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唐宋文明第九章 唐代的民族关系与外交、艺术

上传人:繁星 文档编号:88159292 上传时间:2019-04-20 格式:PPT 页数:67 大小:9.9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0唐宋文明第九章 唐代的民族关系与外交、艺术_第1页
第1页 / 共67页
10唐宋文明第九章 唐代的民族关系与外交、艺术_第2页
第2页 / 共67页
10唐宋文明第九章 唐代的民族关系与外交、艺术_第3页
第3页 / 共67页
10唐宋文明第九章 唐代的民族关系与外交、艺术_第4页
第4页 / 共67页
10唐宋文明第九章 唐代的民族关系与外交、艺术_第5页
第5页 / 共6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0唐宋文明第九章 唐代的民族关系与外交、艺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0唐宋文明第九章 唐代的民族关系与外交、艺术(6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唐宋文明,唐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1.唐代的民族关系 (1).唐朝的民族政策和羁縻府州 (2).突厥 甲.厥强盛时唐与厥关系 乙.厥及后突厥的相继灭亡 丙.唐与西突厥争夺西域 丁.唐统一西域的经济文化意义 戊.突厥文化 (3).薛延陀,1.唐代的民族关系 (4).回纥 甲.回纥汗国 乙.回纥与唐朝之关系 丙.回鹘文化 (5).吐蕃 甲.松赞干布统一吐蕃 乙.吐蕃与唐朝之间的军事争夺 丙.唐蕃和亲 丁.唐蕃会盟 (6).南诏,唐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2.唐代的对外交往 (1).唐朝的国际地位和对外水陆交通 (2).唐朝与日本的交往 甲.遣唐使 乙.鉴真东渡 丙.唐文化对日本的影响 (3).唐

2、朝与朝鲜的交往 甲.唐与高丽、百济及新罗的关系 乙.唐朝文化对新罗的影响,唐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2.唐代的对外交往 (4).唐朝与东南亚、南亚各国的交流 甲.林邑与真腊 乙.天竺 丙.玄奘与义净 (5).唐朝与中亚、西亚等国的交流 甲.昭武九姓与吐火罗国 乙.波斯 丙.东罗马 丁.大食,唐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唐朝的民族政策和羁縻府州,唐代前期对少数民族采取的方针比较成功。唐前期国力强盛,在军事斗争上得以占上风,唐太宗等人还实行了一条较为开明的民族政策。唐王朝广泛与各少数族首领和亲,大量任用少数族将领,在制度上还沿用发展汉以来对少数民族的“羁縻”(笼络束缚)政策,创制了有别于内地一般州县

3、的“羁縻府州”。羁縻府州是一种特殊行政区划,其小者为州,大者为都督府, 如厥故地之定襄、云中都督府,回纥之翰海都督府,奚、契丹之饶乐、松漠都督府等。这类府州在唐代先后共有八百五十六个,大部分少数民族集居地均曾设置。羁縻府州之都督、刺史由各少数族首领担任,由唐朝廷颁发印信,可以世袭,府州内少数民族不改变其习俗和生产方式,中央不向这些府州征取贡赋,一般内部事务可以自治,但行政上须接受唐边州都督府和都护府的领导。羁縻府州从根本上说有其局限性,但在当时历史条件下,它加强了边疆与中原的联系,对少数族地区的经济开发和文化发展,对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有积极意义。 开元、天宝以后,随着周边少数族势力的日益发展

4、,羁縻府州逐渐不适时宜,以后为节度使体制所取代。,唐乾陵前61位少数族及外国使者石像,唐代周边民族与国家形势图,厥强盛时厥与唐关系,内蒙锡林郭勒草原发现的突厥石人,隋末唐初, 厥趁中原内乱再次强盛。 隋炀帝曾被厥数十万骑兵围困于雁门(今山西代县)。 隋末兴起的刘武周、梁师都、 李轨等割据势力都依附厥, 唐高祖也一度向厥称臣。 唐朝初年,厥颉利可汗屡屡进攻, 甚至进逼到唐朝首都长安。 国力尚未恢复的唐朝只得采取克制态度与之结盟。627年后,厥内部矛盾激化, 连年的战争和苛重的贡赋使突厥所属 数十个民族和部落不堪忍受, 纷纷起兵反抗,或归属唐朝。颉利可汗重用西域粟特商人理政, 又使突厥贵族离心,

