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总论讲课1课件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88161550 上传时间:2019-04-20 格式:PPT 页数:157 大小:2.4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皮肤总论讲课1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57页
皮肤总论讲课1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57页
皮肤总论讲课1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57页
皮肤总论讲课1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157页
皮肤总论讲课1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15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皮肤总论讲课1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皮肤总论讲课1课件(15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皮肤性病学(1) (Dermato-venereology),陈 丽,2,主要内容:,皮肤的解剖,各层中主要成分组成。 皮肤的功能。 皮肤性病的症状(自觉症状、皮肤损害) 皮肤性病的诊断(病史、体检),3,目的与要求:,掌握皮肤的组成和解剖 掌握表皮角质形成细胞分层及其特点 掌握树枝状细胞的种类及各自的特征 掌握皮肤附属器组织解剖学及其功能 熟悉真皮分层及其组成成分 熟悉皮下组织的组成及其功能 了解皮肤的血管、淋巴管、肌肉和神经的解剖及其功能 掌握皮肤所具有七大生理功能名称,4,目的与要求:,熟悉皮肤的屏障、吸收和体温调节功能 了解皮肤的感觉、分泌排泄和代谢功能 了解皮肤免疫功能 掌握皮肤

2、性病的体征 掌握病史采集要点 掌握体格检查方法中的视诊和触诊 熟悉皮肤病的自觉症状 熟悉棘层松解征和皮肤划痕试验 了解皮肤检查中的玻片压诊、刮诊,5,第一编 总 论,第一章 皮肤的结构,6,第一编 总 论,皮肤的解剖学 Anatomy of Skin,7,第一编 总 论 皮 肤 skin,人体最大的器官,其总重量约占体重的 16%。皮肤覆盖整个体表,成人皮肤的总面积约1.5m2,新生儿约0.21m2 有毛的薄皮肤:身体大部分 无毛的厚皮肤:掌跖屈侧面,8,第一章 皮肤的结构,第一编 总 论 1、皮肤由表皮、真皮和皮下组织组成。 2、表皮与真皮之间由基底膜带连接。 3、各种皮肤附属器 。 4、在

3、口、鼻、尿道口、阴道口、肛门 、 等处与体内各种管腔表面粘膜相移行。,9,第一编 总 论 皮肤的厚度 1,1、皮肤厚度约在054mm。 表皮:平均约01mm。 真皮:厚度可达0.4-2.4mm。 (根据年龄、部位的不同而异,不包括皮下组织),10,第一编 总 论 皮肤的厚度 2,最薄皮肤:眼睑、外阴、乳房的皮肤; 最厚皮肤:掌跖部的最厚,约为34mm 四肢伸侧的皮肤比屈侧厚。,11,第一编 总 论 皮肤表面,1、皮沟(skin groove):是由真皮纤维束的排列和牵拉所致的多走向沟纹。 2、皮嵴(skin ridge):细长隆起的称皮嵴。 3、皮野(skin field):较深的皮沟又构成三

4、角形、多边形或菱形的小区称为皮野。以指趾末端屈面最明显,呈涡纹状形成指纹。,12,第一编 总 论 皮肤的颜色,皮肤的颜色不同: 1、白色:白种人 2、黄色:黄种人 3、棕色:棕种人 4、黑色:黑种人 (因种族、年龄、性别、营养及部位不同而异。),13,types of hair.,There are three types of hair. (a) lanugo hairs which cover the face (except the beard and moustache areas )hands and limbs.,14,types of hair.,(b) long soft ha

5、ir which cover the scalp,beard ,moustache, axillac and pubes; (3) stiff hairs which are found on the eyebrows ,eyelids ,and in the nose and auditary meacus.,15,第一编 总 论 第一节 表 皮( epidermis ),表皮 由外胚层分化而来,属复层鳞状上皮,主要由 角质形成细胞( keratinocyte ) 黑素细胞( melanocyte ) 朗格汉斯细胞(1angerhans) 梅克尔细胞(Merkel) 构成。,16,表 皮 (

