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发食品安全问题的微生物因素课件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88146283 上传时间:2019-04-19 格式:PPT 页数:29 大小:2.5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引发食品安全问题的微生物因素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引发食品安全问题的微生物因素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引发食品安全问题的微生物因素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引发食品安全问题的微生物因素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引发食品安全问题的微生物因素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引发食品安全问题的微生物因素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引发食品安全问题的微生物因素课件(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节 生物因素,第二章 引发食品安全问题的原因,食源性疾病是指通过摄食而进入人体的有毒有害物质(包括生物性病原体)等致病因子所造成的疾病 。,食源性疾病,常见症状:,头晕,呕吐,腹痛,乏力,恶心,脱水,腹泻,发烧,一、微生物污染,引起食源性疾病的微生物种类有:,细菌,细菌,真菌,病毒,狭义的细菌为原核微生物的一类,是一类形状细短,结构简单,多以二分裂方式进行繁殖的原核生物,是在自然界分布最广、个体数量最多的有机体,是大自然物质循环的主要参与者。,细菌也对人类活动有很大的影响。 一方面,人类时常利用细菌,例如奶酪及优格的制作、部分抗生素的制造、废水的处理等,都与细菌有关。在生物科技领域中,细菌

2、有也着广泛的运用。 然而,细菌是许多疾病的病原体,包括肺结核、淋病、炭疽病、梅毒、鼠疫、砂眼等疾病都是由细菌所引发。,1、常见的食源性疾病致病细菌,芽孢杆菌,芽孢极耐热,一般加热法不能把它杀死,它萌发成营养细胞后大量繁殖,会导致食品腐败变质。,需要用高温间歇灭菌法把芽孢杀死,才能使食品长期保存。,我国引起中毒的食品大多是家庭自制的发酵食品,如豆瓣酱、豆酱、豆豉、臭豆腐等,有少数发生于各种不新鲜肉、蛋、鱼类食品; 日本以鱼制品引起中毒者较多; 美国以家庭自制罐头、肉和乳制品引起中毒者为多; 欧洲多见于腊肠、火腿和保藏的肉类。,1、肉毒梭状芽孢杆菌,存在于土壤、江河湖海的淤泥沉积物、尘土和动物粪便

3、中,其中土壤是重要污染源。,土壤表层的肉毒梭菌附着于农作物上,家畜、家禽、鸟类、昆虫也能传播肉毒梭菌。食品在加工、贮藏过程中被肉毒梭菌污染,并产生毒素,食前对带有毒素的食品又未加热或未充分加热,因而引起中毒。,肉毒中毒是神经型食物中毒,其症状主要是神经系统症状,以对称性颅神经损害的症状为特征。如视力模糊、眼脸下垂、复视、瞳孔散大、语言障碍、吞咽困难、呼吸困难,继续发展可由于呼吸肌麻痹引起呼吸功能衰竭而死亡。 肉毒毒素是一种神经毒,中毒发病机理为:肉毒毒素可抑制神经传导介质乙酰胆碱的释放,而导致肌肉麻痹,重症者亦可影响颅神经。 肉毒中毒的病死率较高,是细菌性食物中毒中最严重的一种。,中新网201

4、1年7月5日电 据“中央社”报道,加拿大安大略省尼加拉郡地区爆发棱状芽孢杆菌疫情,已造成16人死亡。,蜡状芽孢杆菌细菌对外界有害因子抵抗力强,分布广,有色,孢子呈椭圆形,有致呕吐型和腹泻型胃肠炎肠毒素两类。 中毒者症状为腹痛、呕吐腹泻。,1、蜡状芽孢杆菌,存在于土壤、牛奶、乳粉和其他乳制品中,如果贮藏食品用具不卫生容易产生。,金黄色葡萄球菌,季节分布,多见于春夏季; 中毒食品种类多,如奶、肉、蛋、鱼及其制品; 此外,剩饭、油煎蛋、糯米糕及凉粉等引起的中毒事件也有报道。,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侵袭性细菌,能产生毒素,对肠道破坏性大,所以金黄色葡萄球菌肠炎起病急,中毒症状严重,主要表现为呕吐、发热、腹泻

5、。 呕吐常在发热前出现,发热很高。轻症大便次数稍多,为黄绿色糊状便;重症大便次数频数,每日可达数十次,大便呈暗绿色水样便,外观像海水,所以叫海水样便。,长期用抗生素引起肠道菌群失调所致,抗生素敏感菌株受到抑制,耐药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株趁机繁殖。,毒 性,致病性大肠杆菌分为侵入型和毒素型两类。 前者引起的腹泻与痢疾杆菌引起的痢疾相似,一般称为急性痢疾型; 后者所引起的腹泻为胃肠炎型,一般称为急性胃肠炎型。,肠致性大肠杆菌,大肠杆菌,有致病性和非致病性之分。非致病性大肠杆菌是肠道正常菌丛,致病性大肠杆菌则能引起食物中毒。,存在于畜禽类食品中,常在群众性饮食场所致人发病。 对人致病; 对人和动物均致病

