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ct生理及病变幻灯片课件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88164976 上传时间:2019-04-20 格式:PPT 页数:43 大小:25.1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腰椎ct生理及病变幻灯片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腰椎ct生理及病变幻灯片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腰椎ct生理及病变幻灯片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腰椎ct生理及病变幻灯片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腰椎ct生理及病变幻灯片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腰椎ct生理及病变幻灯片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腰椎ct生理及病变幻灯片课件(4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腰椎生理病理CT表现,耒阳市三医院 李志强 2015.8.26,椎间盘的生理,椎间盘(intervertebral disc)分为中央部的髓核,富于弹性的胶状物质;周围部的纤维环,由多层纤维软骨环按同心圆排列。椎间盘是连接相邻两个椎体的纤维软骨盘(第1及第2颈椎之间,还有尾椎之间没有椎间盘),使脊椎可以在相当的角度之间活动。成人共有23个椎间盘。椎间盘对脊柱、大脑和其他结构(例如神经)起到缓冲保护的作用。,纤维环的前侧及两侧较厚,而后侧较薄。纤维环的前部有强大的前纵韧带,后侧的后纵韧带较窄、较薄。因此,髓核容易向后方突出,压迫神经根或脊髓,造成腰椎间盘突出症。 髓核是一种弹性胶状物质,为纤维环

2、和软骨板所包绕。髓核中含有粘多糖蛋白复合体、硫酸软骨素和大量水分,出生时含水量高达90%,成年后约为80%。,腰椎盘病变CT检查方法研究,研究背景 腰椎盘间隙病变CT检查呈单一的轴扫平面,检查断面局限,如采用多层螺旋扫描,能检查要完成对多种组织结构的诊断,且检查平面和扫描序列多样、复杂对检查平面和检查序列进行优化组合的研究相对较少 研究目的 研究方法 以患者作为对象,通过评价不同的扫描序列对患者腰椎间盘病变、及周围组织病变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度,筛选出优化组合,以达到用低辐射剂量,快速而有效地完成检查的目的。 关键词:CT重建、腰椎盘病变分型,研究对象 耒阳市第三人民医院2014至201

3、5年间具有腰椎研究方法损伤、腰椎盘病变,做腰椎CT检查病历100例。城市居民41例,农村居民59例;男性52例,女性48例;年龄2072岁,平均55岁。 检查设备 美国GEBRIVO CT325,检查方法 分为试验组,对照组,分别采用CT定位分层轴扫,CT螺旋扫描。试验组采用CT螺旋扫描,对照组采用CT定位分层轴扫, 试验组采用CT螺旋扫描定位方法:定位范围L1-S1之间,采用5毫米快速螺旋扫描,计算机后处理冠、矢状成象。,对照组采用CT定位分层轴扫,椎间隙角度倾斜定位扫描。,椎间盘突出症的病理类型 LDH分为退变型、膨出型、突出型(后纵韧带下)、脱出型(后纵韧带后)及游离型。 膨出型(bul

4、ging): 膨出为生理退变,纤维环松弛但完整,髓核皱缩,表现为纤维环均匀超出椎体终板边缘。一般无临床症状,有时可因椎间隙狭窄、椎节不稳、关节突继发性改变,出现反复腰痛,很少出现神经根性症状。如同时合并发育性椎管狭窄,则表现为椎管狭窄症,应行椎管减压。椎间盘膨出是指椎间盘退变高度降低,外周纤维环匀称超出椎体终板边缘的正常生理限度,CT横断面上显示较椎体周边超出1.62.3mm。 理论上椎间盘膨出是生理退变过程,如无其他病理因素,膨出可不产生症状。资料显示,在人群中经CT检查无症状的椎间盘突出高达30%,有症状的大约有2%,突出型(protrusion): 髓核经纤维环裂隙向椎管内突出,后纵韧带

5、未破裂,影像学表现为椎间盘局限性向椎管内突出,可无症状,部分患者出现典型神经根性症状、体征,延坐骨神经放射性疼痛。 脱出型(extrusion): 纤维环、后纵韧带完全破裂,髓核突入椎管内,多有明显症状体征,脱出多难自愈。 游离型(seqestration): 脱出髓核与相应椎间盘不连接,可游离到椎管内病变的上或下节段、椎间孔等,其临床表现为持续性神经根症状或椎管狭窄症状,少数可出现马尾神经综合征。,退变型(degeneration): 多无临床症状和体征。CT可见变形或钙化。退变型是早期改变,一般不会与突出型相混 椎间盘源性痛(discogenic pain) 因椎间盘退变导致下腰痛,根据其

