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监管理论课件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88174866 上传时间:2019-04-20 格式:PPT 页数:65 大小:73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金融监管理论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65页
金融监管理论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65页
金融监管理论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65页
金融监管理论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65页
金融监管理论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6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金融监管理论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金融监管理论课件(6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章 金融监管理论,第一节 金融监管体系,金融监管构成体系 金融监管目标 金融监管工具 金融监管组织,金融监管系统,一、金融监管目标的演进 20世纪30年代以前,中央银行身兼金融监管的职能,中央银行的主要目标是提供稳定的货币供给,防止银行发生挤兑。 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的教训,使各国逐步明确了金融监管目标,开始转变到致力于维持国家金融体系的安全稳定,防止金融体系崩溃对宏观经济的冲击。,20世纪30年代到70年年代 ,严格的金融监管实现了金融稳定,但是也压抑了金融机构发展和导致金融效率下降,使国家开始重新审视金融监管的目标,提高金融效率的问题得到重视。 21世纪以来,金融监管目标开始注重金融

2、体系安全和金融效率的平衡 。,二、主要国家的金融监管目标 美国联邦储备法: 维持公众对一个安全、完善和稳定的银行系统的信心;建立有效率和有竞争的银行系统服务;保护消费者的利益;允许银行体系适应经济的变化而变化。 日本国普通银行法: 金融监管是以银行业务的公正性为前提,维护信用确保存款人的权益,谋求金融活动的顺利进行,为银行业务的健全运营和国民经济的发展为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 为了加强对银行业的监督管理,规范监督管理行为,防范和化解银行业风险,保护存款人和其他客户的合法权益,促进银行业健康发展。,二、金融监管制度的一般目标,金融监管的工具,一、金融监管的法律工具 基本内容:金

3、融监管部门的法律工具,主要是通过制定金融法规,在共同准则的前提下体现公平竞争。金融法律工具的约束力体现在两方面:对金融监管部门本身具有约束力;对各金融机构具有约束力。 局限性:法律不可能包罗万象,法律条文颁布后,在相当一段时间内不会轻易修改,完全依据法律条文在实际工作中显得生硬。,二、金融监管的经济工具 基本内容:金融监管的经济工具是通过经济利益影响金融机构的经营行为,当某种经营活动对经营有利能够获得较高的利润时,经营者的积极性被调动,会投入较多的物力、财力和人力。金融机构在开展金融业务活动时,也表现为同样的规律。 局限性:经济工具在金融宏观管理中的积极作用是被肯定的,因此,各国在管理中经常采

4、用的是经济工具。但也有不足之处,对经济和金融领域的突发性事件不能及时治理,当出现较大的经济金融波动时作用缓慢。,三、金融监管的行政工具 基本内容:金融监管的行政工具是由金融监管部门通过发布文件、临时通知等命令形式,要求所有金融机构必须在文件有效期内无条件执行的管理方式。行政工具具有强制性特征,一旦发布被监管部门必须照章行事。 局限性:行政工具在金融监管中的作用不能忽视,但有很大的局限性。行政工具监管局部性情况较多,考虑全局性情况不够。过多采用行政工具会削弱甚至扭曲经济工具的作用。,四、金融监管工具的配合 法律工具是金融活动规范化和有序化的基础,能够在制度上保证金融体系的稳定。 经济工具是金融监

5、管的重心,是金融活动有机化和协调化的主要工具,能够保证各种金融实体利益在不受强行管制的环境中公平竞争。 行政工具是金融监管的必要补充,是金融减少较大波动的辅助,有助于治理金融市场的特殊问题,使金融监管工作更加完善。 在金融监管中,单一的工具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需多种工具并举,在不同的时期针对各种的情况有些侧重,金融监管的绩效才比较理想。,金融监管的组织,一、金融监管当局的监管 金融监管当局通过对被监管金融机构收取财务信息、管理信息、网络信息和公众举报等。绝大多数情况下,金融监管当局是从被监管客体依法通过强制性获得需要的信息,通过对这些财务信息的分析发现问题。,二、行业自律机构的监管 金融自律管

