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课件(09语文版必修4)

上传人:繁星 文档编号:88159590 上传时间:2019-04-20 格式:PPT 页数:47 大小:1.4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1《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课件(09语文版必修4)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1.1《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课件(09语文版必修4)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1.1《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课件(09语文版必修4)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1.1《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课件(09语文版必修4)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1.1《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课件(09语文版必修4)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课件(09语文版必修4)》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1《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课件(09语文版必修4)(4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课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写作素材积累,知能优化演练,美文佳作欣赏,第1课,基础自主学案,课堂互动探究,诗海探珠,春夜别友人 陈子昂 银烛吐清烟,金尊对绮筵。 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 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 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赏析】 这首诗约作于公元684年春天。首联写分手在即的撩人心绪和寂静状态。着一“吐”字,使人想见离人相对无言,怅然无绪,目光只是凝视着银烛的青烟出神的神情。一开头便写别筵将尽,分手在即的撩人心绪和寂静状态。颔联写离堂把臂伤琴瑟,别路遥迢情缠绵。颈联写户外所见,时光无情催人离,沉静之中见真挚情愫。尾联写目送友人赴古道,隐隐哀愁胸中涌。此诗通篇畅达优美,平淡自

2、然。他所追求的乃是整首诗的深厚和雅致。,【思考】 简要分析“银烛吐清烟,金尊对绮筵”一联中“吐”字的表达效果。 【提示】 画线部分为思考答案。,基础自主学案,三、词语辨析 (1)摸索探索 摸索:意为试探着寻找、寻求,意在强调寻求过程的无助性。探索:意为多方寻求答案,解决疑问,意在强调寻求过程的深刻性。 例:2011年9月15日,卫生部新闻发言人指出,新医改的不断深入确实为各大医药公司积极_新业务模式提供了空间。,摸索,9月3日,“全球睡眠资源整合者”慕思携手国内最具影响力的财经媒体21世纪经济报道,共同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_发现2011慕思欧洲睡眠文化之旅”答谢午宴。 (2)豁然开朗茅塞顿开

3、 豁然开朗:强调顿时出现开阔敞亮的境界,引申为顿然晓悟。茅塞顿开:比喻闭塞的思路,由于受到启发,忽然开通,豁然领悟,也写作“顿开茅塞”。,探索,例:中国记者从通道走进美国航母舰长会客室,感觉_,整个房间超过20平方米,其中一个柜子里还有“华盛顿”号在全球港口停靠时获赠的礼物。 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在杭州藏友沙龙活动中,结识了当今金银币收藏界名家黄瑞勇、葛祖康等老师,与他们交流之后_。,豁然开朗,茅塞顿开,四、词语释义 繁芜丛杂:_ 要素:_ 诬蔑:_ 豁然开朗:_ 浅尝辄止:_ 坚韧不拔:_ _ 卓有成效:_ 永垂不朽:_ _,多而杂乱,没有条理(多指文章)。,构成事物的必要因素。,捏造事实败坏

4、别人的名誉。,一下子就明白过来。,(知识、问题等)刚入门就不再研究。,形容信念坚定,意志坚强,不可,动摇。,效果十分显著、突出。,(姓名、事迹、精神等)永远流传,,不磨灭。,五、文学常识 1走近作者 恩格斯(18201895),科学 社会主义的奠基人,马克思 的亲密战友,国际无产阶级的导师。,与马克思一起撰写了_。他还研究自然科学,写有自然辩证法一书。马克思逝世后,他将主要精力用于整理出版资本论的第二卷和第三卷。同时关怀和指导欧美和国际社会主义运动。1895年8月5日,病逝于英国伦敦。,共产党宣言,2资料链接 悼词,演讲词的一种。是死者所在单位的领导或亲友在追悼会上发表的对死者表示哀悼的文稿。

5、悼词由_和_两部分组成。悼词,要切合死者的身份特点,在表达上要求把记叙、议论和抒情结合起来,语言应精练而富于感情色彩,措词应恰如其分。,标题,正文,六、整体预知,课堂互动探究,文脉探究,1作者说:“这个人的逝世,对于欧美战斗的无产阶级,对于历史科学,都是不可估量的损失。”为什么限于“欧美”,不说“世界”?“历史科学”跟通常说的历史学是否相同? 【提示】 关于“欧美”,联系外部语境,重温世界近代史,可知道19世纪无产阶级革命运动仅限于欧美资本主义国家,亚非拉地区还处在封建统治之下。中国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则是20世纪初的事情。关于“历史科学”,跟通常说的历史学显然不同。,如历史唯物论属哲学,剩余

