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单元质检十七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新人教版(含答案)

上传人:【**** 文档编号:88141203 上传时间:2019-04-19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157.8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单元质检十七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新人教版(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山东省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单元质检十七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新人教版(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山东省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单元质检十七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新人教版(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山东省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单元质检十七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新人教版(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山东省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单元质检十七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新人教版(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东省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单元质检十七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新人教版(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单元质检十七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新人教版(含答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单元质检十七单元质检十七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一、选择题 1.如何对待物质需求,东西方思想家中有的认为“放纵自己的欲望是最大的祸害”,有的甚至提出“去人欲”;也 有的针锋相对:“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下列人物中,明确表达上述主张的有( ) 苏格拉底 亚里士多德 朱熹 李贽 A.B.C.D. 答案 D 解析题目中的“放纵自己的欲望是最大的祸害”“去人欲”“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分别由古希腊哲学 家亚里士多德、南宋理学家朱熹和明末思想家李贽提出,故正确,选择 D 项符合题意。 2.康熙帝亲政后,在养心殿近侧特意选了一个房间,作为学习教室,请讲官讲解满汉文化和儒家经典,还请西

2、方 传教士讲解自然科学知识,并购置了大批科学仪器。这说明康熙( ) A.学习西方,应对边疆外来威胁 B.安定民心,解决满汉民族矛盾 C.顺应时代,萌生师夷长技思想 D.好学不倦,提高治国理政能力 答案 D 解析由材料可以看出康熙帝学习的知识既涉及中国又涉及西方,既涉及满汉文化,又涉及儒家经典,既有自然 科学,又有社会科学,体现了其好学不倦,提高治国理政的能力,故 D 项正确。 3.下图是孙中山传的目录,每一章下包含若干子目,“宣扬民生主义和实业救国”子目应属于( ) 2 第一章 青少年时代 第二章 踏上民主革命的征途 第三章 成立中国同盟会 第四章 推翻封建帝制,创建中华民国 第五章 坚决捍卫

3、共和国 第六章 掀起国民革命高潮 第七章 抱病北上,巨星陨落 A.第二章B.第三章C.第四章D.第五章 答案 D 解析第二章与第三章孙中山主要从事推翻清王朝的革命,实践民族主义,故 A、B 两项错误;第四章孙中山领 导推翻帝制,创建民国,实践民权主义,故 C 项错误;第五章孙中山在反对北洋军阀的同时,投身实业建设,也在 实践民生主义和实业救国,故 D 项正确。 4.“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下列诗作反映的内容与史实相一致的是( ) 作者诗 作史 实 A梭伦 我拿着一只大盾,保护 两方 古代雅典民主政治 走上顶峰 B 唐太 宗 车轨同八表,书文混四 方 完善科举制,提高进 士科地位 C

4、 彼特 拉克 (罗马教廷是)万端诡 计的熔炉 欧洲宗教改革拉开 序幕 D 毛泽 东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 雄师过大江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 京 3 答案 D 解析梭伦改革将雅典引上民主的轨道,伯利克里时期雅典民主政治走上顶峰,故 A 项错误;“车轨同八表,书 文混四方”赞叹唐朝的大一统局面,与科举制无关,故 B 项错误;欧洲宗教改革序幕指的是 1517 年马丁路德 在教堂门口贴出关于赎罪券的九十五条论纲,故 C 项错误;“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是毛泽 东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的名句,故 D 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 5.(2018 黑龙江哈九中四模,4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墨

5、子是中国第一位集思想与实践于一身的造物设计家,其“兼相爱,交相利”的思想中包含的是宽广与 博大、心系万民忧乐、情牵苍生疾苦的情怀。张岱年教授曾指出:“墨家的自然科学研究从属于墨子的为 天下兴除利害的最高宗旨。”墨子发明的工具主要集中在几何学、力学以及机械制造等方面,如桔槔这种 汲水工具虽简单,但它使劳动人民的劳动强度得以减轻,相应地促进了古代中国的科技进步。墨子始终保持以 人为本的人文关怀精神,重视对技术精益求精,以造福社会。在墨子看来,社会消费应以保持基本生产生活条 件为限,主张“去无用之务”,是“天下之大利”。如出行造车方面,只要能“完固轻利,可以任重致远”即可。 他的造物思想不是针对某个

6、具体器物或者事件,而是关注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造物的目的是器物都要恰当地 配合当时的社会生产实践。特别重要的是,墨子在将上述制造技术传授给他人的同时,还著书立说,使之传至 后世。 摘编自王凯、唐亚华工匠精神的境界 从鲁班、墨子、庄子谈起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墨子工匠精神的内涵。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墨子工匠精神的影响。 参考答案(1)内涵:体现“兼爱”,心系万民的思想;以人为本,关注人与社会和谐发展;对技术精益求精;注重 技术实用性;主张节用,反对浪费;关注技术传承。 4 (2)影响:推动手工业技术进步,促进生产力发展;推动自然科学的研究;有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7、。 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兼相爱,交相利的思想中包含的是宽广与博大、心系万民忧乐、情牵苍生疾苦 的情怀”可知“兼爱”,心系万民的思想;根据材料“始终保持以人为本的人文关怀精神关注人与社会的 和谐发展”可知以人为本,关注人与社会和谐发展;根据材料“重视对技术精益求精,以造福社会”可知对技 术精益求精;根据材料“造物的目的是器物都要恰当地配合当时的社会生产实践”可知注重技术实用性;根据 材料“社会消费应以保持基本生产生活条件为限,主张去无用之务,是天下之大利”可知主张节用, 反对浪费;根据材料“墨子在将上述制造技术传授给他人的同时,还著书立说,使之传至后世”可知关注技术 传承。第(2)问,可以

