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律失常(用)课件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88143856 上传时间:2019-04-19 格式:PPT 页数:85 大小:3.4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律失常(用)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85页
心律失常(用)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85页
心律失常(用)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85页
心律失常(用)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85页
心律失常(用)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8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心律失常(用)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律失常(用)课件(8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心律失常 (Arrhythmia) 内科教研室 潘兴寿,第三篇 循环系统疾病,第三章,学时数:4学时(4月22日2节 24日2节),导航页,心律失常,预备知识,教学大纲,概述,窦性 心律失常,期前收缩,异位心动过速,扑动与颤动,传导阻滞,治疗,1. 掌握常见心律失常的病因、临床表现、心电图特征和治疗原则。 2. 熟悉心律失常的分类、心电生理诊断方法和快速性心律失常的药物治疗。 3. 了解心律失常的发病机理和射频消融治疗方法。,讲授目的和要求,教学大纲,预备知识,1、心脏传导系统,2、心电活动 a,b,c,3、心律失常定义,4、心律失常分类,5、心脏结构与相关的快/慢型心律失常,6、心律失常心电

2、图,心电在传导系统上的传导顺序:SN结间束房室结希氏束束支(左右) 浦肯野纤维,心脏传导系统,预备知识,传导系统,2,预备知识,心脏冲动的频率、节律、起源部位、激动顺序、传导速度与传导路径的异常。,心律失常的定义:,预备知识,频率异常,节律异常,起源异常,传导速度,激动顺序,1、冲动形成异常 (1) 窦房结心律失常 (2) 异位心律(房性、 交界性、室性) 2、冲动传导异常 (1) 生理性( 干扰及房室分离) (2)病理性 (传导阻滞) (3) 房室间传导途径异常(预激综合征),心律失常的分类,按发生机理分类:,预备知识,心律失常分类 (心电图分类法),预备知识,按心率快慢分类: 1、快速性心

3、律失常 2、缓慢性心律失常 按发生部位分类: 1、窦性心律失常 2、房性心律失常 3、交界性心律失常 4、室性心律失常 按病生影响分类: 1、功能性(良性)心律失常(占65%) 2、可能恶性心律失常(占30%) 3、恶性心律失常(占5%),预备知识,心脏结构与相关的快/慢型心律失常,心脏结构,快速型心律失常,缓慢型心律失常,过早搏动 心动过速 扑动颤动,逸搏 逸搏心律 传导阻滞,窦房结 窦性早搏 窦性心动过速 (窦缓) (窦性停搏) 窦房阻滞,心房 房性早搏 房性心动过速 房扑房颤 房性逸搏 房性逸搏心律 房内阻滞,房室结 结性早搏 结性心动过速 结性逸搏 结性逸搏心律 房室阻滞,心室 室性早

4、搏 室性心动过速 室扑室颤 室性逸搏 室性逸搏心律 室内阻滞,预备知识,(一)发生率,100%的人都有. 人人有之,第一节 概述,(二)危害性,通过影响血液动力学-器官组织灌注下降 -生命危险 与心率快慢、持续时间、心腔同步性(腔间或同腔)、有无器质性心脏病等有关联。,第一节 概述,(三)病因学,1、生理因素,2、病理因素:感染、缺血、电解质紊乱、神经体液因素、药物、心脏病。,第一节 概述,心肌缺血 神经因素 电解质浓度 药 物 各类手术 各种疾病,冲动形成异常,冲动传导异常,快速性心律失常 1、折返 2、自律性增高 3、触发活动,缓慢性心律失常 窦房结自律性受损传导阻滞,器官、组织水平,(四

5、) 形成机理,第一节 概述,(四)心律失常的机制,第一节 概述,触发机制,后电位产生于动作电位的 Phase 3 (early) or 4 (late) 可触发心律失常,1. 冲动形成异常 自律性增高 触发活动,折返。折返的基本条件是: 心脏两个或多个部位的传导性与不应性各不相同,相互连结形成一个闭合环; 其中一条通道发生单向传导阻滞; 另一通道传导缓慢,通道有足够时间恢复兴奋性; 原先阻滞的通道再次激动。,(四) 形成机理,第一节 概述,1、病史(可以诊断85%的心动过速) (1)心悸、胸闷,严重者心衰、心绞痛、血压下降 或休克 (2)诱因 (3)频率、起止方式 2.体检: 心率及节律 3.

