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细胞血小板网织血沉红细胞参数检7版课件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88167251 上传时间:2019-04-20 格式:PPT 页数:86 大小:2.9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白细胞血小板网织血沉红细胞参数检7版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86页
白细胞血小板网织血沉红细胞参数检7版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86页
白细胞血小板网织血沉红细胞参数检7版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86页
白细胞血小板网织血沉红细胞参数检7版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86页
白细胞血小板网织血沉红细胞参数检7版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8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白细胞血小板网织血沉红细胞参数检7版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白细胞血小板网织血沉红细胞参数检7版课件(8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二 、 白细胞检验 1、 白细胞 (white blood cell, WBC) 2、白细胞分类 (Differential count, DC) (2)淋巴细胞(lymphocyte, L) (1)粒细胞(granulocyte, GRAN) (3)单核细胞(monocyte,,M), 参考值 白细胞总数 成人:(410)109/L 初生儿 :(15 20)109/L 6月-2岁:(11 12)109/L,1、白细胞增多指: WBC10109/L 2、白细胞减少指: WBC4109/L 3、白细胞绝对值计算: 绝对值=白细胞总数分类计数的百分数,二、白细胞分类计数,参考值 中性杆状核粒细胞

2、(Nst) 0.01-0.05 中性分叶核粒细胞(Nsg ) 0.500.70 淋巴细胞 (L) 0.200.40 嗜酸性粒细胞(E) 0.0050.05 嗜碱性粒细胞(B) 0.000.01 单核细胞(M) 0.030.080,中性粒细胞 中性杆状核粒细胞 中性分叶核粒细胞,临床意义 白细胞增多和中性粒细胞增多临床意义属于同义语。,1、中性粒细胞neutrophil,N 中性粒细胞增多: 指N0.7见于: 生理性 消化时、妊娠、胎儿及新生儿、剧烈地运动等。,2、病理性: A、急性感染或炎症 化脓性球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肺炎链球菌等)感染为最常见的原因。,B、严重组织损伤或大量

3、血细胞破坏 严重外伤,较大手术后,大面积烧伤等。 C、急性大出血在急性大出血后12h内,白细胞数及中性粒细胞却明显增多。,D、急性中毒 代谢性中毒,如尿毒症等,急性化学药物中毒,如安眠药中毒等。 E、白血病、骨髓增殖性疾病及恶性肿瘤。,中性粒细胞减少 1、概念 白细胞4 109/L,2、临床意义 (1 )某些感染: 病毒感染、细菌感染(伤寒)。 (2)某些血液病如再生障碍性贫血等。,(3)慢性理、化损伤。 化学药物如氯霉素等,X线的长期接触。 (4)自身免疫性疾病如SLE等 。 (5)单核-吞噬细胞如脾功能亢进等。,3、核象变化 (1)核象左移: 外周血中杆状核粒细胞增多,甚或出现杆状核以前更

4、幼稚阶段的粒细胞,超过5%称为核左移。,核左移分度: 杆状核粒细胞 轻度核左移0.06 中度核左移0.10少数晚幼粒细胞 重度核左移0.25晚幼粒细胞中幼粒细胞,中性粒细胞核象变化,中性粒细胞核左移的临床意义: 最常见于: 1、各种病原体所致的感染,特别是急性化脓性细菌感染时,,2、核象左移时常伴有明显的中毒颗粒、空泡变性、核变性等质的改变。 3、急性中毒、急性溶血时容易见到核象左移。,举例: 核象左移对病情的严重程度和机体的反应能力的估计具有一定的价值。 1、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百分数略增高,轻度核左移,表示感染程度较轻,机体抵抗力较强。,2、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百分数均增 高,中度核左

5、移及中毒性改变,表示有严重感染。,3、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百分数明显增高,或白细胞数并不增高甚至减少,但有显著核左移及中毒性改变,表示病情极为严重。,(2)核象右移: 正常人外周血的中性粒细胞以3叶核者为主,若5叶以上者超过3%则称为核象右移,此时常伴有白细胞总数减少 。,中性粒细胞核右移的意义,在炎症的恢复期,一过性地出现核象右移是正常现象,如在疾病进行期突然出现核右移的变化,则表不预后不良。,四、白细胞形态检查 中性粒细胞形态异常: (1)中性粒细胞的毒性变化: 中毒颗粒 空泡变性 细胞大小不均 核变性 见于各种化脓性感染等。,中毒颗粒 : 中性粒细胞胞质中出现粗大,大小不等、分布不均、

