方取药、依照正确的剂量、 恰当的时间和次数、空腹或餐后、 规定的疗程等一系列要求来使用特定的药物,病人不依从的

4、主要类型,1、不按处方取药 2、不按医嘱用药: 剂量错误、次数错误、 用药时间或顺序不恰当、 用药途径或方法错误等 3、提前终止用药 4、不当的自行用药 5、重复就诊:重复服药,病人不依从的常见原因,、疾病症状缓解或无明显症状 、病人因素:缺乏对医生信任、担心药物不良反应、 经济原因、健忘、求治心切、 相信他人经验而自行停药或更改用药方案 、医务人员缺乏提供清楚的用药指导 、药物因素:太大、太小、不良气味及颜色等 、给药方案因素:过于复杂、用药方式或途径不便,用药指导,帮助病人正确地认识药物,正确地服用药物, 保证药物发挥应有的疗效。 基本内容: 、介绍药物的疗效 、告知药物不良反应 、药物使

5、用方法 、告诫和复诊,介绍药物的疗效, 为什么需要采用此种药物治疗 哪些症状会消失或改善,哪些不会 估计何时起效 如果不服药或不正确服药将出现什么情况 是否有替代药品等,告知药物不良反应, 适当了解药物的作用与不良反应 预防或避免不必要的困扰与危险 告知可能出现哪些(最重要的)药物不良反应 不良反应会持续多久 有多严重、采取什么措施 说明不良反应的发生是一个统计学概率事件 目的:提醒万一发生时可采取相应措施,如停药或就医,药物使用方法, 何时服药 怎样服药 连续服药多久 怎样贮存 剩余药品如何处理,如: 高血压药物终身服药 控制血压预防并发症 新剂型长效制剂、缓释制剂 液体制剂的剂量量杯 粉雾

6、剂、喷雾剂等剂型的使用等,告诫和复诊, 不要超过最大剂量 全程服药等 何时复诊(需要提供的信息)或不必复诊,第二节 药物互相作用,一、什么是药物相互作用 二、药物相互作用的高风险人群与药物 三、有害药物相互作用的预测与临床对策,广义:同时或相继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时, 其中一个药物作用的大小、持续时间甚至性质 受到另一个药物的影响,而发生明显改变的现象。 三种情况:有益、无关紧要、有害 狭义: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 在病人体内共同存在时产生的不良影响, 表现为药效降低或失效、毒性增加等。 这种不良影响是单独使用一种药物时所没有的。,不良反应?,一、药物相互作用,二、发生药物相互作用的高风险人群

7、 患各种慢性疾病的老年人; 需长期应用药物维持治疗的病人; 多脏器功能障碍者; 接受多个医疗单位或多名医师治疗的病人,发生药物相互作用最频繁的药物: 抗癫痫药(苯妥英钠) 心血管疾病药物(奎尼丁、普萘洛尔、地高辛) 口服降糖药(格列本脲) 抗生素及抗真菌药(红霉素、利福平、酮康唑) 消化道用药(西咪替丁、西沙必利) 抗病毒蛋白酶抑制剂(利托那韦)等,三、有害药物相互作用的预测与临床对策,1、药物相互作用预测 体外筛查方法: 整体动物筛查 近年来建立多种体外筛查方法 细胞色素P-450酶介导的筛查和评估方法 患者个体的药物相互作用预测: 给药次序、疗程、剂量、个体差异等,2、药物相互作用的临床对

8、策, 药物相互作用的发生机理,计算化的药物相互作用警示系统合理药物治疗方案 门诊及入院患者的病历 用药史、不良反应、过敏等 保证疗效情况下,尽量减少合用药物数量 对高风险人群提高警惕 多数药物相互作用通常只需对给药时间、剂量稍作调整即可解决,第三节 药物不良反应和药源性疾病,一、什么是药物不良反应 二、什么是药源性疾病 三、药物不良反应和药源性疾病的防治原则,一、什么是药物不良反应,广义:因用药引起的任何对机体的不良作用。 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 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或意外的有害反应。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管理办法 排除了有意或意外的过量用药和用药不当所致的不良反应, 将其限定为伴随正常药

9、物治疗的一种风险,不良反应的种类,依据用药目的、用药剂量大小和所发生的不良反应的程度, 不良反应按其性质可分为以下几类:,1)副作用 2)毒性反应 3)后遗效应 4)停药反应 5)变态反应 6)特异质反应 7)继发性反应 8)成瘾性,1)副作用,治疗剂量出现的与治疗无关的作用称副作用或副反应。, 副作用通常给病人带来不适或痛苦,但一般都较轻微,大多都是可以恢复的功能性变化。 副作用是药物的固有作用,其产生的原因是药物的选择性低,作用广泛,当利用其某一作用作为治疗作用时,其他效应就称为药物的副作用。所以副作用是可逆的、可预知的,虽然一定会出现,但可以通过合并用药避免或减轻。 如可乐定引起肾小球滤

10、过率降低而致水钠潴留,与利尿药合用,可纠正或减轻这一症状。,2)毒性反应,用药剂量过大或过久对机体功能、形态产生的损害称毒性反应,可分为急性毒性、慢性毒性及“三致”作用。, 毒性反应通常在超过极量时才会出现,但有时也会因病人的病理状态、遗传缺陷或合用其他药物而引起敏感性增加,在治疗剂量时即出现毒性反应。 如肾上腺素剂量过大可产生急性毒性,发生心律失常、血压剧增,引起脑出血、心室颤动而致死亡。辛伐他汀长期应用可产生慢性毒性,可能引起横纹肌溶解、肌酸磷酸激酶(CPK)升高、肝肾功能损害等。 “三致”作用是指某些药物可能有致畸胎、致癌、致突变等作用,也称为特殊毒性。如沙利度胺(thalidomide