8、从墨子的身份“集思想与实践于一身的造物设计家”来思考,从手工业技术、自然科学 和传统文化的角度分析。 6.(2018 河南天一大联考阶段测试六,4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曹参,江苏沛县人,公元前 209 年,跟随刘邦在沛县起兵反秦,身经百战,屡建战功。楚汉战争结束后,刘 邦拜曹参为齐相国,辅佐刘肥。曹参用黄老之术,“相齐九年,齐国安集,大称贤相”。公元前 193 年,萧何临 终前,向汉惠帝刘盈推荐曹参为汉相国,曹参仍以治齐之术治汉,施政办事,一遵萧何约束,无所变更,日夜饮酒,不 治事。曹参推行约法省禁、轻徭薄赋政策,收到了“天下俱称其美”的社会效果。曹参继相三年病逝,汉史上 与萧何

9、齐名,“萧规曹随”遂成为历史上的佳话。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曹参无为而治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萧规曹随”的影响。 参考答案(1)背景:汉初经济凋敝,百姓急需休养生息;黄老之术成为当时思想主流;统治者吸取了秦朝暴政而 亡的教训;曹参治国成效显现。 (2)影响:减轻了民众负担,缓和了社会矛盾;促进了经济的恢复与发展;对文景之治的出现起到促进作用; 加剧了诸侯王势力的膨胀和土地兼并等社会问题。 5 解析第(1)问,结合西汉建立初期的历史背景分析即可。第(2)问,联系所学知识可知,曹参无为而治主要表现 在以下几点,其一,减轻了民众

10、负担,缓和了社会矛盾;其二,促进了经济的恢复与发展;其三,对文景之治的出 现起到促进作用。除此之外,曹参的无为而治也有不足之处,即加剧了诸侯王势力的膨胀和土地兼并等社会问 题。 7.(2018 山东济南二模,4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沈葆桢,洋务派重要代表人物,曾任福建船政大臣,主持福州船政局。同治十三年(1874 年),日本以琉 球船民被杀为由,派兵侵台。沈葆桢临危受命,以钦差办理台湾等处海防兼理各国事务大臣的身份,驰赴台湾 布防设守。为了“驱倭”,他提出“一曰理谕、二曰设防”的原则,撰写文书,对日本侵略者“据理诘之”,并 明确告之“中国版图尺寸不敢以与人”。又从各省调回船政轮船

11、 30 余舰,布防于台湾海峡一线。在政治谈判 与军事威慑下最终实现成功驱日。 经此危机,沈葆桢认为“台湾孤悬海外,七省以为门户,久为他族所垂涎”,利用办理善后事宜为契机在台 采取了一系列“抚番”措施。改革行政制度,由原来的一府四县三厅,增为二府八县四厅,并奏请移福建巡抚 驻台;打破“番禁”政策,招募内地人到台湾垦荒;开设义学,亲自编成童谣训番俚语,以传统文化教化台 湾原住民,并奏请为保卫台湾牺牲者建祠祭祀。奏准建闽台水陆电线,倡购铁甲船,奏准使用机器开采基隆煤 矿。沈葆桢对台湾的治理开发,为台湾的发展立下了不朽功勋。 摘编自吕宁开山抚番:沈葆桢台湾防务建设中的 重大举措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

12、学知识,概括沈葆桢成功驱日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沈葆桢建设台湾的举措。 参考答案(1)原因:洋务运动取得成效,近代海军的建立;日本刚完成明治维新,力量有限;沈葆桢对日采取的 措施得当;坚定的爱国信念。 (2)简评:加强了对台湾的政治管理,为台湾建省创造了条件;促进了台湾的开发和经济的发展;促进两岸 文化交流,增强了民族向心力和凝聚力;推动了台湾的近代化进程。 6 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在政治谈判与军事威慑下最终实现成功驱日”可知对日采取的措施得当;根据材料 “从各省调回船政轮船 30 余舰”并结合所学可知洋务运动取得成效,近代海军的建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日 本刚完成明治维新、力量有限,以及沈葆祯坚定的爱国信念等。第(2)问,根据材料“改革行政制度,由原来的 一府四县三厅,增为二府八县四厅,并奏请移福建巡抚驻台”可知加强了对台湾的政治管理,为台湾建省创造 了条件;根据“招募内地人到台湾垦荒”可知促进了台湾的开发和经济的发展;根据材料“开设义学,亲自编 成童谣训番俚语,以传统文化教化台湾原住民,并奏请为保卫台湾牺牲者建祠祭祀”可知促进两岸文化交 流,增强了民族向心力和凝聚力;根据材料“奏准建闽台水陆电线,倡购铁甲船,奏准使用机器开采基隆煤矿” 可知推动了台湾的近代化进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