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一轮单元卷:第十一单元必修二模块综合检测a卷有答案

上传人:【**** 文档编号:88144047 上传时间:2019-04-19 格式:PDF 页数:19 大小:558.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历史一轮单元卷:第十一单元必修二模块综合检测a卷有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高三历史一轮单元卷:第十一单元必修二模块综合检测a卷有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高三历史一轮单元卷:第十一单元必修二模块综合检测a卷有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高三历史一轮单元卷:第十一单元必修二模块综合检测a卷有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高三历史一轮单元卷:第十一单元必修二模块综合检测a卷有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三历史一轮单元卷:第十一单元必修二模块综合检测a卷有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历史一轮单元卷:第十一单元必修二模块综合检测a卷有答案(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一轮单元训练金卷高三历史卷(A) 第十一单元 必修二模块综合检测 注注意意事事项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 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 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第卷卷 本本卷卷共共 2 25 5 个个小小题题,每每小小题题 2 2 分分,共共 5 50 0 分分。在在每每

2、小小题题给给出出的的四四个个选选项项中中,只只有有一一项项是是符符 合合题题目目要要求求的的。 1南宋继承了北宋发行纸币的制度,以杭州为中心流通的“会子”是南宋主要的纸币, “会子”与 “交子”不同, “会子”可以兑换铜铁钱, “交子”主要兑换铁钱。真正发行纸币并流通全国始 于元代,名曰“交钞” 。这表明宋元时期 A商品经济的发展 B纸币流通制度完善 C经济中心的南移 D商人地位的提高 2三国时期吴国以一隅之地与中原的曹魏相抗衡,东晋和南朝政权也都以半壁江山与北方各政权 对峙。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的经济发展维持了这种局面的长期存在。材料反映出 A南北经济发展处于平衡的状态 2 B南北对峙阻断了经

3、济文化交流 C北方社会安定有利于恢复生产 D经济重心南移的趋势已经出现 3西汉初期的法律条文记载:根据不同的等爵,每个人都可以占有不同数量的田宅。农民从国家 那里得到土地,相应地交纳田租,服徭役、兵役。国家再通过爵位继承制、犯罪罚没和户绝收 回等配套措施,形成一个土地有授有还的循环系统。这反映出西汉初期的土地政策 A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B确保土地分配相对公平 C旨在建立完整的赋役体系 D能够抑制土地兼并的发展 416 世纪以前,西欧物价在数百年内一直是稳定的,只是由于战争或歉收等原因才发生暂时的波 动。从 16 世纪 30 年代起物价却一直上升,到 16 世纪末,西班牙、葡萄牙的物价平均上

4、涨了 4 倍多,法国、英国和德国则平均上涨 2 倍到 2 倍半。这一变化 A引起国力变化,巩固西葡霸主地位 B造成社会动荡,阻碍国际贸易交流 C促使社会分化,加速封建势力衰落 D推高金银价格,抑制商品经济发展 5下图取材于欧洲画家斯泰达努斯的画作新发现 (NOVAREPERTA) 。图中所描绘的新发现 3 A有助于罗马帝国的海外扩张 B密切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 C宣告了人文主义思想的诞生 D标志着英国海上霸权的确立 6从 1585 年到 1604 年,英国每年至少有一百到两百艘国家授权的武装商船出海,他们专门在大 西洋和加勒比海劫掠西班牙运输船队。这一现象出现的背景是 A工业革命需要寻求大量原

5、料 B英国已夺得世界的殖民霸权 C新航路开辟后多国殖民竞争 D航路转移促进了贸易的繁荣 71830 年,剑桥大学数学教授查尔斯巴比奇出版论英国科学的衰退一书,分析了欧洲各国 的科学状况,指出英国的业余科研传统正在使英国丧失曾经拥有的优势。他呼吁英国人必须将 科学作为一项事业来加以关注,科学家应受到良好的培养和教育,并成为一种职业。这反映出 A欧洲其他国家科学水平超越英国 B英国丧失原有优势地位 C英国科学家普遍缺乏培养和教育 D工业革命的不断扩展 4 8传统观点认为,英国成为工业革命发源地,是因为英国最早具备了技术、市场等经济条件;后 来有研究者认为,其主要原因是英国建立了君主立宪制度;又有学

