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药剂学与药代动力学(四川大学药学院)课件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88180247 上传时间:2019-04-20 格式:PPT 页数:58 大小:26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物药剂学与药代动力学(四川大学药学院)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生物药剂学与药代动力学(四川大学药学院)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生物药剂学与药代动力学(四川大学药学院)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58页
生物药剂学与药代动力学(四川大学药学院)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58页
生物药剂学与药代动力学(四川大学药学院)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5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生物药剂学与药代动力学(四川大学药学院)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物药剂学与药代动力学(四川大学药学院)课件(5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杨 俊 毅 四川大学华西药学院临床药学教研室,重点内容,1、生物药剂学的概念 2、生物膜结构和药物透膜机理 3、药物吸收及影响吸收的因素 4、药物的分布、代谢和排泄 5、生物药动学的概念 6、单室模型药动学 7、生物利用度的概念和有关内容,次重点内容,1、药物的非胃肠道吸收 2、多剂量给药 3、生物利用度的实验研究方法 4、非线性动力学和统计矩,生 物 药 剂 学,1 概念 生物药剂学(Biopharmaceutics) 生物药剂学是研究药物及其制剂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与排泄过程,阐明药物的剂型因素、机体的生物因素与药效间关系的学科。 研究目的 评价药物制剂质量,为

2、剂型设计、制剂处方工艺以及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保证用药的有效性与安全性。,1 概念,药效:药物效应,包括治疗作用与毒副作用 剂型因素: 药物性质 药物剂型 药物处方 制剂工艺 贮存条件 生理(物)因素:种族、年龄、性别、 个体差异、疾病状态,1 概念,吸收:药物从用药部位进入体循环的过程 分布:药物在血液与组织间的可逆转运过程。 代谢:药物在体内发生的化学结构变化的过程。 排泄:药物及其代谢物排出体外的过程。 消除:代谢与排泄 配置 (处置):分布与消除,2 吸收,主要吸收部位: 胃、肠、口腔、皮肤、肌肉等 吸收的重要性: 血管外给药时,吸收是药物发挥全身作用的首要条件 生物膜 生物膜液

3、晶镶嵌模型 组成:磷脂、蛋白、糖 特点:结构不对称性 流动性,生物膜结构示意图,2 吸收,2.1 吸收机理(p265) 定义 被动扩散 大多数药物的转运方式 溶解扩散 限制扩散 影响吸收的因素:浓度差 扩散分子大小 电荷性质 亲脂性 主动转运 特点:需载体饱和现象;耗能;逆浓度梯度转运;结构和部位特异性竞争转运;受代谢抑制剂影响 促进扩散 胞饮(和吞噬) 蛋白 部位特异性,2 吸收,2.2 消化道生理 被动扩散为主 胃 胃壁 胃液 小肠 十二指肠、空肠、回肠 环状褶壁绒毛柱状上皮细胞微绒毛 大肠 盲肠、结肠、直肠,2.3 影响药物吸收的生理因素 消化道pH与药物吸收 胃 小肠 大肠 pH 13

4、 57 78 药物促进、抑制胃液分泌,中和胃酸 酶的影响:首过效应 红霉素 多肽 胃排空 胃肠运动 紧张性收缩、蠕动、分节运动 循环系统 流速 首过效应 药物性质 食物 胃排空 脂肪促进胆汁分泌,2 吸收,胃排空,概念 2 胃排空快慢对药物吸收的影响: 弱酸性药物 小肠上部以主动转运吸收的药物 在胃液中不稳定的药物的影响 3 胃排空的动力学过程 一级速率过程:lgVt = lgV0 - Kemt/2.303,4 影响胃排空的因素:,抗胆碱药、抗组胺药、 麻醉药减慢排空 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 体位 左侧卧右侧卧 低粘度、低渗透、稀软食物压排空快,2 吸收,2.4 影响药物吸收的剂型因素 药物解离

5、度与脂溶性 弱酸 pKapH = lg(Cu/Ci) 油水分配系数 固体制剂中药物溶出速率 dC/dt=kSCs 药物粒度 微粉化 固体分散体 控制结晶 ! 药物晶型 晶型选择 晶型转变因素(p270) 溶剂化物 溶出速度:有机溶剂化物无水物水合物 成盐 增加溶解度,增加溶出,固体制剂药物的吸收过程:,不适于减小粒径的情况 水溶性药物 弱碱性药物 稳定性差的药物 刺激性强的药物,2 吸收,2.4 影响药物吸收的剂型因素 剂型 制剂处方(辅料)与药物吸收 制剂工艺,溶液型制剂 影响溶液型制剂药物吸收的因素: 1 络合 2 粘度 高分子材料 糖浆剂 3 渗透压 低渗较高渗吸收快 4 表面活性剂 增