6、染色呈深紫红或紫黑色,谓之为中毒颗粒。,(2)其它异常白细胞: 棒状小体(Auer body) 主要鉴别三型急性白血病,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的幼稚细胞胞浆中可见,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幼稚细胞胞浆中不见。,三、嗜酸性粒细胞计数 eosinophil,E 参考值 (0.05-0.5) 绝对值0.5109/L,临床意义 1、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1)变态反应性疾病 (2)寄生虫病 (3)某些传染病 :猩红热,2、嗜酸性粒细胞减少: 伤寒、副伤寒初期等。,嗜碱性粒细胞,basophil,B 参考值 (0-0.01) 临床意义 1、增多 :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骨髓纤维化、 溶血等。 2减少

7、:无意义,淋巴细胞,lymphocyte,L 参考值 0.200.4 0 临床意义,淋巴细胞增多(lymphocytosis) 见于: .生理性增多,婴幼儿期血象特点: 出生时N约占0.65,L约占0.35,随着白细胞总数的下降,N相应下降,L上升,出生后46天两者比例相等,形成第一次交叉,随后L约占0.65,N约占0.35,至46岁两者又相等形成第二次交叉, 6岁后白细胞分类与成人相似。,.病理性增多 1)某些病毒或细菌所致感染性疾病。 2)急性传染病的恢复期。 3)肾移植术后排异反应。 4)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白血性淋巴 肉瘤 。,淋巴细胞减少 见于: (1) X线照射等。 (2)长期服用肾

8、上腺皮质激素或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等。,2异型淋巴细胞 ( abnormal lymphocyte) Downey根据细胞形态学特点将其分为三型 型(泡沫型) 型(不规则型) 型(幼稚型),参考值 小于0.02 临床意义 1、病毒感染性疾病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可高达0.1以上或更高。 2、药物过敏。 3、输血、血液透析、体外循环等。,单核细胞,monocyte,M 参考值 0.03-0.08 临床意义 (1)生理性增多: 正常儿童单核细胞可较成人稍高,平均为9%。2周内婴儿可达15%或更多,为生理性增多。,病理性增多 1、某些感染性疾病:疟疾等。 2、某些血液病:单核细胞细胞性白血病等。,三、网织

9、红细胞计数,1、定义: 网织红细胞(reticulocyte)是介于晚幼红细胞和成熟红细胞之间尚未完全成熟的红细胞。 2、染色: 煌焦油蓝,新亚甲蓝活体染色法染色。,参考值 成人:0.005-0.015 绝对值(24-84)109/L 新生儿:0.02-0.06,临床意义 1网织红细胞计数可以判断骨髓红细胞系统造血情况。 溶血性贫血时,网织红细胞增高。,典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病例,网织红细胞百分比常小于0.005。 网织红细胞数低于15109/L为诊断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标准之一。,2作为贫血疗效观察指标。 网织红细胞计数是对贫血病随访检查的项目之一。,3 、网织红细胞减少 表示骨髓造血功能减低,常见

10、于再生障碍性贫血,贫血(如急性白血病等) 。,(二)网织红细胞生成指数 Finch提出用计算网织红细胞生成指数(reticulocyte production index,RPI) 代表网织红细胞的生成相当于正常人的多少倍。,网织红细胞生成指数用于纠正由于网织红细胞百分数可受贫血程度(血细胞比容)及网织红细胞在外周血中变为成熟红细胞的时间长短等影响。,【参考值】 正常人RPI为2。 【临床意义】 网织红细胞生成指数3提示为溶血性贫血或急性失血性贫血; 网织红细胞生成指数2则提示为骨髓增生低下或红细胞系成熟障碍所致的贫血。,四、血小板的检测 血小板计数(platelet count,PC或Plt

