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损伤与治疗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8814082 上传时间:2017-09-29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58.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运动损伤与治疗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运动损伤与治疗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运动损伤与治疗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运动损伤与治疗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运动损伤与治疗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运动损伤与治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运动损伤与治疗(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运动损伤学 一、 定义 运动损伤是指人体在日常生活及体育运动中,产生的运动系统、神经系统、循环系统等损伤的总称。 运动损伤防治学是研究运动损伤的发生、诊断、治疗的专科医学。 它与医院的骨科相似,但又有很大的不同。 二、国内外现状 1主要机构 2主要方法 3著名专家学者 1主要机构 国际上运动医学以外科为主,规模较大,类似于骨科。 国内以传统中医为主,有成都运动创伤研究所、成都体育学院医院、武汉体育学院医院、各体育院校医院、运动队医务队等;以外科为主的有北京大学医学院第三医院运动医学研究所、上海医科大学华山医院运动医学科、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运动医学科等。 目前,国内处于逐渐融合的时期,以中医为主的

2、单位逐步开展外科治疗,以外科为主的单位也开展中医治疗。 2主要方法 中医为主的快速有效的治疗方法占主导地位 外科手术是最终的方法。 3著名专家学者 成都运动创伤研究所:郑怀贤教授、张世民教授、闵本初教授 武汉体育学院医院:扈克文教授 北京大学医学部运动医学研究所:曲绵域教授、于长隆教授、敖英芳教授、余家阔教授 国家体育总局运医所:李国平教授、 上海华山医院运动医学科:陈世益教授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运动医学科:岳教授 骨折总论 扈盛 博士,教授 华中师范大学体育学院,430079 一、 骨折的定义 骨的完整性或连续性中断。 1骨折的原因 作用于骨的外力超过骨的抗断力时即发生骨折。造成骨折的原因有种

3、。 直接暴力 间接暴力 肌肉拉力 积累劳损 骨骼疾病 以上四种均系健康骨骼受暴力作用而断裂,称为外伤性骨折。 直接暴力 骨折发生在暴力直接作用的部位。例如人体遭受撞击、石块打击等,在受伤处发生骨折。这类骨折多为横断或粉碎骨折,骨折处软组织损伤常较严重,易造成开放性骨折。 间接暴力 暴力通过传导、杠杆或旋转作用使与其有一定距离的部位发生骨折。例如从高处附落,双足或臀部着地,而发生脊柱骨折。这类骨折多为斜形、螺旋形或压缩性骨折,软组织损伤一般较轻。 肌肉拉力 肌肉猛烈收缩,可将其所附着处的骨质撕裂,造成撕脱骨折。例如在骤然跪倒时,股四头肌猛烈收缩,可引起髌骨骨折。这类骨折移位可能相当大,但骨折局部

4、及软组织损伤并不严重。 思考题:如何解释髌骨骨折是由于肌肉拉力造成的? 积累劳损 长期、反复、轻微的直接或间接伤力可引起慢性骨折,称为疲劳骨折。例如长途跋涉,可引起跖骨疲劳骨折变亦称行军骨折。这类骨折无移位,但愈合较慢。 骨骼疾病 患病骨(如骨髓炎、骨肿瘤、骨质疏松症、成骨不全等)的抗断力较弱,遭受轻微外力即可发生骨折,称为病理性骨折。这类骨折需同时治疗骨折及骨病。 2 分类 2.1 按骨折端是否与外界相通分 2.2 按骨折复位外固定后的稳定程度分 2.3 按骨折后的时间长短可分为 2.1 按骨折端是否与外界相通分为 闭合性骨折骨折处皮肤或粘膜完整,骨折端不与外界相通;或虽有皮肤或粘膜破裂,但

5、伤口不与骨折端通。 开放性骨折骨折处皮肤或粘膜破裂,骨折端与外界相通。这类骨折往往有不同程度的污染,易引起骨组织感染。特别注意的是:耻骨骨折导致膀胱、尿道破裂一;尾骨骨折导致直肠破裂的情况易被忽视。 2.2 按骨折复位外固定后的稳定程度分为 2.2.1 稳定性骨折 2.2.2 不稳定性骨折 2.2.1 稳定性骨折 这类骨折若有移位,经手法复位或适当的外固定后,不易发生再移位。常见的有以下几种类型: 裂纹骨折骨受伤后仅发生裂纹,是一种不全骨折。常见于颅骨、肩胛骨等处。 青枝骨折多发生于儿童。骨虽断裂,但因儿童骨质较柔韧,不易完全断裂,如被折断的青嫩树枝一样,属不全骨折。 横断骨折骨折呈横形或锯齿

