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课时演练14 人地协调发展与地理信息技术

上传人:繁星 文档编号:88160489 上传时间:2019-04-20 格式:PPT 页数:45 大小:4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4.课时演练14 人地协调发展与地理信息技术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14.课时演练14 人地协调发展与地理信息技术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14.课时演练14 人地协调发展与地理信息技术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14.课时演练14 人地协调发展与地理信息技术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14.课时演练14 人地协调发展与地理信息技术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4.课时演练14 人地协调发展与地理信息技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4.课时演练14 人地协调发展与地理信息技术(4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六 人地协调发展与地理信息技术 第14讲 人地协调发展与地理信息技术,热点剖析,热点一:谋求人地协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1概念和内涵 (1)概念: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而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发展。 (2)内涵生态持续发展基础 经济持续发展条件 社会持续发展目的,2原则 (1)公平性原则:指当代人、代际人之间以及人与其他生物种群、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公平性。 (2)持续性原则 经济 社会保持在资源 和环境的承 载能力之内利用好自然资源 保持好人口规模 处理好发展经济 保护环境,(3)共同性原则:许多环境问题的解决,不是单靠某一个国家就能得到很好解决的,而是需要国际合作,共同努力才有可能获得

2、解决。如全球气候变暖、酸雨蔓延、臭氧层空洞等。 3落实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探索发展循环经济 循环经济:是推进可持续发展的新的实践模式,是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它以环境无害化技术为手段,以提高生态效益为核心,以环境友好方式利用经济资源和环境资源,实现经济活动的生态化。,循环经济与传统经济的对比,4.实现循环经济的基本途径 (1)推行清洁生产 清洁生产:在产品生产和消费过程中,既能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把对环境的危害降至最小,又能充分满足人类的需求,使经济效益最大化。它包括四方面的内容:清洁的能源、清洁的生产过程、清洁的产品、清洁的利用回收过程。,(2)发展生态农业 生态农业:又称“有机农业”,主要依

3、靠或完全依靠生物的有机物来提高产量、以最少的投入获得尽可能多的产出,以保持持续发展最大生产效率的耕作形式;按照生态学原理安排农业生产各部门,使农业区形成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良性生态系统。其特点在于:农业资源得以再生;综合效益突出;农业生产的良性循环。 (3)适度消费:必要条件。 (4)控制人口规模:关键前提。,【例1】 (2010江苏卷)下图为我国某地区农业科技园区循环经济模式图。读图回答(1)(2)题。,(1)、的含义符合该循环系统的是( ) A种苗培育、饲料加工、排放、废弃物、饲料 B水窖集雨、饲料加工、供暖、废弃物、肥料 C种苗培育、水窖集雨、净化、废气、饲料 D水窖集雨、饲料加工、

4、供暖、肥料、废弃物 (2)该园区农业生产的特点是( ) A小农经营 B集约化程度低 C商品率高 D科技水平低 答案 (1)D (2)C,解析 (1)本题考查生产上的生态循环系统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分析框图的能力。分析这类框图时,应从自己最有把握的环节入手。图中的由“作物种植”指向“沼气池”,显然是指农业生产中的“废弃物”作为沼气的原料,即代表废弃物,据此可知D项正确。 (2)本题考查农业生产的突出特点,意在考查考生从图示内容中提取信息的能力。根据该循环系统可知,这一模式的生产环节较多,且对科技的要求较高,集约化程度也较高,不宜小农经营,但这种生产可以大大提高产品的商品率。,热点二:全球性环境问题

5、及对策,【例2】 (2010江苏卷)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多导致全球气候变化,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问题。下图为地球热量平衡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双选),(1)二氧化碳含量增多,导致大气对地面保温作用增强。下列数字所示环节与大气保温作用直接相关的有( ) A B C D (2)全球气候变化会对粮食生产产生较大影响,其主要原因是( ) A作物的生长发育受到影响 B旱涝灾害增多 C某些物种灭绝 D土壤肥力下降 答案 (1)AC (2)AB,解析 (1)本题考查有关地面辐射、大气辐射等基础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大气保温作用是指大气吸收了地面辐射后,又以大气逆辐射的形式将能量

