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一轮单元卷:第十六单元必修三模块综合检测a卷有答案

上传人:【**** 文档编号:88143949 上传时间:2019-04-19 格式:PDF 页数:18 大小:810.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历史一轮单元卷:第十六单元必修三模块综合检测a卷有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高三历史一轮单元卷:第十六单元必修三模块综合检测a卷有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高三历史一轮单元卷:第十六单元必修三模块综合检测a卷有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高三历史一轮单元卷:第十六单元必修三模块综合检测a卷有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高三历史一轮单元卷:第十六单元必修三模块综合检测a卷有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三历史一轮单元卷:第十六单元必修三模块综合检测a卷有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历史一轮单元卷:第十六单元必修三模块综合检测a卷有答案(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一轮单元训练金卷高三历史卷(A) 第十六单元 必修三模块综合检测 注注意意事事项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 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 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第卷卷 本本卷卷共共 25 个个小小题题,每每小小题题 2 分分,共共 50 分分。在在每每小小题题给给出出的的

2、四四个个选选项项中中,只只有有一一项项是是符符 合合题题目目要要求求的的。 1董仲舒再三提醒君主在利益之上还有正义,在力量之上还有良心,在权力之上还有“天”在临 鉴。宣传君主政令失误、不遵道德、不行仁义,“天”就会以灾异示警,其实就是在权力已经 无限的君主之上再安放一个权力更加无限的“天”。这带来的直接政治效果是 A巩固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B推动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 C制约了君主的专制权力 D形成“天人感应”的政治观 2商鞅变法推行“异子之科”,规定凡一户之中有两个以上儿子到立户年龄而不分居的,加倍征 收户口税等;汉宣帝以孝治天下,对“父子别居”等现象进行惩治,曹魏废除“异子之科”。 以上变化反

3、映了 A以儒治国重视家庭人伦亲情 2 B小家庭制不利于赋税的征派 C以礼治国理念优于法家学说 D社会动荡客观需要组建大家庭 3理学家朱赢撰修家礼,编辑增损吕氏乡约,制定了一整套宗法伦理的繁文缛节,涉及 到祠堂族田、祭祀家法家礼等民间家族制度的主要内容。朱赢的这一做法 A扼杀人的自然欲求 B标志理学成为官方哲学 C促进儒学的世俗化 D实现乡村基层自主管理 4北宋儒学大师周敦颐在太极图说中把“阳变阴合”这个根本矛盾作为引起事物发展的原因, 在万物变化发展中使用了阴阳、动静、刚柔、始终、生死、善恶等一系列用语。据此,对太 极图说评述正确的是 A属于唯物主义哲学 B带有封建迷信色彩 C汲取了佛道的思想

4、 D完成儒学重建任务 5律学是中国古代对法律注释讲解的学问。唐朝律学的学习内容是律令格式和儒家经典,宋代的 学习内容除当朝律令、断案外还有儒家经术。这表明唐宋律学 A体现了三教合流的特点 B延续了以礼入法的传统 C凸显律学哲理化的趋势 D适应了中央集权的需要 6清初,颜元等人认为“秦之所以获罪于万世,私而已矣”,主张“复封建”。将地方官员改为 世官,并给予充分的政治权力,以及“外有强兵,中朝自然顾忌;山有虎豹,藜藿不采”。材 料反映出当时 3 A主张分封制的观念复苏 B土地私有影响地方政治 C社会动荡国家陷入分裂 D出现反专制的进步思想 7亚里士多德认为,幸福是灵魂合乎品德的实践活动;幸福不是

5、仅仅拥有品德,而且还要使用品 德,将其贯彻到实践中去。这一思想 A是对“知识即美德”思想的继承发展 B主张将理想与现实相结合 C体现了幸福标准取决于个人主观感受 D继承唯心主义理念论原则 81416 世纪罗马经历了约 40 余位教皇,教皇们不仅雇佣人文主义者进行艺术创作,给教堂进 行富丽堂皇的包装,还有借助人文主义者们的才能对教会进行统治。甚至有诸多教皇是由人文 才能而登上权力巔峰。这反映出 A人权至上思想占据主流 B人文主义思想冲击了社会观念 C人文主义思想源于宗教 D文艺复兴运动开启了宗教改造 9宗教改革期间,英国人威克里夫把新约全书从拉丁文译为英文,他的几个弟子翻译了旧 约全书,文字浅显