6、理的监管途径,主要是通过金融同业成员相互之间的信息交流与磋商,利用共享的财务资料与管理经验等揭示经营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加以防范。金融行业成员尽管会对各自涉及的商业机密资料予以保密,但是,鉴于行业共同利益的需要,能够实现较好的真实信息交流。,三、中介机构的监督 中介机构(审计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和外部评级机构等)监督在金融监管中发挥三个方面职能:(1)信息鉴证 ;(2)法定审计 ;(3)监管审计。 金融监管当局可借助中介机构审计、核实金融机构的财务会计报表及相关数据,对金融机构实施现场检查,对金融机构进行外部评级,提高金融信息披露的客观性和权威性,强化市场约束。,四、社会舆论的监管

7、社会舆论监督体系是金融监管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建立举报制度和查处程序形成社会监督威慑力,督促各金融机构依法经营;通过宣传等媒介向金融监管当局传递金融机构经营中出现问题的信息,对于及时发行问题和惩罚金融违规现象,具有不开替代的积极作用。,第二节 金融监管理论的形成与发展,一、金融监管理论演化的经济学背景,由于金融监管是一种与市场自发运动相对应的政府行为,因此,金融监管理论的根源是与“看不见的手”相联系的,20世纪的金融监管理论,也是在这一背景之下发展的。,1776年,亚当斯密出版了国富论,从此“看不见的手”成为市场经济的准则,以此作为范式和基础、崇尚自由放任政策的古典经济学也得以开创。 19世纪

8、70年代的“边际革命”和瓦尔拉斯一般均衡模型的创立,使建立在对古典经济学“扬弃”基础上的新体系新古典经济学发展起来,并成为当时经济学主流学派 20世纪30年代,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是政府干预与自由放任的一次交锋,该学说在其后的时间里占据了优势地位。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保罗萨缪尔森把新古典经济学的微观经济理论与凯恩斯的宏观经济理论联系起来,形成了 “新古典综合理论”,并成为20世纪五六十年代经济学的正统。 20世纪六七十年代,货币主义、供给学派和理性预期学派先后兴起,它们通过对新古典经济学的重新表述、补充、修正和改造,证明了市场机制“自然秩序”的存在和有效性,极力主张减少国家干预,实行自由主义的经济

9、政策。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之后,主张政府干预的经济学又逐步产生了新的影响力,二、金融监管理论的演化,20世纪主流经济学对政府干预经济的争论持续不断,直接涉及政府干预的金融监管理论也随着争论双方势力变化而变化。 起源:政府管制理论 管制经济学的创立者:斯蒂格勒教授 金融监管本身不等同于一般性的政府管制,但金融监管理论却得到政府干预理论的强力支持。 金融监管可以理解为政府为弥补市场机制缺陷进行的一种制度安排,乔治斯蒂格勒(George .Stigler,1911年1月17日1991年12月1日),是美国经济学家,经济学史家,198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研究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其中尤以 在市

10、场活动研究和产业结构分析中所做的贡献 最为重要。他的研究之一是调查经济立法 如何影响市场。他对经济立法效力的研究使得 管制立法的产生,并为经济学研究开创了一个 全新的领域。斯蒂格勒的成就确立了他在市场 及产业结构应用研究中的领导地位。由于斯蒂 格勒研究的突出特色,他还被公认为是“信息经 济学”和“管制经济学”的创始人,同时也是经济 学和法学交叉研究的带头人之一。,信用管理的金融监管理论 20世纪30年代以前,信用管理的金融监管理论,(一)历史背景 16世纪后半期,随着西欧经济与贸易的发展,货币需求与日俱增,大量金银源源不断流入西欧,部分解决了货币流通的需要。同时,对于新的融资工具需求愈加迫切,

11、近代货币信用制度应运而生,集中表现在商业银行的兴起,信用工具的快速推广,清算制度与中央银行的建立。 金融监管理论最早散见于金融问题的争论,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货币发行管理”和“最后贷款人”制度 。,信用管理的金融监管理论,(二)主要内容 1、货币发行管理 亚当斯密(Adam Smith,1776): 只要银行贷款用于生产流通的短期商业票据,就不会引发通货膨胀或紧缩,“看不见的手”能够发挥作用,银行应该自由竞争,没有必要施加约束“银行学派” 桑顿(Sandon,1802)认为银行券有超发危险,应当进行监管“通货学派” 两派激烈争论,最终后者获胜,中央银行开始建立,对货币信用进行管理(统一发行

