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一轮单元卷:第八单元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a卷有答案

上传人:【**** 文档编号:88143948 上传时间:2019-04-19 格式:PDF 页数:20 大小:6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历史一轮单元卷:第八单元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a卷有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高三历史一轮单元卷:第八单元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a卷有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高三历史一轮单元卷:第八单元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a卷有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高三历史一轮单元卷:第八单元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a卷有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高三历史一轮单元卷:第八单元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a卷有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三历史一轮单元卷:第八单元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a卷有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历史一轮单元卷:第八单元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a卷有答案(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一轮单元训练金卷高三历史卷(A) 第八单元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 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注注意意事事项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 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 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第卷卷 本本卷卷共共 2 25 5 个个小小题题,每每小小题

2、题 2 2 分分,共共 5 50 0 分分。在在每每小小题题给给出出的的四四个个选选项项中中,只只有有一一项项是是符符 合合题题目目要要求求的的。 1下表是 19121947 年中国 22 省农民的身份变化情况表(单位:%) 。据此可知 时间合计自耕农半佃农佃农 1912 年 100492328 1931 年 100462331 1936 年 100462430 1947 年 100422533 A农民阶级是中国民主革命主力 B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逐渐瓦解 2 C战争等因素阻碍了农业的发展 D土地集中,农民无地化趋势增强 21854 年以后成立的由外国人管理的海关正式规定向对外贸易征收关税,并把

3、收入上缴给中央政 府而不归各省掌握。1894 年的关税比 1864 年增长了近 2 倍,在收入结构中的比重由 1/7 左右 上升为 1/4 左右。此举反映了 A清政府的关税自主权正在逐步丧失 B中国农副产品大量进入国际市场 C外国商品对中国市场冲击日益加深 D中国对世界市场的依赖加深 3英国布菜克本商会访华团在 18961897 年的报告书中承认:“毫无疑问,普通衬衣布正在被用 进口纱织成的手工土布所代替,对此我们似乎无能为力。 ”材料从侧面反映出 A中国仍然是自然经济 B中国已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C洋布在中国的销售市场日益萎缩 D民族资本主义对外国经济侵略的抵制 4据 1879 年的纽约

4、时报报道,中国江浙的农妇纺布一周可挣 28 美分,纺织女工一周可挣 60 美分;农民种地一月挣 1.5 美元,码头搬运工一月挣 45 美元。这一状况 A说明近代工业发展迅速 B是产业结构调整的产物 C导致殖民侵略日渐加剧 D加速了自然经济的解体 5下表为近代中国棉质土布在国内棉布市场上的比重统计。据此可知,中国 3 A传统棉纺织业仍然具有生命力 B近代民族工业抵制了列强经济侵略 C农村自然经济逐步丧失统治地位 D实行了保护本国传统手工业的政策 6江南制造总局是个十足的封建衙门。管理者是以督办为首的一群大大小小的官吏。他们对军器 制造一窍不通,一切生产技术大权都操纵于洋人手中。有些洋匠不懂技术,

5、招摇撞骗,因造不 出火药,竟称“中国天气异于外国,与造此药不宜” 。这表明,洋务企业 A管理体系逐步完善 B过度依赖西方技术 C逐渐成为外资企业 D所雇洋匠皆为外行 71865 年,江南造船厂的前身江南机器制造总局创建,以生产枪炮子弹为主,辅之以修造船 舰,还附设翻译馆、广方言馆和工艺学堂,有“中国第一厂”之誉。对其产生的影响叙述正确 的是 A有利于政治体制变革 B引进传播启蒙思想 C有效抵御了列强侵略 D推动近代教育发展 8 “窃惟通商以来土货日少,漏溢日多,贫弱之患,何所底止!近来各省虽间有制造等局,然 所造皆系军火,于民间日用之物,尚属阙如在我多出一分之货,即少漏一分之财。积之日 久,强