6、流畅,使普通人可以阅读并形成自己的理解。威克里夫等人的行为在当时 A动摇了上帝在人心中的地位 B挑战了罗马教会的权威 C破除了人们对神学的迷信 D使人们的民主意识觉醒 4 10他们面临着双重使命:既要把人从禁欲主义的禁锢中解放出来,又要避免滑向纵欲主义;既要 声张自我牟利的正当性,又要将社会引向公序良俗;既要正视古典美德共同体一去不复返,又 要展示现代社会是一个“全民嘉年华”的年代。“他们” A开启了人文主义精神的先河 B恢复了被基督教泯灭的人性 C打破了民众对罗马教会的迷信 D开辟了否定权威的理性新时代 11唐后期著名诗人元稹在为白居易长庆集所作序言中说,白诗被“缮写模勒(仿照原样雕刻) ,

7、卖於市井,处处皆是自篇章已来,未有如是流传之广者。”由此可见 A白诗关注民生最为流行 B民众商品意识普遍增强 C政局变动刺激文学繁荣 D技术进步有益文化传播 12元代杂剧是在前代戏曲艺术宋杂剧和金院本的基础上,融合了各种表演艺术形式而成的一种完 整的戏剧艺术,并在唐宋以来话本、词曲、讲唱文学的基础上创造出了成熟文学剧本。与传统 诗词歌赋相比,元代杂剧的突出特点是 A流传范围广 B反映社会生活 C富于观赏性 D体现文化融合 13清初小说姑妄言曾写到:“你道这好儿子不送去念书,反倒送去学戏,是何缘故?但他这 昆山地方,十户之中有四五家学戏。以此为永业,恬不为耻。”这一现象说明当时 A儒学主流地位受

8、到冲击 B经济发展推动观念转变 C小说成为文学主要形式 D民众需求促进戏曲兴盛 5 14下图为明代与清代两个时期对异域人物的不同描绘,这反映了 A清代宫廷绘画流行写实画风 B西方人从野蛮时代走向文明社会 C天朝上国的观念已经被打破 D中外交流拓展了国人的世界视野 15到 20 世纪 30 年代,早期科学概念的每一种主要的假设原子是构成自然的坚固的、不毁的、 独立的砌块,空间和时间是独立的绝对,一切现象具有严格的机械的因果关系,对自然进行客 观的观察是可能的实际上都遭到了反驳。造成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因素是 A经典力学体系对自然界进行理论综合 B物种起源发表改变了人们世界观 C相对论揭示了时间和空

9、间的本质属性 D量子论建立起对物体研究的宏观视角 161862 年,马克思重读了达尔文的物种起源。他说,“我重新阅读了达尔文的著作,使我 感到好笑的是达尔文在动植物界中重新认识了他自己的英国社会及其分工、竞争、开辟新 市场、发明以及马尔萨斯的生存斗争。”据此可以看出马克思认为 A生物进化论是自然进化的结果 B达尔文混淆了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区别 C达尔文学说是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来源 6 D生存斗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17纽可门蒸汽机的设计是建立在 17 世纪波义耳等人的科学发现的基础上的。在 18 世纪,瓦特的 发明也有赖于新的温度测设方法和科研方法的应用,并且他和当时的主要科学家们有着经

10、常的 联系,并于 1785 年当选为皇家学会会员。这说明 A科学家通过仪器实验的方式了解世界 B英国政府重视科技创新活动 C新的科学发现推动了工业革命的开展 D科研技术成果能及时地应用于生产 18陈旭麓先生认为,20 世纪初的立宪派和革命派是一对矛盾,具有不同一性、对抗性,但另一 方面二者互相联结,又具有同一性。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A都学习西方民主政治,反对清政府统治 B都代表了资产阶级的政治经济文化要求 C经济基础的不同导致政治主张截然不同 D革命派的主张比立宪派更符合世界潮流 19利玛窦是意大利天主教耶稣会的传教士。1582 年他来到澳门,通过“送礼”获准到内地传教, 利玛窦传教时尊重中国人

