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会计学原理1课件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88149878 上传时间:2019-04-20 格式:PPT 页数:31 大小:19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础会计学原理1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基础会计学原理1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基础会计学原理1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基础会计学原理1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基础会计学原理1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基础会计学原理1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础会计学原理1课件(3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基础会计学原理 (一),主讲人:蒋淑梅,第一章 总论,会计学科体系:基础会计(前沿部分)从理论上讲来指导实践 财务会计(成本会计) 财务管理(管理会计) 审计学 第一节 会计概述(什么是个会计) 第二节 会计基础(如何干好) 第三节 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如何干好) 第四节 会计要素及会计等式(重点内容) 第五节 会计方法和会计工作组织 (怎么去干),第一节 会计概述,管理体系:人、财(核心)、物 一、会计的产生与发展 会计是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和经济管理的要求而产生、发展并不断完善起来的。会计最初表现为人类对经济活动的计量与记录行为,我国古代出现的“结绳记事”、“刻木记数”,就是会计产生的萌芽阶段

2、。 会计在我国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西周“司会 ” -西汉 “计簿”、“簿书” -宋代 “四柱清册” -明末清初 “龙门账” -民国初期“四脚账” ,显示了我国不同历史时期传统簿记的特色。它服务于奴隶主和封建王朝。 会计的发展经历了古代会计、近代会计、现代会计三个阶段。 会计是以货币作为主要计量单位,采用专门的方法和程序,对会计主体的经济活动进行核算和监督,并向信息者提供信息的管理活动。,第一节 会计概述,单位:(一)以盈利为目的(企业) (二)非盈利单位 1.事业单位 2.行政单位 单位不同经济活动的内容不同。 以盈利为目的单位经济活动的内容分为六个方面。 非盈利单位的单位经济活动的内容分为

3、五个方面。,第一节 会计概述,二、会计的职能 会计职能是指会计在经济管理中所具有的功能。会计的基本职能是核算与监督。 1会计的核算职能 会计的核算职能也称为会计反映职能,是提供会计信息的职能。会计核算是指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对特定主体的经济活动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为有关各方提供会计信息。 2会计的监督职能 会计监督职能也称控制职能,是指对特定主体经济活动和相关会计核算的合法性、合理性进行审查,即以一定的标准和要求利用会计所提供的信息对各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有效的指导、控制和调节,以达到预期的目的。 会计核算职能与监督职能关系密切,相辅相成,核算是基础和前提,监督是保障。没有会计核算所提

4、供的各种信息,会计监督就失去了依据;而只核算不监督,就不能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第一节 会计概述,三、会计对象 会计对象是指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从宏观上讲,会计对象是再生产过程中的资金运动;从微观上讲,会计对象是特定主体能够用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 以工业企业为例: 首先企业必须以吸收投资、向金融机构借贷等方式拥有一定数量的资金,即资金投入;其次,企业运用这些资金进行产品的生产和销售,主要包括购建厂房、购买机器设备、购买原材物料、支付职工劳动报酬、支付经营管理中的各项必要开支、销售产品、收回货款等;最后,对经营所得进行分配,其中一部分资金投入再生产,进行下一轮的循环和周转,另一部分资金则以

5、偿还债务、缴纳税金、向投资人分配利润等形式退出企业。 供应过程生产过程销售过程,第一节 会计概述,供应阶段(一)筹集资金(1)向金融机构借入 (2)投资者投入 (二)采购储备 采购生产所需的各种物资 生产阶段(一)发生各种消耗 (二)计算成本 销售阶段(一)发生各种销售的经济活动 (二)计算利润的经济活动 总结概括为:1.款项和有价证券的收付的经济活动 2.财物的收发、增减和使用经济活动 3.债权、债务的发生和结算经济活动 4.资本的增减经济活动 5.收入、支出、费用、成本的计算经济活动 6.财务成果的结算和处理经济活动,第二节 会计基础,一、会计基本假设 由于企业所处的社会经济环境复杂多变,

6、需要对会计核算的所处的时间、空间环境等作出合理设定,即会计基本假设,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四个方面。会计基本假设是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前提。,第二节 会计基础,一、会计基本假设 (一)会计主体(给谁当会计) 会计主体是指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空间范围。基本准则规定:企业应当对其本身发生的交易或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明确会计主体,是开展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工作的重要前提。 1明确会计主体,才能界定会计所要处理的各项经营活动的范围。 2明确会计主体,才能将不同会计主体的交易或事项区分开来。 3会计主体不同于法律主体。一般而言,法律主体必然是会计主体,而会计主体

7、不一定是法律主体。,第二节 会计基础,一、会计基本假设 (二)持续经营(选择方法上、手段上) 持续经营是指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企业将会按当前的规模和状态继续经营下去,不会停业,也不会大规模削减业务。基本准则规定: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以持续经营为前提。企业是否持续经营对会计政策的选择影响很大。只有设定企业是持续经营的,会计人员才能按照正常经营情况下的会计程序、会计处理方法进行日常经济业务核算。,第二节 会计基础,一、会计基本假设 (三)会计分期(按公历算)(核算时间上) 会计分期也称为会计期间,是指将一个企业持续经营的生产经营活动期间划分为若干连续的、长短相同的期间。基本准则规定:企业应当