6、溶作用 5 溶剂 非水溶媒溶液 限速因素是药物从油相水相的分配速度(析出和溶解), 乳剂 口服乳剂,生物利用度较高 分散度好,有效吸收面积大; 油相中含有油酸、亚油酸等物质,能抑制胃肠蠕动,延长吸收时间; 乳剂中的乳化剂可以改善胃肠粘膜的通透性; 油脂促进胆汁分泌,有利于药物的溶解、吸收; 油脂性物质可以增加淋巴系统的转运和吸收 例:解热抗炎药吲哚克索儿 制成混悬剂或胶囊剂吸收不完全,制成O/W乳剂,口服吸收的量,三倍于混悬剂,四倍于胶囊,(三) 混悬剂、散剂和胶囊剂,溶出速度可能成为吸收的限速因素 影响溶出的因素: 药物颗粒大小 晶型 分散溶媒(如灰黄霉素的吸收 油大于水) 辅料 疏水性 (

7、阻碍润湿 吸附药物 ) 润湿性 促进药物和体液接触、溶解、释放 囊壳的破裂, 片剂,辅 料 崩解剂、粘合剂、润滑剂 压片力 通常随着压力增大,溶出速度降低,但在变更压力的时候,可能使结晶破裂,导致表面积增大,溶出增多 制粒 包 衣 贮存 ,三 非口服给药的吸收 注射给药 1 注射给药 优点: 药效迅速作用可靠, 无首过效应,易于控制; 适于不宜口服、口服不吸收或在胃肠道不稳定的药物 适于不宜口服给药的病人 局部作用、全身作用、长效作用、诊断疾病 缺点:使用不便,注射疼痛,2给药部位及吸收途径 静脉注射 肌内注射 皮下注射 皮内注射 其他部位注射,3影响注射给药吸收的因素 生理因素 注射部位血流

8、状态的影响: 三角肌大腿外侧肌臀大肌 淋巴液的流速 水溶性大分子药物 油溶媒注射液药物 促进吸收因素:按摩,热敷,运动, 剂型因素 分子量 难溶性药物的溶解度 如混悬剂 非水溶媒注射 溶媒被吸收和药物的溶解度 药物与体液蛋白相结合 结合物的解离速率油溶液水包油乳剂油包水乳剂油混悬液, 肺部给药 适于吸入给药的剂型:气雾剂 吸入剂 喷雾剂 吸收迅速,没有肝首过效应 药物从肺部吸收是被动扩散 影响吸收的因素 脂溶性 分子量 粒子大小、形状, 鼻粘膜给药 p275 应用制剂 : 有溶液剂,混悬剂,凝胶剂,气雾剂,喷雾剂,吸入剂 优点: 1)鼻粘膜内血管丰富,渗透性强 2)无首过作用 3)生物利用度高

9、 4)给药方便 特点: 1)纤毛运动 2)吸收途径 3)鼻粘膜, 口腔粘膜给药 给药特点: 患者用药的依从性好 治疗过程和治疗效果易于控制; 粘膜不易损伤,易于修复; 无首过效应 可发挥局部或全身作用 剂型 局部用药:溶液剂,混悬剂,漱口剂,气雾剂,膜剂,口腔片 全身用药:舌下片,粘附片,贴剂,口腔粘膜的结构和生理 咀嚼粘膜25: 硬腭和牙龈表面 角质化上皮 内衬粘膜60: 舌背以外的口腔组织表面 未角质化 特性粘膜15: 舌背部 角质化和未角质化 角质化上皮 口腔的保护屏障 颊粘膜,舌下粘膜上皮 未被角质化 舌下粘膜颊粘膜牙龈,腭粘膜 无首过效应 吸收途径 被动扩散, 其它给药途径 1 皮肤

10、给药 2 眼部给药 3 阴道给药 4 直肠 栓剂用药部位 距肛门口6厘米处 有首过效应 距肛门口2 厘米处 无首过效应,四 分布(p276),分布过程 游离药物通过毛细血管壁(内皮细胞层)进入组织外液,再通过组织细胞膜进入组织细胞内与组织细胞内成分结合,直至达动态平衡即完成药物的体内分布。 分布意义: 药物在作用部位的分布,是药物治疗效果产生的基本条件;药物在体内的蓄积和某些部位的分布,是药物毒性产生的重要原因。,四 分布,表观分布容积 定义:V = X0 / C0 单位 体内药量按血液中浓度进行分布所需体积。 意义: 测定任一时刻血药浓度可以计算体内药物量; 评价体内药物分布的特性 药物主要