11、“祭孔祀祖”的习俗,同时宣称“上帝就是你们所知的天,他曾经启 示过你们的孔丘、孟轲和许多古昔君王,我们的来到,不是否定你们的圣经贤传,只是提出一 些补充而已。”以上可以看出利玛窦在中国传教的主要特点是 A将天主教教义和中国儒家经典融合起来 B背离了天主教的基本原则和精神 C将传播西方科技文化作为传教的敲门砖 D主动适应中国国情尊重中国习俗 7 20五四运动前,传入中国的社会主义、无政府主义、工团主义、国家主义、自由主义思想都在社 会上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五四运动后,先进的知识分子大多汇集到社会主义的旗帜下来,这表 明五四运动 A影响了国人救国方案的选择 B加快革命领导力量的改变 C推动了国民民族

12、意识的觉醒 D促进了思想多元化的探索 211923 年底,孙中山认为,“俄革命六年成功,而我则十二年尚未成功,何以故?则由于我党 组织之方法不善,前此因无可仿效。法国革命八十年成功,美国革命血战八年而始得独立,因 均无一定成功之方法,惟今俄国有之,殊可为我党师法。”其意在 A走苏俄革命的道路 B放弃资产阶级代议制 C加强革命的领导核心 D改变反封建的斗争目标 22有人说“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是党的历史上自延安整风以来的又一次马克思主义的解放运动。 他得出这一结论的最主要依据是“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A系统纠正党内的主观主义 B冲破了“两个凡是”的束缚 C全面纠正“文革”的错误 D实现了党的政治

13、路线的拨乱反正 231955 年,人民日报社论说:“不少的美术家为了强调人民生活中的光明和快乐,显然把 生活简单地美化了,使生活过多地成为节日的天真的狂欢,而对于人民在争取美好生活过程中 坚决斗争和克服困难的精神却很少加以有力的表现。”这表明新中国成立初期 A“左”倾错误严重摧残文艺发展 8 B艺术家深入理解“双百”方针 C党强调文艺要宣扬社会建设精神 D科学和文学领域呈现繁荣景象 242000 年我们实现了“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伟大目标。2005 年, 全国“普九”地区人口覆盖率超过 95%,青壮年文盲率控制在 4%左右。这一变化说明了 A教育现代化已经实现 B教育面

14、貌彻底的改变 C新时期教育成就突出 D西部地区经济的发展 25“它不仅在美学上构成了与传统的对立,在内在精神上体现出人的灵魂与肉体、人与自然的分 离,而且在艺术的接受上也产生了与大众的隔膜。”下列作品与这段文字材料反映的风格一致 的是 A巴黎圣母院 B人间喜剧 C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D格尔尼卡 第第 II 卷卷 本本卷卷包包括括 26、27、28、29 四四个个大大题题,共共计计 50 分分,考考生生 根根据据具具体体要要求求进进行行作作答答。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 分) 材料一材料一 梁启超先生曾说:“王阳明是一位豪杰之士,他的学术像打药针一般,令人兴奋,所 以能做五百年道学结束

15、,吐很大光芒。”在这里,我最赞成梁启超先生的话,因为阳明学说正好像 给一个已失去思维能力的人注射了一针健脑滋补剂,使凝固的思想活跃起来。王阳明不仅提出 不以朱熹之是非为是非,还进一步提出不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这在以孔子为至圣的当时,应该说 是一个非常大胆的行为。他实际上是否定了圣人和众人之间的差别,树立起众人的自信心和人格 9 的独立意识,大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王明认为:“良知之在人心,无间于圣愚,天下古今之 所同也。”“人胸中各有个圣人,只白信不及,都自埋倒了”。“你看满街都是圣人。” 摘自诸焕灿王阳明心学的思想解放作用 材料二材料二 中世纪西欧社会处于基督教的绝对统治之下,各种社会弊端丛生。自 12 世纪开始, 伴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启了宗教改革的进程。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核心是“因信称义”即凭借内 心对上帝的信仰就可以得救,无须事功或苦修。这使他最终从“因信称义”引申出“人人皆僧侣这个 直指天主教的革命性原则。因此,路德的“因信称义”的神学思想实现了将灵魂获救的根据从外在的 教会向内在的信仰转换,把灵魂得救的钥匙从教会和神职人员手中转移到了每一个拥有真诚信仰的 平民信徒心中。王阳明思想中确实存在着突出人的主体地位的倾向,但是就其对人的规定以及 对所置根其中的社会生活所影响的深度和广度而言,又都远远不及欧洲同时期宗教该改革运动。 摘编自黎玉琴王阳明关于“人的发现“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