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级药学本科-俞神经3

上传人:繁星 文档编号:88151970 上传时间:2019-04-20 格式:PPT 页数:53 大小:7.7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2级药学本科-俞神经3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12级药学本科-俞神经3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12级药学本科-俞神经3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12级药学本科-俞神经3_第4页
第4页 / 共53页
12级药学本科-俞神经3_第5页
第5页 / 共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级药学本科-俞神经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2级药学本科-俞神经3(5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节 神经系统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一、脊髓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一)脊髓和脑干运动神经元 1. 最后公路(final common path):脊髓的运动神经元和脑运动神经元,即接受外周的传入信息,同 时也接受从脑干到皮层的下传信息。,脊 髓 前 角 运 动 N 元,皮层等高位中枢的下传信息,皮肤、肌肉、关节等传入信息,骨 骼 肌 纤 维,牵 张 反 射,最后公路,1,作用: 引发随意运动 调节姿势 协调肌群运动 运动神经元:骨骼肌 运动神经元:梭内、外肌纤维,功能不清 运动神经元:梭内肌纤维,调节牵张刺激的敏感性 2. 运动单位(motor unit): 运动单位:一个脊髓运动神经元或脑运动神

2、经元 及其所支配的全部肌纤维 运动单位大:产生巨大的力量(三角肌1:2000) 运动单位小:以精确运动为主(眼外肌1:6-12),2,3,(二)脊髓反射 1脊动物和脊休克(spinal shock): 脊动物:脊髓与高位中枢离断的动物 脊休克:动物的脊髓与高位中枢离断后,离断面 以下脊髓支配去的反射活动暂时丧失,进入无 反应状态的现象。 表现:离断面以下脊髓支配区的躯体和内脏的 反射活动均减退或消失,但经过一段时间后 以脊髓为基本中枢 进行的反射逐渐恢复 如:肌紧张性降低或消失,外周血管扩张、血压 下降、发汗反射消失、粪尿潴留;,4,特点:脊髓反射可逐渐恢复(部分) 恢复的快慢与种族进化程度有

3、关: 低等动物恢 复快,高等动物恢复慢; 恢复的快慢与反射弧的复杂程度有关:简单的 反射先恢复(如屈反射、腱反射等);复杂的反 射后恢复(如对侧伸反射等); 动物的随意运动永远消失; 人类发生脊休克恢复后,排便排尿反射由原先 的潴留变为失禁。,5,较简单而原始的反射先恢复,较复杂的 后恢复。血压逐渐恢复到一定水平,具 有一定的排便、排尿能力。但是,离断 面以下知觉和随意运动永久消失。 产生原因:离断的脊髓突然失去高位中枢的调节。,6,2牵张反射(stretch reflex) 有神经支配的骨骼肌受到外力牵拉伸长时,反射 性地引起受牵拉的同一块肌肉收缩 ()牵张反射的反射弧,牵张反射的感受装置:

4、 肌梭(muscle spindle):与梭外肌纤维呈 并联关系,长度感受器; 腱器官(tendon organ)与梭外肌纤维呈串 联关系,张力感受器;,7,肌梭的结构: 梭外肌纤维:位于肌 梭外的一般肌纤维 梭内肌纤维:位于肌 梭结缔组织囊内, 肌梭的两端 分类:核袋纤维; 核链纤维; 中间部分:感受装置,8,传入纤维: a:末梢呈螺旋形,缠绕于核袋和核链纤维的 感受装置部分脊髓前角神经元 :末梢呈花枝状,主要分布于核链纤维的感 受装置部分 - 脊髓前角神经元,9,传出纤维: 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纤维 - 梭外肌纤维 (引起被牵拉的肌肉收缩) 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纤维 - 梭内肌纤维 (增加

5、梭内肌的敏感性) 腱器官的结构:被牵拉时,通过b类纤维传入 脊髓,抑制运动神经元,10,腱器官:分布于肌腱胶原纤维之中,等长收 缩时受到的刺激最强,为肌肉张力 变化感受器。 被牵拉时,通过b类纤维传入脊髓,抑制 运动神经元 。 腱器官与运动神经元串联。抑制牵张反射, 保护被牵拉的肌肉。,11,()牵张反射的类型: 腱反射(tendon reflex):快速牵拉肌腱时 发生的牵张反射。如膝反射。单突触 反射。 肌紧张(muscle tonus):缓慢持续牵拉肌腱 时发生的牵张反射。,12,腱反射: 膝跳反射、跟腱反射。 单突触反射,反射时很短,耗时约0.7ms。 意义: 了解神经系统的某些功能