5、加上大雪袭击,六畜大批死亡,实力严重削弱。,厥及后突厥的相继灭亡,629年,唐太宗派李靖、李勣等率军十万分六路向突厥发动全面进攻,重创突厥主力。630年,颉利可汗被俘,十余万人投降,厥亡。 唐王朝将归降的突厥人安置在今 北京市至宁夏灵武一带, 在厥原统治地区漠南(今内蒙古一带),则分设定襄都督府和云中都督府, 以突厥贵族为都督。 此后约五十年间,突厥统一于唐王朝。厥的败亡,使西北诸族纷纷朝贡, 他们到长安尊唐太宗为“天可汗”, 唐王朝在北部边疆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威望。 唐高宗时, 漠南厥旧部又掀起了新的动乱。 他们不满唐朝施加沉重的兵役负担,数十万人起兵反唐。682年,颉利可汗的族人骨咄禄趁机重

6、建突厥政权,史称“后突厥”。 武则天时,后突厥发展成为东西据地万里, 拥兵四十万的大汗国, 经常发动侵扰唐朝边境和征服西域的战争。唐玄宗时期, 后突厥又陷于内部纷争。属部纷纷独立。745年,回纥首领骨力裴罗率众攻杀后突厥白眉可汗,后突厥亡。,内蒙锡林郭勒草原发现的突厥石人,关于安置突厥的讨论,突厥既亡,其部落或北附薛延陀,或西奔西域,其降唐者尚十万口,诏群臣议区处之宜。 朝士多言:“北狄自古为中国患,今幸而破亡,宜悉徙之河南兗、豫之间,分其种落,散居州县,教之耕织,可以化胡虏为农民,永空塞北之地。” 中书侍郎颜师古以为:“突厥、铁勒皆上古所不能臣,陛下既得而臣之,请皆置之河北。分立酋长,领其部

7、落,则永永无患矣。”,礼部侍郎李百药以为:“突厥虽云一国,然其种类区分,各有酋帅。今宜因其离散,各即本部署为君长,不相臣属;纵欲存立阿史那氏,唯可使臣其本族而已。国分则弱而易制,势敌则难相吞灭,各自保全,必不能抗衡中国。仍请于定襄置都护府,为其节度,此安边之长策也。” 夏州都督窦静以为:“戎狄之性,有如禽兽,不可以刑法威,不可以仁义教,况彼首丘之情,未易忘也。置之中国,有损无益,恐一旦变生,犯我王略。莫若因其破亡之馀,施以望外之恩,假之王侯之号,妻以宗室之女,分其土地,析其部落,使其权弱势分,易为羁制,可使常为籓臣,永保边塞。”,温彦博以为:“徙于兗、豫之间,则乖违物性,非所以存养之也。请准汉

8、建武故事,置降匈奴于塞下,全其部落,顺其土俗,以实空虚之地,使为中国扞蔽,策之善者也。” 魏征以为:“突厥世为寇盗,百姓之仇也;今幸而破亡,陛下以其降附,不忍尽杀,宜纵之使还故土,不可留之中国。夫戎狄人面兽心,弱则请服,强则叛乱,固其常性。今降者众近十万,数年之后,蕃息倍多,必为腹心之疾,不可悔也。晋初诸胡与民杂居中国,郭钦、江统,皆劝武帝驱出塞外以绝乱阶,武帝不从。后二十馀年,伊、洛之间,遂为氈裘之域,此前事之明鉴也!”,彦博曰:“王者之于万物。天覆地载,靡有所遗。今突厥穷来归我,奈何弃之而不受乎!孔子曰:有教无类。若救其死亡,授以生业,教之礼义,数年之后,悉为吾民。选其酋长,使入宿卫,畏威

