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章 精神科急诊护理

上传人:繁星 文档编号:88157975 上传时间:2019-04-20 格式:PPT 页数:35 大小:90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6章  精神科急诊护理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16章  精神科急诊护理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16章  精神科急诊护理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16章  精神科急诊护理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16章  精神科急诊护理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6章 精神科急诊护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6章 精神科急诊护理(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十六章 精神科急诊护理,制作者 邓荆云,学习目标,掌握对自杀病人的急救护理 熟悉暴力、自杀行为、预防与护理 木僵的病人的护理 了解噎食、吞食异物的预防与护理,学习内容,第一节 暴力行为的预防与护理,一、暴力行为发生的原因及危险因素,二、暴力行为发生的征兆,三、暴力行为的预防,四、暴力行为发生时的护理,第一节 暴力行为的预防与护理,一、暴力行为发生的原因及危险因素 暴力行为是指对他人(致伤、致残、严重者可以致死)或对物体(毁坏财产,引起轻重不等的经济损失)的攻击行为。 暴力行为是精神科最常见的危机状态,是一种严重的紧急情况,必须立即处理。,一、暴力行为发生的原因及危险因素,(一)发生暴力行为的

2、原因 1精神疾病 以精神分裂症、情感性精神障碍、精神活性物质滥用等最高。 2心理和社会因素 环境中的不良因素如炎热、拥挤、嘈杂、冲突、缺乏交流可引发暴力行为。精神科病人如果在病房过分拥挤、封闭式管理、处于被动、天气炎热等环境因素中时更容易发生暴力事件。 3生物因素 智力低下、内分泌失调、脑器质性疾病、精神疾病引起的神经系统病变、药物、脑外伤等,第一节 暴力行为的预防与护理,(二)发生暴力行为的危险因素 1疾病诊断 据国内外文献报导,暴力行为与疾病诊断有明显关联,如精神分裂症占84.6%。 2精神症状 与暴力有关的精神症状包括幻觉、妄想、意识障碍、情绪障碍等。 3个性特征 习惯以暴力行为来应付挫

3、折的个体最易发生暴力行为。 4诱发因素 包括因暴力对象态度粗暴而激惹病人;病人难以耐受药物副作用;主客观因素使病人的合理需求未得到满足等。,第一节 暴力行为的预防与护理,情感,精神状态,病人突然激动、情绪不安、高声大叫、言谈具有威胁性、固执强求等。一旦失去控制将产生不良后果。,意识状态的改变也提示暴力行为可能发生,如思维混乱、定向力缺乏、记忆损害等。,二、暴力行为发生的征兆,第一节 暴力行为的预防与护理,三、暴力行为的预防,减少诱发因素 及时去除噪音,强光刺激,减少环境的刺激作用。 加强对精神症状的控制 及时做出有效的医学处理。可减少精神障碍引起的暴力行为。 去除环境中的安全隐患 做好病房安全

4、工作,实行定期检查与安全抽查相结合。 提高病人的自控能力 鼓励病人以语言等适当方式表达和宣泄情绪。,第一节 暴力行为的预防与护理,紧急处理 的原则,言语安抚,制服与 约束,药物治疗,应以安全第一、劝诱为主、将危害降到最低限度为原则。应先考虑人员安全。,通过对话劝诱病人停止暴力行为,用直接、简单、清楚的语言提醒病人暴力行为的后果。,如言语劝诱无效,可采用适当的形式制服并约束病人。,适用药物有氟哌啶醇、氯丙嗪、地西泮。一般采用肌注给药,以氟哌啶醇最为常用。,四、暴力行为发生时的护理,第二节 自杀行为的预防与护理,第二节 自杀行为的预防与护理,一、概述 自杀是指有意识地自行结束自己生命的行为。 自杀

