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成像技术绪论课件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88144463 上传时间:2019-04-19 格式:PPT 页数:79 大小:4.6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学成像技术绪论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79页
医学成像技术绪论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79页
医学成像技术绪论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79页
医学成像技术绪论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79页
医学成像技术绪论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7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医学成像技术绪论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学成像技术绪论课件(7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医学成像技术及设备,选用教材: 郭兴明 编,医学成像技术,重庆大学出版社,参考教材: 康雁 编,医学成像技术与系统,清华大学出版社,任课教师:王正兴,课程安排,学习医学成像技术的意义,一、临床医学应用上具有重要意义 医学成像技术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解决了千百年来人们在医学诊断中遇到的难题: 即受人眼之限,不可能看到人体组织器官的解剖形态信息和功能信息。,医学图像 运用工程的原理和手段,对人体组织、器官的形态、密度、功能等信息记录或显示。 该领域两个相对独立的研究方向:,二、学习医学成像技术对全面了解BME有重要意义 医学成像技术是生物医学工程(BME)的重要组成部分: 1.属于医学图像研究领域

2、,是BME的主要研究领域之一; 2.是BME中最重要的领域,体现为: (a) IEEE Transactions on Medical Imaging是BME领域中影响因子(impact factor, IF)最高的杂志之一:近几年排名居于本领域前列。 (b) 同时也是IEEE所有杂志中影响因子最高的杂志之一。,二、医学成像技术的发展历史与现状,成像技术?,1895年11月8日,德国物理学家伦琴发现X线,X射线成像技术发明; 20世纪5060年代,出现超声成像(USG) 20世纪7080年代,出现 DSA( 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3、 CT(computed tomography,计算机断层扫描), MRI(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磁共振成像), ECT(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 发射型CT), SPECT(single photon ECT, 单光子发射型CT), PET(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 正电子CT)。 20世纪90年代以来,相继出现了CR(computed radiography, 间接数字化X线成像技术),DR(digital photography, 数字化摄影),PACS( picture archivi

4、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 图像存储和传输系统 )等。,总体发展历程,1895年 德国伦琴发现X线 1896年 X线始用于临床医学 1901年 获首届诺贝尔物理学奖,(一)X射线,19001930年 Rentgenology专业化, radiologist(放射科医师), CT(computed tomography),诺贝尔生理与医学奖,1917年,奥地利数学家Radon 证明图像重建理论,未被重视 20世纪50年代,美国物理学家A.M.Cormack 当代图像重建最杰出的贡献者之一 证明且提出了实现方法 直到1972年,英国放射学年会上,英国工程师Hounsf

5、eild公布了计算机断层成像的结果。, CT(computed tomography),CT是以X线束从多个方向沿着体部某一选定体层层面进行照射,测定透过的X线量, 数字化后经过计算得出该层面组织各个单位容积的吸收系数, 然后重建图像的一种成像技术。,X-CT更新换代,X-CT发展方向,(二)超声成像技术,军事,民用,50年代建立,70年代广泛发展。 二次世界大战后,在雷达、声纳的技术基础上,应用回声定位原理,发展了各种超声成像技术,A型、B型、M型,超声计算机断层成像技术(UCT)也已经成熟。,基本原理,特点:无损、无创、无电离辐射、动态图像 应用广泛:心脏、腹部检查,超声成像发展趋势,(三

6、)核医学成像,发展史: 核医学成像可追溯到20世纪初; 1948年,Ansell和Rotblat研制出了逐点扫描的核医学成像装置,并用于甲状腺的测量; 50年代,Anger研制出了商业化的相机; 1951年,Wrenn提出了PET的构想,60年代末出现了相应的设备; 70年代,kuhl等人完成了SPECT的商业化。,基本原理,优点突出:不仅可以了解器官的结构形态,还可以了解器官的功能代谢。,核医学成像的发展趋势,MRI 通过对外加静磁场中的人体给予特定频率的射频脉冲 ( radio-frequency, RF) ,使人体组织中的氢核(即质子)受到激励而发生磁共振现象;当终止RF脉冲后,质子在弛

7、豫过程中感应出MR信号;经过对MR信号的接受、空间编码和图像重建等处理过程,产生出MR图像。,概念,(四)核磁共振成像,基本原理, MRI(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1973年美国Lauterbur揭开了MRI在医学影像学方面应用的序幕,T1加权像(T1 weighted image, T1WI),采用短TR,短TE 主要反映组织间T1差别的作用 T1WI有利于观察解剖结构,SE序列,T2加权像(T2 weighted image, T2WI),采用长TR,长TE 主要反映组织间T2差别的作用 T2WI有利于显示病变组织,SE序列,质子密度像(protondensity image, PDI),采用长TR,短TE 主要反映组织间质子密度多少差别,SE序列,功能成像,核磁共振成像的发展趋势,三维成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