6、心电检查(准确诊断很依赖特殊检查): 心电图、动态心电图、运动试验、 食管心电图、信号平均技术、 临床心电生理检查,(五) 诊断,第一节 概述,1、一般治疗 2、刺激迷走神经 3、药物 4、电学治疗 5、外科。,(六) 治疗,第一节 概述,心律失常的治疗方法 1、药物治疗 2、心脏电复律和电除颤 3、心脏起搏治疗 4、导管射频消融治疗 5、外科手术治疗,抗心律失常药物分类,分为(A、B、C),类,Phase 1 快速复极初期:钾离子外流,Phase 0 快速或上升 钠离子内流入进入细胞进行除极,Phase 2 平台期: 持续的钠离子内流和缓慢钙离子内流和钾离子外流,Phase 3 快速复极末期

7、: 钾离子外流,Phase 4 静息期,5 Phases,心肌细胞的动作电位,IA类 中度减慢动作电位0相上升速率,减慢传导, 延长动作电位时程 代表药:奎尼丁、普鲁卡因胺 用于:室上性、室性心律失常,IB类 轻度减慢0相上升速率,稍减慢传导,缩 短动作电位时间(促3相钾外流) 代表药:利多卡因、美西律、苯妥英。 用于:室性心律失常,抗心律失常药物分类,IC类 明显减慢0相上升速率,显著减慢传导,轻 微延长动作电位时程。 代表药:普罗帕酮、氟卡尼、恩卡尼。 用于:室上性、室性心律失常,II类 阻断肾上腺素能受体,减慢动作电位上 升速率,抑制4相除极。 代表药:普萘洛尔、美托洛尔等 主要用于:室

8、上性心律失常,抗心律失常药物分类,III类 延长动作电位时程 代表药:胺碘酮、溴苄铵 用于:室上性、室性心律失常,类:阻滞钙通道 代表药:维拉帕米、地尔硫卓。 主要用于:室上性心律失常,抗心律失常药物分类,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合理应用,1、重视病因和诱因的治疗 2、重视基础心脏病的治疗 3、严格掌握抗心律失常药的适应症 4、警惕抗心律失常药的不良反应,第二节 窦性心律失常 (sinus arrhythmia),(一)ECG: 1、P波、aVF直立,aVR倒置; 2、P-R间期0.12-0.20s; 3、HR 100次/分。,第二节 窦性心律失常,(二)临床意义: 1、正常人: 吸烟、喝茶、饮酒、激

9、动、运动。 2、病理性: 发热、甲亢、贫血、休克、心衰、药物等。 (三)处理: 一般不用处理,去除病因,必要时用阻滞剂。,一、窦性心动过速 sinus tachycardia,(一)ECG: 1、P波、aVF直立,aVR倒置; 2、P-R间期0.12-0.20s; 3、HR60次/分;,第二节 窦性心律失常,(二)临床意义: 1、常见于健康人、睡眠状态、运动员等。 2、病理性:SSS、颅内压增高、缺氧、低温、甲减、药物等,下壁心梗。 (三)处理:一般无需治疗,出现心排血量不足症状时,可提高心率;阿托品、麻黄素、异丙肾上腺素、起搏器。,二、窦性心动过缓 sinus bradycardia,窦房结

10、或其周围组织病变而产生一系列缓慢性心律失常,并引起头晕、黑朦、晕厥等临床表现,称之。其心电图表现: 1、持续而显著的心动过缓(50次分下),且阿托 品治疗无效 2、窦性停搏或窦房阻滞 3、慢快综合征:明显的窦缓 + 室上性快速心律失常发作。,第二节 窦性心律失常,三、病窦综合征(sick sinus syndrome,SSS),心电生理与其他检查:阿托品试验和心内电生理检查。,安装起搏器。,第三节 期前收缩(早搏) premature beats,(一)定义:是指起源于窦房结以外的异位起搏点提前发出的激动,又称过早搏动或早搏。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第三节 期前收缩(早搏),第三节 期前收