6、状态: 腱反射/消失:提示该 反射弧的某个部分有损伤; 腱反射:控制脊髓的 高级中枢的作用减弱。,13,肌肉的活动调节,传入冲动,肌梭兴奋性,肌梭张力,梭外肌收缩,传入冲动,肌梭敏感性、兴奋性,牵拉肌梭螺旋末梢,梭内肌收缩,N元兴奋,N元兴奋, N元兴奋梭外肌收缩对抗牵拉刺激。 N元兴奋梭内肌收缩维持和增加肌梭的传入冲动 使梭外肌维持于持续缩短的状态,以保证 牵张反射的强度。,肌 肉,14,膝跳反射弧: 叩击肌腱 肌肉受到牵拉刺激 肌梭兴奋性 Ia类和类 N纤维传入 运动元兴奋 梭外肌收缩,第十章 神经系统的功能,15,2) 肌紧张 (muscle tonus): 缓慢持续牵拉肌腱时发生的牵张

7、反射。 表现:受牵拉肌肉发生紧张性收缩,阻止 被拉长。 特点: 肌紧张属于多突触反射。 无明显的运动表现,骨骼肌处于持续地 轻微的收缩状态。 意义:对抗肌肉的牵拉以维持身体的姿势, 是一切躯体运动的基础。,16,机制:,运动N元,运动N元,17, 拉力过大腱器官兴奋抑制牵张反射 避免肌肉过度牵拉而损伤。,18,1. 屈肌反射(flexor reflex): 当肢体皮肤受到伤 害刺激时,引起受刺 激一侧肢体的屈肌收 缩、伸肌舒张,使其 屈曲的反射 意义: 屈反射使肢体离开 伤害性刺激,具有保 护性意义。,(三)脊髓的其他反射,19,2. 对侧伸肌反射(crossed extensor refle

8、x): 如果受到伤害性刺 激较强时,则受刺激 一侧肢体屈曲的同时, 对侧肢体出现伸直的 反射活动。 意义: 对侧肢体的伸直, 防止歪倒,以维持身 体姿势的平衡。,20,3.节间反射(intersegmental reflex): 脊动物在反射恢复的后期,脊髓某节段N 元发出的轴突与临近上下节段的N元发生联系, 通过上下节段之间N元的协同活动所进行的一种 反射活动。 如:刺激脊动物腰背皮肤,可引起后肢发生 一系列节奏性骚爬动作,称为骚爬反射。,21,两种牵张反射的比较,腱反射 快速牵拉肌腱,如叩击 单突触反射 肌肉同步活动 位相性牵张反射 不能持久,肌紧张 缓慢牵拉肌腱 多突触反射 肌肉交替收缩

9、 紧张性牵张反射 不易疲劳,22,姿势反射(postural reflex):中枢神经系统通过 调节骨骼肌的紧张度或产生相应的运 动,保持或改正身体在空间的姿势。,姿势反射的类型; (1)对侧伸肌反射: (2)牵张反射: (3)节间反射:,23,(二)脑干对肌紧张的调节 1脑干对肌紧张的调节: 去大脑僵直(decerebrate rigidity):在中脑上、下 丘之间切断脑干后,动物出现抗重力肌紧张性 亢进,出现四肢伸直、头尾昂起、脊柱挺硬的 现象。,24,脑干网状结构抑制区:延髓网状结构腹内侧,受 大脑皮层、尾核、小脑传来的冲动; 脑干网状结构易化区:加强脊髓牵张反射; 机制:脑干网状结构

10、对肌紧张性调节的失平衡, 易化区的功能活动占优势;,25,脑干网状结构对肌紧张的调节,抑 制 区,易 化 区,网状结构背外侧部 (包括中脑背盖),网状结构内侧尾部,部位,前庭核、小脑前叶两侧 (与易化区构成易化系统),大脑皮层运动区、 纹状体、小脑前叶引部 (与抑制区构成抑制系统),上级 中枢,下传通路,作用,特点,正常情况下活动较强, 在肌紧张的平衡调节中占优势,正常情况下活动较弱,网状脊髓束 抑制N元兴奋性 肌梭敏感性 肌紧张和肌运动,网状脊髓束 加强N元兴奋性 肌梭敏感性 肌紧张和肌运动,26,去大脑僵直类型: 僵直:高位中枢下行作用于运动神经元; 前庭脊髓束来完成 僵直:高位中枢下行作

