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动学(护理学)课件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88165104 上传时间:2019-04-20 格式:PPT 页数:31 大小:6.2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药动学(护理学)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药动学(护理学)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药动学(护理学)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药动学(护理学)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药动学(护理学)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药动学(护理学)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药动学(护理学)课件(3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研究内容: 1. 药物的体内过程:吸收、分布、代谢、排泄 2. 药物在体内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第三章 药物代谢动力学,定义: 简称药动学(Pharmacokinetics),研究机体对药物的处置及规律。,2,一、 药物的跨膜转运,(水溶性扩散),(脂溶性扩散),类型: 被动转运 passive transport,down hill 主动转运 active transport, up hill,3, 被动转运(passive transport):down hill,1. 滤过(水溶性扩散): 定义:水溶性小分子药物(100)通过细胞膜的水通道而转运,受流体静压或渗透压的影响 肠道、泌尿道等

2、多数上皮细胞的水通道仅48,仅水、尿素、甲醇等小分子水溶性物质能通过。 多数毛细血管上皮细胞间的孔隙较大(40) ,几乎所有游离药物均可通过。,顺浓度差,不耗能量,4,2. 简单扩散(脂溶性扩散):药物最常见的转运方式 定义:脂溶性药物直接溶于细胞膜的脂质层而转运 特点:不耗能、不需载体、无饱和性和竞争性抑制 影响因素:药物方面(分子量、脂溶性、解离性) 转运环境方面(转运面积、血流、pH),总结:分子小、脂溶性高、分子状态易转运 膜面积大、血流丰富、酸酸碱碱易转运,5,pKa是弱酸性或弱碱性药物在50%解离时溶液的pH值。 pH值, 弱酸性药解离, 转运, 弱碱性药解离, 转运。,药物的离子

3、化程度受pKa和所在溶液pH的影响,6,某弱酸性药物:pKa=5, A HA,10pH-pKa =,pH=7,pH=4,= 107-5 = 102, A HA,10pH-pKa =,= 104-5 = 10-1,HAH+ + A,1%,90%,10%,99%,HAH+ + A,7,被动跨膜转运图示,pH 1.5,pH 8.0,胃 液,尿 液,弱酸性药,吸收多,弱碱性药,吸收少,弱碱性药,吸收多,弱酸性药,吸收少,血 液pH7.4,细胞内液pH7.0,8,3. 易化扩散 定义:借助细胞膜上的载体顺浓度差转运 特点:不耗能、需载体、有饱和性和竞争性抑制 举例:葡萄糖、铁、VitB12、甲氨蝶呤,

4、主动转运(active transport):up hill 定义:借助细胞膜上的载体逆浓度差转运 特点:耗能、需载体、有饱和性和竞争性抑制 举例:离子泵、有机酸碱在肾小管的分泌,9,吸收 分布 生物转化 排泄,二、 药物的体内过程,10, 吸收(absorption):给药部位血循环 1. 影响因素: 影响简单扩散的各因素 给药途径:静脉给药无吸收过程 静脉吸入舌下直肠肌注皮下口服皮肤,2. 评价参数:生物利用度,首关消除(first pass elimination):药物口服后经肠粘膜和肝脏代谢灭活,使进入全身血循环的药量减少的现象。 舌下给药可避免首关消除,直肠给药50%可避免首关消除

5、。,11, 分布(distribution): 血循环组织器官 1. 影响因素: 血浆蛋白结合率:多与白蛋白结合 结果:暂时失活,储库作用,药物间相互作用。 体内屏障 血脑屏障:阻碍大分子、水溶性或解离型药物通过。 胎盘屏障:无屏障作用,孕妇用药应审慎。 其他:器官血流量、pH调控 2. 评价参数: 表观分布容积(Vd),12,血脑屏障 (Blood-brain barrier, BBB),毛细血管内皮紧密相连,胎盘屏障,同普通毛细血管,孔隙大,13, 生物转化(biotransformation) ,又称代谢 化学结构的改变 目的:灭活(绝大多数药物)、活化、利于排泄 1. 主要部位:肝脏

6、2. 步骤:两相 相反应氧化、还原、水解 相反应结合 3. 主要酶系:肝药酶(细胞色素P450单氧化酶系, CYP450) 特点: 专一性低,活性有限,个体差异大,可被诱导和抑制 酶诱导剂(加快代谢, 药效减弱):巴比妥、苯妥英钠、利福平 酶抑制剂(减慢代谢, 药效增强):氯霉素、西米替丁、异烟肼,14, 排泄(excretion):原形或代谢物排出体外 1. 肾脏:肾小球滤过 肾小管主动分泌:丙磺舒和青霉素 肾小管重吸收:改变尿液pH值可减少重吸收 2. 消化道:肝脏、胆汁、小肠间的循环称肝肠循环 3. 乳汁:弱碱性药物可排泄 4. 其他:,代谢与排泄统称药物消除(elimination)