11、与血浆蛋白结合时,表观分布容积真实分布容积 药物在各组织中分布均匀时,表观分布容积真实分布容积 V无生理学意义,限度(0.04120 L/kg),四 分布,人体体液组成 血浆占体重4% 普通成人,水分是体重的58%。 体重60kg的成人约有总体液36L,其中,血浆约2.5L、组织间液约8L、细胞内液约25L。,四 分布, 影响药物体内分布的因素 1 组织血流量 影响药物分布的速度和量 血流快速平衡器官 脑 肝 肾 心 血流中等速度平衡器官 肌肉 皮肤 血流慢速平衡器官 脂肪组织 结缔组织 2 血管透过性 肝窦 脑、脊髓 3 血浆蛋白结合 主要与药物结合的蛋白:白蛋白、1-酸性糖蛋白 、脂蛋白

12、特点:可逆性、饱和性、竞争性结合, 影响药物体内分布的因素 4 药物性质 透膜性能 组织亲和力 淋巴系统转运(p278) 血脑屏障与胎盘屏障,四 分布,五 代谢,1 代谢的部位:肝脏、血浆、胃肠道、肺、皮肤、鼻粘膜 2 代谢的意义: 活性物质 非活性物质; 无毒或低毒物质 毒性代谢物 决定药理作用的持续(或开始) 药物的代谢使药物极性增大、水溶性增强易于肾脏排泄 这主要靠结合反应,五 代谢,3 药酶与酶系统 药酶:参与药物代谢的酶称药物代谢酶或药酶。 酶系统 肝微粒体酶系统(混合功能氧化酶系统) 非微粒体酶系统:细胞浆可溶部分酶系;线粒体酶系;血浆中酶系 肠道和肠道菌丛酶系,4 代谢途径 第相

13、反应 引入极性官能团的反应 氧化、还原、水解反应 第相反应 结合反应 5 影响药物代谢的因素 (P280),五 代谢,五 代谢,药物代谢的诱导作用和酶诱导剂 药物具有引起药酶活性或浓度增加,促进药物本身或其它药物代谢的作用 如:苯巴比妥、苯妥英、利福平等。 药物代谢的抑制作用和酶抑制剂 如:西米替丁、酮康唑、口服避孕药等,五 代谢,肝提取率(extraction ratio,ER):药物通过肝脏从门脉血清除的分数。 取值0-1,六 排泄,1 排泄途径:肾、胆汁、肺、唾液、乳汁、唾液、呼气、泪腺 2 药物排泄与药物效应: 体内药物量(血药浓度)取决于进入体内速度与体内消除速度。当排泄速度快时,浓

14、度过低,将有无药效或疗效低的问题;排泄速度慢时,浓度过高,有药物中毒的危险。,六 排泄,3 肾排泄过程 肾小球滤过 肾小球滤过率GFR 肾小管分泌 肾小管重吸收 肾清除率(Clr) 单位时间内由肾完全清除所含药物的血浆体积(ml/min),六 排泄,4 肾排泄影响因素 药物理化特性 极性代谢物利于肾脏排泄 尿pH与重吸收 4.58 分子型利于重吸收 尿量与尿液流速 尿量大,尿药浓度降低,重吸收减少; 尿流速大,来不及重吸收,清除率升高 药物的蛋白结合 合并用药 丙磺舒 氨苄青霉素,六 排泄,5 药物的胆汁排泄 胆汁排泄的过程 药物肝细胞-毛细胆管-胆总管十二指肠 药物肝细胞-毛细胆管-胆 囊十

15、二指肠 胆汁排泄的机制 被动扩散 主动转运 肠肝循环 在胆汁中排泄的药物或其代谢物在经过小肠时重新被吸收返回肝门静脉的现象。,药物动力学( Pharmacokinetics ): 应用动力学原理和数学的处理方法定量地描述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规律的科学。 两个观点: 药物的药理作用与浓度的关系比与剂量的关系更密切 不同个体要达到相同的浓度所需剂量相差很大,药物动力学,一 基本概念,药物动力学模型 用数学方法模拟药物在体内吸收、分布、代谢、排泄的速度过程而建立起来的数学模型。隔室模型、非线性动力学、生理药动学模型、药理药动学模型、统计矩模型 单隔室模型与二隔室模型(p283) 速度常数 K(h1) dx /dt=kxn k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