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蚌埠市高中历史优质课评比说课课件

上传人:繁星 文档编号:88157795 上传时间:2019-04-20 格式:PPT 页数:41 大小:7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09年蚌埠市高中历史优质课评比说课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2009年蚌埠市高中历史优质课评比说课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2009年蚌埠市高中历史优质课评比说课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2009年蚌埠市高中历史优质课评比说课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2009年蚌埠市高中历史优质课评比说课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09年蚌埠市高中历史优质课评比说课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09年蚌埠市高中历史优质课评比说课课件(4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09年蚌埠市高中历史优质课评比 说课课件,说课人 :左 刁 工作单位:固镇二中,课题:选修1第四单元第3课,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一、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 2、课标要求 3、教学目标(三维) 4、教学重点的确定及处理 5、教学难点的确定及处理 二、学情分析 三、教学策略-教法与学法,【说课导航】,四、教学过程-设计与意图 1、温故探新 导入新课 2、学习新课 解决重点 3、史学争鸣 客观分析 4、变法命运 几多感慨 5、综合评价 拓展延伸 五、板书设计 课堂小结,改革是古今中外历史发展的鲜明主题,周易说:“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改革就是革除已往阻碍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旧制度、旧文化、旧思

2、想,从而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历史的发展。第四单元王安石变法共分3课,分述王安石变法的背景、内容和历史作用。本课试图全面客观评价王安石变法,包括分析其具体成效,总结其积(消)极作用,探究其失败原因,汲取历史的经验与教训,从而为我国当前的社会主义改革服务。,【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2、课标要求,(1)、了解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 (2)、归纳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评价其历史作用,3、教学目标-三维目标,(1)、 知识与能力目标,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富国之法、强兵之法所采取措施的具体成效;了解变法过程中各种势力的态度与斗争。,能力目标:从各种势力的斗争探究王安石变法的积极作用、

3、失败原因及历史地位。,(2)、过程与方法,分析各方评价王安石变法相关的历史资料、漫画,初步掌握信息处理方法,培养学生论从史出和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 通过各种势力的斗争,使学生感受和学习王安石勇于改革的可贵品质。 从王安石变法成败的启示,探究中国历史上改革成败的共同因素。,(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王安石变法的成效,使学生认识改革是社会进步的动力。 通过王安石变法的最终命运,使学生认识到改革是社会利益的再分配,必然充满阻力,进而认识改革者不仅要有胆识与气魄,还要讲究策略与方法,改革才能成功。,4、教学重点的确定及处理,本课属于第四单元王安石变法的总结性内容,对于升华学生对变法成败的认识起着

4、重要作用,所以确定“变法的历史作用”为教学重点。对重点的处理我采用图表归纳法、史料分析法引导学生分析其积极作用与局限性。,5、教学难点的确定及处理,课程标准对本单元的要求使用了三个动词:了解、归纳和评价。在SOLO分类评价法中“了解”属于单点结构层次,“归纳”属于关联结构层次,“评价”则属于拓展抽象结构层次。所以我把“对王安石变法的命运和历史地位的全面认识”作为本课的难点。对此,我采取的方法是,将教材编写的各目内容进行结构重建,按照“背景变法措施成效局限变法命运 全面评价”的逻辑顺序,逐个突破重难点。,【二、学情分析】,学情是设计教法、学法的依据之一。本课内容基于学生对王安石变法的背景、措施已

5、经有了初步的了解掌握,要求学生站在历史的高度,对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地位进行全面分析。因而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补充资料,引导和提高学生分析评价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能力、,【三、教学策略-教法与学法】,1、教法:结构重建法、资料分析法、问题探究法、讲解法等。 2、学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学习法。 3、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4、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件,学生查阅相关历史资料,【四、教学过程-设计与意图】,课程改革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要求实现教师教学方式、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转变,发挥师生双主体作用。因此,我把教学过程分为温故探新导入新课、学习新课解决重点、史学争鸣客观分析、变法命

6、运几多感慨、综合评价拓展延伸等五个环节。,环节1:温故探新 导入新课,回顾知识,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社会危机:北宋中期土地兼并严重,赋税繁重,阶 级矛盾激化,农民起义不断,社会动荡不安民族矛盾激化,辽、西夏威胁宋初空前强化君主专制集权,出现冗官、冗兵、冗费,形成积贫积弱局面 庆历新政:失败 危机加剧:社会矛盾更加尖锐,改革呼声强烈,宋神宗任用富有改革精神的王安石变法 王安石变法:富国之法、强兵之法、取士之法,、富国之法,成效,作用,强兵之法,环节2:学习新课 解决重点,河北民,生近二边长辛苦。家家养子学耕织,输与官家事夷狄。今年大旱千里赤,州县仍催给河役。老小相携来就南,南人丰年自无食,悲愁

7、白日天地昏,路旁过者无颜色。 变法前景象,歌元丰,十日、五日一雨风。麦行千里不见土,连山没云皆种黍,水秧绵绵复多徐,龙骨长乾挂梁梠。鲥鱼出网蔽洲渚,荻笋肥甘胜牛乳。百钱可得酒斗许,虽非社日长闻鼓。吴儿踏歌女起舞。但道快乐无所苦,老翁堑水西南流,杨柳中间杙小舟,乘兴欹眠过白下,逢人欢笑得无愁。 变法后的农民生活,材料1:,材料2:,“迨元丰年间(10781085年),年谷屡登,积粟塞上,盖数千万石;而四方常平之钱,不可胜计。” 北宋学者陆佃,请回答:,1、这则材料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现象?,由于新法的推行,北宋国库充裕,财政收入大幅度上升,积贫局面初步改变,2、请说出,王安石的富国之法是怎样初步