6、弱之势必有转移于无形者。 ”材料反映出洋务派发展民用工业明显的意图是 A发展生产与民求富 4 B辅助军事富国强兵 C抵制洋货夺回利权 D培养人才积累经验 9从 1862 年京师同文馆成立到 1901 年,全国 20 余所新式教育机构的分布为:广州 5 所,天津 4 所,上海 3 所,福州、南京、北京、武昌、台北各 2 所,珲春、烟台、旅顺、乌鲁木齐各 1 所。 影响新式教育机构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A近代化发展水平存在差异 B洋务运动人才需求突出 C清政府对外政策发生变化 D西方列强进行文化侵略 10下表为 20 世纪前期中国直接进口各国棉布价值百分比表。表中数据的变化可以用来佐证 A一战之前中国

7、政府鼓励发展实业 B一战期间日本扩大在华经济侵略 C一战期间中国棉纺织业发展迅速 D一战以后英国在华贸易持续下降 1120 世纪 20 年代末 30 年代初,江苏的棉纺织、缫丝、面粉三大支柱行业生产出现滑坡,工厂 歇业、普遍倒闭,其他行业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衰退。此现象的产生主要是因为 A国内市场相对狭小 B外来商品倾销冲击 5 C官僚资本剥削压迫 D政治局势动荡不安 121896 年总理衙门奏陈“西方国家皆以富强为第一要务,专设商务大臣,其他的公司商会等随 地经营,不遗余力地帮扶。而中国各省章程不一,地方官对于公司企业毫不关心,反而遇事随 意征派勒索捐税。请饬令各省官员,在省会设立商务局,聘请

8、有名望的绅商担任负责人” 。 据此可知 A清政府的经济管理意识趋向近代化 B清政府改变了以官营企业为主导的局面 C官僚机构禁止民间资本主义的发展 D商务局是推行官督商办的地方领导机构 13 “20 世纪初,民办中型轮船企业逐渐增多,许多新创办的公司明确提出了收回航权的口号。他 们在同外国公司的竞争中,大都得到人民的广泛支持。这使他们在外国垄断势力的压迫下,不 但得以坚持下来,甚至还能有一些发展。 ”材料主要表明 A近代中国航运业因受到外国势力压迫难以发展 B民办轮船企业的发展与近代爱国思潮紧密相关 C民办轮船企业在与外国企业的竞争中占据优势 D民办轮船企业成为近代中国航运业的主导力量 1419

9、36 年夏,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与湖南、江西、广东三省商定,拨付专款,用于重工业建设。 同时,向德国订购了机械、电子、化工、冶金等设备。这表明国民政府 A积极提升国防现代化水平 B完成了抗战前的经济准备 C加紧对南方红军军事围剿 D开始调整全国的工业布局 6 151910 年,晚清官方在南京举办规模最大的博览会南洋劝业会,还设有两个外国展厅。其 中,湖北的茶叶、景德镇的瓷器、广东的黑檀、汕头的亚麻抽绣,最吸引人眼球。外国展品有 英国机器、德国和日本军用物资、美国的广告等。各省众多人士纷纷乘坐火轮、火车前去参观。 这反映出当时的中国 A重视兴办实业 B被迫开放市场 C主动融入世界 D出现“短暂春天

10、” 16据统计,18651894 年中国共有商办新式企业 139 家,创业总资本约 455 万两,其中上海有 29 家,广东有 95 家,从资本数量来看,上海为 244.5 万两,广东为 184.2 万两。这表明当时 A新式企业的地区分布不平衡 B机器生产取代了手工业生产 C政府放宽了民间设厂的限制 D广东是全国经济贸易的中心 17下图为 1956 年的一幅漫画两把尺 (画中字:“奶奶的尺量布做新衣。阿姨的尺测 量祖国,建设社会主义。 ”该漫画反映了 7 A社会主义建设以工业化为中心 B女性成为国家建设的重要力量 C人民公社化运动蓬勃发展 D城乡差别发生根本性改变 18下图是 1953 年的一