5、死亡-有意采取结束自身生命的行动,并导致了 死亡结局。 自杀意念-有自杀的想法,但未采取行动。 自杀企图-如已准备采取行动。 自杀未遂-有自杀举动,但未导致死亡结局。 精神病人的自杀率远高于普通人群。,第二节 自杀行为的预防与护理,第二节 自杀行为的预防与护理,自杀的基本线索 1正在进行中的自杀计划 2写遗嘱 3独处 4自杀的时间,第二节 自杀行为的预防与护理,四、自杀行为的预防,第二节 自杀行为的预防与护理,五、对自杀的紧急护理 (一)危机干预 1预防自杀 2保证环境安全 3密切观察病情 4保证病人能遵医嘱服药 5心理护理 6重建社会支持系统,(二)护理措施 1自缢 处理方法:立即将病人向上

6、托起;将病人就地放平,解开衣领和腰带,要保持呼吸道通畅,心跳呼吸停止的病人,要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术;及时吸氧;复苏后要纠正酸中毒,并给予其他支持疗法;病人清醒后要给予心理疏导,并严密观察,防止再次自杀。,第二节 自杀行为的预防与护理,(二)护理措施 2触电 处理方法 立即切断电源,平卧休息,解开衣带领口等,抬起下颌,保持呼吸道通畅;心跳呼吸停止的病人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术;对电烧伤的部位进行清创处理,给予抗生素和破伤风抗毒素,维持血压稳定,禁止下床活动,防止心律失常甚至心力衰竭或休克。,第二节 自杀行为的预防与护理,(二)护理措施 3服毒 处理方法: 评估病人的意识状态、瞳孔、分泌物等;判断所服毒物

7、的性质、种类;催吐:对意识清楚的病人刺激咽喉部使其呕吐,必要时口服催吐药物;洗胃:正确选择洗胃液,导泻:洗胃后要用硫酸镁溶液导泻;对毒物种类不明确的要对胃内容物进行检验;对意识不清或休克的病人,应配合医生进行急救。,第二节 自杀行为的预防与护理,(二)护理措施 4自伤 对由锐器切割造成的伤害应迅速止血。观察病人生命体征、精神状态,并进行对症处理。 心理治疗和危机干预也是帮助病人解决存在的问题和矛盾的有效方法。,第二节 自杀行为的预防与护理,第三节 出走行为预防与护理,四、出走后的处理,三、出走的预防,二、出走的征兆与表现,一、出走的原因及危险因素,第三节 出走行为预防与护理,出走行为是指病人在

8、住院期间,没有得到医生的同意而私自离开医院或没有告诉亲属突然离家外出。 由于精神病人自我防护能力较弱,出走可能会给病人或他人造成严重后果。,第三节 出走行为预防与护理,一、出走的原因及危险因素 (一)精神疾病 精神病人多由于存在幻觉、妄想等症状,或自知力丧失,逃避就医而出走。抑郁症病人会因为采取自杀行动而寻找机会离开医院。 (二)社会心理因素 强制住院的病人由于生活受到限制、或病情好转的病人会因为思念家人、对医院环境的恐惧而离开医院。 (三)其他 病房管理松懈或工作人员疏忽大意,病人外逃出走。,第三节 出走行为预防与护理,二、出走的征兆与表现 意识清楚的病人多采用隐蔽的方法,平时积极与医务人员

9、联系,取得信任后趁工作人员不备时出走。 病人在准备期间会表现出焦虑、失眠、坐卧不安、烦躁等;如常在门口附近活动,窥视情况。,第三节 出走行为预防与护理,三、出走的预防 (一)安全管理 严格执行病房的安全管理和检查制度。 (二)关心病人 护士要与病人经常交流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加强入院指导。尽量了解和满足其合理需求。 (三)丰富住院生活 了解病人的兴趣、爱好,鼓励参加各种娱乐活动,适当安排工娱治疗,宣泄缓解不良情绪,转移其注意力。,第三节 出走行为预防与护理,四、出走后的处理 发现病人出走后,要组织寻找,并通知其他人员和家属,积极配合,共同努力寻找。 必要时请公安部门或其他人员予以协助。 找到后

