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脑损伤患者营养支持课件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88179565 上传时间:2019-04-20 格式:PPT 页数:20 大小:1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颅脑损伤患者营养支持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颅脑损伤患者营养支持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颅脑损伤患者营养支持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颅脑损伤患者营养支持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颅脑损伤患者营养支持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颅脑损伤患者营养支持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颅脑损伤患者营养支持课件(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江苏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科季娟,重症颅脑损伤患者营养支持,神经外科那些患者需要营养支持?,重症颅脑损伤患者: GCS为38分,伤后昏迷在6小时以上,或在伤后24小时内意识恶化再次昏迷6小时以上者 (还有那些神经外科患者需要?),2.营养需要量和种类,1)热卡需要量 需要量在预期代谢需要量的140%(120%250%) 热卡:25-35kcal/kg/d 热:氮比=100:1,2.营养需要量和种类,2)蛋白质需要量 平均氮的损耗为0.30.5g/Kg/d 热氮比=100:1. (神经系统疾病营养支持共识2009) 蛋白质需要量 1.5-1.76g/kg/d 3)糖4-5g/kg/d 脂肪1-1.

2、5g/kg/d,3.营养途径选择,首选肠内营养,包括经口和管饲喂养(鼻胃管、鼻肠管和经皮内镜下胃/肠造瘘) 在伤后72小时内,以静脉营养为主,在72小时后,以肠内营养为主。所有病例均采用肠内和肠外营养相结合的方法8,肠内营养的优点,随着近年来对胃肠道结构和功能研究的深入,逐步认识到胃肠道不单纯是消化吸收器官,同时是重要的免疫器官 较之肠外营养,肠内营养的优越性除体现在营养素直接经肠吸收利用,符合生理,给用方便,费用低廉外,更显示有助于维持肠粘膜结构和屏障功能完整性的优点。,中心法则,如果肠道功能正常就应该使用肠道 如果有一段肠道功能正常,就利用这一段肠道 如果肠道有一部分消化功能,就利用这一部

3、分消化功能 如果一段肠道有部分功能,也要使用这一段有部分功能的肠道 EN不足,用PN补充,4.营养开始时间,营养支持应在充分复苏、获得稳定的血流动力学状态、纠正严重的代谢紊乱的前提下及早开始 营养支持一般不得迟于伤后72小时,在伤后7天达到全量,5.肠内营养输注途径选择,短期(4周) 首选鼻胃管喂养 不耐受鼻胃管喂养或有反流和误吸高风险患者选择鼻肠管喂养 长期(4周) 有条件情况下选择经皮内镜下胃/空肠造瘘术(PEG/J)喂养 (具体说明,大概怎么做,为什么?好处?),6.肠内营养剂型选择,7.肠内营养输注方式 (要说明量要用多少),床头持续抬高30-45 容量从少到多:首日500ml,尽早(

4、25日内)达到全量 速度从慢到快:首日肠内营养输注20ml50ml/h,次日80ml100ml/h,约1224h内输注完毕。尽可用营养输注泵控制输注速度9,7.肠内营养输注方式,温度:温度应控制在37-40度 每4h用2030ml温水冲洗管道,中断输注或给药前后2030ml温水冲洗管道,人体组成分析,免疫功能,血浆蛋白,营养支持的监测,水电解质,氮 平 衡,营 养 指 标,肝肾肺功能,体 重,8.肠内营养支持监测,8.肠内营养支持监测,血糖 血糖增高患者根据血糖变化,调整营养制剂输注速度以及胰岛素输注剂量 胰岛素输注初始每1小时2小时检测血糖1次,血糖稳定后每4小时检测血糖1次。 血糖正常患者

5、,每周检测血糖1次3次 危重症患者血糖控制目标: 4.4-8.3mmol/L,注意避免低血糖发生,9.肠内营养输注泵,肠内营养中输液速度过快或过慢 一方面可引起患者血糖水平的明显波动, 不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利用, 甚至发生高渗性非酮症性昏迷或低血糖反应及其他严重的代谢性并发症 另一方面, 可能造成或加重患者的胃肠道不适,9.肠内营养输注泵的优点,而采用持续性肠内营养输注泵喂养, 可有效减少胃和食管不适的发生, 并且可以为吸收能力受限的患者提供最大程度的营养支持 ASPEN和ESPEN均在其指南中推荐对于长期( 23周或更长) 接受肠内营养患者使用肠内营养输注泵 研究表明, 输液泵恒温下持续喂

6、养较传统注射器分次推入显著降低腹泻、低血糖、吸入性肺炎、恶心、呕吐、胃管堵塞的发生率,哪些病人使用肠内营养泵? 推荐意见(说明神经外科患者的营养支持就可以了),( 1) 对危重症患者如短肠综合征、炎性肠病 (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IBD) 、部分肠梗阻、肠瘘、急性胰腺炎等、重大手术后患者在刚开始接受肠内营养时, 推荐使用肠内营养输注泵。(C) ( 2) 对接受23周及以上肠内营养支持、或长 期( 6个月或更长) 采用PEG进行肠内营养的患者推荐使用输注泵输注优于重力滴注。(A),( 3) 血糖波动较大的患者(高渗非酮症性昏迷 或低血糖反应及其他严重的代谢性并发症) 推荐使用肠内营养输注泵。(A) ( 4) 对老年卧床患者进行肠内营养时, 推荐使 用肠内营养输注泵。(D) ( 5) 对输入肠内营养液“速度”较为敏感的患者, 推荐使用肠内营养输注泵。(D),( 6) 下述情况均推荐使用肠内营养输注泵: 肠 内营养液黏度较高(如高能量密度的肠内营养液) ,进行直接的十二指肠或空肠喂养时, 需要严格控制输注速度时, 输注大剂量、高渗透压的营养液时,家庭肠内营养支持。(D),谢 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