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管理理论6课件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88177915 上传时间:2019-04-20 格式:PPT 页数:22 大小:89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代管理理论6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现代管理理论6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现代管理理论6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现代管理理论6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现代管理理论6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现代管理理论6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管理理论6课件(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七章 现代管理理论,本章学习目的: 掌握“管理理论丛林”的由来与意义; 叙述各种管理学派的观点,以及各个学派理论的局限性; 了解一些新的管理思想的最新状况和管理实践动态。,赖国伟,1,第七章 现代管理理论,7.1 现代管理理论产生的时代背景,1. 战后资源积累的重新完成又提出了提高效率的要求 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迅速发展,企业数量和企业规模的发展需要新的管理理论来解决这种发展带来的新的管理问题。特别是进入上世纪50年代后,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全球市场逐渐形成,资本充溢,这些因素使得企业面临不同方面的问题,从而要求能解决这些不同方面问题的管理理论。因此,现代管理理论侧重于从系统的观点出发研究企

2、业与外部环境之间的关系,探讨企业在与外部环境的相互关系中如何才能提高生产效率,促进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赖国伟,2,第七章 现代管理理论,7.1 现代管理理论产生的时代背景,2. 科学技术的发展对管理提出了新的问题,同时也为管理理论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想、方法和手段 二战后,电子、通讯、计算机等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人们沟通的方式;控制论、信息论、系统论、数学和运筹学的发展,促进了许多学科的产生。科学技术的发展,为管理问题提供了解决工具,如信息联系和沟通、数据处理等,技术和管理的结合产生了新的管理学科。新学科的产生和发展则为管理问题研究提供了新的思想和方法。,赖国伟,3,第七章 现代管理理论,7.1

3、现代管理理论产生的时代背景,3. 对“人”的本性认识的不断深化促进了管理理论的发展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人类本身的需求不断发生变化,对人类自身的了解和研究也不断完善,这促进了新的管理理论的发展。如,伯纳德认为人是有自由意志、个人人格和决策能力的“决策人”,西蒙认为人是“管理人”,人有文化背景等。这些都促进了不同管理理论对管理问题的不同解释。,赖国伟,4,第七章 现代管理理论,7.2 管理理论的丛林,1. “管理理论丛林”的由来 1961年12月,哈罗德孔茨(Harold Koontz)在管理学会杂志发表论管理理论丛林,认为在泰罗科学管理理论和法约尔一般管理理论的基础上,管理理论已经过于滋蔓,

4、成了一片各种管理理论流派盘根错节的丛林。在这篇论文中,孔茨总结出了六种管理学派:管理过程学派、经验或案例学派、人类行为学派、社会系统学派、决策理论学派和数学学派。 1962年在UCLA举行了一次关于管理理论丛林的讨论会,引起了人们对这一问题更多的兴趣和进一步的研究。 1980年,孔茨再发表了论文再论管理理论丛林,将管理理论归纳为十一个学派。,赖国伟,5,第七章 现代管理理论,7.2 管理理论的丛林,2. 各个学派的主要观点 2.1 经营管理理论学派 经营管理理论学派就是管理过程学派,创始人是法约尔,孔茨也是该学派代表人物。 该学派的学者认为,管理是一种在正式组织中(由管理者)通过别人,并同别人

5、一起完成工作的过程。通过对这个过程的研究分析,就可以总结出一些基本的原理和规律性的东西,并由此形成一种管理理论。 这个学派的学者对管理的研究采用一种叫做两步分类的方法。第一步先确定管理者在管理的过程中是干什么的,即先确定管理的职能。第二步是对这些职能进行研究。 这个学派认为,管理理论就是以管理职能作为基本框架,用一些能知道管理实践的概念、原则、理论、方法、制度和程序等把有关的知识汇集起来,形成管理的科学理论体系。,赖国伟,6,第七章 现代管理理论,7.2 管理理论的丛林,2.2 人际关系学派 人际关系学派来源于人类行为学派,其基本出发点是:管理就是通过人来完成某些事情,因此,研究管理必须着重于

