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版5年高考3年模拟)2019年高考语文专题:三文言文阅读课件(含答案)

上传人:【**** 文档编号:88147520 上传时间:2019-04-20 格式:PPTX 页数:513 大小:2.4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版5年高考3年模拟)2019年高考语文专题:三文言文阅读课件(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13页
(北京版5年高考3年模拟)2019年高考语文专题:三文言文阅读课件(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13页
(北京版5年高考3年模拟)2019年高考语文专题:三文言文阅读课件(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513页
(北京版5年高考3年模拟)2019年高考语文专题:三文言文阅读课件(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513页
(北京版5年高考3年模拟)2019年高考语文专题:三文言文阅读课件(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5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京版5年高考3年模拟)2019年高考语文专题:三文言文阅读课件(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版5年高考3年模拟)2019年高考语文专题:三文言文阅读课件(含答案)(5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三 文言文阅读,高考语文 (北京市专用),一、(2018北京,812,19分)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15题。 (1)积微,月不胜日,时不胜月,岁不胜时。凡人好傲慢小事,大事至然后兴之务之,如是则常不 胜夫敦比于小事者矣。是何也?则小事之至也数,其悬日也博,其为积也大。大事之至也稀, 其悬日也浅,其为积也小。故善日者王,善时者霸,补漏者危,大荒者亡。故王者敬日,霸者敬时, 仅存之国危而后戚之,亡国至亡而后知亡,至死而后知死,亡国之祸败不可胜悔也。霸者之善著 焉,可以时记也,王者之功名,不可胜日志也。财物货宝以大为重,政教功名反是,能积微者速 成。诗曰:“德 如毛,民鲜克举之。”此之谓也。

2、(取材于荀子) 注 胜:超过。本句意思是,月不如日重要。敦比:注重从事。本句意思是,像这样,那么 只顾处理大事的就不如注重从事小事的。悬:悬挂,此处意思是存在。 :分量轻。 (2)使治乱存亡若高山之与深谿,若白垩之与黑漆,则无所用智,虽愚犹可矣。且治乱存亡则不,A组 20152018年北京高考题组,五年高考,2,然。如可知,如不可知;如可见,如不可见。故智士贤者相与积心愁虑以求之,犹尚有管叔、蔡 叔之事与东夷八国不听之谋。故治乱存亡,其始若秋毫。察其秋毫,则大物不过矣。 鲁国之法,鲁人为人臣妾于诸侯,有能赎之者,取其金于府。子贡赎鲁人于诸侯,来而让,不取其 金。孔子曰:“赐失之矣。自今以往,鲁

3、人不赎人矣。”取其金,则无损于行;不取其金,则不复 赎人矣。子路拯溺者,其人拜之以牛,子路受之。孔子曰:“鲁人必拯溺者矣。”孔子见之以 细,观化远也。 (取材于吕氏春秋) 注 且:连词,表示转折。管叔、蔡叔之事:指叛乱之事。 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时不胜月 时:季节 B.仅存之国危而后戚之 戚:为悲伤 C.智士贤者相与积心愁虑以求之 相与:一同、都 D.取其金,则无损于行 行:行为,3,2.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3分) ( ) A. B. C. D. 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小事之至也数 小

4、事出现得很频繁 B.大荒者亡 政事很荒疏的国家就会灭亡 C.霸者之善著焉 霸主的功业很显赫 D.赐失之矣 赐,你丢失了机会啊 4.将下面句子译为现代汉语。(4分) 德 如毛,民鲜克举之 不取其金,则不复赎人矣 5.以上两则短文都讲到要重视微小的事物。请根据要求作答。(6分) 分别写出两则短文中能作为中心论点的一个句子。 分别为两则短文拟定标题,并简要说明理由。(标题字数限定25字),4,一、 1.答案 D 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行:品行。 方法技巧 理解文言实词“四方法”:语境推断法,根据上下文的具体语境来判断某个实词 的具体含义;字形分析法,了解形声字表意偏旁的含义,据此推

5、断;成语印证法,可用熟知的 相关成语来推断;课本迁移法,联系课内学过的该词用法进行迁移。 2.答案 C 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词语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日:每一天。B.胜:尽、 全。C.之: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音节助词,无实义。D.其:代词,那。 3.答案 D 本题考查对文言文重点语句的理解能力。“赐失之矣”应译为“子贡这件事做 得不妥”。 方法技巧 文言语句理解“三关注”:关注实词,用代入法,将这个词代入语境中,根据上下 文事件的发展过程加以判断;关注虚词,虚词含义要与前后语境吻合;关注省略,经常被省 略的句子成分有主语、宾语,要依据上下文,准确补充。 4.答案 德行虽然看