12、货币,货币发行量的控制),但是不管理金融机构的微观行为。,2、最后贷款人制度 商业银行发展初期,只是提供一些资金为贸易结算服务,并未构成对经济发展的主动影响。 18、19世纪的银行危机证明,挤兑将引起生产萎缩,因此,中央银行开始承担信用“保险”的责任,为金融机构提供必要的信用支持,由统一货币发行逐渐转向了通过最后贷款人的信用管理稳定金融和经济。,(三)简要评述 20世纪30年代以前并未形成真正意义上的金融监管理论,关于金融监管的研究较为狭隘,讨论焦点在于“自由”和“监管”,内容主要集中于货币信用和防止银行挤兑两个方面。另外,研究方法也比较单一,缺乏令人信服的论据。随着经济金融的发展,市场的不完

13、全性愈加凸显。,强调约束的金融监管理论 20世纪30年代-70年代,强调约束的金融监管理论,一.历史背景 20世纪30年代的“大危机”使资本主义经济陷入混乱和萧条,接连不断的经济金融危机向自由经济发起了猛烈攻击,理论界开始认识到,“看不见的手”无所不能不过是一个神话。经济的内在不稳定性被察觉,凯恩斯主义经济思想逐步占据主流经济学的地位,政府监管成为经济运行的伴生现象。金融领域的监管成为关注焦点之一,以强调金融监管为基石的理论不断涌现,金融监管理论逐步形成 。,二.主要内容 强调约束的金融监管理论 金融监管理论的形成起源于金融监管必要性的研究,主要包括两个视角:市场不完全性和金融体系的脆弱性。

14、由此形成两大理论体系:公共利益的监管理论和金融脆弱的监管理论。,(一)公共利益的监管理论 公共利益的监管理论,以市场失灵和福利经济学为基础,指出管制是政府对公共需要的反应,目的是弥补市场失灵,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实现社会福利最大化。市场失灵主要表现为外部效应、信息不对称、不完全竞争或自然垄断等,监管是一种公共产品,能够降低或消除市场失灵的手段。 相应地,形成了负外部性监管理论、公共产品监管理论、信息不对称监管理论和自然垄断监管理论。,1.负外部性监管理论 金融体系的负外部效应,是指金融机构破产倒闭导致的连锁性反应,会造成货币信用紧缩动摇经济增长的基础。 其核心内容是:金融体系的负外部性是导致金融

15、市场失灵的主要原因,实行以政府为主的金融监管是解决问题的关键。,2.公共产品监管理论 金融体系具有公共产品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特征。 其核心内容是:金融体系的自身的公共属性会导致金融市场失灵,引发风险和导致危机,有必要通过以政府为主的金融监管,实现对金融服务的良性引导。,3.信息不对称监管理论 信息不对称导致金融市场的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造成金融市场失灵。 其核心内容是:信息不对称是金融体系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政府监管是医病良药。,(二)金融脆弱的监管理论 1.金融不稳定假说 以商业银行为代表的信用创造机构和借款人相关的特征使金融体系具有天然的内在不稳定性,即不稳定性是现代金融制度的基本

16、特征。 金融不稳定性假说认为,金融体系内在的不稳定性是引发金融风险、产生金融危机的根本原因,政府干预与监管制度的建立可以有效降低这种内在脆弱性,实现金融的稳定发展。,2银行挤提理论(D-D模型) 基于理性人和信息不对称等假设,构建经典的银行挤提动态模型。 结论:信息不对称是银行遭遇挤提的根本原因,挤提会造成严重的实际经济问题,进而造成倒闭。 D-D模型主张加强对信息的管理,使信息更加透明、对称,增强社会的信心。,三.简要评述,“大危机”在摧毁“看不见的手”神话的同时,催生了金融监管理论。实行金融监管成为这一时期最主要的研究命题,为西方主要发达国家严格、广泛的金融监管提供了有力的注解。然而,就研究方法及思路而言,该时期的理论存在以下局限性: “,(1)金融监管研究的独立性不强。理论从各个角度揭示了市场失灵的原因,提出了监管的必要性。这些理论的研究往往侧重于整体,金融体系自身的特点未得到全面考虑,相应地,监管更多程度上指的也是广义政府监管。直到后期金融脆弱的监管理论的出现,研究视角才渐渐聚焦金融。 (2)金融监管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