7、评价参数:消除半衰期,清除率,15,1.某人过量服用苯巴比妥(酸性药)中毒,有何办法加速药物排出体外?,?,问 题,2.弱酸性药物阿司匹林(pKa3.5)和苯巴比妥(pKa7.4),何药在胃中吸收较好?,3.若肠道的pH值为6.0,下列何药口服最易从肠道吸收? A.阿司匹林, 弱酸, pKa3.5 B.阿托品, 弱碱, pKa9.7 C.地西泮, 弱碱, pKa3.3 D.麻黄碱, 弱碱, pKa8.7 E.对乙酰氨基酚, 弱酸, pKa9.5,16,时-量关系:体内药量随时间变化的过程 表示法:时-量曲线(又称药-时曲线) 纵坐标:血药浓度或对数,横坐标:时间,(Tmax),(Cmax),三

8、、 体内药量变化的时间过程,绘制曲线图选配数学模型计算药动学参数,AUC,(area under curve),表示药物吸收速度,曲线下面积:反映药物进入血循环的总量。表示药物吸收程度,17,给药途径与药时曲线,18,一室模型 最简单的房室模型,给药后药物瞬时全身各体液和组织达到动态平衡,房室模型:定量分析药物在体内的动态过程。,1 中央室,2 周边室,k12,k21,ka,ke,吸收,分布,消除(代谢+排泄),体内,二室模型 最常用的房室模型,将身体分为药物分布速率较快的中央室和分布速率较慢的周边室,ka,ke,19,一室模型,二室模型,静脉注射给药的房室模型示意图,药时曲线:,数学模型:,

9、C= C0eket,数学方程:,C=Ae t+Be- t,20,瞬时血药浓度衰减规律:dC/dt=-keCn 1. 一级消除动力学:n=1即dC/dt-keCCt= C0eket 特点: 恒比消除; 半衰期恒定, t1/2=0.693/ke; 血药浓度对数与时间呈直线关系, 呈线性消除 2. 零级消除动力学:n=0即dC/dt-k0 Ct= -k0t+C0 特点: 恒量消除; 半衰期不定, t1/2=0.5C0/k0, 非线性, 药物消除动力学,21,时间,时间,零级,一级,零级,对数浓度,一级,浓度,一级和零级消除动力学的时量曲线,22, 药动学重要参数及其意义,1. 消除半衰期(half

10、life, t1/2): 血药浓度下降一半所需要的时间, 多数属一级消除 意义:确定给药间隔时间,预计停药后药物消除的时间和连续给药后达稳态血药浓度的时间。,Give 100 mg of a drug 1 half-life 50 2 half-lives 25 3 half-lives 12.5 4 half-lives6.25 5 half-lives3.125,当停止用药时间达到5个t1/2时,药物的血浓度(或体存量)仅余原来的3%,可认为已基本全部消除。,5 half-lives = 97% of drug eliminated,t1/2=0.693/ke,23,2. 生物利用度(bi

11、oavailability, F) 药物吸收进入血循环的相对量和速度,即 F=(A/D)100%(A为体内药物总量, D为用药剂量),绝对F,相对F,意义:评价药物的首关过消除,意义:评价药物制剂的质量,24,三个药厂生产的地高辛,25,3. 表观分布容积(Vd) 体内药物按所知血药浓度在体内均匀分布所需体液容积,意 义:计算产生期望血药浓度所需的给药剂量。 估计药物分布范围:5L血浆,10-20L体液, 40L组织器官, 100L蓄积于特定组织,70kg体重, 全身总体液量:42L,血浆3L 细胞间液11L 细胞内液32L,26,4. 清除率 (clearance, CL) 单位时间内多少容

12、积血浆中的药物被机体清除, 反映肝肾功能,单位:L/h或ml/min CL=CL肾脏CL肝脏CL其它 计算公式: CL =keVd=A/AUC=FD/AUC,27,5. 稳态血药浓度(Css) 以一定时间间隔,以相同的剂量多次给药,则在给药过程中血药浓度可逐次叠加,直至血药浓度维持一定水平,即为稳态浓度。,基本达到Css需要的时间:,当用药总时间达到5个t1/2时,血药浓度(或体存量), 已接近达到最大值的97%,可认为已达稳态浓度。,经 1 half-life 50% 2 half-lives 75% 3 half-lives . 87.5% 4 half-lives 93.8% 5 half-lives 96.9%,28,稳态,时间(半衰期),血药浓度,多次给药的药-时曲线,29,时间,血药浓度,缩短给药时间,血药浓度,时间,增加给药剂量,缩短给药时间或增加给药剂量不能快速达Css,提高稳态浓度水平,30,Time,Time,Log Concentration,快速达到Css的方法:负荷量给药(首剂加倍),31,第四章 影响药物效应的因素(略),耐受性:连续多次用药后机体对药物的反应性降低 耐药性:多次用药后病原体对药物的敏感性降低 依赖性:机体对药物产生生理性或精神性的依赖和需求,包括: 生理(躯体)依赖性停药产生戒断症状 心理(精神)依赖性心理渴求, 强迫性觅药行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