6、返还给地面,这分别对应图中的和。 (2)本题考查了全球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意在考查考生的分析推理能力。全球气候的变化,首先使气温发生了变化,从而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发育;同时,它还会引起大气环流的变化,从而使得降水的时空分布发生了变化,旱涝灾害增多,从而影响农业生产。,热点三:地理信息技术,1RS、GIS、GPS的比较,2.RS、GIS和GPS之间的关系,【例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央气象台2009年7月18日18时发布台风橙色紧急警报:今年第6号台风“莫拉菲”的中心今日17时位于广东省深圳市东偏南方大约225千米的海面上,即北纬22.0、东经116.7,中心附近最大风力有12

7、级(35米/秒)。,材料二:台风路径概率预报图,(1)要监测台风“莫拉菲”的位置,需要的地理信息技术为( ) A遥感技术 B全球定位系统 C地理信息系统 D数字地球,A,(2)7月18日一艘正行驶在南海上的渔船要想预估未来一天自己所处海域的风力状况,除了借助下图外,还需要_技术的帮助。若该渔船在遭受十级以上大风袭击后,发出求救信号,广东海事局调度船只进行营救时需要运用_技术。,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3)要完成台风“莫拉菲”未来48小时路径概率预报图的整个绘制需要_和_共同完成。 (4)试举出(3)题所用两项地理信息技术综合应用的其他实例。,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如遥感技术获取水灾淹没

8、区的动态信息,地理信息系统分析水灾损失。,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第(1)题,台风位置的获取,需要借助于气象卫星云图,气象卫星云图是通过遥感技术获取的。 第(2)题,渔船只有通过全球定位系统确定自己所在的海域位置后,再结合大风预报图,才能预估所处海域的风力状况。广东海事局要运用地理信息系统了解营救船只与渔船的位置关系,以便及时营救。,第(3)题,台风“莫拉菲”未来48小时路径概率预报图的绘制,首先要借助遥感技术获取台风中心的位置,然后利用地理信息系统结合已有的台风信息,建立相关的数据模型,从而可预测出台风未来的移动方向,并绘制出相应的地图。 第(4)题,本题具有一定开放性,答案

9、合理即可。,精题小练,读“某区域部分地理信息图”,回答12题。,1近年来许多欧美游客把旅游目标锁定在他们认为即将会消失的地方,热衷于“末日旅游”,图中M地即是其中之一。你认为“末日旅游”产生的原因可能是 ( ) A厄尔尼诺 B生态失衡 C全球变暖 D臭氧层破坏 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地球环境变化,难度适中。“末日旅游”是将即将消失的景观向世人展示,给世人以警示或留下记忆。“厄尔尼诺”“臭氧层破坏”“生态失衡”等问题具有地方性,影响范围较小;“全球变暖”影响范围是整个地球,导致地球上的一些景观消失,所以本题选C。,2N河泛滥给下游地区带来了富饶,也造就了灿烂的古文明,其河水泛滥的原因是 ( )

10、 A11月到次年4月受西风带影响 B5月10月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 C6月9月吹西南季风 D10月到次年5月吹东北季风 解析:本题考查世界地理和气候知识,难度适中。图中N河是尼罗河,主要水量源自东非高原上的支流,在510月间赤道低气压带北移,降水多形成尼罗河的汛期和泛滥。 答案:B,安徽省某镇是“蓝田花猪”的产地,当地政府积极推广使用“日光温室、猪圈、厕所和沼气池”四位一体的生态农业模式,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读图回答35题。,3大量污水不进沼气池而排入河流,日久以后,发现鱼类大量死亡,其最主要的原因是( ) A藻类大量繁殖,鱼类缺氧死亡 B污水有毒,鱼类中毒死亡 C污水较脏,鱼类得病