8、划分会计期间,分期结算账目和编制财务会计报告。一个月(本月初到月末)一小结,一年(年初到年末)一大结算账。 会计期间限定了会计核算的时间范围(什么时间提供信息、划分经济活动的归属期)。是将持续经营的生产经营活动划分成连续、相等的期间,据以结算盈亏,按期编报财务报告,从而及时向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信息。该假设是对持续经营假设的补充.,第二节 会计基础,一、会计基本假设 (四)货币计量(计量单位上) 货币计量是指会计主体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时以货币计量,反映会计主体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货币作为交换媒介,是衡量一般商品价值的共同尺度,具有价值尺度、

9、流通手段、贮藏手段和支付手段等特点。其他计量方法,如重量、体积、容积、数量等,都只能从一个侧面反映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无法从量上进行汇总和比较,不便于会计计量和经营管理。因此,基本准则规定:企业会计应当以货币计量。在会计核算实务中,我们以货币计量为主,以其他计量方法为辅助手段。币种只能选一种作为记账本位币,我国以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第二节 会计基础,二、会计确认基础(确认收入、费用的要求) 利润=收入-费用(计税基础) 会计确认是指运用特定会计方法、以文字和金额同时描述某一交易或事项,使其金额反映在特定主体财务报表的合计数中的会计程序。基本准则规定:企业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进行会计确认、计

10、量和报告。 权责发生制,也称应计制或应收应付制,它是以收入和费用的归属期为依据,以应收应付作为计算标准确认本期收入和费用的一种方法。凡是本期已经实现的收益或已经发生的费用,不论款项是否收付,都应作为本期的收益和费用处理;凡是不属于本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在本期收付,也不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处理。 收付实现制又称现金制。它确定收入和费用,以款项的实际收付期间作为标准。,第二节 会计基础,三、会计计量基础 (金额的确定要求) 计量是确定会计确认中用以描述某一交易或事项的金额的会计程序。会计计量,是为了将符合确认条件的会计要素登记入账,并列报于财务报表而确定其金额的过程。企业应当按照规定的会计计量

11、属性进行计量,确定相关金额。计量属性是指所予计量的某一要素的特性方面,主要包括历史成本(主要的计量基础)、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和公允价值等。,第三节 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是对企业财务报告中所提供的会计信息质量的基本要求,是使财务报告中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对使用者决策有用所应具备的基本特征。包括8个方面: 1、可靠性 可靠性要求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为依据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如实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的各项会计要素及其他相关信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 2、相关性 相关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财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有助于财务报告使用者对企

12、业过去、现在或者未来的情况作出评价或预测。,第三节 会计信息质量要求,3、可理解性 可理解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清晰明了,便于财务报告使用者理解和使用。因为财务报告使用者想要有效地使用会计信息,前提是先要读懂会计信息的内容。这就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清晰明了,便于理解。只有这样,才能提高会计信息的有用性,实现财务会计报告的目标。 4、可比性 可比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可以相互比较。可比性既包括同一企业前后期的会计信息可比,又包括不同企业间会计信息可比。,第三节 会计信息质量要求,5、实质重于形式 实质重于形式要求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而不应仅

13、以交易或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 6、重要性 重要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反映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有关的所有重要的交易或事项。如果企业会计信息的省略或错报会影响信息使用者据此作出经济决策,该信息就具有重要性。,第三节 会计信息质量要求,7、谨慎性 谨慎性要求企业在对交易或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时,应当保持应有的谨慎,不高估资产或收益,低估负债或费用。 8、及时性 及时性要求企业对于已经发生的交易或事项,应当及时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得提前或延后。(有指定的报告期),第四节 会计要素及会计等式,核算对象经济活动按特征分类 会计要素(六类)按特定内容分类 会计科目 一、

14、会计要素(由于按具体内容分别记录,要对经济内容进行分类,按经济特征分) 会计要素是指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特征所作的基本分类,是会计核算对象的具体化,分为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的会计要素和反映企业经营成果的会计要素。会计要素即是进行会计确认和计量的依据,也是设定财务报表结构和内容的基础。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将会计要素按照性质划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六类。其中,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要素侧重于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收入、费用和利润要素侧重于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第四节 会计要素及会计等式,二、反映财务状况的会计要素 (一)资产(处在现款、实物、应收、投资、专利状态) 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

15、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资产具有以下几方面特征: (1)资产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2)资产应为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资源。 (3)资产是由于企业过去的交易或事项所形成的现实的资产。,第四节 会计要素及会计等式,二、反映财务状况的会计要素 (一)资产 资产按其流动性的不同分为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 流动资产是指预计在一个正常营业周期中变现、出售或耗用,或者主要为交易目的而持有,或者预计在资产负债表日起一年内(含一年)变现的资产,以及自资产负债表日起一年内交换其他资产或清偿债务的能力不受限制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 非流动资产是指流动资产以外的各

16、种资产,包括长期股权投资、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等。,第四节 会计要素及会计等式,二、反映财务状况的会计要素 (二)负债(发生应偿还的各种债务) 负债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 负债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1)负债是企业承担的现时义务。 (2)负债的清偿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 (3)负债是由于企业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第四节 会计要素及会计等式,二、反映财务状况的会计要素 (二)负债 负债按其流动性不同分为流动负债和非流动负债。 流动负债是指预计在一个正常营业周期中清偿、或者主要为交易目的而持有、或者自资产负债表日起一年内(含一年)到期应予清偿,或者企业无权自主地将清偿推迟至资产负债表日后一年以上的负债。主要包括短期借款、应付票据、应付账款、预收账款、应付职工薪酬、应交税费、应付利息、应付股利、其他应付款等。 非流动负债是指流动负债以外的负债,主要包括长期借款、应付债券等。,第四节 会计要素及会计等式,二、反映财务状况的会计要素 (三)所有者权益(发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