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学第四章-炎症课件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88161362 上传时间:2019-04-20 格式:PPT 页数:93 大小:3.6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病理学第四章-炎症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93页
病理学第四章-炎症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93页
病理学第四章-炎症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93页
病理学第四章-炎症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93页
病理学第四章-炎症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9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病理学第四章-炎症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病理学第四章-炎症课件(9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六章 炎 症,一.炎症(inflammation)的定义 炎症是动物机体对各种致炎因子及局部损伤所产生的防御性反应.,炎症概述,炎症概述,基本病理变化是局部组织的变质.渗出和增生. 临床上,炎症局部可有红.肿.热.痛及功能障碍,并伴有不同程度的全身反应。 炎症是最常见的病理过程,是许多疾病的病理 基础,例如 :肺炎.肝炎.肾炎.阑尾炎、结核病、 风湿病等。都属于炎症性疾病。 炎症是机体的防御适应性反应,但会产生有害影响,需辨证分析.,炎症概述 二.人类对炎症的认识有一个由浅入深,由表观致本质的过程。 人类对炎症的认识是很早的,开始只认为是灼热,二千多年前人们便总结出了炎症的表现:红.肿.热痛

2、.机能障碍,这是炎症的五大基本症状 当显微镜出现以后即维尔肃的细胞学说提出以后,人们对炎症的认识由宏观微观。 这时人们认识到了炎症的三大基本特征。即局部组织的损害(变质)局部血循障碍(渗出)及局部组织成分增生。这才揭示了炎症的本质。,第一节 炎症的原因,一. 生物性因子 B.V.;P(寄生虫)引起的炎症常是慢性的。 二. 免疫性因子 由各种变态原引起的炎症.过敏性炎,过敏性皮炎,由抗原抗体复合物反应引起的肾小球肾炎等。 三.理化因素 (一)化学因素:强酸碱、某些有毒物质; 腐败饮料等. (二)物理性因素:低温.高温.射线(X光.紫外线). 四.机械性因子 此外,体内某些病理过程,如组织坏死、出

3、血、血栓形成,能组织分解等也可导致炎症的发生。 组织内异物的存在.同样也可诱发炎症.例如膀胱穿孔导致尿性腹膜炎,家禽卵黄滞留引起卵黄性腹膜炎.,影响炎症过程的因素,炎症的发生,一方面和病原因素的特性.作用强度.毒力大小.作用时间长短作用部位有关;另一方面也和机体本身的防御机能有关。 致炎因素 机体因素,第二节 炎症的基本病理变化,任何一个疾病过程都是全身性的。炎症作为一个常见的病理过程更是一个全身性的。但其固有的基本反应是发生于局部(即炎灶内).炎症局部的基本病理变化或炎症反应的基本过程表现为变质. 渗出和增生。 一、变 质(alteration) (一)定义:变质是指炎症局部组织细胞变性坏死

4、的全过程,组织细胞变质的同时,伴有组织物质代谢障碍。,(二).引起变质的原因,1)致炎因子的直接损伤作用:病原M.机械的.理化的 2)炎症应答的副作用: 微循环障碍所造成的局部组织缺氧,主要表现在微血栓的形成,血液停滞过程的发生。 化脓性炎症,病毒性肝炎,(三)变质的表现 变性(颗粒.空泡.脂肪变性等) 形态改变 晶体渗透压 坏死 细胞崩解胶体渗透压 诱导炎性水肿 K+ 细胞内炎性介质形成与释放 代谢改变: 初期充血,局部 血管运动N麻痹 V毛细血管扩张 含氧量代谢 酸性代谢产物无氧分解 含氧量 淤血 血浆内炎症介质释放 局部组织酸中毒H+促使坏死过程加剧 +水肿,变质的表现,物质代谢: 分解

5、代谢加强,氧化不全产物堆积 理化性质:酸中毒 碱中毒 组织细胞形态:变性,坏死,渗出指炎症时血液成分透过血管壁到达 组织间隙的过程,渗出的液体和细胞成分称为 炎性渗出物。渗出是炎症最重要的变化。 渗出与血管壁通透性,组织内渗透压增强, 局部充血及血管内压增高有关 血管变化 渗出 液体渗出 血液成分渗出 细胞的游出 (血液的有形成分渗出),二、渗出(exudation),二. 渗出(exudation),(一)血管的变化 在病原因素的作用下,通过神经反射,小动脉毛细血管立即发 生数秒钟的短暂痉挛,使组织血流减少变得苍白, 瞬即通过轴突反射 血管扩张,血流加快,流入组 血管运动神经胆碱能神经纤维兴