6、者提出,煤铁资源丰富、易 于开采等自然条件是其重要因素。据此可知,关于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发生的认识 A只能有一种正确合理的观点 B随着研究视角拓展而趋于全面 C缺少对欧洲其他国家的观察 D后期学者研究比传统观点可信 9历史学家使用“原始积累” “君主专制” “人文主义”等词汇来描述 A西欧社会的演变 B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 C工业社会的来临 D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 101834 年英国济贫法修正案规定:贫困者必须进入济贫院;必须遵守严苛的工作纪律,进 行繁重的劳动,以获得勉强维持生命的生活必需品。这是一种带有劳动改造性质的规定,其目 的是培养受救济者的劳动习惯,使他们走出济贫院后能靠劳动谋

7、生。对这一规定理解准确的是 A贫困者主要是圈地运动中的失地农民 B说明英国自由主义政策失灵 C有利于维持资本主义自由劳动力市场 D反映了下层民众的普遍愿望 111870 年至 1914 年,英国先后出台了失业工人法 、 养老金法 、 国民健康保险法 失业 保险法 、 国民健康保险法 、 国民保险法等法律;此外还针对工资、劳动时间、工伤赔偿 等颁布了工厂法、煤矿法、工人赔偿法、最低工资法等。这表明英国 A工业化推动福利制度发展 5 B社会福利制度最为发达 C民众生活得到了根本保障 D民主政治惠及社会下层 121872-1890 年,洋纱在华销售几乎每年都在跌价,最低时曾下跌 1/3 以上;洋布在

8、华销售跌价 的程度比洋纱更甚,但洋布进口增加不如洋纱迅速。这反映出当时的中国 A沦为列强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 B大量利用进口洋纱发展机器纺织业 C传统手工纺纱业遭到沉重打击 D土布比洋布更具有市场竞争力 131950 年,入朝前夕,枪支型号众多子弹不能通用的中国军队各单位紧急“互相换枪” ,如第 38 军基本使用日式步枪,第 40 军主要使用缴获的美制步枪。中央军委要求全国“打扫仓库” ,把 以往各地缴获的各种口径、不同型号的弹药分类,统一送往朝鲜前线。材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中国重工业的落后 B解放军的优异战绩 C中国军队的装备落后 D军队装备急需标准化 14下表是中国城市化水平变化表,这

9、反映了 年份城镇人口(万人)城市化率大中城市小城镇 19791849518.962162361 19862636624.5234710718 19953517429.0464017532 6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推广 B乡镇企业迅猛发展 C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 D对外开放不断深化 15个人肖像照片的兴盛始于鸦片战争之后,到宣统年间,大小城市都出现了照相馆。人们往往将 照片题记与赠送结合起来,以表达与传递情感。如胡适在美国留学时,他用照片题诗寄给未婚 妻江冬秀“万里远行役,轩车屡后期。传神入图画,凭汝寄相思。 ”这说明,近代照相技术的传 入 A促进了中外文化的交流 B丰富了民众的交流方式 C改

10、变了民众的传统观念 D加快了城乡经济的发展 16导致 1898-1919 年(见图)报刊数量发生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A资产阶级革命运动兴起 B政府注重舆论宣传 C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D思想政治运动的促进 7 17杨继绳指出:1929 年, (美国)政府的总开支约为 100 亿美元,1933 年,增加为 130 亿美元, 1936 年增加 150 亿美元。经过政府三年“注射”之后,国民总所得额与国民总消费额上升了 50%, 但政府的投资计划没有达到充分就业的程度,仍有 900 余万人失业,直到二战期间政府投资扩 大到 1030 亿元,就业问题才得以缓解。作者的意图可能是 A自由放任政策优于政府

11、干预 B以工代赈缓解了社会就业压力 C二战是美国渡过危机的唯一因素 D罗斯福新政的作用相对有限的 18三十年代大危机爆发后,美国国会通过了“霍莱斯姆特法令” ,对 890 种商品提高进口税 率,各种进口商品的税率平均提高约 40%。由此导致的连锁反应是 1931 年 6 月到 1932 年 4 月, 76 个国家提高了关税率。这一现象 A说明经济全球化已经形成 B自由主义政策已经过时 C加剧了国际关系紧张局势 D减轻了经济危机的危害 191979 年英国撒切尔夫人政府经议会审议通过了五项法案,将罢工和各种形式的怠工变为违法 行为,并对违法的工会课以严厉的经济处罚。同时,她还将英国电信公司这类国