6、起来轻如毫毛,但人们少有能举起它的。 不领取金钱的话,就不再会有人去赎人了。,5,解析 本题考查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鲜:少。克:能够。则:那么,就。复:再。 方法技巧 文言语句翻译“三方法”:还原到文中,注意把握整体大意;准确判断句中动词 的意思,并将其联系前后内容来理解整句话的意思;整体把握文句的句式结构,文言文常见句 式有判断句、省略句、倒装句等。 5.答案 第一则:能积微者速成。 第二则:(孔子)见之以细,观化远也。(察其秋毫,则大物不过矣。) 第一则 标题:积微(说积微、积微与速成)。理由:本则内容是重视小事,积小事之成才能成 就大事。 第二则 标题:察微(说察微、萌芽与预见)。理由:

7、本则内容是观察到事物微小的萌芽才能有 所预见,避免在大事上犯错。 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第一则从做事到治国,论证了“积微”的重 要性,因此“财物货宝以大为重,政教功名反是,能积微者速成”可作为中心论点;第二则先进 行道理论证,后进行举例论证,第一段“故治乱存亡,其始若秋毫。察其秋毫,则大物不过矣” 是小结句,能够概括全文中心;第二段“孔子见之以细,观化远也”是小结句,也能概括全文中,6,心。第一则的中心论点是“财物货宝以大为重,政教功名反是,能积微者速成”,据此标题可 拟为“积微”。第二则中心论点是“察其秋毫,则大物不过矣”,据此标题可拟为“察微”或 “明察秋毫”。拟标题应结

8、合短文论点,从论题的角度进行概括。答题时注意字数要求。 方法技巧 确立中心论点“三步骤”:找出道理论证和举例论证;找到标志性的词语,如 “故”“所以”等;确定论述对象。 参考译文 (1)从细微处一点一点积累,月不如日重要,季不如月重要,年不如季重要。一般人都爱怠慢小 事,大事到来的时候再努力处理它,像这样,那么只顾处理大事的就不如注重从事小事的。这是 为什么呢?因为小事情来得频繁(经常发生),存在的时间也长,所以日积月累效果很大;大事情 到来得稀少(不常发生),存在的时间也短,所以积累的成果小。所以善于利用每天的人可以称 王,善于利用每季的人可以称霸,出了漏洞再去补救的人就会很危险,荒淫无度不

9、务正业必然灭 亡。所以王者注重每天的事情,霸者注重每季发生的事情,勉强维持的邦国往往是陷入危险之 后才感到悲伤,而亡国之君直到灭亡的那一天才知道国破家亡,死到临头才知道死亡。亡国之 祸往往是悔不胜悔。霸主的功业很显赫,可以按季记载;王者的功名,每天都记不完。财物货宝,7,以大为重,政教功名与之相反,只有能积累小事的人才能快速成功。诗经上说:“德行虽然 看起来轻如毫毛,但人们少有能举起它的。”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2)假如治世和乱世、生存和死亡之间的区别就像高山和深谷、像白土和黑漆一样分明的话, 就没有必要使用智慧,即使愚笨的人也是可以知道的。然而治世和乱世、生存和死亡并不是 这样。好像可知,又

10、好像不可知;好像可见,又好像不可见。所以有才智的人、贤明的人都在用 尽心思去探求治乱存亡的征兆,即使这样还是出现了管叔、蔡叔犯上作乱的事件和东夷八国 不听王命的阴谋。所以说治世和乱世、生存和死亡的征兆,开始时就像鸟兽们秋天长出的新 毛。(如果)能够做到明察秋毫,那么在大事上就不会出现错误了。 鲁国的法律规定,鲁国人在其他诸侯中给人做奴仆,有能够赎回他们的人,可从国库中领取赎 金。子贡从诸侯那里赎回了一个做奴仆的鲁国人,回到鲁国后却推辞,没有从国库中领取赎 金。孔子说:“赐这件事做得有过错。从今往后,鲁国人不去赎做奴仆的人了。”从国库中领 取赎金,不会对人的品行有什么损失;不领取赎金的话,就不会

