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概述课件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88140968 上传时间:2019-04-19 格式:PPT 页数:57 大小:3.0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概述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57页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概述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57页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概述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57页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概述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57页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概述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5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概述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概述课件(5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王晓玉 青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选用教材,赵呈领,杨琳,刘清堂 编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0-7-1,本学期的学习内容,第一章,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概述; 第二章,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基础; 第三章,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 第四章,基于Web的学习系统设计; 第五章,CAI课件设计与开发; 第六章,教育资源库设计与开发; 第七章,专题学习网站的设计与开发; 第八章,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案例; 第九章,计算机教育信息管理; 第十章,计算机辅助测验。,本课程依托的平台,http:/ 教育技术学开放教育资源网站 马红亮,博士,陕西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副教授,硕士生导

2、师,近年来主要关注开放教育资源和游戏化学习。。 个人博客: http:/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7-1 何克抗,吴娟主编,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7-1 张剑平,熊才平 主编,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10-1 何克抗 著,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层次整合理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8-1,参考网站,http:/ 华中师大精品课程 http:/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与实践(华南师大)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资源库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多媒体电子期刊:http:/ 惟存教育网,本学期的任务,课前: 教育技术新名词讲解(每周一

3、次,一人一组) 一次案例评析(每周一次,两人一组) 课后: 注册、登录、浏览教育技术学开放教育资源网 学期末: 一套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教学方案,参考资源,教育技术学开放教育资源 http:/ e-learning大讲堂 http:/ 焦建利:教育技术学自留地 http:/ 国家基础教育资源网 http:/ 课前作业表现 网站浏览次数及参与论坛积极程度 期末作业 出勤,第一章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概述,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 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时代背景与意义 信息时代对教育的挑战 信息时代对课程与教学的冲击 教育信息化与世界各国教育信息化现状,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一、信息技术

4、与课程整合的目标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是“建设数字化教育环境,推进教育的信息化进程,促进学校教与学方式的变革,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实现信息技术环境下的素质教育与创新教育。”,变革时代的教育挑战,1、信息时代对教育的挑战 我们生活在一个信息时代。 我们生活在一个快速变革的时代。 我们生活在一个知识经济的时代。,工业时代,信息时代,300年=1年,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时代背景与意义,信息素养 信息时代的护身符,信息获取包括信息发现、信息采集与信息优选; 信息分析包括信息分类、信息综合、信息查错与信息评价; 信息加工包括信息的排序与检索、信息的组织与表达、信息的存储与变换

5、以及信息的控制与传输等; 信息利用则包括如何有效地利用信息来解决学习、工作和生活中的各种问题(例如能不断地自我更新知识、能用新信息提出解决问题的新方案、能适应网络时代的新生活等),发挥信息效益。 生成信息与创造信息的能力 对信息内容的批判与理解能力、信息伦理 具有融入信息社会的态度和能力、信息使用的意识、信息技术工具使用的能力,信息时代对教育的挑战,知识经济是以知识创新为基础、以智力资源为依托、以高科技产业为支柱的后工业经济; 知识成为经济发展的基础,成为经济增长的驱动力,拥有先进技术和最新知识,尤其是具有知识创新能力的人成了决定性的生产要素; 知识经济时代需要创新人才。,知的時代,知的時代,

6、不要固步自封,用心倾听技术时代变革的声音,2、信息技术对课程与教学的冲击,信息时代的知识爆炸,客观要求课程与教学要从传授知识为主转变为培养学习与应用能力为主。 信息技术对社会生活形态的深刻变革,要求课程与教学培养信息社会的文化基础信息能力。 信息时代赋予人类的“信息型的认识结构”,客观要求课程的组织形式、实施方法和手段要符合信息技术的要求。 信息技术为课程的设计与实施,提供的前所未有的手段,使实施个性化的课程发展成为可能。,三大文化基石发生巨大的裂变: 阅读方式的裂变: 传统的线性的文本阅读非线性的超文本阅读; 单纯的文字阅读为多媒体电子读物,使阅读和感受、体 验有机结合; 写作方式的裂变:

7、从手写方式键盘、鼠标、光电扫描、语音输入等电脑写作; 单纯文字写作转变为图文并茂、声情并茂的多媒体写作; 计算方式的裂变: 由单纯手工数学计算学会使用电脑高速计算; 电脑语言将上升为文化,去整合传统的读、写、算; 图像、声音和影视的数字化将强烈地影响到教学。 人类文化基础的裂变,必然会导致建立在文化基础之上的知识结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的大裂变。,我国基础教育的现状与问题,“以教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将学生视为知识灌输的对象,学生在教育过程中自始至终处于被动地位,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受到压抑;,当代基础教育中的普遍性问题,拼 时间,拼 体力,我国基础教育中的普遍问题,片面追求升学率,

8、以应试教育取代素质教育,造就一批不适应时代发展的拥有丰富的知识,但理智上缺乏独立性和自主性、思维能力薄弱人才。,中国的学生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吗? 杨振宁:中国的教育态度与美国的教育态度截然不同,最大的区别是中国偏重于灌输式教育。中国学生的根基非常扎实,这是优点,但也有缺点,中国的学生面对新事物总有畏缩心理,与美国学生比起来,创新意识较差。 丘成桐(现任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美国科学院院士、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首批外籍院士、俄罗斯科学院外籍院士):“这都是多少年来可怕的自我麻醉!我不认为中国学生的基础知识学得有多好!” 所谓“扎实的基础知识”,可以有两种不同的认识:一种认为就是“偏重于灌输