12、有企业通过发 行公众股票的形式而加以私有化。这表明英国 A强化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B民主政治出现了倒退局面 C国有企业改革以失败告终 D执政党更替影响经济发展 20有学者认为:每当苏共面临危机的时候,其领导层就会有头脑清醒者出来力挽危局,使苏 共平安度过“崛起危机拯救” 。与之相关的是 8 A和平方式实现全部政权归苏维埃 B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发展国家经济 C大力垦荒实现农业迅速发展 D强化国防工业展开军备竞赛 211966 年苏联正式推行“新经济体制” ,其中包括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增强国家计划在编制过 程中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减少下达给企业的指令性计划指标,扩大企业支配利润的权限。由此 可以看出

13、“新经济体制” A对斯大林模式有所冲击 B充分发挥了市场的主导作用 C完善巩固了斯大林模式 D放弃使用行政命令管理经济 221928 年至 1929 年,苏联遇到了“谷物收购危机” ,进而影响工业化建设。为加快农业发展, 剥夺富农的财富和生产资料,斯大林决定从 1929 年开始以强制性的行政手段进行迅速而大规模 的农业集体化,很多地方只用几个月就完成了农业集体化,到 1937 年加入集体农庄的农民达到 93。材料主要反映了苏联的农业集体化 A违背了农民的主观意愿 B有利于经济的健康发展 C为工业化的发展积累资金和原料 D顺利改造了生产关系 23在欧债危机的倒逼下,一方面,欧盟各国签订财政契约

14、,成立“欧洲稳定机制” ,还初步建 起了银行业联盟;另一方面,各国政府为赢得选票,又不得不实行“带有民族国家色彩”的政 策。这些现象的出现表明 A欧盟国际地位得以提高 B欧洲一体化进程曲折 9 C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D欧盟政治一体化加强 242014 年 7 月,世贸组织就中美间部分贸易争端投诉作出裁决,认定 2012 年美国对中国太阳能 电池板发起的反补贴措施违反了世贸相关协议,征收了不当关税。这一裁决表明世界贸易组织 A充分照顾中国的经济大国地位 B迫使美国摒弃对外贸易壁垒 C其宗旨是维护发展中国家利益 D运用法律手段规范国际贸易 25分析下图,对该图主题概况最准确的是 A资本主义世界市

15、场逐渐形成的过程 B经济全球化呈现出由无序向有序发展的趋势 C工业文明兴起及向世界传播的过程 D经济组织形式由手中工场向机器大工业过渡 第第 I II I 卷卷 本本卷卷包包括括四四大大题题,共共计计 5 50 0分分。考考生生根根据据要要求求进进行行 作作答答。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2 分) 材料一材料一 就中国来讲,汉唐宋元这几个领先世界的朝代都是国际贸易逆差,通货纯流出。只是到了 明代和清前中期,出现了历史性的反转:中国在国际上变得“只卖不买” ,至少是“多卖少买” 。我 10 们卖出自己的产品,而且往往卖得很廉价,价格很有“竞争力” ,却不买或很少买外国货,只愿收 银子。

16、于是出现巨额的顺差,外边的白银大量涌进中国,最初是日本银,后来更是海量的拉美银, 形成了所谓的“白银时代” 。与汉唐宋元那时“富国(相对于交往对象而言)的逆差”形成对照, 所谓明清时期的“白银时代”其实是“穷国的顺差” 。 摘编自秦晖古商路上的逆差贸易 材料二材料二 1978 年,中国货物贸易的进出口总额为 206.4 亿美元,其中出口贸易额为 97.5 亿美元, 进口额为 108.9 亿美元,占世界同期货物贸易的比重不足 1%,排名世界第 32 位。2013 年,中国货 物进出口总额为 4.16 万亿美元,其中出口额为 2.21 万亿美元,进口额为 1.95 万亿美元,贸易顺 差为 2597.5 亿美元。中国经济总量已位居世界第二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