6、状,骨折线几与骨纵轴垂直。复位及外固定后,两骨折端常相互交锁,除骨折周围有强大的肌肉牵拉者外(如股骨于骨折) ,一折般不易发生再移位。 嵌插骨折长管状骨于骺端坚质骨与松质骨交界处的骨折,坚质骨插入松质骨内。多发生在股骨颈、桡骨远端和肱骨外科颈等处。这类骨折如果位置尚好,予以适当外固定维持原状即可。 压缩骨折松质骨因压缩而变形,实质上也是一种嵌插骨折。多发生在椎体或跟骨等处。 2.2.2 不稳定性骨折 这类骨折往往不易用外固定保持骨折复位后的位置,有些且不易用手法整复。常见的有以下几种类型: 斜形骨折骨折线与骨纵轴斜交。复位及外固定后,骨折端常易发生滑移。但因接触面较大,帮愈合较快。 螺旋骨折骨

7、折线呈螺旋形,易发生移位,但愈合较快。 粉碎骨折骨碎裂成块以上。骨折线有时呈“T”形或“Y”形。多因直接暴力引起,软组织损伤常较严重,故多愈合较慢。 撕脱骨折这类骨折往往移位较多,且不易手法整复用维持复位后的位置,有的骨折虽小,但对功能影响却大。 多段骨折长管状骨一骨断为数段。 缺损骨折骨折处有多量骨质缺损,往往处理困难。 骨骺分离通过骨骺的骨折,骨骺的断面可带有数量不等的骨组织,见于儿童和青少年。 2.3 按骨折后的时间长短分为 新鲜骨折骨折后周以内者。这类骨折若有移位,多可应用手法整复或持续牵引使其获得复位。 陈旧骨折骨折超过周以上,未获适当处理,不易或不能应用手法或持续牵引复位者。 3

8、移位 大多数骨折均有移位。 主要由暴力作用、肢体或骨本身的重量、肌肉牵拉以及搬运和治疗不当等因素所致。 骨的移位有种,临床上常合并存在。 骨折的移位 缩短移位两骨折段互相重叠或嵌插,骨的长度缩短。 成角移位两骨折段的轴线交叉成角,以角顶的方向称为向前、向后、向或内或向外成角。 侧方移位远侧骨折端移向侧方。一般以近骨折端为基准,以远骨端的移位方向称为向前、向后、向内或向外侧方移位。 旋转移位骨折段围绕其纵轴旋转。 分离移位两骨折段在同一纵轴上互相分离。 二、骨折的临床表现及线检查 1 临床表现 2 线检查 1 临床表现 1.1 全身表现 1.2 局部表现 1.1 全身表现 严重的骨折可并发休克或

9、其他脏器和重要血管、神经的损伤。应密切观察血压、脉搏、呼吸、神智等的变化,注意有无内出血、脏器或颅脑损伤,并及时进行抢救。 1.2 局部表现 1.2.1 骨折的特有体征 1.1.2 骨折的常见表现 1.2.1 骨折的特有体征 畸形骨折端移位后,可使伤处或伤肢形状改变。例如短缩、旋转、成角畸形等。 异常活动非嵌插性完全骨折,因骨失去连续性,在非关节部位出现不正常的活动,亦称假关节现象。 骨擦音或骨擦感两骨折端互相摩擦时,可听到骨擦音或感到骨擦感。 上述种体征只要发现种,即可确诊为骨折。 但未出现此种体征者,并不能排除骨折,例如嵌骨折、裂纹骨折等。 后种体征只可在检查时注意其有无,不可故意使其发生

10、,以免增加病人痛苦,或造成血管、神经及其他软组织损伤,甚至使嵌插骨折松脱移位。 1.1.2 骨折的其他表现 肿胀及瘀斑 疼痛与压痛 功能障碍 肿胀及瘀斑 局部出血+ 软组织水肿引起 伤后天肿胀最明显。以后血液渗至皮下,血红蛋白分解,出现青紫色或黄色皮下瘀斑。 肿胀严重时,可出现张力性水泡,甚至引起骨筋膜室综合征。 疼痛与压痛 骨折处一般均有程度不等的自发痛和压痛。骨折的压痛有种,一是环形压痛,四肢的完全性骨折,常环绕骨折处周围均有压痛;二是纵向叩击痛,如股骨于骨折,在伤膝关节伸直位叩击足跟时,可引起吸骨折处的轴向冲击痛。三是完全骨折后,出现环形压痛,即沿骨折处的一周均有压痛。如肋骨骨折、锁骨骨

11、折、骨盆骨折等。 功能障碍 骨折后由于肢体内部支架的断裂和疼痛,致使肢体丧失部分或全部活动功能。 但不全骨折可无或仅有较轻的功能障碍。 2 线检查 目的:确定有无骨折及其类型、性质(外伤性或病理性) ,以及移位、复位和愈合情况。 对骨折进行线摄片检查时,为了避免错误和遗漏,应根据需要做到“四两原则” : 两位:正、侧位 两节:近、远端关节 两次:复位前、后 两侧:患侧、健侧 2.1 两位 一般包括正位和侧位。某些骨折只拍正位或侧位即可。 有时还需加摄特定位置的线片。 2.2 两节 包括骨折的近侧和远侧关节,以便判定投照位置及骨折部位。 但在手足等部位,要拍整个手足;而在四肢长骨处,可仅拍相邻的

