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原理第8章课件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88166793 上传时间:2019-04-20 格式:PPT 页数:48 大小:2.9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计算机原理第8章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计算机原理第8章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计算机原理第8章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计算机原理第8章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计算机原理第8章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计算机原理第8章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计算机原理第8章课件(4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Chapter 8 外围设备,外围设备可分为五类。每一种外设,都是在它自己的设备控制器控制下进行工作。设备控制器则通过适配器和主机连接,并受主机控制。,8.1外部存储器,硬盘 光盘存储系统 移动存储器,一、硬盘,1、硬盘的基本知识 2、硬盘的分类 3、硬盘的接口 4、硬盘的性能指标,1、硬盘的基本知识,(1)硬盘的发展 1956年,IBM发明世界上第一台硬盘(IBM350),1973年,又发明了Winchester(温氏)硬盘(IMB3340)。其核心就是:磁盘片被密封、固定并且不停高速旋转,磁头悬浮于盘片上方沿磁盘径向移动,并且不和盘片接触(与盘片之间的间隙只有0.10.3um )。后来的硬

2、盘基本都沿用了这一结构。,硬盘的基本知识,硬盘的发展 体积:5.25英寸/全高 3.5英寸/半高(用于台式PC) 2.5英寸(用于笔记本PC) 容量:1040MB(8086/286) 100500MB(386/486) 1800GB(目前) 连续传输速率: 100KB/s 60MB/s 平均寻道时间: 80ms 5ms 转速: 3600转/s 10000转/s “磁头移动+盘片旋转”的机械结构注定了硬盘是当今计算机系统性能的最大瓶径,硬盘的基本知识,(2)硬盘的组成 硬盘内部包括浮动磁头组件、磁头驱动机构、盘体及主轴驱动机构、前置读写控制电路和接口电路等。封装在硬盘的净化腔体内。,硬盘的基本知

3、识,硬盘的组成 硬盘电路部分有主控芯片、缓存芯片和马达控制芯片等,其中缓存(buffer)芯片用于协调硬盘与主机在数据处理速度上的差异。 盘片与缓冲区进行数据交换,缓冲区中的数据通过硬盘接口与外界进行数据交换。,硬盘的基本知识,(3)磁道、扇区和柱面 一个盘面上划分为许多个磁道,每个磁道分为多个扇区,每个扇区512字节。各盘面上相同半径的磁道组成一个柱面。 硬盘的读写顺序为柱面、同一柱面内的磁道、同一磁道内的扇区,硬盘的基本知识,磁道、扇区和柱面 簇的概念,硬盘的基本知识,标准记录: 分区记录: 位密度外低内高; 位密度相等; 浪费存储能力; 充分利用存储能力; 数据传输速率相等。 数据传输速

4、率外高内低。,(4)分区记录,内部记录格式 每一扇区除存放512字节的用户数据外,还存放着用于同步、数据定位、数据校验等作用的辅助数据,这些数据一般只作用于硬盘内部。,硬盘的基本知识,硬盘的基本知识,(5)分区和格式化 硬盘使用前须低级格式化、分区和高级格式化三个步骤。 低级格式化。目前硬盘一般在出厂之前都做过低级格式化,自己不要做低级格式化。低级格式化和操作系统无关。低级格式化的主要功能是:测试硬盘介质,对已损坏的磁道和扇区做“坏”标记;清空扇区内容并写入系统的一些辅助数据。 分区。将硬盘分成多个分区,每个分区可支持不同的操作系统。DOS分区可分为一个主分区和一个扩展分区,扩展分区又可分成多

5、个逻辑分区,每个逻辑分区对应一个逻辑磁盘。有专门的分区软件,目前多数操作系统安装时也有分区功能。 高级格式化。将全部扇区分成引导区、文件分配表(FAT)、文件根目录表和数据区四个区域。操作系统中一般带有高级格式化功能。,硬盘的基本知识,(6)磁记录方式 磁记录方式是一种编码方法,将数字信息转换成磁化单元 归零制(RZ):Return to Zero 正脉冲电流表示“1”,负脉冲电流表示“0”; 不论记录“0”或“1”,在记录下一信息前,记录电流恢复到零电流 不归零制(NRZ):NonReturn to Zero Change 磁头线圈始终有电流 对连续记录的“1”和“0”,写电流的方向是不改变

