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2高中物理课时讲练通配套课件:12.4波的衍射和干涉(人教版选修3-4)

上传人:繁星 文档编号:88158210 上传时间:2019-04-20 格式:PPT 页数:67 大小:4.5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1-12高中物理课时讲练通配套课件:12.4波的衍射和干涉(人教版选修3-4)_第1页
第1页 / 共67页
11-12高中物理课时讲练通配套课件:12.4波的衍射和干涉(人教版选修3-4)_第2页
第2页 / 共67页
11-12高中物理课时讲练通配套课件:12.4波的衍射和干涉(人教版选修3-4)_第3页
第3页 / 共67页
11-12高中物理课时讲练通配套课件:12.4波的衍射和干涉(人教版选修3-4)_第4页
第4页 / 共67页
11-12高中物理课时讲练通配套课件:12.4波的衍射和干涉(人教版选修3-4)_第5页
第5页 / 共6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12高中物理课时讲练通配套课件:12.4波的衍射和干涉(人教版选修3-4)》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1-12高中物理课时讲练通配套课件:12.4波的衍射和干涉(人教版选修3-4)(6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以后我们将会学到,光同声音一样,也是一种波,通常我们会遇到“闻其声而不见其人”的现象,你是如何理解的?通常我们看到的光线是如何传播的?,提示:声波的波长通常在1.7 cm17 m之间,与一般障碍物的尺寸相比要大,它能绕过一般的障碍物,即我们能“闻其(在障碍物另一侧人的)声”;而光波的波长很短,约在0.40.7 m范围内,此波长跟一般障碍物的尺寸相比非常小,即光波不能绕过障碍物发生明显的衍射现象,通常情况下我们看不到光的衍射现象,即“不见其人”,只看到光沿直线传播.,2.在观察水波衍射现象的实验中,若打击水面的振子振动 频率增大,观察到的衍射现象有什么变化? 提示:波速由介质决定,由于振子

2、振动频率增大,导致所 产生的水波频率f增大,但水波的速度不变,由 可得:减小,则衍射现象变得不明显.,对波衍射的理解 (1)衍射是波特有的现象,即一切波都能发生衍射. (2)只有满足“缝、孔的宽度或障碍物的尺寸跟波长相差不多,或者比波长更小”时,衍射现象才明显. (3) 我们通常所说的“衍射”,是指发生明显衍射现象的衍射,对于衍射现象不明显的波,我们不能说该波不发生衍射. (4)衍射是对一列波来说的.,典例1 某物理实验小组的同学在做水波的衍射实验时,把一个自制的振动频率一定的振动器的振片接触到水槽中的水面,从而产生水波,把另一个带有小孔的木板放在水槽中,让水波通过该小孔,小孔的尺寸大小可调节

3、,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为,A.当小孔较小时,实验者看到木板的后面有波,说明水波发生明显的衍射现象 B.当小孔较大时,实验者看到木板后面产生一个“阴影区”,说明水波发生明显的衍射现象 C.当小孔较大时,实验者看到木板后面产生一个“阴影区”,说明水波没有发生衍射现象 D.为了能使观察到的衍射现象更明显,实验者应调节小孔的尺寸,使之小到一定程度,本题考查波的衍射,解答该题应掌握以下两点: (1)波的衍射与明显的衍射是不同的概念,其条件不同. (2) 衍射是波特有的现象,一切波都能发生衍射.,【规范解答】选A、D.当小孔较小时,实验者看到木板的后 面有波,说明水波能绕到木板的后面,即发生明显的衍射 现象

4、,故A对;当小孔较大时,实验者看到木板后面产生一 个“阴影区”,说明衍射现象不明显,但不能说水波不发 生衍射,因为衍射是波的的特性,故B、C错;由于产生水 波的频率、介质一定,由 可得:水波的波长一定,应 减小小孔的尺寸,才能观察到明显的衍射现象,故D对.,【变式备选】关于波的衍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孔的尺寸比波长大得多时不会发生衍射现象 B.孔的尺寸比波长小时才发生衍射现象 C.只有孔的尺寸跟波长相差不多或者比波长更小时,才能观察到明显的衍射现象 D.只有波才有衍射现象,【解析】选C、D.波绕过障碍物的现象称为波的衍射现象,发生明显衍射的条件是孔或障碍物尺寸跟波长差不多或者比波