9、式教育”,靠着应试教育,死记硬背起来的东西,这可能真是中国学生的强项;另一种则认为解决问题的能力、方法,也属基础阶段所要掌握的知识,正是因为这一方面的薄弱,所以,丘、杨二位都认为,中国学生的创新意识较差。要是把两人在概念把握上的差异弥合一下,对中美教育比较的基本看法,丘成桐与杨振宁并没有什么差异。,利用信息技术谋求教育改革,对现行教育状态不满,用信息技术支持教育改革,信息技术与教育改革的关系,改变了人们之间的 教育关系,当代课程改革的基本取向,“新课改”工程,“校校通”工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新旧课程的比较 旧课程 新课程 知识、技能分解 矛盾引起学生学习需求 部分到整体,有组织呈现 引导

10、学生完成解决问题的活动 学生倾听、练习、背诵 学生全面参与活动 引导学生对知识的再现 监测、引发思考 回答教材中的问题 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和步骤 学生记课堂笔记 学生能够进行研究活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传统课程环境与新课程环境的比较 表现形式 传统课程环境 新课程环境 1.师生地位 教师中心 学生中心 2.对学生的关注 单方面 多方面 3.学习方式 独立学习 合作学习 4.学习状态 接受 探究 5.学习反应 被动 有计划地行动 6.学习内容 基于事实知识 内容、方法 7.教学背景 独立的人工背景 仿真、现实背景 8.教学媒体 单一媒体 多媒体 9.信息传递 单向传递 双向、多向传递,为什

11、么 ?,教育信息化6年“成果累累” 几万所的校园网络 近千亿的投入 几千G的教学资源 几十万名教师培训 从小学就开始的信息技术课 全国人民都在讲“整合” 信息化教学的理论体系逐步健全 模式研究成果累累 评价方法和手段逐渐建立 信息化环境不断优化,信息技术游荡在教学边缘 信息化没有效益 偶尔为之表演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为什么没有提高成绩? 信息技术老师=做课件、修机器,为什么?,“新课改”工程,创新人才培养,“校校通”工程,创新人才培养,出路?,“新课改”工程,“校校通”工程,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层次整合,学科知识与综合能力并重的创新人才培养,信息技术在课程与教学中的作用,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作用

12、,作为演示工具 作为交流工具 作为个性化学习工具 提供资源环境 作为情景创设与探究工具 作为信息加工与知识构建工具 作为协作工具 作为评价工具 作为教学管理工具 ,信息技术作为演示工具,利用PowerPoint或者一些多媒体制作工具,综合利用各种教学素材,编写自己的演示文稿或多媒体课件,清楚地说明讲解的结构,形象地演示其中某些难以理解的内容。 用图表、动画等展示动态的变化过程和理论模型等。 利用模拟软件或者计算机外接传感器来演示某些实验现象,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的知识。,信息技术作为交流工具,10.116.138.221 对 所有人 说:这节课我学会了解分式方程,而且我也懂得了学数学知识需要利用类

13、比的方法,对照以前的知识来学习现在的新知识。 10.116.138.230 对 所有人 说:用类比和转化解分式方程。 10.116.138.222 对 所有人 说:数学的知识无穷尽,像增根我还是第一次了解。 10.116.138.229 对 所有人 说:学习数学一定要先学会学习方法。 10.116.138.240 对 所有人 说:分式方程学习方法是一类比,二转化。 10.116.138.225 对 所有人 说:认为前面的知识对后面所学的很重要,前面的如果不会的话,后面的也不一定会。 10.116.138.248 对 所有人 说:类比不光在分式方程上可以用,也可在学习其他数学知识上用到。 10.

14、116.138.232 对 所有人 说:这节课我学会了分式方程的解法。还知道了分式方程有时是有增根的。 10.116.138.227 对 所有人 说:通过分式方程,我们不仅复习了整式方程,还学会了用类比、转化解分式方程 10.116.138.245 对 所有人 说:通过这节课,我学会了分式方程的解法,同时也明白了可以用类比的方法来学习。 10.116.138.237 对 所有人 说:学分式方程可以用类比的方法 10.116.138.231 对 所有人 说:我的感受是分式这方面的我也更上一层楼了。 10.116.138.230 对 所有人 说:好的方法是学习的关键! 10.116.138.228

15、 对 所有人 说: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学到了:如何去解分式方程(用类比的方法)。 10.116.138.234 对 所有人 说:我学会了怎样解分式方程,知道了分式方程还有增根和验根的方法! 10.116.138.223 对 所有人 说:我知道了数学知识是一环套一环的,应该巩固所有知识,拓展新知识。 10.116.138.235 对 所有人 说:我知道了什么叫分式方程的增根。 10.116.138.243 对 所有人 说:我学会了分式方程的正规解法和分式方程的增根定义。 10.116.138.233 对 所有人 说:学习分式方程首先要类比、转化,计算过程还要严格准确。 10.116.138.244 对 所有人 说:本课我学会了分式方程的解法,一类比,二转化。 10.11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