11、) 【参考值】(100300)109L,【临床意义】 1、生理性波动: 进餐、运动、月经期血小板升高,早晨比下午为少。,2、病理性减少:pc100109/L见于: ( 1)血小板产生减少:骨髓造血功能障碍或减退,如再障、白血病等。 ( 2)血小板破坏亢进:如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 (3)血小板消耗过多如:DIC等。 (4)血小板分布异常如:脾肿大,血液被稀释(输入大量库血或大量血浆等)。,3、病理性增多 PC400109/L见于: (1)反应性增多: 特点是骨髓功能亢进,见于增生性贫血如溶血性贫血等。 (2)原发性增多: 特点是持续性增高,见于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等。,(二)血小板平均容积和

12、血小板分布宽度测定 【参考值】 MPV 711fl PDw 1517。,【临床意义】 1血小板平均容积 mean platelet volume,MPV 代表单个血小板的平均容积。,MPV增加见于: 血小板破坏增加而骨髓代偿功能良好者; 造血功能抑制解除后, MPV增加是造血功能恢复的首要表现。,MPV减低见于: 骨髓造血功能不良,血小板生成减少; MPV随血小板数而持续下降,是骨髓造血功能衰竭的指标之一。,2、血小板分布宽度 (platelet distrmution width,PDw) 反映血小板容积大小的离散度,用所测单个血小板容积大小的变易系数(CV)表示。,PDw减少表明血小板的均

13、一性高。 PDw增高表明血小板大小悬殊,见于急性髓系白血病、巨幼细胞贫血、慢性粒细胞白血病、脾切除等。,(三)外周血血小板形态及分布情况 血小板形态 参考值正常血小板应为2个以上成簇聚集 临床意义单个分散存在提示血小板功能不良。,五、红细胞沉降率 (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tate,ESR),1、定义: 红细胞沉降率是指红细胞在一定条件下沉降的速度而言,简称血沉。,参考值 魏氏(Westergren) 法: 成年男性0-15mm/h 成年女性0-20mm/h,临床意义 1、血沉增快 (1)生理性增快 12岁以下的儿童、60岁以上的高龄者、妇女月经期、妊娠3个月以上血

14、沉可加快。,(2)病理性增快 各种炎症 急性细菌性炎症时,风湿热、结核病时血沉明显加快。 组织损伤及坏死 急性心肌梗死时血沉增快,而心绞痛时则无改变。,鉴别恶性肿瘤与良性肿瘤 恶性肿瘤血沉增快,良性肿瘤血沉正常。 各种原因导致血浆球蛋白相对或绝对增高时,血沉均可增快,如慢性肾炎、肝硬化等。 贫血: 90g/L 高胆固醇血症 2、血沉减慢一般临床意义较小。,六、红细胞比容测定和红细胞有关参数的应用 (一)红细胞比容(hematocrit,Hct)测定 将EDTAK2抗凝血在一定条件下离心沉淀,测出其红细胞在全血标本中所占体积的百分比,称为红细胞比积测定。,参考值 温氏法: 男:0.4-0.5L/

15、L 女:0.37-0.47L/L,临床意义,1.红细胞比容增高 见于大面积烧伤和各种脱水病人,测定红细胞比容后可以了解血液浓缩程度,作为补液计算的依据。,2.红细胞比容减低 在各种贫血时,红细胞比容测定常用来诊断贫血并判断其严重程度 。,3. HCT值计算红细胞三种平均值 红细胞平均容积和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有助于贫血的鉴别诊断,结合有关指数变化还可推断贫血病因 。,(二)红细胞三种平均值的计算,有助于贫血的分类与鉴别。,1平均红细胞容积(MCV) 单位: 飞升(fl) 参考值80-100 fl,2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 单位: 皮克(pg) 参考值27-34 pg,3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 单位: g/L 参考值 32%-36% 临床意义 MCV 、 MCH、 MCHC测定用于 贫血的形态学分类。P263表4-2-4。,五、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测定,RDW是反映外周血中红细胞体积异质性的参数,用血细胞分析仪测量获得,它是反映红细胞体积大小不等程度的客观指标。,参考值 RDW-CV11.514.5 临床意义 1、贫血形态学分类 2、用于缺铁性贫血的诊断和鉴别诊断。,贫血形态学分类,小结: 1、掌握白细胞计数及白细胞分类的参考值及临床 意义。 2、掌握核象左移、核象右移、 棒状小体(Auer body) 3、掌握网织红细胞计数临床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