6、epidermis) (一)角质形成细胞,1、表皮的主要细胞,占表皮细胞的80 。 2、分化过程中产生角蛋白。 3、细胞间有桥粒。 4、表皮由内向外依次分为基底层、棘层、颗粒层、透明层和角质层。 5、基底层借助基底膜带与真皮连接。,17,表 皮 (epidermis) 1基底层( stratum basale),(1)位于表皮的最下层,一层立方形或圆柱状细胞,长轴与基底膜带垂直。 (2)细胞浆嗜碱性、胞核位置偏下、呈卵圆形、核仁明显、核分裂象较常见、胞浆内含有黑素颗粒、主要分布于细胞核上方,帽状排列。 (3)胞质内可见5nm的张力细丝,与表皮垂直(tonofilament)。,18,表 皮 (

7、epidermis) 1基底层( stratum basale ),(1)亦称生发层:基底层细胞不断地增殖产生新的角质形成细胞。 (2)增殖规律性:每日大约有30的细胞进行核分裂活动,有次序地逐渐向上移动。由基底层移行至颗粒层最上层约需14日,再移至角质层表面而脱落又需14日,共约28日,称为表皮通过时间或更替时间。,19,表 皮 (epidermis) 2棘层(stratum spinosum),(1)基底层上方,48层多角形细胞,核大呈圆形,细胞表面许多细小突起,相邻者连接形成桥粒。离基底层越远,趋向扁平。 (2)胞浆内有许多张力细丝,聚集成束并附着于桥粒上。棘层上部棘细胞胞浆中有一些有包

8、膜颗粒,称角质小体或Odland 小体。,20,表 皮 (epidermis) 3颗粒层(stratum granulosum),(1)棘层之上24 层梭形细胞。细胞核和细胞器将在该层内溶解。 (2)特征是细胞质内可见形态不规则的嗜碱性的透明角质颗粒。 (3)电镜下颗粒无包膜,沉积于成束的张力细丝间。,21,表 皮 (epidermis) 4.透明层(stratum lucidum),(1)仅见于掌跖。 (2)光镜下角质层与颗粒层之间见23层扁平、境界不清、无核、嗜酸性、紧密相连的细胞。 (3)胞浆中有较多疏水的蛋白结合磷脂并与张力细丝融合在一起,有防止水及电解质通过的屏障作用。,22,表 皮

9、 (epidermis) 5角质层( stratum corneum ),(1) 表皮最上层,由520层死亡的扁平、无核的细胞组成。 (2) 胞内细胞器结构消失。胞浆内充满由张力细丝和均质状物质结合形成的角蛋白(keratin)。 (3) 下方角质层细胞间尚可见桥粒,而上方角质层细胞间桥粒消失,易于脱落。,23,24,表 皮(epidermis) (二)黑素细胞,1、位于基底层细胞间,约占基底层细胞的10 。毛囊和粘膜等也有黑素细胞。 2、胞浆透明,胞核较小。有较多的树枝状突起。有特征性的黑素小体(melanosome),是合成黑素的场所。 3、黑素单元:1个黑素细胞与其邻近1036个角质形成

10、细胞紧密配合,向它们输送黑素颗粒。,25,表 皮 (epidermis) (三)朗格汉斯细胞,1、骨髓的免疫活性细胞:位于基底层以上部位,约占表皮细胞的35。其密度因部位、年龄和性别而异。 2、无张力细丝、黑素小体、无桥粒结构。,26,表 皮 (epidermis) (三)朗格汉斯细胞,3、 胞浆中有特征性的Birbeck颗粒,呈现网球拍样结构的 。多位于胞核凹 陷附近的胞浆内,长约150300nm,宽约40nm,呈杆状,中央有一细丝,其上有约6nm的周期性横纹,有时可见杆的一端有突出的球形泡。 Birbeck颗粒是细胞吞噬外来抗原时胞膜内陷形成一种消化细胞外物质的吞隙体或抗原贮存形式。 4

11、、细胞有多种表面标记,包括IgG和IgE的FcR 、 C3b受体、S-100等抗原。,27,表皮 (epidermis) (四)Merkel 细胞(梅克尔细胞),(1)位于基底细胞之间。与角质形成细胞有桥粒相连,常贴附于基底膜,不向上迁移。 (2)胞质中含许多神经内分泌颗粒,胞核呈圆形,常有深凹陷或呈分叶状,细胞顶部伸出几个较粗 的突起到角质形成细胞之间,是一种突触结构,能感受触觉。 (3)多见于掌跖、指趾、生殖器部位及毛囊上皮中。,28,表 皮 (epidermis) (五) 角质形成细胞间及与真皮间的连接 1 桥 粒 ( desmosome ),角质形成细胞间以及与基底膜带的连接,是角质形