6、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这个学派以个人心理学作为理论研究的基础,研究具有社会心理本性的个人行为的动机,认为处理好组织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组织中的管理者能够理解和掌握的一种技巧。 孔茨对该学派的评论:人际关系很有用,很重要,但人际关系并不是一切,光有人际关系,不能建立一种有效的管理科学。,赖国伟,7,第七章 现代管理理论,7.2 管理理论的丛林,2.3 群体行为学派 群体行为学派也起源于人类行为学派,这个学派关心的是群体中的人的行为,而不是人际关系。该学派以社会学、人类学和社会心理学为自己的理论基础来研究组织中的各种群体行为,例如,研究组织中非正式组织对正式组织行为的影响;研究组织中个人的从众行为;

7、研究组织中的信息沟通问题等。这个学派又被称为“组织行为学”研究。 孔茨对群体行为学派的评价:群体行为的研究很重要,但不是管理本身,不能构成全面的管理理论体系。,赖国伟,8,第七章 现代管理理论,7.2 管理理论的丛林,2.4 合作社会系统学派 合作社会系统学派把组织中的人看成是有关各种社会的和心理的愿望和需求的人,而组织就是由许多具有这种社会和心理需求的人及其行为所形成的合作社会系统。组织成效的高低就取决于组织中个人的成效高低以及人们相互之间合作的成效。为了达到个人努力和成员间的有效合作,关键在于管理者。 这个学派的学者从分析组织中管理者的工作出发,着重研究管理者有效维护和协调组织系统的工作。

8、这个学派又被称为“组织理论研究”。 该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切斯特I伯纳德。,赖国伟,9,第七章 现代管理理论,赖国伟,10,7.2 管理理论的丛林,2.4 合作社会系统学派 伯纳德(1886-1961)生于美国麻省马尔登,他由一笔助学金资助进入哈佛大学学习经济学,并替别人调准钢琴和参加一个小的舞曲乐队补充收入。他在1906到1909年间完成课程要求,但缺少一门实验学科而没法获得学位。但伯纳德由于对组织的性质和目的方面的研究,在一生中得到了七个荣誉博士学位。 伯纳德1909年进入AT&T公司统计部门工作,1927年成为新泽西贝尔公司的总经理。伯纳德一生热心地参与其他许多组织的工作,如帮助戴维利连

9、索尔制定原子能委员会的政策,并曾经为以下机构服务过:新泽西紧急救济署、新泽西教养院、联合服务组织(担任过三年主席)、洛克菲勒基金会(担任过四年主席),并且是新泽西巴赫协会的主席。 伯纳德基本是靠自学成才,精通法语、德语等外语,他将维尔弗雷多帕累托、库尔特卢因、马克斯韦伯的理论和阿尔弗雷德诺斯怀特黑德的哲学首先应用于作为写作系统的组织的深入分析之中。 伯纳德最著名的著作是经理人员的职能,是1937年11月到12月期间在波士顿厄尔学院所作的八次报告扩展而成。,7.2 管理理论的丛林,2.4 合作社会系统学派 2.4.1 关于组织的概念 伯纳德把组织定义为:“有意识加以协调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的活动

10、或力的系统。”他认为,“正式组织是人们自觉的、有意的、有目的的一种协作”。 他认为组织是一个协作系统,其结构开始于分离而独立的个人,但需要通过社会关系连接的相互作用才能形成系统。作为个人,人们能选择是否参加某一特定的协作系统。存在选择问题,则存在个人目标和组织目标的一致和协作问题。这导致了伯纳德提出了“效力”和“效率”问题。“效率”是个人动机得到满足的程度,“效力”是组织目标协作的成功程度。 伯纳德认为,一个组织要有“效力”,必须使得个人有效率,即正式组织必须对有贡献的成员提供净满足,以便更新自己的力量或抵消对组织的离心力。伯纳德这种把正式组织的要求同社会人群系统的需求联结起来的尝试,是管理思

11、想上的一个里程碑,并一直沿用到现在。,赖国伟,11,第七章 现代管理理论,7.2 管理理论的丛林,2.4.1 关于组织的概念 伯纳德关于组织的概念,包含以下三个方面的意思: (1)组织是由人的行为构成的系统; (2)组织的成员包括所有通过自己的行动为组织目标的实现做出贡献的人; (3)组织系统是协作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 2.4.2 组织的三要素 伯纳德认为,所有的协作系统(包括企业、企业中的部门等),都包含三个普遍的要素: (1)协作的意愿; (2)共同的目标; (3)信息交流。,赖国伟,12,第七章 现代管理理论,7.2 管理理论的丛林,2.4.3 权威接受理论 伯纳德最不寻常的思想之一是他

