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系统定位诊断(脑叶)课件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88167308 上传时间:2019-04-20 格式:PPT 页数:64 大小:12.9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神经系统定位诊断(脑叶)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64页
神经系统定位诊断(脑叶)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64页
神经系统定位诊断(脑叶)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64页
神经系统定位诊断(脑叶)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64页
神经系统定位诊断(脑叶)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6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神经系统定位诊断(脑叶)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神经系统定位诊断(脑叶)课件(6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神经系统疾病定位诊断,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 陈道文,四、脑叶病变定位诊断,解剖生理,端脑包括左右两个大脑半球,两个半球之间有连结两半球的横行纤维束,称胼胝体。每侧大脑半球表面都被覆一层灰质,称大脑皮质。皮质深面是白质,白质当中埋藏一些灰质团块,称基底核。每侧半球里都有腔隙,称侧脑室。,解剖生理,端 脑,分叶,外侧沟,中央沟,顶枕沟,额 叶,颞 叶,顶 叶,枕 叶,Frontal lobe,Parietal lobe,Temporal lobe,Occipital lobe,解剖生理,边缘叶及边缘系统,边缘叶位于大脑半球内侧面,由扣带回、海马回、钩回组成。边缘叶与杏仁核、丘脑前核、乳头体核、

2、丘脑下部、岛叶前部、额叶眶面等结构组成边缘系统。边缘系统的功能比较复杂,它与内脏活动、情绪反应、记忆活动等有关。,解剖生理,大脑的内部结构,皮质,髓质,基底核,侧脑室,大脑皮质 大脑髓质 基底核 侧脑室,解剖生理,基底核靠近大脑半球底部,包括尾状核、豆状核等。尾状核和豆状核合称纹状体,是重要的皮质下运动中枢。 纹状体是锥体外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当纹状体受损或出现震颤麻痹,表现为运动减少,肌肉强直,表情呆板,动作迟缓;或表现为运动过度,出现不随意运动,如手足徐动和舞蹈症。近年研究证明,尾状核还影响感觉传入机能和参与针麻镇痛。,尾状核,豆状核,背侧丘脑,解剖生理,基底核,通过内囊的纤维束,丘脑前辐射

3、,额桥束,豆状核,皮质红核束,顶枕颞桥束,听辐射,视辐射,尾状核头,皮质核束,皮质脊髓束,背侧丘脑,丘脑中央辐射,内侧膝状体,外侧膝状体,解剖生理,大脑半球的髓质,大脑白质由有髓神经纤维组成,根据走行和功能分为3类:即联络纤维、连合纤维和投射纤维。,解剖生理,胼胝体,(1)连合纤维,指连合左、右半球皮质的纤维。,解剖生理,(2)联络纤维,联系同侧半球内各部分皮质的纤维。,解剖生理,(3)投射纤维,由大脑皮质与皮质下各中枢间的上、下行纤维组成。,投射纤维是连结大脑皮质与皮质下各级中枢的上、下行纤维束。这些纤维束集中地通过豆状核与尾状核、丘脑之间,形成致密的白质板,称内囊。,解剖生理,中枢是具有一

4、定功能的大脑皮质区,是执行某种功能的核心部分。 不同的功能相对集中在某些特定的皮质区,从事对一定机能的分析综合。大脑皮质上具有管理机体各种功能活动的最高中枢。,大脑皮质中枢,解剖生理,大脑皮质的分区,较常用的是Brodmann(1909)分区法,将大脑皮质分为52区。,解剖生理,一般中枢,躯体运动区 躯体感觉区 视觉区 听觉区,语言中枢,运动性语言中枢 书写中枢 听觉性语言中枢 视觉性语言中枢,解剖生理,大脑皮质重要的中枢,位于中央前回和中央旁小叶前部,包括4、6区。 功能:管理对侧肢体骨骼肌的运动。,躯体运动区,躯体运动区,解剖生理,特点: 倒置的人形,但头部是正的; 交叉管理; 各部投影区

5、的大小与体形大小无关, 而取决于功能的重要性和复杂程度。,解剖生理,躯体运动区,躯体感觉区,躯体感觉区,位于中央后回及中央旁小叶的后部(3、1、2区) 功能:接受对侧半身的感觉。,解剖生理,特点: 倒置的人形,但头部是正的; 交叉管理; 各部投影区的大小与体形大小无关,而取决于该部感觉的敏感程度,解剖生理,躯体感觉区,视觉区,距状沟上下的枕叶皮质(17区),功能:一侧视区接受双眼对侧半视野。 损伤:双眼视野同向性偏盲。,解剖生理,听觉区,功能:接受双侧听觉传入。,位于颞横回(41、42区)。,损伤:不完全性耳聋, 双耳听力下降。,解剖生理,损伤:失写症。,运动性语言中枢,书写中枢,额下回后部(