12、成细胞间连接的主要结构,由相邻细胞的细胞膜发生卵圆形致密增厚而共同构成。,29,表 皮 (epidermis) 桥粒构造,盘 状:直径约为0205m,厚约3060nm。 连接区相邻两细胞膜平行,细胞间隙宽约2030nm。 中央层: 间隙中央电子密度较高的致密层。 间 线:中央层的中间一条更深染的线。 附着板:桥粒的相邻细胞膜内侧各有一个盘状。,30,桥粒构造,由两类蛋白质构成: 跨膜蛋白,位于桥粒芯 (桥粒芯糖蛋白、桥粒芯胶蛋白) 桥粒斑蛋白,附着板的组成成分 (桥粒斑蛋白、桥粒斑珠蛋白),31,表皮 epidermis 2 基底膜带 ( besement embrane zone ,BMZ

13、),表皮与真皮之间分为四个不同的结构区 1)胞膜层(lamina) 2)透明层 ( 1amina lucida ) 3)致密层(lamina densa) 4)致密下层也称网板( reticular lamina ),32,表 皮 (epidermis) 2 基底膜带 ( besement embrane zone ,BMZ ),1)胞膜层 : (1)胞膜层约8nm厚,为基底层角质形成细胞真皮侧的细胞膜,可见半桥粒。 (2)胞膜内则的半桥粒附着斑把真皮紧密地钉在一起。,33,表皮 基底膜带,2 )透明层(1amina lucida) 厚约3540nm,电子密度较低,其主要成分是板层素和异构体,

14、它们组成了细胞外基质和锚丝。锚丝(anchoring filament)从角质形成细胞的基底面通过透明层达到致密层。,34,表皮 基底膜带 3) 致密层(1amina densa),构成此层的物质主要是 型胶原和板层素。 型胶原分子通过自体间的相互交连,形成连续的三维网格,是稳定BMZ的重要支持结构。,35,表皮 基底膜带 4) 致密下层 (reticular lamina),与真皮无明显界限,其中有锚原(anchoring-fibril)穿行。 型胶原是构成锚原纤维的主要成分,它与锚斑结合,并与真皮纤维交织在一起,维持表皮细胞与结缔组织之间的固着。,36,表皮 基底膜带 基底膜带的功能 fu

15、nction of BMZ,(1)真表皮紧密,渗透和屏障作用。真皮无血管,营养物质通过其进入表皮,代谢产物又通过其进入真皮。BMZ限制分子量大于4万的大分 子通过。当BMZ损伤时,炎症细胞和肿瘤细胞以及大分子可通过其进入表皮 (2) BMZ 结构异常,可导致真皮与表皮分离形成水疱或大疱。,37,第一编 总 论 第二节 真 皮 ( derms ),1 来自中胚层,约13mm.眼睑最薄为03mm。 2 有皮肤附属器、血管、淋巴管、神经和肌肉。 3 分为乳头层和网状层。但无明确界限。 4 属不规则的致密结缔组织,由纤维、基质和细胞成分组成。,38,真皮 ( dermis) (一)胶原纤维(colla

16、gen fibers),1、HE 染色呈浅红色。 2、真皮乳头层、表皮附属器和血管附近的胶原纤维较纤细,且无一定走向。 3、中下部胶原纤维聚成走向几乎与皮面平行的粗大纤维(束下部最粗),相互交织成网,在一个水平面上向各个方向延伸。,39,真皮 ( dermis) (一)胶原纤维(collagen fibers),5、胶原纤维由直径为70140nm的胶原原纤维(coHagen fibrfi)聚合而成。 6、真皮内胶原纤维大部分为I 型胶原,少数为III 型胶原。胶原纤维韧性大,抗拉力强,但缺乏弹性。,40,真皮 ( dermis) (二) 网状纤维(reticular fibers),1、幼稚的、纤细的未成熟胶原纤维。.非一独立的纤维成分. 2、主要成分为III型胶原, 银染呈黑色,称嗜银纤维。 HE染色难以显示 3、主要分布在乳头层,以及皮肤附属器、血管和神经周围。,41,真皮 ( 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