11、死亡 D污水成分复杂,鱼类一时难以适应而死亡 答案:A,4二氧化碳进入日光温室有利于提高蔬菜产量。其主要原因是 ( ) A二氧化碳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虽然不利于蔬菜有机质的积累,但能够提高蔬菜产量 B二氧化碳进入日光温室能够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量,提高蔬菜产量 C二氧化碳具有保温作用,能保持日光温室的温度,有利于蔬菜的生长 D二氧化碳进入日光温室能够大量吸收太阳辐射 答案:C,5“四位一体的生态农业模式”的成功之处在于( ) 积极调整产业结构,适应市场的需求 大大提高了农民的种粮积极性 广开源流,开发利用新能源 开展综合利用,既发展了经济,又有效地保护了环境 A B C D 答案:D,35.

12、解析:该题主要考查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途径生态农业。第3题,大量含氮、磷的污水排入河流,使藻类物质大量繁殖,集中于水体表面,使水中溶解氧减少,导致水中的鱼类等动物大量窒息死亡。第4题,CO2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有利于蔬菜有机质的积累,提高蔬菜产量;CO2还具有保温作用,能保持日光温室的温度,有利于蔬菜的生长。第5题,生态农业不单纯发展粮食生产,而是发展多种经营。,作为我国最大的糖业生产基地,目前广西的10多家大型制糖企业中,已有三分之一企业全面引入循环经济生产模式。下图为“制糖生产过程示意图”。读图,回答68题。,6甘蔗的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域性,下列省区中是我国甘蔗重要产区的是( )

13、A湖南 B江西 C浙江 D四川 解析:甘蔗适宜生长在高温多雨的热带及亚热带地区,在我国主要分布在两广、福建、台湾等省区,四川虽然纬度较湖南、江西高,与浙江相当,但因为盆地地形的影响,热量条件较好,也是我国重要的甘蔗产区。 答案:D,7发展循环经济是一项系统工程,它涵盖工业、农业和消费等各类社会活动,是“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经济增长模式。下列哪项活动最符合循环经济模式 ( ) A北方的退耕还草 B湖区的混合放养 C东北的大豆和小麦间作农业 D珠江三角洲的桑基鱼塘,解析:循环经济作为一种全新的经济发展模式,与传统的单向式流程经济模式相比,最大的区别在于所有的原料和能源都在这一闭环式循环中得到最合理

14、的利用,从而达到低开采、低投入、高利用、低排放。珠江三角洲的桑基鱼塘完全符合循环经济的模式,是典型的生态农业模式。而A、B、C项尽管也符合保护生态、充分利用资源的生产原则,但就其整个生产过程来看,只符合循环经济的某一方面。 答案:D,8实施循环经济可以减少废弃物排放,为减少垃圾排放,要实行清洁生产。清洁生产的含义是 ( ) A在洁净的环境下进行工业生产 B利用清洁的能源和清洁的生产过程生产清洁的产品 C一种将污染预防扩展到整个生产过程的生产方式 D不产生任何污染的生产过程 解析:清洁生产主要体现在改革生产工艺、提高原材料利用率、减少污染物排放总量上,它是从生产的全过程减少污染对环境的影响。 答案:C,下图为某专题研究建立的地理信息系统(GIS)图层。据此完成910题。,9该专题研究可能是( ) A耕地分类和评价 B工业分布与交通的关系 C商业分布和规划 D学校分布 解析:地理信息系统图层涉及土壤、水系、地形、土地利用及居民点分布,该专题研究可能是耕地分类和评价。工业分布与交通的关系、商业分布和规划、学校布局等与自然因素关系不大。 答案:A,10若利用该地理信息系统进行深埋垃圾场的选址,在下列图层中应增加( ) 大气污染 区域规划 造纸厂、印刷厂分布 水文地质 A B C D 解析:深埋垃圾场选址考虑水文地质和区域规划,而大气污染、造纸厂、印刷厂分布与深埋垃圾无关。 答案: 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