9、怀德,何后患之有!” 上卒用彦博策,处突厥降众,东自幽州,西至灵州;分突利故所统之地,置顺、祐、化、长四州都督府;又分颉利之地为六州,左置定襄都督府,右置云中都督府,以统其众。,唐朝在灭厥之后,开始和西突厥展开争夺西域的斗争。西突厥所控制的西域地区,有许多以城郭为中心的小国。立国在今新疆天山南路的有高昌(吐鲁番)、焉耆、 龟兹(库车)、 于田(和田)、疏勒(喀什噶尔),是当时较著名的五个地方政权。,7世纪焉耆龟兹飞天像,吐鲁番高昌故城遗址,唐与西突厥争夺西域,西域诸国图古地图,唐与西突厥争夺西域,635年,唐派兵降伏了以青海为中心的吐谷浑,打通了向西域用兵的道路。 640年(贞观十四年),唐军

10、攻取高昌,以其地为西州,又置安西都护府于交河城(吐鲁番西雅尔和卓)。唐军又占浮图城(新疆吉木萨尔),设庭州。 642年至648年,唐军在接连打败西突厥后,又攻取焉耆、龟兹等地。 天山南路各国纷纷摆脱西突厥的控制,归附唐朝。 唐迁安西都护府于龟兹,统领龟兹、焉耆、于田、疏勒四镇,称“安西四镇”,四镇为唐经营西域的军事基地,对西域的统一起重要的保障作用。 657年(显庆二年),唐军灭西突厥汗国,控制了整个西域地区。唐朝在中亚碎叶川以东置昆陵都护府,以西置蒙池都护府,皆隶属于安西都护府。 原来隶属于西突厥的中亚诸国也都归附唐朝。 唐朝在于田以西、波斯以东的十六国之地,在乌浒河(阿姆河)以北的昭武九姓

11、国之地(乌兹别克境内),也设置了许多都督府和州。 702年(长安二年),武则天在天山以北设置了北庭都护府。,吐鲁番高昌故城遗址,吐鲁番交河故城遗址,库车唐龟兹古镇遗址,唐朝统一西域后,西域与内地的经济文化交流更加密切。唐朝的均田、府兵、租庸调等重要制度,都曾在伊州、西州等地推行。唐政府还在天山南路兴屯田,使中原地区的先进农业技术进一步传播到西域。汉族文化也对西域人民有深刻影响。同时,西域的贵族、僧侣、乐工、画师等也大量进入内地,给汉族人民带来了西域文化和独特的农副产品,大大丰富了汉族文化的内容。唐朝统一西域,保障了“丝绸之路”的畅通,促进了东西方的交流。,李唐起自西陲,历事周隋,不唯政制多袭前

12、代之旧,一切文物亦复不问华夷,兼收并蓄。第七世纪以降之长安,几乎为一国际的都会。各种人民,各种宗教,无不可于长安得之异族入居长安者多,于是长安胡化盛极一时。此种胡化大率为西域风之好尚:服饰、饮食、宫室、乐舞、绘画,竞事纷泊,其极社会各方面,隐约皆有所化,好之者盖不仅帝王及一二贵戚达官已也。 向达唐代长安与西域文明,唐三彩胡人牵骆驼俑,唐朝统一西域的经济文化意义,山西长治出土西域人骑骆驼俑,唐代胡人俑,西安出土唐代胡人陶俑,唐三彩胡人骑马俑,唐三彩胡人骑马俑,汉突厥文合璧阙特勤碑(732年立),突厥文化,古突厥文字母,暾欲谷碑(720年立),暾欲谷碑碑文,突厥是目前已知中国北方民族中第一个使用自