6、; 对动物致病。,沙门杆菌,与人类关系密切的沙门氏菌有:伤寒沙门氏菌,甲、乙、丙型副伤寒沙门氏菌,鼠伤寒沙门氏菌,猪霍乱沙门氏菌,肠炎沙门氏菌等十余种。,志贺氏菌,细菌性痢疾是最常见的肠道传染病,夏秋两季患者最多。 传染源主要为病人和带菌者,通过污染了痢疾杆菌的食物、饮水等经口感染。 10200个细菌可使1050%志愿者致病。,空肠弯曲菌,空肠弯曲菌有内毒素能侵袭小肠和大肠粘膜引起急性肠炎,亦可引起腹泻的暴发流行或集体食物中毒。,由温血动物产生,乳、禽和肉是主要带菌体,但受污染的水也会造成人的感染。,李斯特菌在环境中无处不在,在绝大多数食品中都能找到李斯特菌。 肉类、蛋类、禽类、海产品、乳制品

7、、蔬菜等都已被证实是李斯特菌的感染源。,李斯特菌,副溶血性弧菌,中毒食品主要是海产品,其次为咸菜、熟肉类、禽肉、禽蛋类,约有半数中毒者为食用了腌制品后。中毒原因主要是烹调时未烧熟煮透或熟制品被污染。,嗜盐性细菌,本菌存活能力强,在抹布和砧板上能生存1个月以上,海水中可存活47天。临床上以急性起病、腹痛、呕吐、腹泻及水样便为主要症状。,1、此菌对酸敏感,在普通食醋中5分钟即可杀死;,2、对热的抵抗力也较弱,50 20 min;65 5 min 或80 1 min 即可被杀死。,3、本菌对常用消毒剂抵抗力很弱,可被低浓度的酚和煤酚皂溶液杀灭。,主要由不卫生条件和饮用不安全水引起污染。,霍乱弧菌,主

8、要表现为剧烈的呕吐,腹泻,失水,死亡率甚高。 属于国际检疫传染病。,细菌在繁殖过程中产生肠毒素而致病,气单胞菌 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其他细菌,2、常见的食源性疾病致真菌,有些真菌如霉菌和酵母菌会有目的地用于食品和饮料生产中,但是许多霉菌的菌株可能会产生毒素。,酵母菌,假丝酵母,有些真菌寄生于粮食、饲料、食品中,能产生毒素引起中毒性真菌病。,对人类危害严重的真菌毒素主要有十几种,其中包括黄曲霉毒素、赭曲霉毒素、展青毒素、玉米赤霉烯酮、橘霉素和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黄曲霉 多见于粮油食品、动植物食品等;如花生、玉米,大米、小麦、豆类、坚果类、肉类、乳及乳制品、水产品等均有黄曲霉毒素污染。,污染最严重

9、,家庭自制发酵食品也能检出黄曲霉毒素,尤其是高温高湿地区的粮油及制品种检出率更高。,致病因子: 黄曲霉毒素,它引起人的中毒主要是损害肝脏,发生肝炎肝硬化,肝坏死等。 临床表现有胃部不适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胀及肝区触痛等;严重者出现水肿昏迷,以至抽搐而死。 AFT是目前所知致癌性最强的化学物质。,赭曲霉 由多种生长在粮食(小麦、玉米、大麦、燕麦、黑麦、大米和黍类等)、花生、蔬菜(豆类)等农作物上的曲霉和青霉产生。,致病因子: 赭曲霉毒素,OTA主要毒害动物的肾脏和肝脏,肾脏是第一靶器官,只有剂量很大时才出现肝脏病变。,肉及肉制品中各种食源性致病菌的污染率最高。常见的食源性致病菌有沙门菌、致贺菌

10、、致病性大肠埃希菌、副溶血性弧菌、变形杆菌、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李斯特菌、空肠弯曲菌和坂崎肠杆菌。这些菌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可污染各种食品,引起发热、腹痛和腹泻。 副溶血性弧菌这种菌嗜盐,因此它更容易在沿海地区的食品中“兴风作浪”。尽管加热和食醋在1分钟内即可将其杀死,但它所产生的溶血毒素却不能被去除,可以通过食物引起腹泻。腹泻特点是血水样便。 变形杆菌、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它们可在4条件下继续繁殖,常污染在冰箱内储藏的食品。 李斯特菌这种菌也属于嗜冷菌,常污染冰箱内即食肉制品。感染后,可并发脑膜炎、败血症,还可能导致孕妇流产或死胎。 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O157:H7感染后可并发溶血性尿毒症。 空肠弯曲菌多源自禽类,可污染生奶和肉类。感染后可并发胆囊炎、胰腺炎、腹膜炎和胃肠道大出血、脑炎、心内膜炎、关节炎、骨髓炎、格林巴利综合征。 坂崎肠杆菌通常是通过配方奶粉引起婴儿脑膜炎和败血症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