6、的。 不归零制(NRZ1)NonReturn to Zero Change On One 磁头线圈始终有电流通过。 在记录“1”时,电流改变方向,写“0”电流保持不变。 调相制(PM):又称相位编码(PE)Phase Mudulation 记录数据“0”时,规定磁化翻转的方向由负变为正,记录数据“1”时从正变为负 “0”,“1”的读出信号相位不同,抗干扰能力强(磁带多用此)。,硬盘的基本知识,调频制(FM)Frequency Modulation 记录“1”时,不仅在位周期的中心产生磁化翻转,而且在位与位之间的边界处要翻转一次。记录“0”时,位周期中心不产生磁化翻转,但位与位之间的边界处要翻转

7、一次。 改进调频制(MFM)Modified Frequency Modulation 记录数据“1”时在位周期中心磁化翻转一次,记录数据“0”时不翻转。 连续两个或两个以上“0”时,在位周期的起始位置翻转一次,而不是在每个位周期的起始处都翻转。,硬盘的基本知识,磁记录方式波形图,2、硬盘的分类,(1)按接口类型分类:有IDE、SCSI、SATA、USB、IEEE 1394等 IDE硬盘:目前市场主流为ATA 100和ATA 133,其数据传输率(接口数据传输率)达100MB/s和133MB/s SCSI硬盘主要应用于中、高端服务器和高档工作站 SATA硬盘:采用串行方式,具备更强的数据纠错能

8、力和更高的数据传输可靠性,且接口简单、支持热插拔 STAT 1.0数据传输率达150MB/s, STAT 2.0数据传输率达300MB/s, STAT 3.0数据传输率达到600MB/s 目前市场主流为STAT 1.0、STAT 2.0 (2)按硬盘尺寸分类 主要有3.5英寸、2.5英寸、1.8英寸和0.85寸盘 3.5英寸大多用于台式机 2.5英寸用于笔记本电脑,抗震性能好,(1)硬盘的接口 最常见的数据传输接口有PATA(IDE)、SATA、SCSI三种,前两种接口方式主要应用在个人PC上,而SCSI接口则主要使用在服务器领域。,3、硬盘的连接,(2)硬盘的连线,IDE电源连线,硬盘的连接

9、,主板上的IDE插座,SATA插座,4、硬盘的性能指标,(1)、容量 容量是硬盘重要的指标,其中单碟容量是硬盘相当重要的参数之一,一般单碟容量越大,磁头在相同的时间内可以读取到更多的信息,意味着读取速度更快。硬盘厂商在增加硬盘容量时,可以通过两种手段:一个是增加存储碟片的数量,但受到硬盘整体体积和生产成本的限制,碟片数量都受到限制,一般都在5片以内;而另一个办法就是增加单碟容量。 位密度:磁道单位长度上所存储二进的个数(bPI)。 道密度:半径方向单位长度上的磁道个数(TPI)。 面密度 = 位密度道密度(Mb/平方英寸或Gbit/平方英寸),硬盘的性能指标,(2)数据传输率 分外部和内部数据

10、传输率 外部数据传输率:即缓存与主机间的数据传输速率,它的上限就是硬盘接口的速率 内部数据传输率:指磁头至硬盘缓存间的数据传输率,一般取决于硬盘的盘片转速和盘片线密度(指同一磁道上的数据容量),所以有最大和最小之分。有时厂商还将磁道上的非用户数据(前面提到的辅助数据)计算在内。 注意,在这项指标中常常使用Mb/s或Mbps为单位,这是兆位/秒的意思,如果需要转换成MB/s(兆字节/秒),就必须将Mbps数据除以8(一字节8位数)。例如,某硬盘给出的最大内部数据传输率为683Mbps,如果按MB/s计算就只有85.37MB/s左右),硬盘的性能指标,(3)主轴转速 硬盘的主轴转速是决定硬盘内部数

11、据传输率的决定因素之一,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硬盘的速度,同时也是区别硬盘档次的重要标志。目前硬盘的有速度有5400、5600、6400、7200、10000、甚至15000转/分钟。目前PC上使用主要为5400rpm和7200rpm。 (4)寻道时间、等待时间、访问时间 平均寻道时间:是指从发出一个寻址命令,到磁头移动到地址对应的磁道时所需的平均时间,平均寻道时间越小越好,现在硬盘的平均寻道时间一般在10ms以下。 平均等待时间:也称平均潜伏期,指磁头移动到数据所在的磁道后,所需扇区旋转到磁头下方所需的平均时间。一般取盘片旋转一周所需时间的二分之一。 平均访问时间:近似等于平均寻道时间和平均等