12、关节。 2.3 两次 复位前后各一次,以判断复位的效果。 2.4 两侧 儿童的线片,正常的骨骺易与骨折混淆,可拍摄对侧相同位置的线片对比观察。 三、 骨折的并发症 骨折病人可发生各种并发症,其严重者的危害性可远远超过骨折本身。 有的并发症需立即进行处理,有的需和骨折同时处理,有的则需待骨折翕合后处理。 因此,对骨折病人应仔细检查,确定有无并发症,然后再决定处理的方法和时机。 1 早期并发症 休克多发生骨折,出血多的骨(如骨盆、股骨干骨折) ,以及合并内脏损伤的骨折,因出血量大等原因,多合并休克。 脂肪栓塞成人骨干骨折髓腔内血肿张力过大者,骨髓被破坏,脂肪滴进入破裂的静脉窦内,可引起肺、脑脂肪栓

13、塞。 感染开放性骨折污染严重或清创不及时、不彻底者,均有引起化脓性感染和厌氧性感染的可能。 内脏损伤肺损伤肋骨骨折可合并胸膜、肺实质损伤或肋间血管破裂,引起闭合性、开放性或张力性气胸、血胸或血气胸。肝、脾破裂暴力伤及下胸壁时,除可发生肋骨骨折外,还可造成肝、脾破裂,引起严重的内出血和休克。注意:左季肋部肋骨骨折造成脾脏破裂迟缓性出血。膀胱、尿道、直肠损伤骨盆骨折,易导致后尿道断裂;如膀胱处于充盈状态,可被移位的骨折端刺破而发生膀胱损伤。骶尾骨骨折时,可刺破直肠引起下腹痛,肛门指检可有血染指套。脑挫裂伤颅骨骨折可合并脑挫裂伤。 大血管损伤多见于火器性骨折或移位较多的骨折。如肱骨髁上骨折可伤及肱动

14、脉,股骨髁上骨折可伤及腘动脉,胫骨近段骨折可伤及胫前或胫后动脉等。 脊髓和周围神经损伤脊髓损伤多在胸腰段或颈段脊柱骨折和(或)脱位埋发生,表现为损伤平面以下不同程度的瘫痪。周围神经损伤可因骨折端压迫、挫伤或刺伤等所致。如肱骨干骨折可合并桡神经损伤,腓骨颈、小头骨折可合并腓总神经损伤。在诊断四肢骨折时,必须仔细检查肢体远端的感觉和运动是否正常。 2 晚期并发症 坠积性肺炎 长期卧床的患者易引发,对老年病人尤应注意。 预防方法:主动咳痰。 褥疮 长期卧床的患者易引发,对老年病人尤应注意。 骨隆突处(如骶骨部、足跟部等)长期受压,局部软组织发生血液供应障碍,易形成褥疮。 预防方法:(1)床单一定要平

15、整,不能折皱。(2)每 2 小时翻一次身。 损伤性骨化 关节附近的骨折,因损伤严重,或急救不当,或整复操作粗暴,致使局部大量出血,渗入损伤的肌纤维之间,形成与骨膜下血肿相通的软组织血肿。经机化、骨化后,可在关节附近的软组织内形成广泛的骨化。影响关节活动功能。 原因:过度揉捏、出血过多、肘部等部位 肘部易发,手法要精确 关节僵硬伤肢经长期固定而不进行功能锻炼时,静脉血和淋巴液回流不畅,组织中浆溢纤维性渗出物和纤维蛋白沉积,致使关节内、外组织发生纤维粘连,同时又由于关节囊及周围肌肉的挛缩,关节活动可发生不同程度的障碍。 缺血性骨坏死骨折段可因血液供应被切断而发生坏死。股骨颈骨折后引起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比较常见。 创伤性关节炎关节内骨折若未准确复位,愈合后因关节面不平整,可引起创伤性关节炎。 骨生长障碍 儿童骨折时,若骨骺损伤,在发育过程中可出现骨生长障碍,引起各种畸形。 缺血性肌挛缩 是骨筋膜室综合征的严重后果。四肢的重要动脉损伤后,肢体血液,供应不足,或因包扎过紧超过一定时限等,致使肢体肌群缺血发生坏死,机化后形成瘢痕组织,逐渐挛缩形成特有的畸形,如爪形手、爪形足等,造成严重残废。 指征:颜色发绀、温度低、感觉障碍、指压反应差。 处理:及时就医,如严重则就地松解后再就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