10、要做好病人的医疗和心理安抚工作,制定防范措施,防止再次发生出走。,第四节 噎食、吞食异物的预防与护理,第四节 噎食、吞食异物的预防与护理,噎食是指食物堵塞咽喉或卡在食道甚至误入气管引起严重呛咳和呼吸困难,甚至窒息的症状。 噎食窒息是一种十分紧急的情况,应立即处理。,第四节 噎食、吞食异物的预防与护理,(一)噎食的原因 精神病人因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出现锥体外系副反应,帕金森综合征或其他脑器质性疾病病人,吞咽反射迟钝而发生噎食;电抽搐治疗(电休克治疗)后病人意识模糊状态下进食也可引起噎食窒息。 (二)噎食的预防 严密观察病人病情及抗精神药物的副反应,如锥体外系副反应,对有严重锥体外系副反应的病人,按

11、医嘱给予拮抗药物。加强饮食护理,对药物副反应较重,吞咽困难的病人,应给予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必要时给予喂食或鼻饲。,一、噎食预防与护理,第四节 噎食、吞食异物的预防与护理,(三)噎食的急救处理 1立即清除口咽部食物,畅通呼吸道。将病人俯卧位,猛压其腰腹部迫使膈肌猛然上移,使气流将进入气管的食团冲出。 2如气道不畅通,立即用大号针头在环甲软骨上沿正中部位插入气管,使呼吸道暂时通畅。配合进行紧急气管切开,插入气管套管建立人工气道。 3对食物仍滞留在气管内部者,需请立即五官科医生会诊处理。 4对心跳停搏者,立即进行胸外心脏按摩,同时给予对症抢救处理。到5预防并发症发生,当取出食物后应防治吸入性肺炎等。

12、 6预防噎食窒息再次发生,适情调整抗精神病药物剂量,应用药物拮抗精神病药物毒副作用等。,一、噎食预防与护理,第四节 噎食、吞食异物的预防与护理,(一)吞食异物的原因 精神病人吞食异物可能是由于思维障碍引起的,也可能是一种自杀的手段。 (二)吞食异物的预防 对有吞食异物病史或倾向的病人加强防范,耐心向病人说明吞食异物的后果。每天要定时检查病人的床铺、存放物品的柜子,发现危险物品及时收回。 (三)吞食异物的急救处理 立即评估所吞食的异物种类、数量和时间,判断危险程度,给病人食用富含纤维的蔬菜,;如病人咬碎了体温表并吞食了水银,应让病人立即吞食蛋清或牛奶。对吞食不明物体或金属物品者应进行X线检查。同

13、时检查病人大便至找到异物,密切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及时进行对症处理。,二、吞食异物的预防与护理,第五节 木僵病人的护理,一、木僵的原因及危险因素 可出现木僵状态的精神障碍有:精神分裂症的紧张性木僵、情感障碍的抑郁性木僵、严重应激障碍的反应性木僵、脑器质性疾病的器质木僵、药物引起的药源性本僵。,二、木僵的表现 紧张性木僵是木僵的典型表现。轻者言语行为明显减少、呆坐呆卧、有时有违拗或模仿、刻板动作。重者僵卧在床、不吃不喝、不语不动、面部表情固定,无动作、推之不动,呼之不应,对外界刺激无反应。全身肌张力增高,常出现“蜡样屈曲”或“空气枕头”,,第五节 木僵病人的护理,(一)安全护理,(二)针对性护理

14、 对木僵病人采用相应的治疗措施。,(三)观察病情变化,做好保护性医疗,(四)生活护理 1设专人护理 保持环境安静和整洁。 2口腔护理 每日3次口腔护理。 3维持呼吸道通畅。,(四)生活护理 4保持皮肤清洁 定时翻身,防止压疮形成。 5保证足够的营养和水分的摄入 对拒食者可采用鼻饲饮食。 6注意二便情况 必要时给予留置导尿和灌肠。,小 结,掌握对自杀病人的急救护理 熟悉暴力、自杀行为、预防与护理 木僵的病人的护理 了解噎食、吞食异物的预防与护理,本章重点介绍了自杀病人的急救护理、暴力行为的预防与护理、木僵的病人的护理、出走病人的防范、噎食与吞食异物的预防与护理,3.,0000000000,1.,思考题 1自杀的相关因素有哪些? 2暴力行为的先兆有哪些表现 3何谓自杀的三级预防?二级预防的对象和内容? 4如何对自缢病人进行急救处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