8、改变北宋积贫局面的?,材料3:,史学界关于王安石变法的几种观点:,变法派所制定的一些政策法令及其实践,虽还远远谈不到解放生产力,但对当时生产力的发展总还是有一些帮助的,因而是发生了积极作用的王安石既有军政韬略,又有施政才能,是一个卓越的政治家 邓广铭北宋政治改革家王安石,梁启超把青苗法和市易法看作近代“文明国家”的银行, 把免役法视作“与今世各文明国收所得税之法正同”, 还认为保甲法 “与今世所谓警察者正相类” , “实国史上,世界史上最有名誉之社会变革”。 梁启超王荆公,王安石是中国十一世纪著名的改革家。 列宁,材料4:,、富国之法,1、促进生产发展 2、增加财政收入 3、一定程度上改变积贫

9、局面,成效,减轻人民负担,增加财政收入,耕地面积增加,兴修水利,促进农业生产发展,增加财政收入,保证了生产时间,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增加财政收入,减轻人民负担,增加财政收入,打破大商人对市场的垄断,增加财政收入,作用,强兵之法,维护了社会治安;确保了兵源和提高战斗力,提高武器质量和产量,马匹的质量和数量提高,提高战斗力;政府节省了大量养马费用,加强了军队战斗力,1、增强国力,一定程度上改变积弱的局面 2、巩固封建统治秩序 3、增强军队的战斗力,环节3:史学争鸣 客观分析,史学界关于王安石变法的另外几种观点:,依照当时情况,安石的新政,一面既忽略了基本的人的问题,一面又抱有急功速效的心理。在国

10、内新政全无头绪的当日,却同时引起边衅,对外便开疆用武。因此更是加意聚敛,而忽略了为国家 的百年长计。 钱穆国史大纲下册,王安石以新法害天下,引用奸邪,更张法令,驯至靖康之难,人皆咎安石为祸首,而不知实根柢于神宗之有雄心也。 赵翼 二史札记,朱熹认为王安石变法“ 以财利、兵革为先务,引用凶邪,排摈忠直,躁迫强戾,使天下之人嚣然丧其乐生之心。卒之群奸肆虐,流毒四海。,材料5:,王安石变法措施的弊端,(1)强制农民借贷; (2)利息偏高,农民负担依然沉重,对贫苦农民是沉重的负担,许多人为支付免役钱家破人亡,1、青苗法,2、募役法,环节4:变法命运 几多感慨,太皇太后和皇太后向宋神宗哭诉:“王安石是要

11、用新法搞得天下大乱。”,触犯大地主、大官僚利益,遭激烈反对 执行过程中用人不当引起民间不满 宋神宗变法态度的动摇,变法失败的原因,改革的实质是对封建国家与大地主、大官僚利益再分配的调节,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改革自身缺陷:变法的措施过于激进,脱离实际,感悟历史人文精神 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王安石,(1)不拘泥于传统,勇于改革,大胆创新的精神 (2)敢于和旧势力斗争的精神 (3)关心国计民生,以天下安危为己任的精神,环节5:综合评价 拓展延伸,变法的评价,1、性质:,在不触动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前提下,对生产关系进行局部调整,是社会改良性质的改革,2、进步性:,3、局限

12、性:,王安石变法促进了经济发展,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加强了国家的军事力量,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1)王安石变法是对封建生产关系进行局部调整,它不可能从根本上摆脱封建统治危机。 (2)变法以维护地主阶级的统治为出发点,农民的处境没有根本的改变,负担依然沉重。,1、性质:,2、进步性:,改革是历史发展的要求和产物。 改革是革除社会弊政,促进社会发展和国家强盛的重要手段。 改革必然涉及到某些人的特权和私利,因而会有阻力,甚至充满了尖锐的斗争。因此,改革者要有远见卓识,行动要坚决彻底,要注意用人。,王安石变法的改革启示,决定改革成败的因素,1.是否符合历史发展潮流 2.改革措施是否

13、切实可行 3.用人是否得当 4.改革者自身的实力与胆识 5.改革派与反对派力量对比、政治地位 与权力的高低强弱等 6.最高统治者的态度 。,1、(2001年全国、天津文综卷) 以“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精神,对官僚和大地主特权加以限制的改革是 A汉武帝改革 B北魏孝文帝改革 C唐代杨炎“两税法”改革 D宋代王安石变法,D,高考真题 当堂训练,2、(2004年江苏卷) 王安石认为“公私常以困穷为患者,殆以理财未得其道”,下列变法措施中,与解决这一问题有关的是 青苗法 募役法 将兵法 市易法 A、 B、 C、 D、,D,3、(1994年全国卷) 在王安石新法推行过程中,最大阻力来自 A大地主 B中小地主 C农民 D皇室 4、(2001年上海卷) 在王安石变法中,引起隐匿田亩、逃避赋税之人最激烈反对的是 A均输法 B市易法 C方田均税法 D青苗法,A,C,【五、板书设计 课堂小结】,一、变法的积极作用 1、积贫局面的改变 2、积弱局面的改善 3、变法措施的弊端 二、变法的命运 1、最终结果 2、失败原因,第3课 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三、变法的评价 1、性质 2、进步性 3、局限性 4、启示,敬请,各位专家评委批评指正 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