6、44、45区),语言中枢,损伤:运动性失语症。,额中回后部(8 区)。,解剖生理,听觉性语言中枢,颞上回后部(22区)。,损伤:感觉性失语症。,视觉性语言中枢,顶下小叶的角回(39区)。,损伤:失读症。,解剖生理,语言中枢,间 脑,位于中脑之上、大脑两半球之间,大部分被两侧大脑半球掩盖着,中央有一矢状腔隙即第3脑室。间脑可分为背侧丘脑(即丘脑)、上丘脑,后丘脑,底丘脑和下丘脑。其中上丘脑位于第3脑室顶部,连有松果体;底丘脑与中脑相接壤,只能从切面上见到。,解剖生理,丘脑,间脑的最大部分,是一对卵圆形灰质团块,左右各一。几乎所有的传入(感觉)纤维在到达大脑皮质前,都要在这里交换神经元,它不仅是一

7、个简单的中继站,而且能进行复杂的分析与综合(称整合作用),所以它是重要的皮质下感觉中枢。,解剖生理,后丘脑,在丘脑后端,包括丘脑枕、内侧膝状体和外侧膝状体。 内侧膝状体是听觉皮质下中枢; 外侧膝状体是视觉皮质下中枢。,解剖生理,下丘脑,位丘脑下方,是自主神经、内脏活动和调节内分泌机能的较高级中枢。参与机体的情绪反应、水盐代谢、体温调节、血压和食欲等的调节活动。,解剖生理,解剖生理,精神症状 瘫痪 语言障碍 书写不能 凝视 强握及摸索,定位诊断,一、额 叶,共济失调 Foster-Kennedy综合征,感觉性失语 命名性失语 颞叶癫痫 精神症状 视野缺损,定位诊断,二、颞 叶,皮层感觉障碍 古茨

8、曼综合征 失用 体象障碍 视野缺损,定位诊断,三、顶 叶,缘上回,视野改变 视幻觉 视觉失认 视物变形,定位诊断,四、枕 叶,精神症状 内脏活动障碍,定位诊断,五、边缘 叶,1、深反射,2、浅反射,病例1,女性,42岁,既往史无特殊 急起视物成双、左眼睑下垂半月入院 左眼睑下垂,左侧瞳孔直径4mm,右侧瞳孔2mm,左眼直接、间接光反射消失,左眼内收不能,右侧口角低,伸舌偏右,四肢肌力正常,无感觉障碍。,病例2,女性,49岁,既往史无特殊 进行性四肢麻木、无力23天入院 颅神经无异常,双上肢肌力4级,双下肢3级,左上肢腱反射+,右上肢、双下肢+,颈3以下痛觉减退,病例3,患者,女,38岁 主诉:

9、频繁呕吐、反应迟钝、睡眠多、四肢无力5月余。 现病史:患者无明显诱因于2007年7月底出现频繁呕吐,当时无腹痛、腹泻。曾在多家医院就诊除胃镜 发现“慢性浅表性胃炎”外,未找到其他病因。予输液、对症等治疗约10余天呕吐渐停止,患者体重下降约10公斤。9-10月期间患者饮食尚好,体重也有所增加。11月份和丈夫争吵后渐出现反应迟钝、记忆力下降、嗜睡 ,以后又出现双下肢阵发性麻木,有时疼痛,行走无力、不稳,双上肢,亦感无力,大、小便费力难解,否认行走时有踩棉花样感。病程中无头痛,无明显视力下降,无肢体抽搐,无发热、盗汗,无关节酸痛,无口、眼干涩等症状。 既往史:既往体健,无肝炎、结核史,无手术外伤史,

10、无药物过敏史。 个人史:出生于南京本地,无不良嗜好,无毒物接触史,月经史:07年11月以后闭经,生育史:1-0-0-1 。 家族史、遗传史:无特殊。,病 史,入院查体,T 36.4 P 70次/分 R 18次/分 BP 120/80mmHg 体重58kg,发育正常,营养中等,心、肺、腹(-),甲状腺不大。 专科:神志清楚,颅神经(-),双上肢肌力5级 ,双下肢肌力4级,四肢肌张力略低,双上肢腱反射(+),双下肢(),双侧巴氏征(+),C3以下痛觉减退,双下肢振动觉减退,指鼻试验、跟膝胫试验尚准,闭目难立征(+),脑膜刺激征(-) ,蹒跚步态。情感淡漠,反应迟钝,记忆、计算能力减退。 MMSE评

11、分23分(失分主要在记忆、时间定向),病情演变,入院后予维生素B1、弥可保等治疗,症状无改善。 08年1月中旬出现右上肢麻木、疼痛,继而出现双眼视物不清,右额部疼痛,未见恶心、呕吐。 眼科检查(08-2-2):右眼:0.06,左眼:0.15;视野:右眼红、兰色中心暗点,左眼颞侧视野略缩小。,辅助检查-影像,头颅CT(外院07-12-1):双侧苍白球、小脑齿状核对称性钙化。 头颅MRI平扫(08-1-5):脑内多发长T1、长T2异常信号,可疑钙化性病灶。 颈椎MRI(08-1-12):颈髓全程可见斑片状长T1、长T2异常信号,境界欠清,占位效应不明显。 胸椎MRI(08-1-15):胸髓全程内见斑片状长T1、长T2异常信号。,辅助检查-影像,头颅MRA(08-1-18):头颅MRA未见异常,脑内多发异常信号。 头颅MRI平扫(08-2-14):脑内多发异常信号,07-12-1,08-1-5,08-01-12,08-01-15,08-01-18,谢谢各位!,祝各位在脑科医院学习、工作、生活愉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