5、长更小. 孔的尺寸比波长大得多时不是不发生衍射,只是波的衍射现象不明显而已,所以A、B项错,C项正确.衍射现象是波特有的现象,所以D项正确.,1.在波的叠加区域里,质点的位移和振幅有什么区别?若两列相干波的振幅均为A,则在两波的叠加区内,加强点和减弱点的振幅各多大?加强点的位移一直最大吗?,提示:位移和振幅不能混为一谈.振幅是振动质点离开平衡位置的最大距离,等于该质点的最大位移;在波的干涉现象中,即使在振动加强处,质点振动中的位移,仍然是在做周期性变化.两列波相遇叠加时,加强点的振幅为两列波振幅之和,即为2A,减弱点的振幅为两波振幅之差等于零,即不再振动,加强点的质点是以振幅2A在平衡位置附近

6、振动,其位移在2A与-2A之间变化,并不是一直保持最大位移2A不变.,2.为什么说两列波频率相同是波产生干涉的必要条件之一? 提示:两列波要产生干涉,频率相同是首要条件.假设频率不同,则在同一种介质中传播的两列波的波长就不相等,由此以来,在某时刻的某点(设P点)为两列波的波峰相遇,振动加强,但此后两列波并不总是使P点的振动加强,还可以是波谷与波峰相遇而使振动削弱,这样不能形成稳定的振动加强点和减弱点.因此我们就看不到稳定的干涉图样,只能是一般的振动叠加现象.,3.怎样理解振动加强点和减弱点?通过课外读物或上网查询如何确定振动加强点和减弱点? 提示:振动加强点和减弱点是指该点振动的振幅增大或减小

7、,振幅增大的点为加强点,振幅减小的点为减弱点,不能认为加强点的位移始终最大,减弱点的位移始终最小,不论是振动加强点还是减弱点,它们均在振动,只是振幅不同,对加强点来说,振动更强烈.介质中的“加强点”与“减弱点”的位置是固定的,它们不随时间改变.,对波的叠加和波的干涉的理解: (1)波的叠加是无条件的,任何频率的两列波在空间相遇都会叠加. (2)干涉是有条件的.当两个波源的频率相同并且它们的相位差保持不变时,能够形成稳定的干涉图样. (3)若两个波源的频率不同或它们的相位差不恒定,则不会形成稳定的干涉图样.,(4)我们所说的“干涉”是能形成稳定的干涉图样的干涉,对于不能形成稳定的干涉图样的两列波

8、,我们不能说它们没有发生干涉. (5)干涉是波特有的现象,即一切波都能发生干涉.,典例2 一条弹性绳子呈水平状态,M为绳子中点,两端P、Q同时开始上下振动,一小段时间t后产生的波形如图所示,对于其后绳上各点的振动情况,以下判断正确的是,A.波源P和Q开始振动的方向均是向上的 B.波源Q产生的波将先到达中点M C.中点M的振动虽始终是加强的,但其位移大小在某时刻可能为零 D.这两列波能形成稳定的干涉图样,解答本题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由波传播方向来判断某一时刻质点振动方向的判断方法有三种,可灵活选取. (2)波传到的质点开始振动的方向与波源开始振动方向相同. (3)波的频率由波源决定,波

9、速由介质决定,并且满足v=f. (4)要形成稳定的干涉图样,两列波必须频率相同,相位差恒定.,【规范解答】选A.由图及波传播方向与质点振动方向关系的判断方法可得:t时刻波源P、Q所形成的两列横波在波刚到达的两质点均向上振动,而传播波的质点开始振动的方向与其波源开始振动方向相同,故A对;由于波速是由介质决定的,故两列波的波速相同,故两列波同时到达M点,故B错;由图可得:波源P产生的波长大于波源Q产生的波长,由v=f可得:波源P所形成波的频率小于波源Q所形成波的频率,不能形成稳定的干涉图样,即M点的振动不是始终加强的,故C、D错,正确选项为A.,【变式备选】(2011福州高二检测)如图所示为两个相

10、干波源S1、S2产生的波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相遇.图中实线表示某时刻的波峰,虚线表示的是波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c两点的振动加强,b、d两点的振动减弱 B.e、f两点的振动介于加强点和减弱点之间 C.经适当的时间后,加强点和减弱点的位置互换 D.经半个周期后,原来位于波峰的点将位于波谷,原来位于波谷的点将位于波峰,【解析】选A、D.由图可知:a是波谷和波谷相遇的点,c是波峰和波峰相遇的点,都是振动加强的点;而b、d两点都是波峰和波谷相遇的点,是振动减弱的点,A正确.e位于加强点的连线上,仍为加强点;f位于减弱点的连线上,仍为减弱点,B错误.相干波源叠加产生的干涉是稳定的,不会随时间