6、价值论属政治经济学,马克思主义另一组成部分是科学社会主义。恩格 斯说的“历史”是指人类社会发展过程,“历史科学”是关于人类社会发展过程的科学。 2“在马克思看来,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如何理解这句话的含意? 【提示】 这句话具体表明了马克思的科学观,同时高度概括了马克思对科学的作用的基本观点。他的科学观是与他所发现的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相一致的。,马克思认为科学的进步将改变人们赖以生存的物质资料的生产,将导致经济基础的变化,所以归根结底将导致人类历史的前进和飞跃。这在历史的发展中屡见不鲜,比如18世纪60年代始于英国的产业革命,就是资产阶级革命胜利后,资产阶级广泛采用新技

7、术的一场革命。先以纺织业开始,到了80年代又发明了蒸汽机,蒸汽机的发明和使用使产业革命得到进一步发展,遍及化学、冶金、采掘、机器制造等部门。这次产业革命使资本主义生产由工场手工业过渡到机器大工业,大大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发展。基于这一系列认识,马克思对科学给予了高度的重视。,3作者用什么修辞来说明剩余价值被发现的意义,有何作用? 【提示】 使用了对比修辞。“豁然开朗”与“在黑暗中摸索”构成强烈对比,“豁然开朗”是比喻性词语,意思是眼前突然出现光明的境界。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规律,就是剩余价值规律,资产阶级通过无偿占有剩余价值来剥削工人,具有一定的隐蔽性。马克思以前的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或者社会主义

8、批评家,对此虽也作过研究,但他们认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顺应自我,永恒的,这是由于他们受时空的局限和带有阶级的偏见,他们不可能发现真理,不可能正确解释这个问题,所以作者说他们 “是在黑暗中摸索”。,马克思的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整个资本主义制度是建立在资本家对工人残酷剥削的基础之上的。这个学说彻底肯定了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或者社会主义批评家的说法,所以作者用了“豁然开朗”这个词语。“豁然开朗”与“在黑暗中摸索”构成了鲜明强烈的对比,从而热烈赞颂了马克思这一发现的伟大意义。这两个形象可感的词语,把抽象的事理表现得可感可见。 4第七段作者运用哪些词语赞颂马克思在革命实践中的表现?这些词语分别写出了马克思的

9、什么表现?,【名师点拨】 文章第七段作者运用的词语有 “满腔热情、坚韧不拔、卓有成效”等。“满腔热情”表现了马克思对革命事业的爱;“坚韧不拔”表现了马克思作为一个革命家的光辉品质,不屈服、不放弃,是爱的升华和深化。这些词语由表达热情到表达行为再到表达结果,层层递进,词语顺序不可颠倒。第一国际的建立,是共产党宣言里提出的“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这个口号的伟大实践,是无产阶级团结起来进行最后斗争实现共产主义的真正起点,所以作者特别颂扬这一点。作者在这里用了一个让步性的假设复句,“即使没有别的什么建树,单凭这一成果也可以自豪。”,这些描写性的词句,极其生动地概括了马克思一生在革命实践中的伟大贡献。如

10、果不用这些描写性的词句,即使用再多的笔墨,也不能收到动人的效果。 5这篇悼词的结构有什么特点? 【名师点拨】 文章的主体部分是在精辟阐述马克思的丰功伟绩,是在“论其功”。 第二段总说,谈损失时,是遵循由主到次的原则,中间展开论述,叙述马克思的丰功伟绩时,是遵循由理论到实践的顺序。,部分之间、每层之间充满了内在的联系:因为他是科学家,所以能发现人类发展的规律进而发现资本主义的运动规律,从而做一个坚定的革命家,将理论付诸实践,而这一切都缘于他怀疑一切、思考一切的思想,这是因果关系,这是内容上的统一;两个层次之间巧妙地设置了过渡语句,使文章层次清晰、过渡自然、浑然一体,显示了强大的逻辑力量。在马克思