11、幅漫画,描绘了资源勘探队员来到深山,手持“邀请函”叩响山洞大门的 情景。这反映了当时我国 A已经初步改变工业落后局面 B开始进行对矿产资源的开采 C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基本完成 D大规模的经济建设正在展开 191962 年同 1960 年相比,中国工业产值在工农业总产值中所占的比例,下降 17 个百分点。重 工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例下降 4.7 个百分点。据此可以推知 A中国工业的增长速度减缓 B计划体制阻碍了经济发展 C国民经济结构实行了调整 D “大跃进”导致经济持续衰退 20下图是 1978 年 12 月、1997 年 8 月我国工业总产值中各种经济成分比重表(%) ,表中反映了 我国工业

12、总产值中各种经济成分的变化。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8 类别 年份 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集体工业城乡个体工业其他经济类型工业 1978 年 77.622.4 1997 年 25.538.117.918.5 A非公有制经济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B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 C中共“十五大”精神的推动 D企业管理体制的改革 21学者钱乘旦认为, “现代化”是一个中性概念现代化的执行方式可以姓“资” ,也可以姓 “社” ,甚至出现更复杂的属性。下列不能体现“现代化复杂属性”的是 A苏俄新经济政策 B苏联斯大林模式 C美国罗斯福新政 D中国的改革开放 22对下列表格信息,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197

13、9 年市场经济只存在于资本主义社会肯定是不准确的,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 场经济。 1984 年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之间不存在根本矛盾,市场也可以为社会主义服务。 1992 年南方谈话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计划和市场都是 经济手段。 9 1992 年中共十四大从根本上改变束缚我国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社会主义新经济体 制 A对市场经济理论早在“文革”期间就已有定论 B在八十年代初我国已打破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 C对市场经济认识是解放思想、不断探索的结果 D在九十年代初我国已初步建立起市场经济体制 23在“一五”时期我国国民经济以平均每年 11.3的高速度增长,但物价指数的

14、年均上涨幅度 却只有 1.1,这主要是因为 A统购统销政策的实施 B民生商品供应充足 C苏联等国的大力援助 D调整经济任务完成 24下表为中国乡镇企业行业分布表(单位:万个) ,表中的数据变化说明,这一时期我国 年份农业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商、饮、服务业 198229.2874.925.389.5817.01 198823.28773.5295.58372.55623.23 A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转移 B城乡一体化逐步实现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建立 D工业结构趋于合理 25 广东省经济特区条例规定:特区企业雇用的职工,由该企业按其经营的要求进行管理,必 10 要时可以解雇,其手续按照劳动合同

15、的规定办理。这一规定有利于 A推进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的建立 B增强国有企业活力,把企业搞活 C确立企业在经营管理中的自主权 D激发工人积极性,提升企业效益 第第 I II I 卷卷 本本卷卷包包括括四四大大题题,共共计计 5 50 0分分。考考生生根根据据要要求求进进行行 作作答答。 2620 世纪 30 年代后期,中国在经济上经历了从为全国的抗日战争作准备向建立战时经济体制的 转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2 分) 材料一材料一 1935 年前后,国民政府加强了对四川、云贵等地区的主要工业资源的调查和开发,陆续 将东部沿海地区的军工企业西迁,并停办、调整了一些军工企业,改善设备,统一制

16、式,增加生产。 政府还进一步整修旧公路,修筑新公路,开辟航空线。1936 年通过的1937 年度军费预算 ,在普 通军费预算 4.12 亿元的基础上,增加了国防建设专款 2.22 亿元,使整个国防预算达到 6.34 亿元。 总之,国民政府的抗战准备,在一定程度上为以后的全国抗战创造了有利条件。 材料二材料二 全国抗战开始后,国民政府开始实行平时经济向战时经济转轨。从 1938 年起,国民政府 对庞杂的经济行政机构进行大规模调整,把所有经济机构都定位于为战争服务,逐步使经济行政机 构集中归行政院管辖。各主要经济管理部门出台了一系列经济统制措施。与此同时,政府组织和支 持东部沿海地区的一批军工企业和民营企业内迁。截止 1938 年底,迁到大后方的工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