12、待时间之和。,硬盘的性能指标,(5)高速缓存 为了提高主机访问硬盘的速度和效率,在硬盘和主机之间设置了缓存(Buffer) 。目前硬盘的高速缓存一般为2MB8MB,SCSI硬盘的更大。缓存越大,则硬盘的综合速度越快。购买时最好选用缓存为8M以上的硬盘)。 【例】磁盘组有6片磁盘,每片有两个记录面,最上最下两个面不用。存储区域内径22cm ,外径33cm,道密度为40道/cm,内层位密度400位/cm,转速2400转/分。问: (1)共有多少柱面? (2)盘组总存储容量是多少? (3)数据传输率多少? (4)采用定长数据块记录格式,直接寻址的最小单位是什么?寻址命令中如何表示磁盘地址? (5)如

13、果某文件长度超过一个磁道的容量,应将它记录在同一个存储面上,还是记录在同一个柱面上?,硬盘的性能指标,(1)有效存储区域=16.5-11=5.5(cm) 因为道密度=40道/cm,所以405.5=220道,即220个圆柱面 (2)内层磁道周长为2R=23.1411=69.08(cm) 每道信息量=400位/cm69.08cm=27632位=3454B 每面信息量=3454B220=759880B 盘组总容量=759880B10=7598800B (3)磁盘数据传输率Dr=rN, N为每条磁道容量, N=3454B,r为磁盘转速, r=2400转/60秒=40转/秒 Dr=rN=403454B=

14、13816B/s (4)采用定长数据块格式,直接寻址的最小单位是一个记录块(一个扇区),每个记录块记录固定字节数目的信息,在定长记录的数据块中,活动头磁盘组的编址方式可用如下格式: 此地址格式表示有4台磁盘(2位),每台有16个记录面/盘面(4位),每面有256个磁道(8位),每道有16个扇区(4位)。 (5)如果某文件长度超过一个磁道的容量,应将它记录在同一个柱面上,因为不需要重新找道,数据读/写速度快。,磁盘阵列RAID,RAID称廉价冗余磁盘阵列,它是用多台磁盘存储器组成的大容量外存系统。其构造基础是利用数据分块技术和并行处理技术,在多个磁盘上交错存放数据,使之可以并行存取。在RAID控

15、制器的组织管理下,可实现数据的并行存储、交叉存储、单独存储。由于阵列中的一部分磁盘存有冗余信息,一旦系统中某一磁盘失效,可以利用冗余信息重建用户信息。 RAID是1988年由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一个研究小组提出的,它的设计理念是用多个小容量磁盘代替一个大容量磁盘,并用分布数据的方法能够同时从多个磁盘中存取数据,因而改善了I/O性能,增加了存储容量,现已在超级或大型计算机中使用。 工业上制定了一个称为RAID的标准,它分为7级(RAID 0RAID 6)。这些级别不是表示层次关系,而是指出了不同存储容量、可靠性、数据传输能力、I/O请求速率等方面的应用需求。,磁盘阵列RAID,磁盘阵列RAID

16、数据映射,二、光驱与光盘,光盘存储器具有容量大、存储密度高、成本低、非易失、易保存、可靠性高、寿命长的特点。 光盘的容量从最初的700MB的CD、4.7GB的DVD、8.5GB的双层DVD,已经发展到新一代的蓝光DVD技术(采用蓝色激光波段进行工作),存储容量已提高到数十GB。 1、CD-ROM 2、DVD 3、光驱和光盘的种类 4、光驱的主要性能指标 5、几款光驱介绍,1、CD-ROM,CDROM(Compact Disk Read Only Memory),只读式紧凑光盘。出现于1983年,1988年成为国际标准。 CD-ROM盘片是用塑料压制成的圆盘,盘片的最上层是涂了漆的保护层,该层上印有商标。第二层是铝反射层,当驱动器读光盘时用来反射激光光束。第三层是用聚碳酸脂压制的透明衬底。信息是以沿着盘面由内向外螺旋形轨道(光道)的一系列凹坑和凸区(平坦表面)的形式存储的。光道上不论内圈还是外圈,各处的存储密度是一样的。光道的间距为1.6m,光道宽度为0.6m,光道上凹坑深约为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