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课件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88144292 上传时间:2019-04-19 格式:PPT 页数:62 大小:2.3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62页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62页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62页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62页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6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课件(6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第一节 区域的基本含义,第二节 区域发展阶段,第三节 区域发展差异,第四节 区域经济联系,第一节 区域的基本含义,一、区域的主要特征 区域通常指一定的地域空间。世界上的区域形形色色、有大有小,其主要特征有以下几个方面:,【方法技巧】 1.高效记忆: 区域的四个特征可用浓缩法帮助记忆,即“边界、异同、特色、联系”。 2.运用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原理分析区域特征 由于区域的地理各要素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的,形成了区域环境的整体性,因此根据区域中的某一要素可以推知其他地理要素的,特征,如下列关联图:,【例1】关于区域内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区域之间都有明确

2、的界线 B区域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 C区域是不受人为因素影响的区域空间 D区域内部的特定性质绝对一致,【解析】本组题主要考查区域聚落分布、地理环境变化和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做此题的关键是先进行区域定位,由经纬度和图例中的“沙漠”、“季节性河流”等信息,可判读该区域是我国新疆塔里木盆地地区,这里的城镇多分布在水源好的盆地边缘的绿洲地区,因此水资源是影响城镇分布和规模的主导因素;由图中古代城址和当代城镇的分布变迁可知当代聚落分布逐渐向河流源头、山麓附近迁移;塔里木盆地地区随着人口的增长、环境的恶化,土地荒漠化日益严重。,【答案】(1)D(2)B(3)B,【同类变式1】(1)下列区域具有明确边界的是(

3、) 行政区 自然带 热量带 干湿地区 三江平原 山东省青岛市 A B C D,【解析】行政区划往往界线是明确的,如国界、省界等;而一些自然区域的划分往往具有过渡性,界线比较模糊,如气候区、植被区等。,【答案】D,(2)新疆和西藏两个自治区相比较,区域特征不同点是( ) A.新疆的面积比西藏大,但人口比西藏少 B.新疆位于我国地势的第二阶梯,西藏则位于第一阶梯,C.新疆和西藏都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 D.新疆为绿洲农业,西藏属于河谷农业,两地均以种植业为主,【解析】新疆的面积比西藏大,但人口也比西藏多;新疆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但西藏绝大部分地区属高山气候;新疆特色农业为绿洲农业,西藏特色农业属于河

4、谷农业,但两地均以畜牧业为主。,【答案】B,二、区域产业结构的变化 在区域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由于资源配置的变化和人均收入的差异,劳动力表现出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的趋势。在此过程中,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方法技巧】 1误区警示:第一产业比重小,不能说明农业不发达产业结构是指三次产业及其内部的比例关系,并不完全反映各产业的发展水平,发达国家第一产业的比重较小,但农业发达。 2根据产业比重判断区域发展状况,【例2】(2008高考江苏卷)图为“江苏省三大产业产值比重与城市人口比重的变化图”。读图回答(1)(2)题。,(1)图中曲线标注的序号与文字说明对应正确的是( ) A城市人口比重 B第一

5、产业产值比重 C第三产业产值比重 D第二产业产值比重 (2)图示曲线反映了( ) A第二产业产值比重增长的速度最快 B20世纪90年代末城市化速度最快,C1990年第三产业产值比重超过第二产业 D城市人口增长与第二产业发展同步,【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区域经济发展与产业比重变化关系的理解程度,也考查了读图分析能力。第(1)题,随着江苏省城市化的推进,城市人口比重不断上升,因此为城市人口比重变化线;江苏正处于工业化加速发展阶段,所以第二产业产值比重最大,第三产业比重不断上升,第一产业比重下降,故为第二产业、为第三产业、为第一产业产值比重变化线。第(2)题,从图中明显可以看出,第二产业产值比重变

6、化不大,与城市人口增长不同步,故A、D选项错;1990年第三产业产值比重超过了第一产业,故C选项错。,【答案】(1)C (2)B,【同类变式2】(2008江门模拟)图表示、四个地区三大产业的就业构成,读图回答(1)(2)题,(1)四个地区中城市化水平最高的是( ) A B C D (2)四个地区中工业化程度最低的是( ) A B C D,【解析】(1)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判断图中各点三大产业所占比重的数值。从图中可以读出地区的第一产业比重大约为10%,是第一产业比重最小的地区,说明城市化水平最高。 (2)从图中可以读出地区的第一产业比重最大,第二、三产业比重最小,所以工业化程度最低。,【答案】(1

7、)A (2)C,第二节 区域发展阶段,一、区域的发展阶段 一般来说,区域的发展要受到资源、环境、产业结构、社会经济文化等各地理要素的影响。区域在发展的过程中,要不断地消耗物质和能量,并且再以新的形式释放出来,从而实现它的生存和发展。区域的自身发展一般包括初期阶段、成长阶段和后期阶段这样三个阶段。,例如:珠江三角洲的区域发展阶段经历了改革开放前的传统农业阶段(图一)改革开放后的工业化加速发展阶段(图二)20世纪90年代后的产业升级阶段(图三):,【例1】(2009汕头模拟)我国某区域的主导产业经历了这样的变化过程:木材工业蘑菇养殖采石。据此回答(1)(2)题。 (1)该区域产业结构的变化过程,见

8、证了当地( ) 人口增长过快 主导产业对资源的依赖程度高产品附加值大幅度提高 生态环境破坏日益严重,A. B. C. D. (2)今后该区域的发展方向是( ) 禁止砍伐树木 大力发展建材业 产业走向多元化 保护和培育森林 A. B. C. D.,【解析】由该区域的产业结构的变化,可推知该地区曾为森林资源丰富的山区,所谓“靠山吃山”,该地主导产业的发展对自然资源的依赖性强,随着采石业的发展,该地生态环境必将恶化,因此今后该区域的发展方向应该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发展经济,由单一的资源开发型经济结构向多元化经济发展。,【答案】(1)C (2)D,【同类变式1】下图为工业化发展不同阶段农业、工业和服