11、变化,C错误.因形成干涉图样的介质质点也是不停地做周期性振动,经半个周期步调相反,D正确.故正确答案为A、D.,1.在水波槽衍射实验中,若打击水面的振动频率为5 Hz, 水波在水波槽中的传播速度为0.05 m/s,为了观察到明显 的衍射现象,小孔的直径d应为( ) A.5 cm B.10 cm C.d1 cm 【解析】选C.由波速公式得: 由发生明显衍射的条件得:d1 cm,故C正确.,2.关于波的衍射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水波绕过障碍物继续传播的现象即为波的衍射现象 B.衍射现象是波特有的现象, 一切波都能发生衍射,只不过明显与否而已 C.“闻其声而不见其人”为声波的衍射现象 D

12、.要发生衍射,必须满足一定的条件,否则,波就不会发生衍射,【解析】选A、B、C.由波的衍射定义知,A正确.衍射是一切波特有的现象,故B对D错,发生明显的衍射现象是有条件的,只有缝、孔的宽度或障碍物的尺寸跟波长差不多或比波长更小时,才能观察到明显的衍射现象,故C对.,3.某两列波相叠加形成了稳定的干涉图样,则( ) A.两列波的频率一定相同,但它们的相位差不恒定 B.振动加强区域的各质点都在波峰上,振动减弱区域的各质点都在波谷上 C.振动加强的区域始终加强,振动减弱的区域始终减弱 D.振动加强的区域和振动减弱的区域不随时间的变化而改变,【解析】选C、D.两列波发生稳定的干涉的条件必须是两列波的频

13、率相同且相位差恒定,故A错;且振动加强区始终加强,振动减弱区始终减弱,形成稳定的干涉图样,C、D对;振动加强区域的各质点只是振幅最大,振动减弱区域的各质点只是振幅最小,它们均在自己的平衡位置附近振动,并不是只在波峰上或只在波谷上,B错.,4.两个同频率的水波波源在某一时刻形成的波如图所示,实线为波峰,虚线为波谷,a、b、c、d为介质中的质点,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为( ) A.质点a此时的速度最大,加速度为 零,为振动加强点 B.质点b此时的加速度最大,速度为 零,为振动减弱点 C.质点a、b间还有很多振动加强点,d为振动减弱点 D.此时质点a、b、c 的加速度最大,这些点的振动始终加强,【解析】

14、选C、D.由图可知:质点a、c处在波谷上,质点b处在波峰上.质点d处在第一列波的波峰和另一列波的波谷位置,是振动的减弱点,由波的叠加知识得:该时刻质点a、b、c的速度为零,加速度最大,是处在振动加强点上,其连线上的所有点均属于振动加强点,并且加强点始终加强,故A、B错,C、D对.,一、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1.下列关于两列波相遇时叠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相遇后振幅小的一列波振动将减弱,振幅大的一列波振动将加强 B.相遇后,两列波各自的波长、频率和传播方向与相遇前完全相同 C.在相遇区域,任一点的总位移等于两列波分别引起的位移的矢量和 D.几个人在同一房间说话,

15、相互都听得清楚,说明波在相遇时互不干扰,【解析】选A.波的叠加原理是两列波相遇时,互相穿过,互不干扰,相遇区域的位移等于两列波分别引起的位移的矢量和,故A错,B、C、D对.,2.如图所示是观察水波衍射的实验装置, AC和BD是两块挡板,AB是一个小孔,O是 波源,图中已画出波源所在区域波的传 播情况,每两条相邻波纹之间距离表示 一个波长.则波经过孔之后的传播情况,下列描述中正确的是( ) A.此时能明显观察到波的衍射现象 B.挡板前后波纹间距相等 C.如果将孔AB扩大,有可能观察不到明显的衍射现象,这说明波不发生衍射 D.如果孔的大小不变,使波源频率增大,衍射现象更明显,【解析】选A、B.由图

16、可以看出,孔AB的尺寸与水波波长近似相等,故能产生明显的衍射现象,选项A正确.波发生衍射时,波的传播速度和频率都不变,故波长不变,即波纹间距离不变,选项B正确.如果将孔AB扩大,大到AB的尺寸远大于波的波长时,就观察不到明显的衍射现象了,但不能说波不发生衍射了,因为衍射是波的特性,故C错,若使波源的频率增大,波速不变,则波长要减小,衍射现象更不明显,故D错.,3.两列波在同一介质中传播时发生了干涉现象,则( ) A.在振动加强区域,介质质点的位移总是比振动减弱区域介质质点的位移大 B.在振动加强区域,介质质点的振幅总比振动减弱区域介质质点的振幅大 C.在振动加强区域,介质质点的位移随时间做周期性变化 D.在振动加强区域,介质质点的振幅随时间做周期性变化 【解析】选B、C.振动加强区是指质点的振幅增大了,质点的位移在其平衡位置附近做周期性变化,故A、D错,B、C正确.,4.(2011绵阳高二检测)关于波的叠加和干涉,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为( ) A.两列频率不相同的波相遇时,由于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