11、缩(早搏),(二)病因 1、正常人:正常人过度疲劳、激动、紧张、饮酒、咖啡、茶、烟等。 2、心脏病:心肌炎、各种心脏病。 3、电解质紊乱:低K+、Mg+。 4、药物:洋地黄、奎尼丁等抗心律失常药。,(三)临床表现 1、症状: 1)无症状 2)漏搏感 3)心悸、胸闷、憋气、乏力、心绞痛等。 2、体征: 1)心律不齐 2)S1增强,S2减弱或消失。,第三节 期前收缩(早搏),(四)分类: 房性早搏(atrial premature beats) 交界区性早搏(premature atrioventricular junctional beats) 室性早搏(premature ventricula

12、r beats),第三节 期前收缩(早搏),1、房性早搏 (1)提前出现的P波,形态与窦性P波略有不同, (2)PR间期012S, (3)QRS一般呈室上性, (4)代偿间歇常不完全,第三节 期前收缩(早搏),(四)心电图特征,2、交界性早搏 (1)提前出现的QRS波群,形态与窦性者相同; (2)可有逆行P。 P波在QRS波之前 PR 0 12s P波在QRS波之后 RP 0 20s。 (3)代偿间歇多为完全性。,第三节 期前收缩(早搏),(四)心电图特征,3、室性早搏 (1)提前出现的宽大畸型的 QRS波群,早搏的 QRS波之前无相关的P波 (2) QRS时间 0 12s, (3)T波方向多

13、与主波相反, (4)多有完全性代偿间歇。,第三节 期前收缩(早搏),(四)心电图特征,1、病因、诱因处理,镇静。 2、无明显症状者多无需用抗心律失常药。 3、症状明显者: 1)房性或交界区性早搏:镇静剂、维拉帕米、受体阻滞剂等。 2)室性早搏:慢心律、心律平、胺碘酮、利多卡因等。,第三节 期前收缩(早搏),(四)治疗,第四节 阵发性心动过速 paroxysmal tachycardia 1、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paroxysmal supraventricular tachycardia, PSVT) 2、室性心动过速 (ventricular tachycardia),一、发生机制 主要

14、是折返机制。 有突发、突止的特点,心室率快而整齐,发作时第一个波为相应的早搏波,终止后有代偿。包括: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和阵发性房室交界区性心动过速。 二、病因:大多无器质性心脏病。,-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第四节 阵发性心动过速,三、 最常见类型为:预激旁路引发的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和房室结双径路引发的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AVNRT)。占PSVT的90以上。约20%的正常人存在房室结双径路(即慢径路和快径路),-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第四节 阵发性心动过速,四、临床表现: 1)心动过速突发突止,持续数分到数日; 2)多有心悸、胸闷 、焦虑不安、出汗; 3)症状

15、取决于持续时间长短、频率、原发病;重者有:血压下降、心绞痛、昏厥、心衰、休克等。 4)HR 150-250次/分,心音一致,规则,刺激迷走神经1/3患者可突然终止。,-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第四节 阵发性心动过速,五、心电图特征 1)HR 150-250次/分,规则; 2)QRS形态正常; 3)起始突然; 4)可有逆行P波。,-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第四节 阵发性心动过速,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六、治疗: 1、刺激迷走神经: 1)刺激咽部;2)按压颈动脉窦;3)Valsalva动作。 2、药物: 异搏定、ATP、心律平、西地兰、胺碘酮等。 3、直流电复律 4、食道心房调搏 5、抗心动过速起搏器。 6、RFCA 或手术。,-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第四节 阵发性心动过速,一、概述 自发的连续三个室性期前收缩称为室速。 分非持续室速(发作时间30秒)和持续性室速。 室速属恶性心律失常,常引起血液动力学障碍或致死,需处理。,-室上性心动过速,VT,第四节 阵发性心动过速,二、病因 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