11、用于运动神经元, 使肌梭的传入冲动增多,转而增强 运动神经元的活动。 网状脊髓束来完成 经典的去大脑僵直属于僵直。,27,三、躯体运动的中枢调节 (一)大脑皮层的运动调节功能 1、大脑皮层运动区: (1)主要运动区:中央前回和运动前区,相当于Brodmann分区的4区和6区。,28,运动区功能特征: 交叉性(下部面肌、 舌肌),双侧性; 倒置性,直立性、前 近后远性; 运动精细度与功能定 位;,29,(2)其他运动区: 运动辅助区(在人类和猴,位于两半球纵 裂内侧壁,扣带回沟以上部位) 特点:双侧性,与协调精细运动有关。,30,2运动传导系统及其功能 (1)皮层脊髓束: 皮层脊髓侧束: 皮层脊

12、髓前束: (2)皮层脑干束: (3)其他脊髓束:,31, ,皮层脊髓束,皮层脑干束, ,脊 髓,延髓锥体,内 囊,(4、6、3-1-2、5、7区),传导通路,大 脑 皮 层,旁锥体系,皮层起源锥体外系,锥体外系,(运动皮层+感觉皮层),皮层下中枢,锥体外系,锥体系,32,锥体系 1. 对侧支配; 有单突触联系(占1020); 激活、N元; 对皮层无反馈环路。 2. 加强肌紧张; 执行随意运动指令。,锥体外系 双侧支配 皆多突触联系 激活N元; 对皮层有反馈环路 调节肌紧张; 协调随意运动。,锥体系与锥体外系功能特点,33,(1)皮层脊髓束:皮层-内囊-脑干-脊髓前角神经元 皮层脊髓侧束:在延髓

13、锥体跨过中线-对侧-脊 髓外侧索下行(80%); 特点: 种系发生上较新;终止于脊髓前角外侧; 支配四肢远端肌肉; 精细、技巧性运动; 皮层脊髓前束:在脊髓同侧前索下行(20%); 特点: 种系发生上较旧; 终止于脊髓前角内侧; 支配躯干和四肢近端肌肉; 姿势维持、粗大运动;,34,皮层脊髓束,35,(2)皮层脑干束:皮层-内囊-脑干内各脑神经运 动神经元 (3)其他脊髓束:顶盖脊髓束、网状脊髓束、前 庭脊髓束 他们起源于上述通路发出的侧支和一些直接 起源于运动皮层。功能类似于皮层脊髓束, 参与近端肌肉的粗略运动和姿势的调节。,36,* 皮层脊髓束和皮层脑干束是发动随意运动的初 级通路,是在计

14、划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 非哺乳动物基本上不存在该系统。 * 运动传导路损伤,在临床上出现软瘫和硬瘫。 软瘫:柔软性麻痹-随意运动消失,牵张反射减 弱或消失(单纯损伤皮层脊髓或皮层脑干束 损伤时出现) 硬瘫:痉挛性麻痹-随意运动消失,牵张反射亢 进(两者合并损伤时出现),37,3、巴宾斯基征阳性体征(Babinskis sign): 以钝物划足跖外侧时,出现母趾背屈和其他四 趾外展呈扇形散开的体征(阴性是五趾全腹屈) 一种原始的屈肌反射,平时脊髓在高位中枢控制 下被抑制而不表现出来; 在人类皮层脊髓侧束损伤时出现;此外,在婴儿 的锥体束未发育完全以前或成人在深睡或麻醉状态 下也会出现。,38,

15、39,上、下运动神经元麻痹的区别 类 型 上运动神经元麻痹 下运动神经元麻痹 麻痹特点 硬瘫(痉挛性瘫、中枢性瘫) 软瘫(萎缩性瘫、周围性瘫) 损害部位 皮层运动区或锥体束 脊髓前角运动N元或运动神经 麻痹范围 较广泛 常较局限 肌 紧 张 张力过强、痉挛 张力减退、松弛 腱 反 射 增 强 减弱或消失 病理反射 巴彬斯基征阳性 巴彬斯基征阴性 肌 萎 缩 不明显 明 显,注:上运动神经元指管理脊髓运动N元的所有上位N元(包括 脑干、基底N节、大脑皮层); 下运动神经元指脊髓和脑干运动N核发出轴突并直接控制骨 骼肌活动的运动N元。,40,(二)基底神经节的运动调节功能 基底神经节(basal ganglia):皮层下一些神经核 团总称。 包括: 纹状体:新纹状体=尾核、壳核; 旧纹状体=苍白球; 丘脑底核: 黑质:,41,42,基底神经节损害有关的疾病: (1)肌紧张性过强而运动过少性疾病: 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震颤麻痹: 表现:全身肌紧张性增高、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