11、有人再赎人了。子路救了一个溺 水的人,那个人用一头牛来酬谢他,子路收下了牛。孔子说:“鲁国的人一定会救溺水的人。” 孔子能从细小的事情上看到结果,他对事物的发展变化看得多远啊。,8,二、(2018北京,13,5分)论语记录了孔子与弟子间的许多对话,如先进篇: 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 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 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 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注 斯:就。兼人:勇于作为。 请简要概述孔子三次回答的内容,并说明此则短文反映了孔子怎样的思想

12、。,9,二、 答案 三次回答:孔子告诉子路不应听到某种道理就立刻去实行它,要先听听父兄的意见。 孔子告诉冉有可以听到某种道理就去实行它。 孔子认为冉有容易退缩,所以鼓励他进取;认为子路勇于作为,胆子太大,所以要他谨慎些。 思想:此则短文生动地反映了孔子因材施教(因人施教)的教育思想。 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言文的理解和概括能力。子路和冉有同问“闻斯行诸”,孔子根据两人 不同的性格特点给出了不同的回答。子路性格鲁莽直率,故孔子要他向父兄请教后再去做;冉 有性格谦逊,办事犹豫不决,故孔子鼓励他遇事要立刻去做。一进一退,显示出孔子因材施教的 教育理念。 解题步骤 内容概括“三步骤”:第一,确定话题内容;

13、第二,确定观点和态度;第三,结合语句分 析。,10,参考译文 子路问:“听到就干起来吗?”孔子道:“有爸爸哥哥活着,怎么能听到就干起来?” 冉有问:“听到就干起来吗?”孔子道:“听到就干起来。” 公西华道:“仲由问听到就干起来吗,您说,有爸爸哥哥活着(,不能这样做);冉求问听到就 干起来吗,您说,听到就干起来。(两个人问题相同,而您的答复相反,)我有些糊涂,大胆地 来问问。”孔子道:“冉求平日做事退缩,所以我给他壮胆;仲由的胆量却有两个人的大,勇于 作为,所以我要压压他。”,11,三、(2017北京,914,2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题。 秦废封建 秦初并天下,丞相绾等言:“燕、齐、荆

14、地远,不置王无以镇之,请立诸子。”始皇下其议,群臣 皆以为便。廷尉斯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 伐,天子不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易制。 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 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分天下为三十六郡,郡置守、 尉、监。 苏子曰:圣人不能为时,亦不失时。时非圣人之所能为也,能不失时而已。三代之兴,诸侯无罪 不可夺削,因而君之虽欲罢侯置守,可得乎?此所谓不能为时者也。周衰,诸侯相并,齐、晋、 秦、楚皆千馀里,其

15、势足以建侯树屏。至于七国皆称王,行天子之事,然终不封诸侯。久矣,世 之畏诸侯之祸也,非独李斯、始皇知之。 始皇既并天下,分郡邑,置守宰,理固当然,如冬裘夏葛,时之所宜,非人之私智独见也,所谓不失时 者,而学士大夫多非之。汉高帝欲立六国后,张子房以为不可,李斯之论与子房无异。高帝闻子,12,房之言,知诸侯之不可复,明矣。然卒王韩信、彭越、英布、卢绾,岂独高帝所为,子房亦与 焉。故柳宗元曰:“封建非圣人意也,势也。” 昔之论封建者甚众,宗元之论出,而诸子之论废矣,虽圣人复起,不能易也。故吾取其说而附益 之,曰:凡有血气必争,争必以利,利莫大于封建。封建者,争之端而乱之始也。自书契注以来,臣 弑其君

16、,子弑其父,父子兄弟相贼杀,有不出于袭封而争位者乎?自三代圣人以礼乐教化天下,至 刑措不用,然终不能已篡弑之祸。至汉以来,君臣父子相贼虐者,皆诸侯王子孙,其馀卿大夫不 世袭者,盖未尝有也。近世无复封建,则此祸几绝。仁人君子,忍复开之欤?故吾以为李斯、始 皇之言,柳宗元之论,当为万世法也。 (取材于宋苏轼东坡志林) 注 书契:指有文字记载。 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然后属疏远 属:亲属 B.诸侯更相诛伐 更:交替 C.子房亦与焉 与:参与,13,D.不能易也 易:交换 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3分) ( ) A. B. C. D. 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请立诸子 请立各位皇子为诸侯王 B.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 诸皇子和功臣们皆封侯并用国家的赋税重赏他们 C.君之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