12、的权威理论,他把权威定义为:“一个正式组织中一种信息交流(命令)的性质,它被组织的成员或贡献者接受来控制自己做出贡献的行动”。权威的含义有两个方面:(1)个人主观上承认这种信息交流的“性质”;以及(2)“信息交流中被接受的”客观的、正式的“性质”。 在伯纳德的理论中,权威的来源不在于“权威者”或发命令的人,而在于下级接受或不接受这个权威。如果下级不服从这个命令,他们就不承认这个权威。 伯纳德关于权威的观点与所有以往的权威概念都是对立的,后者都是建立在某种等级系列或组织地位的权力之上的。,赖国伟,13,第七章 现代管理理论,7.2 管理理论的丛林,2.4.3 权威接受理论 伯纳德认为,权威要能够

13、存在,必须满足四个条件:(1)个人能够并且的确明了所传达的命令;(2)他们认为这个命令同他们作决定时组织的目标是一致的;(3)他们认为,整个说来,这个命令同他们的个人利益是一致的;以及(4)他们在精神上和体力上能遵守这个命令。,赖国伟,14,第七章 现代管理理论,7.2 管理理论的丛林,2.4.4 经理人员的职能 伯纳德认为,经理人员的职能在于维持一个协作努力的系统,提出了经理人员的三项职能: (1)提供一个信息交流系统; (2)制定组织目标; (3)获得必要的个人努力,使人们进行协作。,赖国伟,15,第七章 现代管理理论,7.2 管理理论的丛林,2.5 社会技术系统学派 该学派的创始人是EL

14、Trist,该学派学者对管理理论的研究主要放在技术与人及其工作的密切联系方面。 孔茨认为,该学派的观点已经被管理者所熟知。 2.6 系统学派 根据系统思想,人们把组织看成是一个由许多子系统形成的系统,同时组织与环境系统进行各种要素的交换,组织系统是环境大系统的一个分系统。 孔茨认为,系统观点不是一种新的观点。 2.7 数学或“管理科学”学派 该学派的学者把对管理的研究放在如何建立管理的数学模型上,然后用数学的方法求最优解。孔茨认为该学派不是一种管理思想。,赖国伟,16,第七章 现代管理理论,7.2 管理理论的丛林,2.8 经验或“案例”学派 这个学派的学者对管理理论的研究建立在这样的前提基础上

15、:通过对管理人员在个别情况下成功的和失败的经验教训的研究,会使人们懂得在京来相应的情况下如何运用有效的方法解决管理问题。该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彼得德鲁克、欧内斯特戴尔、威廉纽曼等。 孔茨认为单凭对过去经验的研究,是十分不可靠的。他认为,应该以探索基本规律为目的,总结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结论,这样才有意义。 2.9 权变学派 该学派认为,管理者可以根据不同环境情况采用不同的管理方法、管理制度和管理手段。孔茨认为,这种观点也已经为管理人员熟知了。,赖国伟,17,第七章 现代管理理论,7.2 管理理论的丛林,2.10 决策理论学派 该学派的出发点是认为“管理是以决策为特征的,管理的本质就是决策”,因此,

16、管理理论就应该围绕决策这个核心来建立。这个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赫伯特亚历山大西蒙和詹姆斯马奇。该学派的主要观点包括: (1)管理就是决策 (2)用“管理人”的模式代替传统的“经济人”模式 (3)决策的满意化原则 (4)决策是一个过程 (5)决策包括程序化决策和非程序化决策 (6)决策中的价值要素和事实要素:判断一项决策是否正确,就看其所采取的手段是否能有效地实现目标,因为它是事实性的问题。,赖国伟,18,第七章 现代管理理论,7.2 管理理论的丛林,2.11 管理者工作学派 该学派又被称为经理角色学派,主要的代表人物是加拿大的亨利明茨伯格。他通过对经理人员每天的工作活动情况进行调查统计,总结出经理人员在工作过程中充当了三类十种角色,包括: (1)人际关系方面的角色:挂名首脑、领导者、联络者。 (2)信息方面的各种角色:监听者、传播者、发言人。 (3)决策方面的各种角色:企业家、故障排除者、资源分配者、谈判者。,赖国伟,19,第七章 现代管理理论,7.2 管理理论的丛林,3. 管理理论丛林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