13、己文字的民族。突厥文现存资料主要有19世纪在鄂尔浑河流域所发现的阙特勤碑、苾伽可汗碑、暾欲谷碑和其他一些碑文。突厥文有38至40个字母,通常从右往左横写。,厥汗国瓦解后,薛延陀和回纥相继在漠北建立了政权。 薛延陀是由薛、延陀两个部落合成的。 628年,薛延陀首领夷男率众击破厥的四部帅,被推为可汗。 唐太宗为了拉拢夷男共同对付厥, 册封他为真珠毗伽可汗。 厥灭亡后,薛延陀汗国的领土东接室韦(额尔古纳河一带), 西至金山,南达漠南,北临瀚海,成为漠北的一大势力。645年,夷男死,其子多弥可汗立,暴虐无道,国内发生混乱。646年,回纥攻杀多弥,唐军乘机进兵,消灭了薛延陀的残余力量。 薛延陀亡后,漠北

14、的铁勒族回纥、同罗等十二姓纷纷归属唐朝。647年(贞观二十一年),唐太宗于其地设六府七州,内附诸部推唐太宗为天可汗。 唐朝的行政权扩展到整个漠北地区。,唐阎立本绘职贡图,薛延陀,回纥汗国 后突厥政权衰落后, 回纥首领骨力裴罗联合其他部落起兵反抗, 摆脱了后突厥的控制,并在744年称可汗。唐玄宗册封他为怀仁可汗。745年,怀仁可汗灭后突厥汗国,尽有突厥故地, 成了漠北的强国。 回纥汗国内部充满着矛盾。 黠戛斯和回纥连续交战二十多年。9世纪30年代末,回纥地区连年发生疾疫, 又大雪成灾,严重地破坏了其经济。840年,回纥将军句录莫贺勾引黠戛斯部十万骑入侵,破可汗城,回纥汗国灭亡。 回纥汗国灭亡后,

15、其部众四散。 一支迁移到河西走廊定居, 一支进入吐鲁番地区, 一支迁至天山北路及葱岭以西地区。 后两支定居新疆的回纥,发展成今天的维吾尔人。,吐鲁番出土设色幡画(回鹘贵人像),回纥与唐朝之关系 回纥政权一直和唐王朝保持着密切关系,安史之乱爆发后,回纥曾两次派兵帮助唐朝平定叛乱。唐朝皇帝三次把亲生女儿嫁与回纥可汗。 从757年(至德二年)起,唐每年送给回纥绢二万匹。回纥每年还要向唐朝运送几万匹马,以换取内地丝绢、茶叶等货物。回纥从唐朝得到的大量绢、茶等物品,除自用外,有很大一部分远销到中亚各地,这对其经济发展起了重要作用。回纥很快就由纯游牧发展到半定居生活,农业、手工业都有很大发展,还形成了强大

16、的商人阶层。安史之乱以后,吐蕃占据了西域和河西,唐朝和西域的经济交流遭到阻隔。由于回纥对唐友好,唐朝和西域的商人多改道经回纥进行交易,因此回纥一时成为陆上东西交通的枢纽。 809年,回纥上表唐廷请求以 “回旋轻捷如鹘”义改名,从此更名回鹘。,唐人喜好的唐代回纥衣装,回鹘文字母表。回鹘西迁后,渐以回鹘文取代突厥文,回鹘文化,中国历史博物馆藏新疆出土回鹘文写本长卷,西藏高原原来的土著居民称孟族。战国以后,有一些古羌族部落,如发羌、迷唐等部,逐渐迁移到今西藏地区。他们和当地人民相融合,繁衍发展,形成了吐蕃族。 629年, 弃宗弄赞(松赞干布)继赞普(王)位,统一西藏,建立了吐蕃王朝。 他进行了多方面的改革。 他迁都到逻些(拉萨),从此逻些成为西藏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 松赞干布注意吸收中原、尼泊尔、天竺等四邻地区的先进文化。他先迎娶尼泊尔尺尊公主,又多次向唐朝求婚。他参照唐朝的中央官制和府兵制度,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的政治军事制度,开始采用历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