11、墓前的讲话之所以成为世界著名演讲中不可多得的精品,其严谨的结构不能不说是十分重要的原因。,楼主 这篇演讲词属于议论文,但与一般的议论文又有所不同。你认为这篇文章有哪些独到之处? 沙发 语言表达形象、生动。如:“在黑暗中摸索”是个隐喻性词语。“豁然开朗”是比喻性词语,而且这两个词语还形成了鲜明强烈的对比,从而热烈赞颂了马克思这一发现的伟大意义。这两个形象鲜明的词语,把抽象的事理表现得可感可见。,细剖深析,板凳 这篇文章用词准确、严谨。“把他们当作蛛丝一样轻轻拂去”这个比喻句含蓄且发人深思,它具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说明敌人对马克思攻击很多,但十分无力;二是说明马克思对敌人十分蔑视,表现了马克思崇高

12、的精神境界。,三楼 作者感情非常真挚。沉痛悲伤而又平静深沉,悲伤却不消沉,沉痛却不压抑,而是激励人、鼓舞人。恩格斯面对亲密战友的去世这样一个惨痛的事实,难免不沉痛悲伤。然而恩格斯作为无产阶级革命战友,是代表整个无产阶级表达对马克思的悼念,同时又为了鼓舞无产阶级广大革命群众继续战斗,其感情不可能不加节制,任其奔涌。如用“停止思想”、“安静地睡着”、“永远地睡着”都是讳语,把沉痛的感情用平静的口吻表达出来。 英名与事业永垂不朽作者的祝愿。,写作素材积累,感情真挚,启人心智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一文中,恩格斯不直说马克思逝世(死了),而说“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停止思想了”“在安乐椅上安静地睡着了”“永远

13、地睡着了”。,对于马克思的死,恩格斯采用了讳饰手法。这样既把自己的心情委婉而含蓄地表达出来,又表明马克思虽死犹生,他将永远活在革命者的心里。 说话时遇到有犯忌的事物,不直说这种事物,而用别的话来回避掩盖或装饰美化,这种手法叫做讳饰,又叫避讳。 讳饰的分类:,运用讳饰的修辞手法,可以帮助说明具体情景,以便于表达各种思想情感。,随堂练笔 下面一段话出自谁是最可爱的人,其中运用了什么手法?试结合语句加以分析。 凑近一看,见她脸上流下来的血已经把她胸前的白衣染红了,眼睛已经闭上。我知道她不行了,才赶忙跳出门外。 答:_ _,答案:运用了讳饰的手法。句中的“不行了”在这里的意思是“死了”,“无法救活了”

14、,结合前文的交代“她脸上流下来的血已经把她胸前的白衣染红了,眼睛已经闭上”,这个意思就很清楚了。,1课内素材开发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争论 法国科学家比特雷莫写过一本名叫人类和其他生物的起源与变异的书,马克思看后认为:“这是一本很好的书,比起达尔文来,还是一个非常大的进步。”但恩格斯读了,却持截然相反的意见:“这本书没有任何价值!”为此,这对挚友争得不可开交。最后,还是马克思向恩格斯的观点靠拢了。不过,恩格斯一点也不庆幸自己“赢”了。他诚恳地表示说:“如果没有马克思的意见,我不可能对真理认识得这么清楚。”,适用话题这则材料可用于“友谊”、“真诚” 、“取长补短”、“胸怀与大度”等有关话题写作中。,2鲜活素材速递 李双江之子打人案和解,9月14日下午,李双江之子打人事件中受伤夫妇与李、苏二人家长会面,双方达成和解。夫妇二人称已接受两个孩子家长的道歉,将不再对此事进行追究,并希望今后能对孩子严加管教。据悉,出事后孩子家长曾多次前往医院看望伤者并诚挚道歉,他们表示不会干涉司法部门对孩子的处理,自己今后将加强对儿子的管教。经协商,受伤夫妇决定接受道歉,不再对此事进行追究。两人表示愿意原谅孩子的不冷静行为,希望司法部门予以宽大处理。同时,两个孩子的父母也都表示,今后要严格管教孩子。,适用话题这则材料可用于“品格教育”、“过于溺爱就是害”、“歉意的背后”等有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