6、奋 的血液增多并形成动脉性充血 即炎性充血 血流逐渐减慢 静脉性充血甚至血流淤滞 炎性 介质 血管壁通透性 大量血浆渗出 血液浓缩粘稠 此外, 组织水肿及静脉受压, 影响静脉回流, 使微循环 毛细血管也扩张,以及血管内皮细胞肿胀和白细胞附壁, 血流阻力增加等,对血流减慢和血流淤滞的发生也有一 定的作用.,血管的变化,血流动力学改变 动脉性充血 静脉性充血 血液淤滞 血管通透性升高,(二)血液成分渗出,由于血管壁通透性,微循环血管内的流体静压和局部组织渗透压,血液成分透过血管壁进 入到炎症组织.分为液体渗出和细胞成分渗出。 1.液体成分的渗出 首先渗出的是水分子. 无机盐,随着血管壁的通透性 血

7、浆中各种成分 相继渗出,依次为 1)白蛋白 2)血红蛋白 3)-球蛋白 4)-球蛋白 5)-球蛋白 6)-脂蛋白 7)纤维蛋白原.,当有纤维蛋白原渗出时,说明毛细血管的通 透力已经非常大了.由于上述血浆成分的相继 渗出局部组织间隙内液体炎性水肿。 炎性水肿: 炎症过程中液体的渗出造 成的局部水肿即为炎性水肿,这种水肿液 称为渗出液/炎性渗出液。,漏出液(transsudate):非炎性水肿液。 渗 出 液 和 非 炎 性 漏 出 液 的 区 别,炎性水肿具有积极的意义: 一方面 渗出液中可带有抗体.溶菌酶.和药物,可稀释.抑制、杀灭生物性病原体,中和毒素。 另一方面 纤维蛋白原在组织中可转化为

8、纤维蛋白,交织成网状结构,网罗病菌,有利于炎症的局限化,并可成为组织修复的支架。 对机体不利的方面 渗出液虽可经血管和淋巴管吸收回流,但液体渗出过多,可压迫脏器,引起不良后果.渗出液与一般水肿时的漏出液不同,其特点是蛋白含量高比重大,混浊,易于凝固,并含有较多的细胞成分(主要是炎性细胞),渗出液的作用,2. 细胞成分的渗出 (1).白细胞渗出 炎症时,由于血流缓慢,血液的轴流变宽/消失,白细胞从轴流逐渐进入边流,靠近血管壁,并粘附于血管壁上,此称为白细胞附壁。 随后白细胞伸出伪足穿过血管内皮细胞间隙,依靠它的阿米巴样运动,使整个胞体穿出血管,这一过程即为白细胞游出。 游出的白细胞最初围绕在血管

9、周围,以后则沿组织间隙向炎灶中心集中。这种炎性细胞侵入到炎症的组织间隙内的现象即为炎性浸润(炎细胞浸润),具有吞噬能力的白细胞游出后,能将病原体和 组织崩解碎片吞噬并进行消化,此称为白细胞的 吞噬作用(phagocytosis).它是炎症防御过程的 主要组成部分.吞噬作用是一个复杂的过程.经过 附着膜凹陷包入.进入胞体 溶酶体消化。 IF 被吞噬的病原微生物毒力较强不能被消化 时,则可能在吞噬细胞内殖繁,(如结核杆菌.布氏 杆菌.马鼻疽杆菌等)并通过吞噬细胞移动而造成 病原体在患病动物体内播散。,(2)白细胞的游出机理,Why白细胞能穿过血管壁而游出到炎灶内? 白细胞游出是一种复杂的生物学现象

10、,目前一般用 趋化学说(chemolaxis)来解释: 炎灶中存在某些化学 物质,如:B.V.组织崩解产物.炎症介质等.对白细胞具有 吸引力,可吸引白细胞向炎灶集中,这种现象称为阳性趋 化性。相反,炎症灶中某些物质非但不能吸引,而且排斥 白细胞,这种现象称为阴性趋化作用。如霍乱孤菌等则 有阴性超化作用。 此外还有人用电荷作用来解释白细胞的游出,因为炎 症时,组织中积聚许多带有正电荷的氢离子,带有负电荷 的白细胞受到吸引,而通过血管壁向炎区组织游出。,(3)炎性细胞的种类及功能,A.嗜中性粒细胞(neutrophiliu granulocyte) 或小吞噬细胞.直径8-10u,核由肾形.杆形分

11、叶形,越老分叶越多.胞浆微嗜碱性,是炎症反应 中最活跃的一种细胞。运动能力很强.当其进入 炎灶后,出现脱颗粒现象,所以在炎区的中性粒细 胞,常常只见其核。 功能:A)有活跃的吞噬功能,能吞噬细菌及小 组织片. B)可释放致热原引起发热。 临床意义:见于化脓性炎症急性炎症及炎症 早期。又称急性炎细胞。,嗜中性粒细胞,中等大小,胞浆红染,核多分为25叶。,胞浆内含有嗜酸性颗粒,运动和吞噬能 力较弱,依靠其嗜酸性颗粒起作用,能吞噬 变态反应时抗原抗体复合物. 临床意义: 见于变态反应性疾病及 寄生虫感染.如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等。,B. 嗜酸性白细胞(Acidophilic granulocyte