11、,反应停)。,3)后遗效应,停药后血药浓度降至有效浓度以下,残留药物引起的生物效应称后遗效应。, 如使用催眠剂量的巴比妥类药物次晨可能出现 头晕、困倦、嗜睡等后遗效应。 后遗效应长短不一,短的只有数小时, 长的可能数月。 例如长期用糖皮质激素致使肾上腺皮质功能低下, 可持续数月甚至半年。,4)停药反应,又称撤药综合征,也称反跳。 指骤然停用某种药物后原有疾病加重的不良反应。长期连续使用某些药物,可使人体对药物的存在产生适应。骤然停药,人体不适应此种变化,就可能发生停药反应。, 一些血管扩张药,如硝酸甘油、曲克芦丁的骤然停用, 可造成反跳性血管收缩而致心绞痛发作。 很多起调整机体功能作用的药物都

12、可致本类不良反应。,5)变态反应,一部分病人在接触某种药物后,机体对这种药物产生致敏, 当再次使用这类药物可发生异常免疫反应,称变态反应,也称过敏反应。, 变态反应仅见于少数特异质病人, 很小量即可引起,与药物原有效应无关。 常见的变态反应有: 皮疹、皮炎、发热、血管神经性水肿等, 严重的有过敏性休克,如青霉素过敏等。,6)继发性反应,由于药物治疗作用引起的不良治疗后果,称继发性反应,又称治疗矛盾。,例如: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在杀灭致病菌的同时, 使机体内正常菌群中的优势菌大部分被抑制, 只有少数的菌种增殖异常旺盛,导致严重的菌群失调, 引起二重感染,又称重复感染, 临床主要表现为鹅口疮、上下

13、呼吸道炎、假膜性肠炎和阴道炎等。,7)成瘾性,因用药使机体对药物在精神及身体上产生依赖性的现象,称为瘾性,又称生理依赖性。 例如吗啡、冰毒等可一次成瘾。,二、什么是药源性疾病,药源性疾病: 当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持续时间比较长, 或者发生的程度比较严重, 造成某种疾病状态或组织器官发生持续的功能性、 器质性损害而出现一系列临床症状和体征。 与药物不良反应不同的是: 引起药源性疾病并不限于正常的用法和用量, 还包括过量和误用药物所造成的损害,主要原因不合理用药,化学合成药物所造成的药源性疾病比动植物性天然药物更为普遍。 按其临床表现,大致可分为10种基本类型: 中毒型 炎症型 胚胎型 增生型 发育

14、不全型 萎缩型 变性浸润型 血管血栓型 功能型 赘生与癌变型, 中毒型:细胞毒作用,酶抑作用, 纺锤体毒性及抑制机体细胞分裂作用。 炎症型:各种类型药物性皮炎。 胚胎型:妊娠3月内孕妇用药后,引起胎儿畸形发育, 增生型:苯妥英钠等常可引起牙龈增生, 尢以儿童患者为多见。 发育不全型:如四环素引起牙齿釉质发育不全等。 60年代我国城乡应用四环素极普遍, 如今20a上下的青年人中黄牙病人不少。,萎缩型:如注射皮质激素后,可使局部皮肤萎缩, 青皮变薄,表皮乳突消失。 变性浸润型。 如D青霉胺治疗可引起天疱疮样皮炎, 组织学显示表皮细胞有浸润性变性。 血管血栓型:药物性变态反应时可发生血管神经性水肿及

15、充血; 多次反复使用血管造影剂可引起某些血管栓塞。 功能型:胆碱能药物和神经阻断药应用不当, 可发生无力性肠梗阻。 赘生与癌变型:如大量使用萘氮芥治疗时可引起膀胱癌; 久用砷剂者可使掌部生, 进一步并可演变成鳞癌或基底细胞癌。,三、防治原则,药物不良反应和药源性疾病的预防原则: 1、增强患者对药物不良反应和药源性疾病的防范意识, 提高用药的依从性 2、详细了解患者的病史、药物过敏史和用药史 3、严格掌握药物的用法、剂量、适应症和禁忌证等, -个体化给药 4、联合用药时,兼顾增加疗效与减少药物不良反应 5、用药过程中严密观察患者反应,药物不良反应和药源性疾病的治疗原则:,1、药物治疗过程中,出现

16、不良反应等情况 停药 减量或更换选择性更高同类药物 2、对于较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和药源性疾病采取相应措施 (1)减少药物吸收 (2)加速药物排泄 (3)使用解救药物 (4)药物过敏反应的抢救,第四节 合理用药,一、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 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药物治疗的对象是病人, 产生的效应是药物-机体-疾病相互作用的结果, 因此, 药物、机体、疾病成为影响药物作用的几个主要方面,1、在药物方面,除了药物本身的理化性质、生产质量和药理作用特性之外, 给药的剂量、选择的剂型、给药途径、时间、疗程等都能影响药物疗效, 同时,使用的不同药物之间,药物联合应用的时候, 也会产生药物反应方面的相互作用和影响;,2、在机体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