9、务业的劳动力比例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1)上图中a、b、c三条曲线,表示工业和服务业的劳动力比例变化曲线分别是( ) Ab、a Ba、b Cb、c Dc、a (2)从各产业劳动力的比例情况看,我国目前所处的发展阶段是( ) A B C D,【解析】工业化的发展推动城市化的进程,农业人口的比例将不断下降,图中c曲线表示农业劳动力比例的变化趋势,服务业人口的比例将不断增多,图中a曲线表示服务业劳动力比例的变化趋势,工业劳动力比例将有所下降,图中b曲线表示工业劳动力比例的变化趋势。 (2)根据我国的国情可知,目前农业人口的比例工业劳动比例服务业的劳动力比例,但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快速发

10、展,农业人口的比例明显下降,服务业人口的比例不断上升,因此目前我国所处的发展阶段是。,【答案】(1)A (2)B,二、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社会、经济、技术等因素的改变而改变。以长江中下游平原为例进行分析:,【方法技巧】 分析区域发展和地理环境关系的方法 分析区域发展和地理环境关系,需要从两个方向上进行:横向和纵向。横向即是区域间不同的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水平、发展方向的影响,主要从静态的角度进行分析,例如松嫩平原和长江三角洲两地区,不同的地理环境是它们具有不同的发展水平和发展方向。纵向即是在一个区域内,沿着历史发展的过程,看地理环

11、境与区域发展的关系,主要从动态的角度进行分析,思维模式如下所示:,【例2】(2009高考宁夏卷)下图示意某区域土地利用结构的变化。读图,完成(1)(2)题。,(1)16501780年该区域( ) A.人口自然增长率很高 B.经历了移民开垦 C.农业结构复杂 D.注重生态保护,(2)进入20世纪该区域( ) A.气候持续干旱 B.大力发展畜牧业 C.种植业产值降低 D.实施了退耕还林,【解析】本组题考查了区域农业土地利用方式的变革及其成因和考生对坐标图、比例构成图的分析、解读能力。第(1)题,从图中可知该时间段的土地利用方式结构的变化是原始林地比重减少,耕地比重渐增,据此判断其经历了大规模垦殖的

12、过程;第(2)题,1900年之后,耕地比重下降,草地比重相对恒定,次生林地比重渐增。说明该地正在发生“退耕还林”的变化。,【答案】(1)B (2)D,【同类变式2】(2008惠州三模)“湖广熟,天下足”描绘了我国千百年来“南粮北运”的历史。但是,伴随着北方粮食生产供给能力的增强和南方市场经济改革的推进,粮食生产与流通格局已悄然改变。对全国粮食增产的贡献率长江产区由70年代的30%下降到90年代的11%,而东北松辽产区则由70年代的11%上升到90年代的32%。据此回答(1)(2)题。(1)与东北松辽产区相比,长江中下游粮食生产的优势条件是( ) 粮食商品率高 耕地面积广大 水热资源丰富 复种指

13、数较高 A. B. C. D. (2)长江产区对全国粮食增产贡献率变化的原因可能是( ) 非农业用地比重上升 粮食单位面积产量下降所产粮食大量出口 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 A. B. C. D.,【解析】(1)长江中下游地区相比纬度低,气温高,降水多,水热资源丰富,复种指数较高。 (2)长江产区粮食商品率下降,是由于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迅速发展,耕地减少,农业生产由粮食转向蔬菜、花卉和水果等。,【答案】(1)D (2)B,第三节 区域发展差异,一、东部和中、西部区域发展差异的原因 我国东部和中、西部区域的发展差异,是一系列自然、社会和经济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拓展延伸】影响区域发展水平的因素,【例1

14、】(2009高考福建卷)下图示意我国及东部、中部、西部三大地带能源自给率的变化情况。完成(1)(2)题。,(1)图中四条曲线代表西部地带的是( ) A B C D (2)下列地区可以大量调出能源输往地带的是( ) 东北地区 西北地区 青藏地区 西南地区 A B C D,【解析】该组题考查我国三大经济地带能源利用状况差异。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地带能源自给率比较低,且越来越低,应是我国能源缺乏的东部地带,而地带能源自给率上升得很快,应该是能源丰富的西部地带;第(2)题,西部地带经济发展水平较低,耗费的能源相对较小,但能源丰富,生产大于消费,能源自给率高,是主要的能源输出区,而东北地区虽然能源

15、丰富,但它是我国的重工业基地,能源消耗量大,不能自给,目前青藏地区输出的能源不多,故选D,【答案】(1)C (2)D,【同类变式1】(2009高考广东卷改编)我国国有企业劳动生产率存在地区差异。读图并结合相关知识,回答(1)(2)题。,(1)关于我国国有企业平均劳动生产率的省际差异,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湖北大于河北 B山西大于江西,C重庆大于天津 D湖南大于海南 (2)我国沿海地区国有企业平均劳动生产率高于内陆地区,其主要原因是( ) 劳动者数量较多 市场化程度较高 企业规模较大 经营管理水平较高 A B C D,【解析】(1)根据图中信息可知,我国国有企业平均劳动生产率湖北大于河北、山西小于江西、天津大于重庆、湖南小于海南。 (2)与内陆地区相比,我国沿海地区科技较发达、企业经营管理水平较高、市场化程度较高,使其平均劳动生产率高。,【答案】(1)A (2)D,二、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人类活动的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