12、),嗜酸性白细胞,体积略大,胞浆内含有许多粗大的嗜酸性颗粒,核分叶或圆形,C. 嗜碱性粒细胞和肥大细胞 (Basophllic granulocyte & mast cell),嗜碱性粒细胞,直径10U,胞浆着色浅,内含大小不等的嗜碱性颗粒, 核分叶不清,常呈S形/T形,被嗜碱性颗粒所覆盖,嗜碱性粒细胞存在于血液中,家畜约占血细胞的0.51,鸡占4. 肥大细胞 存在于周围淋巴组织.皮肤的结缔 组织,特别是在小血管周围,脂肪组织和小肠粘膜 下组织,末梢神经鞘与髓鞘等组织中。胞体大小 不等,直径630u,呈卵圆形或圆形。胞核较小而 圆,胞浆充满嗜碱性颗粒。,肥大细胞在形态上和分布上虽与嗜碱性粒细

13、胞有所不同,但他们所含的颗粒物质和功能都十 分相似。因此有人把二者统称为嗜碱肥大细胞 系统(basomastocyte system) 嗜碱性粒细胞和肥大细胞均存在有IgE和Fc受 体,能与IgE结合,带IgE的嗜碱性粒细胞和肥大细 胞与特异性抗原结合后,立即引起细胞脱颗粒 释放组织胺等介质 过敏反应-型变态反 应。多见于变态反应性炎。,嗜碱性白细胞,细胞中等大小,核分23叶,胞浆内含有粗大的嗜碱性颗粒,D.巨噬细胞(Marcrophage)单核细胞(monocyte),血中单核细胞进入结缔组织/其他器官后转变为组织巨噬细胞)体积较大,直径25u左右,呈多形性,常有伪足样突起。有很强的运动能力

14、,含有多种水解酶,消化和水解异物的能力很强,因吞噬物的不同,它的形态常有变化.其功能: A.能吞噬大病原体.组织分解物.细胞及异物. B.可形成多核巨细胞(如结核灶处) C.能将抗原信息传给淋巴细胞而形成特异 性致敏细胞和抗体; D.细胞毒作用 通过与靶细胞紧密接触而杀 伤靶细胞(此对肿瘤细胞的杀伤及大而不能吞噬的原 虫有重要意义)。,巨噬细胞,巨噬细胞体积大,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胞浆丰富,核呈肾形或椭圆形。,E.淋巴细胞,形态有大、中、小三种: a) T细胞 B细胞 :直径5-7um ,胞浆少,核大 质均,核仁不清; b) 免疫母细胞 (immunoblast)成淋巴细胞(lymphob

15、last): 直径12- 20um/20-30um,胞浆嗜碱性,N/C比小,常一端延伸呈伪足状,G.Mi发达,核大,核质疏松,核内有数个核仁和分散的空泡 . 网状细胞样淋巴母细胞(lymphogonia) 细胞增大约为成熟型的4倍以上,呈阿米巴.N/C比小.胞浆嗜碱性弱,带有透明感,核质呈网状,核仁明显。,淋巴细胞,细胞大小不等,圆形,核大深染。,c) 浆母细胞(plasmoblast) 为浆细胞的前体 细胞,呈球形,直径7-15um,N/C比小,G发达,核与 淋巴母细胞相似。 淋巴细胞运动能力弱,没有吞噬作用. 功能 :T细胞参与细胞免疫,致敏后能产生 淋巴毒素,直接杀伤靶细胞; B细胞参与

16、体液免疫, 在抗原刺激下,转变成浆细胞,产生抗体。 临床上见于慢性炎症、病毒感染及肿瘤边缘。,呈圆形/卵圆形,大小不等,直径8-20um,胞浆丰富,嗜碱性,RER发达,核被挤于一侧,核染色颗粒粗大、致密,呈辐射状/车轮状排列,所以称为车轮状核,高尔基体也发达. (免疫母细胞 淋巴样浆细胞 幼浆细胞 过渡型浆细胞 浆细胞)。 浆细胞无运动及吞噬能力,参与免疫反应,产生抗体,可与相应的抗原结合。 临床主要见于慢性炎症(正常血中无浆细胞),F.浆细胞,浆细胞,中等大小,椭圆形或圆形,核圆形,成熟浆细胞核偏于一侧,染色质呈车轮辐条状分布。,G.红细胞 (6um ) 在出血性炎时,渗出至炎灶内说明血管损伤严重。 H.巨细胞(多核巨细胞) 在某些情况下,巨噬细胞可联合形成巨细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