6、发生机制大体可分为椎间盘源性(discogenic etiology)和脊髓或神经根源性(myogenic or neurogenic etiology)两类,区分点在于疼痛局限在腰部还是涉及到下肢放射痛,后者表示神经根受损,多为椎间盘突出、脱出所致。 椎间盘源性痛是指纤维环退变形成内裂症,但表层没有破裂,没有神经表现,CT腰椎盘病变诊断标准: 直接征象: 1.椎间盘后缘向椎管内局限性突出,密度与相应椎间盘一致,形态不一,边缘规则或不规则; 2.突出的椎间盘可有大小,形态不一的钙化,多与椎间盘相连,上下层面无连续性; 3.髓核游离碎片多位于硬膜外,密度高于硬膜囊; 4.Schmorl结节表现为

7、椎体上下缘、边缘清晰的隐窝状压迹,多位于椎体上下缘中后1/3交界部,常上下对称。其中心密度低,为突出的髓核及软骨板,外周为反应性骨硬化带。,腰椎滑脱,椎间盘变性及突出!,腰椎滑脱,膨出,突出,间接征象: 1. 硬膜外脂肪间隙变窄,移位或消失; 2. 硬膜囊前缘或侧方及神经根受压移位。CTM有助于显示蛛网膜下隙、脊髓及神经根受压征象; 3. 周围骨结构改变,突出髓核周围反应性骨质硬化。 4. 韧带增生、肥厚。 5. 小关节退行性变。 6. 脊椎不稳的继发征象。,CT腰椎检查发现的特殊病例,腰椎结核,腰椎结核并病例骨折,骨肿瘤并转移,腰椎骨折,椎旁腰大肌肿胀?是什么?为什么?,衡阳附一放射科MRI

8、检查:与三医院描述一致,后脊椎外科与血液科会诊考虑血肿,微创手术后确诊:腰大肌血肿,腰骶椎囊肿,讨论: 对照组:CT定位分层轴扫,椎间隙角度倾斜定位扫描只能发现单纯的椎间盘膨出、突出病变,而对其他的病变容易漏诊、误诊。,试验组:定位范围L1-S1之间,采用5毫米快速螺旋扫描,计算机后处理冠、矢状成象。 一、扫描定位更精准,避免了由于电气控制误差等机械原因所造成的定位精度的误差; 二、可选择的倾斜角度更多,可以实现连续步进,不再受固定的角度增量(比如机械倾斜最小步进单位0.5o )的限制; 三、一次扫描,可变倾斜角度后重建,一次数字倾斜扫描采样得到的原始投影数据,可以用于后重建,并且可以根据需要

9、选择某些不同于原始扫描成像时的倾斜角度进行成像,提供了更加灵活的成像选择; 四、骨三维成像特别适合用于发现复杂性和隐匿性骨折,骨肿瘤、骨病、骨髓炎的病变范围、病变累及程度和临床分期。 五、在相对辐射剂量有所增加,在安全有效辐射剂量下,临床分型更加准确,诊断更加细致,图像质量更清晰,检查快捷、扩大检查范围。,结论: 椎间盘病变的诊断包括临床诊断与影像诊断,临床诊断比较复杂,大部分依赖正确的影像的检查方法的选择与应用。MRI具有较佳的影像诊断与手术前评价方法,序列多,展示组织层次丰富,但检查时效长,经济费用高。CT检查快,有效发现骨骼病变,但辐射大,CT螺旋扫描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前提下,大幅提高扫描速度。 优化扫描条件,有效降低射线剂量。 相同范围扫描,曝光时间缩短,大幅降低球管的消耗, 扩展检查覆盖面。 影像诊断重要的是征象辨识与把握,特别是髓核游离与肿瘤、肿瘤样病变鉴别诊断,避免过诊与漏诊。需要充分了解影像检查的特点、价值与限度。了解不同疾病的病理特点,选择相对应的检查方式对诊断有重要意义。,MRI,谢 谢 大 家!,人生路,莫慌张,信仰在,贵坚持,专精艺,不言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